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生态绿地”的标准来看城市绿化的装饰与生态问题 白杨我国的许多城市属于缺水地区,由于人为用水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都在逐年下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绿化却采用了一种营造“生态”假象的非科学做法。在这些非科学做法的背后流露出的是园林绿化的“装饰”思想,以及对生态循环科学的漠视;在急功近利地建设人类家园的同时却表现出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缺乏环境道德的关怀。在近现代以前,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园林建设都是以审美为目的,古人留给我们的设计思想和营造理论并不能解决当今人类生存需要应对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地球问题。历史上造园理论的精华如今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和艺术方面,而缺少环境科学应有的规划思想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1野生森林与城市绿化的生态对比自然界未经人类活动干扰的各种植物类型的生境,特别是野生状态的森林,经过长期的进化和演替已经与小区域的自然环境,甚至与地球的大气候环境达成了良性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与其它生命生存的天然环境保障。野生森林的这种生态平衡,建立起了一整套自己的平衡机制,与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化的人为植物种植状态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目前的城市绿化不能够完整呈现自然植被平衡的生境,也因此无法对城市起到良性的可持续的庇护作用。1.1野生森林的完全生态模式森林完整的生态功能对人类的生存作用巨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氧气,森林能够净化空气、杀灭病菌、抗辐射、生成负离子和芳香化合物,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和给环境降温;还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洪涝灾害,防治荒漠化及阻挡沙尘暴等功能。自然界的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和复杂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森林中的植物可以分成林木、下木、幼树、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配合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森林就建立起了具有一系列生态功能的完整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命循环系统1,2。水与其它物质的循环在野生森林生态系统中非常典型,达到了可持续的良性动态平衡,并且在发展趋势上让地球的环境越变越好。如图所示(图1):当降雨落到森林上,首先有一部分被林冠截流;另一部分则直接或间接地降落到林地,有一部分经过枯枝落叶层渗入到土壤中;另一部分则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到溪流中;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除被植物吸收利用外,又被保存,蒸发和渗入地下水;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则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光合作用,枯枝落叶在林下逐年蓄积,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富含营养的土壤;同时也在以化学和生物的方式改变着原地基岩使其风化形成土壤的基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在被植物及其他生物反复吸收利用和累积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其余的则进入地质与气候的大循环3。这些天然的生态循环确保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也为人类的生存贡献出一个欣欣向荣的自然环境。图1 森林的生态循环模式(白杨绘)Fig. 1 The ecological cycle pattern of forest (Paint by BaiYang)1.2城市绿化的生态形式假象过去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生态安全格局”并不是被首先考虑的因素,城市绿地一直以来都是其它功能用地组的陪衬,城市的绿地分散点缀在各种硬质环境之中,无法形成大面积的完整生态绿地。城市的绿化更多的是为了配合城市干净卫生的标准,发挥所谓“美化”城市的目的。经济发达后的各个中国城市,对绿化的卫生控制更是普遍加强了大树被控制在硬化树池之内,植物的枯枝落叶被视为垃圾而得到了及时的清理,所有露土的地方都被草坪所覆盖,城市的绿化变成了水资源消耗的一个大户。人们欣赏植物地上的美丽,却忽视了作为生态循环,植物在地下还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要做,只有上下连成一体,才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可我们现在的城市绿化为了干净卫生,人为地切断了那种生态循环,将绿化当成了纯粹的“装饰”,可是嘴里却在形容着“绿色环保”。想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态”,仅有人类与植物是可悲的,我们的绿地中还应该能够见到其他动物的身影。我还记得40年前,在城里每到春秋候鸟迁徙时节,天空中整天都会闪烁着各种各样斑斓的翅膀,可是如今,仰望候鸟迁徙已经成为美好又遥远的记忆了。2创建生态城市运动中的误区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目标,但是,在“生态”的理解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很多城市政府将绿化率的高低当作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简单的以为绿化率高就生态,绿化率低就不生态。在这种错误认识上便进一步提出了“见缝插绿”、“百万大树进城”等园林绿化的工作口号。其实见缝插绿,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生态的假象,这些植物越多,对我们城市的水资源消耗也就越大,给城市生产的绿化废弃物(垃圾)也就越多。“百万大树进城”更是一种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做法。表面上城市很快地被这些大树装饰一新,但其背后却不知有多少原生态森林被破坏,其造成的生态灾难很有可能是无法再恢复的。评价一个城市是否生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非常关键。“装饰性绿地”生态价值有限,只有“生态性绿地”才能够给城市提供完全意义的生态庇护。另外,“生态城市”还应该看它的存在状态是否“生态”,比如:水消耗是否能够平衡,城市的布局与人的工作生活交通是否便捷,以及因此所造成的碳排放是否能够与绿地的吸收达成平衡,城市的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否生态,等等内容均需要周全考虑。可喜的是,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合作开展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按照确定的原则和程序选取了13座城市(地区)作为示范项目,示范项目试点已经全部起动 4。3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中的无奈现在中国的城市都在迅猛地向外扩张,其中许多扩张就像毒瘤一样将周边的田园和荒地无情地吞噬,将现有城市的种种问题与无奈的格局移植到新的领地。本人曾经为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计过城市绿化,当拿到规划图纸时却发现留给我设计的仅仅只是城市道路的绿化,其它用地全部都是非绿地建设项目。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0km2,几乎与原城区的面积相当,以经济建设为指导的思想,使得开发区的规划变成了原有城市的复制,原有城市的所有矛盾与非科学的布局也一并被复制过去。岂只是我提到的城市,不知中国有多少城市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本人还曾经主持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幸运的是,在这个规划里加入了“生态性绿地”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条条绿带连成网,大珠小珠落玉盘;接天绿黛连天际,一盘碧翠托新城”的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在东胜城区绿地系统规划里能算得上“生态绿地”的是城市森林公园(G5)和宽阔的环城路绿带(G3),其余则为装饰和生产性或配套功能绿地,如:小公园(G11-G14)、苗圃(G2)、绿化停车场(G46)等(图2)。规划虽然比较理想,但是我始终存有一个顾虑今后东胜的“生态绿地”设计与建设可千万不要采取荒山绿化的“大跃进”方式,也不应该使用“装饰绿地”的做法。但是随后据我的跟踪观察,发现我担心的事情已然有所出现。图2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地系统规划总平面图Fig. 2 Dongsheng District of Erdos City General Pl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科学的讲:绿地系统的规划应当放在城市规划之前,或者与其它各项城市内容规划进行协同考虑。可是目前中国的做法正好相反,很多情况下,当一个以功利目的为指导的城市规划图纸拿来配绿化设计时,绿化设计师往往只能做些“见缝插绿”的工作。4理想的城市绿化格局奥姆斯台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是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园林的先驱之一。他在美国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永久保留一些原生生物区作为“国家公园”,还于1875年利用纽约市内大约548 hm2的一块空地改造、规划成为市民公共游览、娱乐的用地,这就是纽约中央公园(Centrat Park)。与奥姆斯台德同时代的另一位英国学者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在他写的明日之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的设想5。一百年前先驱们的思想,如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理想的城市格局应该使人类生活的建筑群穿插在由绿地与水系构成的网状环境之中,因为只有脉络贯通的绿地才具有生命的优良状态(图3)。而现在我们城市中生态环境很难形成足够面积的网状,城市绿地无法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针对通常城市规划中缺乏生态安全格局考虑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反规划”的主张,“反规划”即先规划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中的生态基础设施6。近20年来,绿地生态网络概念已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和认同,2008年底中国启动了“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用了全国近30家领先性的高校、设计院所,百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这是建国以来园林绿化界获得的最大的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关键技术难点7。图3 理想的城市格局示意图(白杨绘)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deal city structure (Paint by BaiYang)4.1“装饰性绿地”建设的思考所谓“装饰性的绿地”即为不具备完整生态循环结构的人工绿地,这些人工绿化虽然也能够带来一些植物的生态效益,但是其自身无法生存,或是其生存是以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这些绿化的枯枝落叶也不能进入土壤,植物的地被层也起不到调节洪涝与干旱的作用。这种城市绿化其实与其它硬质景观的作用相同,都是以美化城市为目的,不具备完整的生态效益,属于资源消耗性的装饰活动。树池中的植物、行道树、小游园,甚至大型的综合性公园都属于此类。既然是装饰活动,那就应该在文化和艺术特色上多下功夫,没必要拿“生态”当说辞;既然要建设,那就有必要建成精品,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现在中国正在步入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失去原来统一的风格和自己的地方特色,城市里众多的现代建筑和景观也越来越彼此不相协调。在研究现代城市的绿化景观时,继承中国传统和谐的营造理念,会给我们现在复杂矛盾的城市建设找到出路。怎样再续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首先应该明确传承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不是指古代形式的翻版,也不是传统设计元素支离破碎的随便使用。我们展开设计的原动力应该来自民族血脉深处的“基因”,只有找对了“基因”,才能保证我们新创造的设计属于“中国风格”,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对于各种设计而言,工业时代面对的是型材,手工业时期随意的自然造形可能更多的要转变为摸数化的几何形式。其实现代的几何形式可以理解为古代繁琐形式的精练与抽象在建筑与环境建设上现代简洁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并不矛盾,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内外渗透交融的环境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继承与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才是中国今后景观设计的方向,借助1984年冯骥才小说神鞭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鞭没了,神留着”。奥运梦:中国与体育,一书的作者徐国琦说:“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怀有一种自卑感。成功举办奥运会并赢得奥运金牌总数第一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这种自卑”。围绕着奥运会也让世界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式现代艺术设计能够创造出的灿烂。可以相信,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国全面回归自己传统文化轨道的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开创的中国创造将再次让世界瞩目,我们这次所展开的设计华章,也将如唐、宋、元、明、清世代延续的文脉一样,而薪火相传。虽然讲装饰性绿化缺乏生态价值,但是它的建设却代表着人类的文明,在搞建设的时候,强调品质、多投入,从长远看是最大的“节约”。看看我们古人留下来的,现在依然还是我们今人“财富”的那些工程建设,无一不是在这种原则下创造出来的。所以,搞建设不可以“节省”自居,要有点“传世”的思想。甚至,不论目前是“私”,还是“公”,能够留给历史的建设,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共有的财富。4.2“生态性绿地”建设的思考城市配套的生态绿地给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它的小气候条件对人类的卫生保健会有很好的作用,在那里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活动被唤起,会使人精神放松,气脉通畅。可以听鸟鸣百转千回随意移;可以观山花红紫树高低。生态绿地还具有文化功能,建设好了是一本天然的百科全书,可以教育小孩学习热爱大自然,增长自然环保方面的知识。同时“生态绿地”的建设目的也不应该仅仅只为了人类,那里应该也是其它动物生存的乐园,是候鸟迁徙的廊道和落脚点,所形成的森林网状结构便于动物的基因杂交与种族繁衍。如今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习惯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草坪、广场、雕塑等等的设计内容,而叫他们放弃这些造景要素去设计“生态绿地”,或许绝大部分人会变得无从下手。应该说到目前还没有一套“生态绿地”设计的完整理论,古人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都是“装饰绿地”设计的东西,现在急需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生态绿地”设计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城市“生态绿地”的设计应该抛弃人的各种“主观妄想”,需要真正体会“自然之道”的造物精神,从体现森林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入手,更多地要使用自然的景观元素与构图法则,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来表达人的审美志趣和生理需求。虽然森林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必须大量种树,真正自然的生境,往往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相对应,有些地区可能草原的形式更生态。如果说生态绿地设计也有风格,那其风格一定是当地自然的植物景观。规划师或设计师的创作在此所反映的应该是“天道”的旨意,依照这个道的设计行为便是“替天行道”。广义上讲,不仅仅“生态绿地”的设计需要如此,其实,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是替天行道。5结语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被有强力地提出中国目前面对的是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时期,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也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为尖锐和突出,我国的国土格局正在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也在形成之中。很多地区城市与乡村,甚至城市与城市都连接起来,原生态的森林甚至荒地被各个城市的开发区、新区所侵占,鸟兽无路可逃,城市的生存也面临着生态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全生态保障绿地的城市绿化理念,当然,这些保障绿地也可以处于城市的外围。仅就水的平衡一项来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用水与其对应保障绿地的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广东汕尾)
- 遗体接运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钢制品缠绕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商咨询师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职业病诊断医师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茂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复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匠试题考核及答案
- 2025年枣庄东林农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含答案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民航安全检查员(四级)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热力管网监理实施细则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课件
- 钢筋锈蚀原理及应对措施案例分析(54页图文丰富)
- 第二讲水轮机结构
- K2FastWave中文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