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 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2.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 的原因 ;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 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 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 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 ,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 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 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 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 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 的远见卓识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 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 曹刿请见 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 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17.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 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 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 攻和追击 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18.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指 挥若定 。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 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1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 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 的看法。 答:启示: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 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 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 意见。 20.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 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 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1.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 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22.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一鼓作气 23.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 答: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4.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取信于民”; 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 (用原文回答) 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可以战”,鲁庄公前两 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 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 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 于纳谏 25.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 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 )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 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 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 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 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 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 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 终结局。 26.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 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27.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 ,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28.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 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 时机。 29.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 己知彼。 30.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 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 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 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 的形象,强化中心。 31.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32.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 责任心。 33.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 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 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 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 但能善于纳谏。 3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 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3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 3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 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原因:夫大国伏焉 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 谨慎的特点。 37. 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 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 ,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 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 战术,抓住战机。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 38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 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 ,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 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 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 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 ,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 能。 39. 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 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 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 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 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 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40.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 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 善于纳谏。 41.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 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42.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 格特点? 急躁,冒进。 43.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 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 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 ;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 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 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 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 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为什么曹刿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谈谈 你的理解。 实际上是维护百姓的利益,自然会受到百 姓的拥护和信任,这是取信于民的大好事 ,这样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源抗疫测试题及答案
- 行政处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车床考试题及答案
- 烟火经济面试题及答案
- 有机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德育工作总结
- 22.2.2配方法(教学课件)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8Readingsigns练习(含答案)沪教牛津版(深圳用)
- 五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Unit3whatwouldyoulike人教PEP(含答案)
- 纸类垃圾焚烧处理方案(3篇)
- 沥青购销合同范本2024年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 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 百融云创风险决策引擎V5产品操作手册
- 来宾东糖纸业技改扩建制浆车间及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市政道路及设施零星养护服务技术方案(技术标)
- 麦肯锡-前海妈湾片区战略定位与产业规划-20170328
- 2024停车场停车协议书
- 2024急救护理常规
- 碳材料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
- 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