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生合作探究社会热点追踪活页规范训练知识归纳整合课堂即时训练 【教育类精品资料 】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情景导入(教师用书独具)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这句贤文出 自的典故是后魏人李谧和他的老师孔璠及荀子劝学篇 。 李谧学习很用功,少年时代就读了很多书,他的老师孔璠学 问本来也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李谧就胜过了老师。那时, 孔璠反过来要向李谧请教了。同学们作了一首歌谣道: “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在这里,比喻学生 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导入语: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 的眼光看问题,从哲学上讲,什么是发展呢?通过本框题 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一个答案。 教材探究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1(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 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 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2(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 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从课本中的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 ,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 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 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这样,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1)人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说明了随 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由肤浅 到深刻的过程。 4(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提示:(1)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 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随着科技的进 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新产品的出现、新工具的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的形成都 可以看作发展。要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去理解发展的 概念。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 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发 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探究一 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1)形式:即从 运动到 运动、 运动,再到 运动。 (2)阶段:从 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 , 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 过程。 (3)程度:由 到 、由 到 的运动过程。 (4)原因:是由物质世界的 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机械物理化学 生物 无机物生命物质 上升 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 到 、由 到 的过程。 (2)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 的过程。 社会形态 不知知 不多 知之 知之较多 由浅入深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 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整个世界包含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而无论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 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总之,发展具有普遍性。 2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引起事 物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统一的。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 发展观点的是 (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思路点拨 吐故纳新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B 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D强调一 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 观点。 探究二 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 和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 所包含的 和 的趋向性。 前进上升 前进上升 图示: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五十多年,其发展异 常迅速。现在,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每一两年产品 就会更新换代一次,科学家预计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量子 计算机、生物芯片计算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我们的 生活中,手机、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 产品陆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 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计 算机的更新换代,是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发展的标志,实质 是用新技术代替旧技术。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明确含义: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的发 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所谓旧 事物,是指违背事物的发展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发展的实质决不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动。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 物,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远大的发展前途。简单地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事物一 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以事 物的名称、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都是不科学的。 (3)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 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随着科 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4)反对倾向: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静止的观点,克服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不良习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 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B C D 思路点拨 蕴涵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即新事物代替旧 事物,故A入选。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联系 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故B、C、D三项不能入选。 【新闻播报】 20多年前,为破除 共同贫穷的“大锅饭”分配制度,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改革开 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让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在这句世人耳熟 能详的格言背后,邓小平还作出 过“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 要考虑分配问题”的前瞻性判断。 【深度思考】 请用发展的知识分析从“先富”到“共富”再到 “共享”这一理念的变化过程。 【思路点拨】 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 的认识等三个领域,本题显然侧重于指认识领域,另外, 也可以从发展的实质的角度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发展具有普遍性,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 都是不断发展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先富”到“ 共富”再到“共享”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这一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人们对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认 识在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 学习本框,希望你能搞清如下问题: 1个特点:发展的普遍性 1个实质:发展的实质 1个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 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 B客观事物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C法、势、事例、风气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答案 A 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 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答案 D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两千年来对 我国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节守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据此回答34题。 3“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 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运动是相对的 D事物都是发展的过程 答案 A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生可畏,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知识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肥东县第六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社区预防考试题及答案
- 气管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民法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付费主播培训课件
- 医学综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压力性损伤诊疗与护理规范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苯丙酮尿症(PKU)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雇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2025至2030年中国PA10T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CJ/T 328-2010球墨铸铁复合树脂水箅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主题阅读理解 刷题练习题20篇(含答案解析)
- 运营管理核心知识点
- 2025至2030年中国程控线路板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设计院管理规章制度手册及实施指南
-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