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ppt_第1页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ppt_第2页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ppt_第3页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ppt_第4页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色素瘤治疗国内外进展 苏大附三院肿瘤科 王玮 晚期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对化 放疗极不敏感。化疗药物的金标准 达卡巴嗪单药的有效率为 7.5%12.2%,无进展生存(PFS) 不到2个月。 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的一 项荟萃分析涵盖了近30年来涉及 2100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70余项 新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存均未 超越达卡巴嗪,平均总生存(OS) 为6.2个月。 近10余年来,美国FDA未批准任何 一种新药用于晚期黑色素瘤。2011 年黑色素瘤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评出的2011 年临床肿瘤5项重大进展中,黑色素瘤的治 疗进展占据了第1位和第4位:一项是专门 针对黑色素瘤BRAFV600E突变的抑制剂 Vemurafenib较达卡巴嗪标准化疗的有 效率提高了近10倍;一项是靶向免疫治疗 的药物Ipilimumab近30年来首个被证明 能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的药物。 另外,我国学者针对黑色素瘤KIT基因突变 的抑制剂伊马替尼的两项临床研究结果也 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结果显 示伊马替尼在C-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 者中发挥了积极的抗肿瘤作用。 国外黑色素瘤研究成果 BRAFV600E突变抑制剂 Vemurafenib: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在欧美白种人中BRAFV600E突变的 黑色素瘤约占50%,Vemurafenib的 期和期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对 BRAFV600E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有 效性,有效率为60%80%。 2011年6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 表了Vemurafenib与达卡巴嗪单药对照在晚 期黑色素瘤BRAFV600E突变患者中疗效的 多中心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N Engl J Med.2011,364:2507)。 研究纳入675例黑色素瘤患者,结果显示 Vemurafenib组的有效率达到48.4%,而达卡 巴嗪单药组的有效率只有5.5%,所有的亚 组分析均证实Vemurafenib明显提高了患者 的无复发生存和OS。 相比而言,靶向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的 研究结果虽证明Ipilimumab可明显延长晚期 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但并没有明显提高 肿瘤的反应率,而Vemurafenib相比达卡巴 嗪,48.4% 与 5.5%的有效率差异,实在是 令人振奋和激动。对于那些有明显症状和 较大肿瘤负荷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来说, 迅速使肿瘤缩小并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了可 能。 靶向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近 30年首个被证实可显著延长患者总 生存 Ipilimumab是一种抗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CTLA4 是一种在T细胞膜表面表达的抑制性受体。 正常情况下,T细胞的激活依赖于第一信号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和第二信号(B7 介导的活化信号)双活化。而CTLA4与B7 结合将产生抑制性信号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 。Ipilimumab能阻断CTLA4与B7的结合,使 免疫抑制去除,从而调动特异性抗肿瘤免 疫反应。 2011年6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 时报道了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靶向免疫治 疗药物Ipilimumab与达卡巴嗪单药化疗比较 的研究(N Engl J Med. 2011,364:2517) 。 该项随机双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02例黑色素瘤 患者,结果显示Ipilimumab联合达卡巴嗪作为一线 治疗较达卡巴嗪单药组延长患者的OS近2倍。该 研究第一次证明了某些治疗有可能取代过去长达 30余年的标准一线治疗达卡巴嗪,Ipilimumab 可能很快被接受为晚期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新标 准治疗方案。虽然没有Vemurafenib那么高的反应 率,但考虑到这项试验入组的黑色素瘤患者是未 进行基因选择的群体,这就为那些没有特殊基因 突变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可能延长生命的新方 法,且更加实用。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2年会公布的 两项III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 trametinib和dabrafenib这两种通过干扰 BRAF通路信号发挥作用的新型口服靶向药 物,分别使携带BRAF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 患者的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5%和70%。此 外,这些药物的安全性也较好。因此, trametinib和dabrafenib有望与vemurafenib比 肩,后者是目前唯一被批准专门用于治疗 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 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Sylvia Adams 博士评论指出,以MEK通路为靶点的治疗 (trametinib)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效果非常好 ,不仅可使肿瘤缩小且可延长生存期。以 BRAF为靶点的治疗(dabrafenib)对突变黑色 素瘤的效果也非常好,可使约半数患者的 肿瘤缩小,与vemurafenib的疗效相当,并 且dabrafenib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另外,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合用的 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国内黑色素瘤研究成果 亚洲黄种人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特 点 我国黑色素瘤以肢端和黏膜亚型为主,分别占 41.8%和22.6%;高加索人(白种人)这两种类型 约占5%,在高加索人群中发病最高的表浅扩散型 (约80%)在我国患者中仅占6.3%。另外,我国 黑色素瘤还有如下特点:原发灶厚度厚,多数合 并溃疡且分期较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黑色素 瘤原发病灶厚,超过4mm的占40.6%,而高加索人 仅占8%;原发灶溃疡率高达65.5%,半数患者分 期已达期或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溃疡 、分期和手术方式是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 良因素。 国内研究小组对502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大规模 的黑色素瘤相关基因检测,首次发现17.1%的黑色 素瘤患者存在C-KIT基因突变,C-KIT基因扩增与 CD117表达相关,C-KIT突变型患者的OS明显差 于C-KIT野生型患者(32个月 vs. 55个月, P0.001),结果提示C-KIT 基因是中国黑色素瘤 患者重要的癌基因。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的肢端及 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C-KIT基因变异率明显较 高,其中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C-KIT突变率分 别为19.2%和19.8%,而高加索人的表浅扩散型黑 色素瘤的C-KIT突变率只有1.5%(Clin Cancer Res. 2011,17:1684)。 同时研究还显示,25.9%的中国黑色素瘤患 者存在BRAF突变,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 BRAF突变率分别为17.9%和12.5%,其中 V600E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87.3%)。( Eur J Cancer. 2012,48:94) 上述基因检测分析结果提示,对于我国黑色 素瘤患者来说,约26%患者存在BRAF基因 变异,18%患者存在KIT基因突变,选择针 对C-KIT基因和BRAFV600E基因抑制剂的 靶向治疗药物有可能解决近1/2的中国黑色 素瘤患者的治疗问题,提供更有效的个体 化治疗,其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深远。 C-KIT突变患者:伊马替尼疗效优 于标准化疗 国内针对C-KIT基因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 者的一项期临床试验。首次报道了43例C -KIT变异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绝大多数 为标准化疗失败的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 疗后,疾病控制率达到60%,有效率近30% ,相比于黑色素瘤标准化疗的有效率提高 了近6倍,有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 超过了9个月,这无疑是晚期黑色素瘤治疗 的一项重大突破(J Clin Oncol.2011,29 : 2904)。 该项研究还首次发现伊马替尼并非对所有的 C-KIT突变患者都有效,而是对某些外显子 突变患者的效果较好,比如11或13号外显 子突变及具有多重突变的患者。 C-KIT突变:伊马替尼继发性耐药 机制和后续治疗 C-KIT突变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之 一,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在前述研究中 发现伊马替尼对C-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 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11和13号外显 子突变的患者。然而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 问题接踵而至,其具体耐药机制和后续治 疗成为一大难点。 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研究中发现伊马替 尼耐药的C-KIT突变黑色素瘤患者出现了哺 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活化, 使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治疗后患者获得 了部分缓解(肿瘤缩小35),这提示 mTOR信号通路活化可能是黑色素瘤患者伊 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之一,mTOR抑制剂 依维莫司治疗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C-KIT突 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J Clin Oncol.2011年 12月12日在线版)。 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机制的研究才刚 起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是否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及如何逆转 耐药还有待深入探讨。 结 语 2011年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的靶向药物彻 底动摇了达卡巴嗪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领 域中的地位,抗CTLA4单抗的靶向免疫治 疗和抗BRAFV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