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oc_第1页
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oc_第2页
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oc_第3页
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oc_第4页
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姜廷辉摘 要:加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是黔东南州从“十一五”以来的战略目标。每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都需要充分的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这就需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仔细的剖析和认识。SWOT分析法又叫TOWS分析法,本文采用SWOT方法对黔东南旅游资源潜质进行分析,为黔东南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构架可行的理论依据。关键词:SWOT贵州黔东南旅游业发展引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境内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223平方千米。 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这句用在军事领域的俗语,如今也被广泛的用在商业竞争领域中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场争夺客源和市场的无硝烟战争。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能否成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对自身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把握。在认清自身优劣势的前提下,扬长避短才可取得好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旅游大州”“旅游活州”发展战略和“建设黔东南原生态及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6年以来,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401.65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9739.26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44.43%。这一串鲜亮的数字,正是黔东南州突出“原生态”的特色定位,整合旅游资源、扩大空间区域、壮大旅游产业的成果。尽管上面列出的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比起旅游发展起步早、体系完善的其他区域来,这点成果还是拿不出手的。为了进一步加大黔东南的旅游发展速度,很有必要对黔东南旅游事业做一个基本的SWOT分析,以便为黔东南以后的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规划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一、优势与劣势(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旅游业发展增长速度较快,旅游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黔东南旅游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06年以来,黔东南州旅游业总量规模扩张迅速,大大带动了旅游就业人数的增长,旅游业综合收入所占全州GDP的比重逐步加大。从旅游资源丰富度、发展程度、产品结构、消费水平及环境优势等视角来考察的话,黔东南地区均已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的规模来看,已经基本能够达到进行市场良性化运作的要求,为投资商进行旅游广、深、精度开发提供了基础性的运作平台。为了统筹各项日常事务,黔东南州旅游系统初步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能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和商务信息特点的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培育了必备的主体市场。同时,黔东南州还出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旅游法规,为依法管理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政策软环境。2、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歌舞之州、百节之乡”之称的黔东南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境内各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详表1名称数量级别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肇兴侗寨1世界文化遗产隆里古城1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国家级生态博物馆2中国、挪威合建风景名胜区1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省级民族村寨20省级自然保护区35省级侗族大歌世界文化遗产苗族飞歌鼓楼、风雨桥238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黔东南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品位极高,具有极大地开发和保护的价值。黔东南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黔东南旅游局3、良好的区位优势贵州黔东南州东南部与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接壤,而其西北部和北部分别与本省的黔南、遵义和铜仁等地区相毗邻。东西走向的湘黔铁路干线横贯黔东南全境、境内共有16个大大小小的站点,国道320和321交汇于黔东南境内,贵新、夏蓉高速过境和贵广高铁过境。目前黔东南州正在筹建纯旅游公路600公里(从江至黎平茅贡公路、雷山至茅贡公路、茅贡至八受公路、雷山至台江公路、乐里至平寨公路),其中凯里至雷山的旅游公路为贵州省第一条生态旅游示范公路。上述交通路网加上清水江的水路和黎平支线机场的空港,黔东南正形成水、陆、空三维立体交通网状,为黔东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通行基础。两高全线贯通之后,黔东南将会成为泛珠三角洲的后花园,黔东南未来的旅游发展从区位优势上就可见一斑。从下表可以看出黔东南州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情况。(表2)数据来源:黔东南州交通局4、区域带动效应快速显现,奠定了产业联动的基础,旅游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联动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黔东南生态旅游的发展,明显体现了以点带面,良性联动效应。从2000年到2009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门票收入、旅游综合经济收入分别成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黔东南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12988户,乡村旅馆从130余户发展到480户,乡村餐馆从50余户发展到2771户,乡村手工艺作坊从390余户发展到5931户,旅游运输从业户从10余户发展到1762户。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1924人,间接从业人员56614人,旅游脱贫人数占本地居民人数的31.36%,全州有35000多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 2009年,黔东南全州共接待游客140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549.36万人次,占39.22%,乡村旅游收入24.19亿元,占24.17%。(数据来源贵州日报)(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1、处于产业发展初始期,与全国成熟旅游目的地竞争处于弱势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水平与资源品位不匹配,加之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在消费结构上,门票、住宿消费所占比重大,而购物、娱乐消费明显不足,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低成为其最大的问题;在客源结构上,目前以周边省区市场为主,辐射范围较小,国际市场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结构上,以简单的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型产品,活动参与型产品、文化体验型产品尚未形成,低水平的开发使优势资源不能成为旅游精品,缺乏高水平、高档次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缺乏整体品牌和形象;在服务水平上,目前的旅游服务比较随意,良莠不齐,规范性、标准性不够;在收益水平上,人均消费低,游客人次增长高于消费的增长;在经营主体上,目前黔东南州旅游业距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尚有较大差距;在经营模式上,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商业服务模式尚未开始。2、产业发展的联动能力不够强,未形成有效机制黔东南州市经济实力强,但产业联动能力弱,使其黔东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有待提高。再加上旅游发展仍然采用数量增长型模式发展,未形成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集群,也未能形成合理的内部结构和地域结构,没有造就出足以形成全国性乃至区域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旅游产业也没能步入有序化的集约经营,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行业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资源配置形式和机制,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层次偏低过度依赖观光民歌民舞的表演等,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缺少度假型、体验性和参与性的产品。过度依赖现状,深度开发不足,资源利用方式简单,产品缺少创新,缺乏时尚性、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产品缺少有效的时间配置,针对晚间和淡季开发的产品很少,导致游客流量过于集中。旅游商品少,开发能力不足。4、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由于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殊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较高,但现状水平远未达到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服务档次低,服务流程不规范,缺少相应的服务标准,效率和质量难以提升;服务热情度不够,没有渗透出文化亲和力。二、机遇与挑战(一)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1、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形势总体趋好,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当今世界,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已成为新的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国际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这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和激励政策。2009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在政府投入、金融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30年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旅游发展迎来新的巨大发展机遇。2、经济和交通格局的改变,将使黔东南州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发展格局,泛珠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跨区域经济区的发展和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作的进一步加强;我省将加快建设贵广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实现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紧密连接,提升贵州的西南交通枢纽地位;黔东南州具有东联湖南、南联广西、西联贵阳、北联遵义和铜仁的区域优势,为推进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实现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创造了新机遇。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的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把黔东南作为贵州省的第一个生态文明实验区。这位加快黔东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随着黔东南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的旅游投资格局的逐步形成。旅游收入逐年上升,超过了之前由北京中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发展预测的数据(见下表)。表3专家预测旅游收入数据注:数据来源于黔东南州旅游局表4黔东南州20062009年实际旅游收入数据注数据来源于黔东南州旅游局从表3、表4我们不难看出,黔东南的旅游实际收入远远超出之前专家规划预测的收入数据,可见黔东南的旅游事业发展潜力及其巨大。4、黔东南州旅游业面临向深度开发转型的迫切要求随着旅游市场、旅游者认知及行为模式的变化,黔东南州旅游业面临向深度开发转型的迫切要求:增长境外游客量及收入;改变旅游方式,提高入住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进入新阶段,黔东南州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将建设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环境进入改善更新的高峰期。(二)挑战分析(Threats):1、产品的提升需要多种投入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首要工作是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即从目前单一的大众观光产品向系列化的旅游产品转变。但调整产品的工作难度较大,要求转变发展思路,改变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与体制,以及资金、政策等多种投入。2、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党中央、国务院就红色旅游进行了专门的规划、布置、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形成了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大格局,这对全国和贵州省其他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区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入新的时期,各地纷纷加快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进度,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应运而生,红色旅游竞争日趋激烈。3、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是发展乡村旅游对水源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乡村旅游(农家乐)目前已发展初具规模,但周边的溪水也因此受到了污染,水质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景区环境容量有限,游客的增加势必为环境带来额外的负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避免。因此,找到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和维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结合点,避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发展道路,是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4、游客旅游标准逐渐提高,给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注重生活、旅游的质量,追求更优质的过程和体验,这给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上都有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综上所述,黔东南州旅游业的发展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清楚地认识并明确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