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对外交通规划 l小城镇对外交通是指小城镇与周围城市、城镇、乡村间的 交通。它的主要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水运交通。 l (一)公路交通 l 1公路位置 l 规划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处理好公路与城镇内部道路 的连接问题、把公路与城镇道路区分开来。常见的公路市 置方式有: l (1)将过境公路移至小城镇外围,与小城镇外围干道相切, 使过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再进入镇区。 l(2)将过境公路迁离小城镇,与小城镇保持一定的距离,公 路与小城镇的联系采用引进镇道路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 方式适宜于公路等级较高且经过的小城镇规模又较小的情 况。 l(3)当小城镇集多条过境公路时可把各过境公路的汇集点 从小城镇镇区移到小城镇边缘,采用过境公路绕小城镇边绕 组成小城镇外环道路的布置方式。 l(4)高速公路经过小城镇,应采用立体交叉与城镇路网相连 、由一处以上的立体交叉牵出联络交通干道连接城镇外围 交通干道。 l 2公路汽车站布置 l 公路汽车站又称长途汽车站。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客运站 、货运站和客货混合站等几种。 l (1)客运站 l 小城镇镇区面积不大,客运人数和客车流量都较少,大都 设1个客运站在城镇边缘 l(2)货运站 l货运站位置的选择与货源和货物性质有关。一般正在小城镇 边缘,且靠近工业区和仓库区。 l(3)容货混合站 l城镇规模小,客货流量较少而比较平衡时,常采用客贷混合 站,其位置应综合客运站与货运站的要求。 l(二)铁路(略) l(三)港口(略) 二、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l (一)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l 1满足组织城镇各部分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l (1)城镇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镇各分区、组团、各类城镇 用地的分界线。 l(2)城镇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镇各分区、组团、各类城镇 用地的分界线。 l(3)城镇各级道路应成为布置各种工程管线和防灾疏散的通 道。 l(4)城镇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镇的景观,并与城镇绿 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镇的“景观骨架”。 l(5)城镇道路的选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工程量, 尽量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古迹。 l 2满足城镇交通运输的要求 l(1)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l不同类型小城镇、城镇中不同区位、不同性质地段的道路网 密度应有所不同。 l(2)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l小城镇道路系统应尽可能规整、醒目,并便于组织交叉的交 通。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宜超过45条,交叉角不宜小 于60度或不宜大于120度。 l(二)小城镇道路的分级 l小城镇道路的分级,应根据城镇规模大小而定。县城镇、较 大的小城镇镇区道路可分为四级,即主干道、次干道、一般 道和巷道;一般小城镇镇区道路分为三级。 l1主干道或一级道路:用于小城镇对外联系或小城镇内生 活区、生产区与公共活动中心之间联系,是小城镇道路网中 的中枢。 l2次干道或二级干道:通常与主干道平行或垂直,与主干 道一起,构成小城镇道路骨架,主要解决小城镇内生活、生 产地段的交通。 l3一般道路或三级道路:是小城镇道路的辅助道路。 l4巷道或四级道路:是小城镇内各建筑之间联系的通道, 主要解决人行、住宅区的消防等。 l(三)小城镇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l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l其特点是道路呈直线,道路交叉点多为直角,适用于地形 平坦地区的小城镇。其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够方便 ,布局较呆板。 l2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 l一般由小城镇的公共中心或车站、码头作为放射道路的中 心,向四周引出若干条放射性道路。 l缺点是在中心地区易引起机动车交通堵塞,交通的灵活性 不如方格网好。 l另外,道路的交叉形式很多钝角与锐角,街坊用地不整 不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又由于小城镇规模不大,从中心到 各地段的距离较小,一般说来,没有必要采取纯放射式道 路系统。 l 3自由式道路系统 l这种形式多用于山区、丘陵地带或地形多变的地区,道路 为结合地形变化而布置成路线曲折的几何图形。它的优点 是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省道路建设投资,布置比较灵活 。 l缺点:但道路弯曲不易识别方向,不规则形状的地块较多 。 l 4混合式道路系统 l(五)小城镇道路断面设计 l1道路横断面设计 l(1)道路红线宽度 l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 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l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 可逾越线。但有些城镇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 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 展的可能留有余地。 l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断面设计的范围。道路红线 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四部分。 l (2)道路横断面组成 l 1)车行道 l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l机动车道宽度以“车道”为单位来确定,“车道”宽按3.5 4m计算。单车道的混合机动通行能力一般取每小时400辆 计,根据对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预测,可通过计算得出机动车 道宽度。 l非机动车道是供自行车、三轮车、兽力车和架子等车辆行驶 的车道。小城镇中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宽度一般可采用3 5m。 l 2)人行道 l 人行道还要种植绿化带(或行道树)、立灯杆或架空线杆、埋 设地下工程管线。 l步行区宽度以“步行带”为单位来确定,步行带宽以0.75m计 根据行人的步行速度不同,其每小时通行能力为600一1000 人。道路等级跟步行带条数成正比,主干道设46条步行带, 次干道设24条步行带,则人行道宽度一般在35m间。 l3)分隔带 l 分隔带又称分车带或分流带,是分隔车道的隔离物,由绿 化或档墩、栅栏等组成。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分隔带,都 不应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l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除交叉口和较多机动车出人口处,分 隔带应是连续的。 l (3)道路横断面类型 l人们通常依据车行道的布置命名横断面的类型。 l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的道路,横断面称为一块 板断面。 l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两部分的道路横断面称为 两块板断面; l用分隔带将车行道划分为三部分的道路横断面称 为三块板断面。小城镇道路横断面常见的类型有 这三种。 l当道路设计车速v50km/h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 l一般三块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 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 行车流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道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 顺畅的快速路。 l (4) 道路横坡 l 道路横坡是指道路路面在横向单位长度内升高或 降低的数值,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l 为了使道路的雨水通畅地流人边沟,必须使路面 具有一定的横坡,横坡的大小取决于路面材料、路 面宽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 l 2道路纵断面设计 l 沿道路中心线的纵剖面称为道路纵断面。纵断面设计的 主要内容是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设计标高和原地面标高、纵坡 度、总坡长度。小城镇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一般是在平面线 l型确定以后进行,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应综 合考虑。 v(1)道路纵坡 v道路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坡度。 v若纵坡值过大,上下坡行车不方便,容易发生事故 ;若纵坡值过小,又不利于路面水的排除和地下各 种工程管线的埋设。 v对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大于6,丘陵地区与山区纵坡 不大于7,特殊情况可达8一9,考虑到小城镇 非机动车较多,在确定纵坡时不宜过大,一般以不 大于3为宜。 v(2) 道路纵坡长度 v 道路的纵坡长度与纵坡坡度有直接关系,道路纵坡在2 以下时,其坡长不受限制;如果道路纵坡坡度大,坡长就不 宜太长,太长则会增加机动车上坡时的燃料消耗和机件磨损 ;下坡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v但纵坡坡长也不宜过短,过短则路线起伏,行车容易颠簸 于容货均不利。 v在道路纵坡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即转坡点处,一般需要设 置竖曲线。当相邻的两个纵坡差在主要道路上大于0.5 或在次要道路上大于1时,应设置竖曲线,其半径可参 考下表。 v(六)小城镇道路平面线型 v 道路平面线型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准,按照行车技 术要求和两旁用地条件,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直、 曲线路段及其衔接。 v道路在平面上的弯道采用圆曲线,一般称为平曲线 ,平曲线的半径称为曲线半径。 v汽车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与车速成正比,与曲线 半径成反比。为了保持车速和行车安全,在道路曲 线段上应尽量采用大半径的平曲线,只有在条件不 允许时,才选用最小曲线半径。 v(七)小城镇道路交叉口 v 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 v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与道路相交的部位,可分为平面交叉 和立体交叉两种类型,其中平面交叉在小城镇道路中最为常 见,是指各相交道路中心线在同一高程相交,其常见形式有 下列几种类型。 v (1)十字交叉口 v两条道路相交,互相垂直或近于垂直,这是最基本的交叉口 形式,便于交通组织,适用范围广。 v(2)X形交叉口:两条道路以锐角或钝角斜交。对交 通不利,建筑也难处理,应尽量避免这种形式的交 叉口。 v(3)T型、Y型交叉口:一般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 路相交的交叉口。为保证干道上的车辆行驶通畅, 主要通路应设在交叉口的顺直方向。 v(4)复合交叉口:用于多条道路交叉,这种交叉口 用地较大,交通组织复杂,应尽量避免。 v2交叉口的视距 v保证司机在进入交叉口之前的一段距离内,能看 清相交道路驶来的车辆,以便安全通过或及时停 车,这段距离应不小于车辆行驶时的停车视距。 v当设计行车速度为15-25km/h时,停车视距一般为 25一30m:当设计行车速度为30-40km/h时,停车 视距一般为40-60m。 v由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 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v在视距三角形以内不得有任何阻碍驾驶入员视线 的建筑构筑物和其他障碍物,此范围内如有绿化 ,应控制其高度不大于0.7m。视距三角形是设计 道路交叉口的必要条件,应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 ,一般为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中 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 v3交叉口的转弯缘石半径 v 为了保证各个方向的右转弯车辆以一定的速度顺利 地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应做成圆曲线,其半径 为缘石半径。 v缘石半径过小,则要求转弯时行驶车辆降低速度,否 则右转弯车辆会侵占相邻车道,影响其他车道上车辆 正常行驶。 v道路等级不同,交叉口的缘石半径也不一样,缘石 半径的取值为:主要交通干道R15-20m,次要干 道及居住区道路R9-15m,支路R6-9m。小城镇 交通运输尽量考虑大的缘石半径。 v(八)回车场设计 v回车场面积应不小于12m12m。 v (九)小城镇道路的改建 v调整旧通路的各个组成都分,拓宽旧道路宽度; v缓和旧道路的过大纵坡; v加大旧道路平曲线转弯半径,道路局部改线或裁 弯取直; v加大路口缘石半径,改善交叉口视距条件,拓宽 邻近交叉口的道路宽度; v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S 6268-2:2025 EN Health informatics -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for telehealth environments - Part 2: Cybersecurity reference model of telehealth
- 【正版授权】 ISO 17244:2025 EN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the toxicity of water samples on the embryo-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oyster (Magallana gigas) and the blue musse
- 【正版授权】 IEC 61035-2-1:1993 FR-D Specification for conduit fitting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 Particular specifications - Section 1: Metal conduit fittings
- 【正版授权】 IEC 60305:1995 FR-D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above 1000 V - Ceramic or glass insulator units for a.c. systems -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or unit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讲座
-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航天事例面试题及答案
- 计划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入门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与设备需求分析报告
- 2026版赢在微点顶层设计大一轮物理-专题提升二十 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 民族文化宫2025年公开招聘17人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幼儿园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书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国家题库练习题及答案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3套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计数型MSA分析表格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