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1.gif)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2.gif)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gif)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4.gif)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3cfd685a-46e4-4bba-9a02-4bce9ca95068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0070327(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15翻译与断句(8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_ (2) 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朔:农历每月初一日。繄:yi,犹“实”。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译文: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3分)译文: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3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让县自明本志令曹 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共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视同岁中 顾:照顾 B兴举义兵 举:发动C妄相忖度 度:猜测 D昔乐毅走赵 走:投奔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同争,以趋于亡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3分)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A B C D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9断句、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译文: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译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 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馘:gu,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阃寄:指边将领。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裒:pu,聚集。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父之哭其子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不赂者以赂者丧C其能遗之也乎其敦能讥之乎D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茅子受读而题之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译文: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译文: (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译文: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教战守策苏轼(有删减)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C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渐渐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要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木欣欣以向荣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则其为患必有不测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战者,必然之势也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13用“/”把第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D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9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尽溪,平望如荠 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迫暮趣归A B C D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断句: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译文: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 修:学习,自修C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D而至者鲜焉 鲜:少,很少11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修学道而不至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业精于勤荒于嬉12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译文: 14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答: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阔:宽广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指心绪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提挈:扶助D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尽,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C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流水周于舍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C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译文: (2)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译文: (3)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大旆:大旗。介马:披甲的战马。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始数岁,未学也 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 恨: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 藐:轻视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虽日为文,中心自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译: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 译: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3分) 译: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夜航船序明张岱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害:损害,妨害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余因想吾八越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智勇多困于所溺D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译文: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译文: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译文: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书魏郑公传 曾巩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市场营销实战模拟题及解析
- 拉土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课件
- 抢险救援指挥培训课件
- 2025年模塑绝缘制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供配电测控保护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抢救室工作制度课件
- 抛光岗位安全培训课件
- 期末真题卷(无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森林抚育项目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2篇
- 肿瘤内科住院病历书写规范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装备技术标准》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 初中开学第一课安全课件
- 2025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效执行方案全面贯标体系实操模板集锦
- 鼻咽通气管日常护理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