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指出史论的一般写法。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体会本文的现实含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又有无数个小的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它们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的在夜空划过,但是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史事昭然于天下,宋代的欧阳修就做了这么一个史记之人。我们今天就来拜读一下欧阳修先生的伶官传序,看老先生在这片史论性的文章中到底要向我们讲述什么呢?二诵读指导总体:1、回顾一下“什么叫做序”;(其实我们在高一时就学过一个单元的“序”,比如呐喊自序、宽容序言、名人传序);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2、什么是“伶”或“伶人”呢?答:“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3、既然是这样的几个人,地位、身份都不高,并且又是败政乱国的人,为什么要替他们做传呢?(平时我们读到过的传记,一般是为英雄人物、英雄豪杰作传的,是吧?为什么要替伶官作传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一) 指导诵读第一段1、 翻译“盛衰之理”一句(注意语气:感叹语气的反问句);从中确定两个内容(谈论什么问题对于“盛衰问题”有怎样的观点)2、 比较两句话“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意思改变了,原意是既不否认天命的说法,更强调了人事的作用;现在变成了“完全否定了天命这种传统的说法,而完全是人事的原因”)不改变原意,改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意思是不违背了,但区别在哪里?语气的变化,从带感叹语气的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意思是一样,但改过之后力度不够,语气不强)3、 从第二句话“原庄宗”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作者提出了论题、论点,该去怎么证明?)答:用“得(失)天下”两方面事例来证明4、 分析“所以者”结构(比较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的原因;表作用、表目的5、 解释“原”;第三段“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答:推究(原因),做动词 ;现在的一个词语“原本”,是否有所体会?6、“呜呼”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字?(“唉!”)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叹惋”,开篇就给人一种哀婉之情,叹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 指导诵读第二段师:庄宗为什么得天下,怎么得天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心。欧阳修又是怎么向我们讲述的呢?(全班齐读第二段)师:整个故事围绕什么东西在叙述?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矢)(“晋王”和“庄宗”)1、“得天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概括)具体又怎么做才得到天下的呢?(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的话概括)2、比较五代史里怎样得天下的一段话:(1)先比较前半段“一矢灭朱温”,在原文中用哪几句话来叙述这件事情的?哪个更简洁?答: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明确仇敌,欧阳修的文字更简洁、利落一些;3、“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对应课文的哪句?答:“此三者,吾遗恨也”,这三个仇敌是他今生不能灭掉的,抱恨终生,带有抒情的气氛;“与尔三矢,尔其”的“其”的翻译(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带有语气:刚才的“抒情的气氛”与这里的“祈使语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父亲在临终之时的嘱咐或者说遗愿,叙说自己今生不能完成的志向,肯定是非常感人的,但五代史里则无法体会。体会欧阳修的用语精妙,该渲染的地方渲染了,该简洁的地方简洁了;)(从新旧五代史的对比,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文笔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4、再从动词上来体会一下本文的语言,请找出与“矢”有关的动词:晋王:赐而告 庄宗:受而藏 (用兵时:)请 盛 负 纳(三) 指导诵读第三段1、“失天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呢?又做出了怎样的行动呢?(有没有讲?为什么?)答:具体失天下的过程没有,在正文里在伶官传,“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正文分解”2、如何得(失)天下,有怎样的具体描述?我们太简略了,只用了得(失)天下六个字,怎么表明他得天下啊?这里没说他“称帝”,你怎么知道他得天下了呢?答:“方其系燕父子”已经报仇成功了,仇人要么抓住了,要么被杀掉了;(“以组”、“函”)3、又如何表明他“失天下”了呢?(“君臣相顾”)(小结:这一段浓缩了一个历史事实,首先庄宗威风凛凛地统一天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意气非常的盛!到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风声鹤唳,特别狼狈4、一盛一衰,不仅在语言上有强烈的“对比”,本来中间是搁着三年,三年之前威风凛凛地大败敌人,三年之后却是如此的狼狈,但却把三年时间缩在一段里面,或者说是“一夜之间”,放在前后对比,“一盛一衰”,有什么效果?或者你能不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为什么把“盛衰”放在一段里面?中间无任何过度,疾风急转之下,由盛直接到衰“对比”是一种方法,对比的目的到底何在?(可结合论点进行分析,“盛衰由于人事”)(用事例对比鲜明的论证出论点)(拓展:“项羽”:临死之前怎么总结自己一生的业绩,他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九死一生的一个人,尤其是华容道上,被关羽放掉了,很多人说诸葛亮已经计划周详了,连关羽可能会放掉曹操,他都算到了。就有人说“天不灭曹”)结合我们课文,大家想想,到底是“天灭”还是“人事”?5、再回到“庄宗”身上:“得天下”背景、做法都交代了,有父亲的临终遗志,有自己接受遗托之后的励精图治,然后才能“得天下”;等到他平定天下之后,人很容易躺在自己铺好的温床里,“仇雠已灭,天下已定”,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现在是享受、享乐的时候了,最终导致了“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局面,所以他的“盛、衰”都是有原因有背景的,有具体的做法,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并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有人为的因素,这就证明了本文的论点“盛衰由于人事”。 6、 对于这段历史,欧阳修的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答:尚书里的“满招损,谦得益” 欧阳修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分析:“岂欤?抑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哪种句式相同?)(答:难道吗?或者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选择疑问句)(四)指导诵读第四段1、结论已经有了,那么写后面的还有没有必要,为什么?答:有必要。起到了“照应文题”(“数十伶人困之”)和“点明主旨”的作用。2、先再进行一次对比,“盛与衰”的对比;分析“为天下笑”的文言句式3、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教训?关键落脚点还是在“逸豫可以亡身”,为什么“逸豫可以亡身”,进一步地深入,推出了一个新结论,是什么结论呢?并分析其中文言知识答:“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赏析欧阳修的政论散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文章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语言婉转流畅,表达情见乎辞,篇幅虽然短小,却是一篇博兔而用全力之作,是“古文”中的名篇。 一,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紧扣,中心突出。 在文中,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内容更是没有正面地直接地写伶官,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对题,实际上文题与内容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们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所以“序”中就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则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论国家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及评论上。当然,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把伶人的乱政和庄宗的兴亡及国家的盛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中心,又扣住了题意。 二,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脉络清晰,材料安排井然有序。 文章涉及了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但由于用“矢”字为线索,把上述各事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来娓娓动听,一气呵成。大体线索是“赐矢藏矢请矢负矢纳矢还矢,叙事线索分明,材料安排井然有序。文章主要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说明国家盛衰,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第一节开门见山,提出见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径直点明盛衰缘于人事,并用反诘句式,加重正面肯定的力量。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明确立论的依据; 第二节第三节具体分析论据。先说庄宗恪守父命,终于报仇雪恨,夺得天下,证明成由人盛亦由人。次写庄宗逸豫致败,由盛而衰,终失天下,国破家亡,证明衰也由人,败也由人。由此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明上文所说“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 第四节中,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样高度概括的语言结尾,以问句结束,把庄宗的教训由此及彼,推而广之,深化了中心,并收束全篇。 如此,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在语言特色上,具有“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和“平易自然,简约凝练”三个特点: 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旺盛。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上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四,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方法,即文章的表达技巧上,具有正反对比,说服力强的特点。 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告以遗恨,要庄宗不亡世仇,完成遗志。庄宗重任在肩,惟恐辜负先人之托,用兵时负矢在前,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可他大功告成后,便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显示出成败由人的道理,显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其中,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推出警戒性的断语,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完身”,“祸患常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楼房承包施工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试用版合同范本
- 2025安装工程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维修电工兼职合同范本
- 2025原料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水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驾考技巧总结范本
- 2025社会车辆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地产评估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Chapter6 Lost and found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朗文英语世界六年级上册-朗文英语世界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1
- YY 9706.240-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2-40部分:肌电及诱发反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JJF 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 GA/T 1788.3-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3部分:安全交互
- GA 358-2007警服材料口袋布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 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疾病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含解析)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 养老中心公建民营(一期)项目委托运营合同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