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及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及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及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及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及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救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8-11-26 | 文章来源: 山西大同消防支队 | 作者: 灭火高级工程师 李彦明 【摘要】本文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疏散、救生方面易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注意事项,同时建议对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增加相关条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存在问题 疏散救生 对策 注意事项 一、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救生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看,虽然按照规范都设计了封闭楼梯、疏散通道、避难层以及其他消防固定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善或单位领导消防意识淡薄,加之高规的缺陷致使疏散通道堆积杂物,应急照明、指示标志损坏,疏散避难层(地带)不防烟或被用作办公室、仓库,消防固定设施不动作以及内外布局、装饰随意性大,隐蔽点多。这些人为造成的问题,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设施、设备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人员的疏散和逃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二、做好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救生的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具有特殊的建筑结构和复杂的使用功能,一旦发生火灾,单靠外部的扑救力量进行救人和灭火,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是从内部进行自救和疏散。在美国“911”世贸中心突遭袭击的事件中,有近3000人丧生,面对这一数字,我们只能用“不幸”来形容。然而,当想起近1.8万人在两小时内成功地从两幢110层高的大楼里疏散出去时,“奇迹”和“成功”又是不言而喻的了。 (一)人员疏散 1、疏散人员的基本顺序 高层建筑发生火时,应首先组织疏散着火层和着火层以上逐层人员,由于烟囱效应烟火会迅速向上蔓延,起火层和其上部受烟热威胁重,危及着火层和上层人员的生命安全,高屋建筑起火后,疏散着火层和着火层上部人员是我们要首先考虑的首要任务。待着火层和着火层上层的人员疏散完毕后,再对着火层下层人员进行疏散。 2、疏散人员的方法 一是在火灾初期,利用高层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侦察火灾范围及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在高层建筑内安全保卫人员、服务员、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备好照明器材、防烟、防毒面具和简易防护器具组织好引导疏散,同时通过监控室的广播稳定心理紧张情绪,通过监控各层着火情况,告知其最佳的疏散线路和疏散要求,同时借助诱导指示灯、标志的指示,分别通过疏散电梯、疏散楼梯有组织的疏散。 二是在每个疏散通道的转弯处楼梯口要安排人员指示方向,对于远离着火区或则神志清醒者,指明疏散方向和线路即可;对距着火区较近,必须穿越火区或行动不方便者,则要在保安队员安全防护带领下实施有组织的引导或护送疏散,有条件可优先安排乘疏散电梯疏散,也可优先安排进入避难间或横向转移到其他房间。对于老弱病残、受重伤者,应采取背抱抬扛等方法进行护送至安全地带。 三是尽量利用建筑物内部已有的消防电梯、室内、外楼梯、阳台、通廊、避难层、连廊等固定设施进行安全疏散;对于一时不能全部疏散完的被困人员,也可以引导其转移到附近无烟火处或则避难层;同时利用举高车、缓降器、救生滑道、气垫、救生袋等专用器材对于疏散到避难间、避难层、疏散阳台、低处窗口等处的人员有组织地向地面继续疏散人员。 3、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消防机构组织人员疏散的职能。 一要对不同的高层建筑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高层建筑由于空间大、功能多,使用性质、经营方式不同,大多涵盖了生产、生活、商业等多个行业,亚洲的摩天大厦都是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设施于一体。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和内部使用功能不同的场所、部位要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和应急灭火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做到一旦灾难降临,能够有章可循,处置得当。 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视情建立一支专门负责高层建筑内部消防安全应急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指挥和引导被困人员的有序疏散,并积极对现场秩序进行掌控。专职或义务消防队的任务:一是平时要做好消防宣传、防火巡查和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二是在发生火灾时要组织好有效的疏散,同时要利用内部消防设施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 三要依据有关消防法规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应急事故处置和初期火灾扑救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建筑内部情况,具备引导被困人员疏散逃生和应急灭火的能力。如2002年3月1日,四川省南充市小食品批发市场发生的那起死亡19人的特大火灾中,就有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江皇宏凭着身为军人的父亲平时教的安全脱险知识,利用往日玩耍熟悉的地形,机智勇敢地在大火中带领30多名群众安全逃离火海,化险为夷。 四要让高层建筑内的人员熟悉安全出口方向、距离。这就要求在人员集中场所一定要正确设立醒目的疏散指示标志,尤其是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场所,更应该为第一次涉足这些场合的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疏散指示和良好的消防应急照明设施。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常会因电气线路受损或人为原因造成内部停电,使得内部被困人员处在黑暗之中。实践证明,发生火灾时,若人员在黑暗中被困,且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此时被困人员的情绪是最紧张的,心理恐惧感是最强烈的,分析判断能力较正常情况而言也大大下降,在逃亡过程中,一旦走错了方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因此,高层建筑内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设施,并且保持良好的状态。美国“911”世贸中心突遭袭击事件后,内部人员能够成功地进行疏散,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五要确保高层建筑内的安全通道时刻处于畅通状态,禁止高层建筑使用单位或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私自设立水平或垂直分割;对高层建筑内部固有的防火分隔和通风排烟孔洞,使用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改建。对擅自安装的防盗门、防盗窗等不利疏散逃生的设施,应及时清除。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灾害事故时,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通道顺利地从危险楼层疏散出去,到达安全地带。 六要对高层居民住宅楼加强管理。相比较于公共场所,高层居民住宅楼内部是无人管理、无人组织、无人指挥的,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各自为营、各为其利、争相逃命,其结果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居民居住的高层建筑一定要成立一个管理组织,进行专门管理,否则,即使配备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也会因无人管理而过早地受损,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这个问题在全国也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各地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七要在高层建筑内部设置专用广播系统,以便在灾害事故状态下能指导内部人员安全逃生。紧急情况下,播音员可用沉稳的声音反复告诉大家应当沉着,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楼层。 八要在高层建筑适当位置上设置一种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安放、系挂逃生器材的铁环、铁钩或其它装置。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没有对如何悬挂救生袋、缓降器、绳索等简单实用的逃生工具作出规定,在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范中提出明确要求。在高层建筑楼层、走道或其它位置设置若干个可以悬挂简单逃生器材的永久性装置,以便人员危急时可以使用这些器材从容地逃离火场。 九要研发装配可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小型自动呼救装置,当发现烟雾中有人时能够在10至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里发出连续的呼救信号。它可以装配在走廊或房间,在发生火灾或灾害事故无法逃身时,开启呼救装置,发出求救信号,以利于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找到被困人员,解救至安全地带。 十要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火灾的能力。我国公民在很大程度上很少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对于住宿旅馆、商场购物、休闲娱乐等活动,很少留心身边的环境、道路、安全标志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往往乱成一团,不能自救,灾难有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应对的办法。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抗灾意识,增强自救能力,是当前的一大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警觉,同时,也应引起我们消防人员及教育、劳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自救方法和采取自救措施。各高层建筑使用单位和管理人员应当在平时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告诉人们这幢高层建筑的内部布局、安全走道、安全标志等,使大家早了解、早熟悉,这样一来,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能从容处置。 (二)救生 火场救生,是消防员使用各种器材装备和技术战术方法,将被火势围困的人员实施疏散、解救至安全区域,或通过改变受困人员生存环境避免伤亡发生的战斗行动。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救人”是第一原则,采取内攻外合、下攻上合、前攻后合、左攻右合的立体式疏散救人方法,运用结绳自救、缓降器救人、云梯车救人、滑绳救人、救生网(袋、绳索)、起重气垫救人、直升机救人方式,发挥人与装备的最佳效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积极疏散和抢救遇险群众,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火场救人,人命关天,因此,要求消防救援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责任感。在抢救过程中,要镇定不慌乱,如果救援人员自己惊慌失措,被困人员就会因恐惧而发生意外、要寻找位置准确,救人方法得当、救人行动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遗留后患、要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英勇顽强,无私无畏。同时注意在救人过程中,消防人员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做好自身防护,进入有烟火区域,要佩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要注意相互配合,执行救人任务进入现场时,救援人员不能少于两人,要约定联络信号,相互照应,以免发生意外。 1、力量调用及特种器材的使用。 根据高层建筑灾害事故的特点,迅速启动救援预案,并根据灾害现场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强第一出动力量,一次调齐救援力量,宁多勿缺,防止零打碎敲。同时必须调集特勤队及相应的特种器材到场,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救援。并根据预案的联动体系,调集相关联动单位到场,创造有序的救援环境,保障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 2、举重救急,救人第一。 对于高层建筑火灾中,能否举重救急,关键在于对火情和险情的全面客观的分析判断。对于急重火情的分析判断要站在火场全局的高度,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充分判断险情的连带性、继发性极其波及面,要屏弃主观臆断,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应对措施,确实有效地抓住火场的关键点,结合火场实际,坚持救人第一,正确决策,合理用兵。 (1)据自己的实力,在火场不迅速控制火势或消灭火灾,不排除险情,就会增大被困人员伤亡或无法抢救被困人员的情况下,应首先组织力量控制和消灭火灾,排除险情,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条件,然后深入火场进行抢救,积极完成救人任务。从表面来看,主要力量用于控制火势,但是这种部署却是为了实现救人的最佳途径,是一种救人的有效措施和具体的行动。 (2)当到场力量较多时,火场上救人(排险)任务不重,而灭火力量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则应在组织一部分力量救人(排险)的同时,组织其余力量扑救火灾,不能将救人与灭火分割开,顾此失彼,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为救人而救人,忽视灭火,则可能造成救人不成,灭火无功。 3、营救人员的途径、器材和方法。 当火场上有人受到火势、浓烟、爆炸、毒害、腐蚀和倒塌等威胁,有生命危险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被围困者自救的方式千姿百态:有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有的从室内逃出,爬上窗台,吊在楼外;有的则躲藏在墙角桌子底下,柜橱里面及其它物体下面给营救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是能否救援成功的前提。首先,火场指挥员要及时询问在场的知情人员,了解被困人员的数量,大概状况(如性别、年龄、有无行动障碍等情况)及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动呼喊和深入被困点寻找查看等方法,查明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以确定抢救被困人员的途径和方法。 (1)营救途径: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门、紧急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逃生滑梯及建筑物外的阳台、屋顶、落水管、走道等;当疏散路线受阻,救人通路被火势截断时,可采用破拆建筑物门窗,墙、楼板、架设云梯、铺设救生网救生梯等方法开辟第二通道,以用于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营救的器材:举高消防车、各类拉梯、挂钩梯、安全绳、缓降器、救生垫、救生网、软梯、救生袋、救生梯、救生通道、射绳枪等。 (3)营救的方法: 稳定人员情绪。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是成功营救人员的基础,通常可采取喊话、广播告知被困人员要镇静,等候救助;展示横幅告示受困人员,特别是那些处于高处、听不见广播的受困人员,要镇静,不要跳楼等;利用强光灯照射每一个趴在窗户或阳台上,甚至悬挂在落水管或遮阳板上等待救援的受困人员,告知他们不要着急;同时消防员设法到达受困人员所处的位置,与他们一同等待登高车或消防梯架设到位,或一同等待火势被扑灭,疏散通道恢复畅通。 根据具体条件,合理使用救生梯、救生索、救生气垫、缓降器等其他专用救生器材营救被困人员。 有效利用消防电梯的良好性能尽快抵达和撤离火灾现场,同时又可以利用其来疏散被困人员。 抢救人员进入着火层、房间或地段实施营救时,在火场条件允许下,可利用绳索、软梯、救生绳等先将被困人员营救到安全地点,对一些暂时无法营救的受困人员,应采取措施改善受困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然后再组织进行营救。 利用举高消防车营救举升高度极限内的楼层救人,举高消防车受举升高度限制,无法接近高处被困人员房间窗口时,营救人员可在房间内先利用救生袋将营救对象输送到举高消防车上,实施联用接力营救。 有条件者对于平台上有停机坪的高层建筑可利用直升飞机从顶层进行营救,没有起降停机坪,也可落下悬梯救人; 三、注意事项 (一)人员疏散的注意事项: 一是消防疏散人员自身要佩带各种安全防护装备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考虑携带部分用于疏散老弱病残或则重伤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 二是监控室随时通报时机,防止混乱,必要时候采取强制疏导防止疏散人员拥挤踏伤,造成堵塞,同时注意利用器械疏散; 三是疏散过程中应即使清理路障,保证通道畅通;在疏散路线的走廊通道拐弯处,楼梯间入口处等处,设置哨位指示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同时在疏散的出口出设立警戒,防止已经疏散出的人员重新返回火场抢救财物及寻找亲人的亲属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