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docx_第1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docx_第2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docx_第3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docx_第4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一、2016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母忧解职。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败之。改南京大理卿。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撮其事,兼督团营。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复条上兴革六事。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帝报从之。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旨从中下。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帝不悦,下旨谯让。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邦瑞皆烈为不可。鸾大憾,益肆谗构。会邦瑞复陈安攘大计,递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居数日,大计自陈。竟除名,以赵锦代。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逾年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邦瑞严毅有识量。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邦瑞摄其事摄:代理 B邦瑞见营制久弛 弛:废弃 C今曲徇鸾请 徇:示众 D鸾人憾,益肆谗构 构:诬陷、陷害答案C解析徇:顺从、听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答案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邦瑞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补任滁州知州时,因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B王邦瑞谙熟军务。他总督九门时,因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由他代理兵部事务,他提出的很多合理建议,皇帝都同意了。C王邦瑞仕途坎坷。仇鸾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对他的信任渐渐转移。仇鸾因专横被杀后,皇帝又重新重用他。D王邦瑞能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他到了京营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向皇帝上书,都被允许施行。答案A解析A项,“补任滁州知州时”错,应为“调出京城任陕西提学佥事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译文:_(2)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译文:_答案(1)王邦瑞把禁军驻扎在城外,以巡捕军驻守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接纳四郊躲避敌寇的百姓。(关键词:“屯”“营”“大启”“纳”)(2)朝廷改换将帅,必须要采纳公卿的意见,由皇帝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表示臣下不敢专断。(关键词:“易置”“采”“宸衷”“所以”)二、2017河南郑州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者,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5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境内桥坏会:恰逢B韩侂胄用事 用事:当权C朔望诣学宫 朔望:有名望的儒生D上震悼,辍视朝 辍:停止答案C解析朔望是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意思。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的是第二个意思。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称“乞骸”。D“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答案D解析“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B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C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D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答案B解析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魏了翁考中进士,是因为他“敢于谈论当时国家忌讳谈论的道学”。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译文:_(2)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译文:_答案(1)修复蟆颐堰,建造江乡馆,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了没有不去做的。眉州士大夫评论时都表示大为叹服,风俗为之改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关键词“复”“为”“服”“彰闻”)(2)他的学生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齐地和他们相互问答,谈到蜀兵作乱之事,眉头皱了许久,他口授了遗表,过了一会儿,两手合于胸前行礼后去世。(关键词“衣冠”“相与”“蹙”“少焉”)三、2017广州市毕业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庭,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帝曰:“然。”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迕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量移,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选自宋史牟子才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句子结构。“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在“尔”后须停顿,排除A、B;“力士声势益张”中“力士”做的是主语,所以在“力士”前停顿,排除D,选择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可以插簪子的年龄。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拓本”是把碑石或金石等器物上面的文字、图像拓印下来的纸本。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答案A解析“特指男女十五岁”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被认为与众不同。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答案B解析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不是董宋臣。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译文:_(2)时士大夫小迕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量移,轻者放还。译文:_答案(1)于是赐予亲笔书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复官吧。”(关键词:“赐”“是”“强”)(2)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有权势之臣,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酌情移近安置,轻罪的释放回来。(关键词:“迕”“窜流”“放还”)四、2017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注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有删改)注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1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易:交换B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阙:本义是宫阙,此处代指京城C罢为湖南安抚使 罢:罢免D卒为似道所摈 卒:最终答案A解析易此处是“取代”的意思。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谒龙荣”的应是雷应,故“谒”之前要断开,排除A、C两项。“既退”是说雷应走以后,“又斥骂之”说的是龙荣斥骂雷应,故“既退”后应断开,排除B项,选择D项。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被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追赠谥号的请求。答案D解析“不同意柳岳追赠谥号的请求”错误,原文是“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意思是太府卿柳岳请求追赠皮龙荣谥号,但没有等到实行宋朝就灭亡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译文:_(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译文:_答案(1)如今天下难道没有廉洁的人?希望陛下推崇并奖励他们来教化天下,实行公正的赏罚来表明劝善惩恶。(2)皇帝偶然问皮龙荣在哪里,贾似道怕他被召用,暗地里指使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弹劾他。一、2017潍坊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耽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树槐县令 县:通“悬”,悬挂B不益刑 益:增加C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D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答案D解析D项“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中的“贼”如解释为“盗贼”则是名词,与“民”词性一样,语法上讲不通;根据“刑杀不称”是“贼”的原因,所以“贼”应该活用作动词,意思应该是“残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进而问焉 拔剑切而啖之C去其腥臊者而已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B解析B项,都是连词,顺承。A项,兼词,“加罪于他”;助词,放在“少”时间词后,语气词。C项,的(部分);表提顿。D项,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揣测。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答案D解析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晏子出公令趣罢”这个句子位于文章结尾,晏子劝谏景公之后发生的事情,即景公在纳谏之后的所作所为。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名词,“晏子”“公”“役”“木”“法”“囚”;二看谓语动词“出”“罢”“拔”“废”,且可以看出以“景公”为主语的几个句式是大致相同的。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答案C解析C项曲解文意。“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译文:_(2)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译文:_答案(1)“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晏子)派人送她回家。(2)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本题“君”“大夫”“寡人”“社稷”;其次再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例如“言之于君”状语后置句即“于君言之”;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例如:累,危害。二、2017江苏清江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少读王章传,涕泗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吾读王仲卿传故也。”既而读杨椒山自著年谱,惊曰:“此非仲卿乎?”予尝入史馆,询椒山传,同馆官曰:“未阉也。”曰:“此一代有数人物,当特为起草,而俟阉分乎?”同馆官不答。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 “孝宗非令主,阳明非道学,东林非君子。”谓“夫儒者言事,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东林之争每始于意气而终于朋党,此皆嘉、隆间戆直诸习有以开之”。盖暗指椒山言也。予曰:“然则如汉王章者非君子耶?”曰:“章不识轻重,亢言杀身,何有乎君子!子不读胡氏致堂诸中论乎?其于两汉人物,率诋之不直一钱。是以朱氏传王荆公为名臣,而称秦会之太师为致有骨力,何则?不轻举也!夫以岳忠武之死,而犹讥其横、刺其直,向前厮杀而无所于变也,他可知矣。”予气塞而罢。然而归邸检旧史,见赵宋两朝,当君国之惨,死事者不下十百,而宋史忠义传并无一讲学之徒厕身其间,然后知薄事功并薄气节,皆宋学之陋,而非恒情也。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康熙丁丑,同邑章子钰,有感于椒山之为人,取椒山所传年谱与其生平诗若文,合上下卷,将刻以示世,而属予不叙。予读之,泪滴滴下,一如畴昔读王章传时,虽不讲学,不汩其本心。而章子以艺林之豪攻经生家,年不及贾生,独能发奋慷慨,闻椒山之风而兴起焉,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近之言学者,动辄轻事功而贱气节,至有讦阳明之学以明得意者。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椒山不幸与王章同,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道学既难言,而两人气节又百不如权相之骨力,然而犹尚有读其书感其为人,惟恐其不传于后,而汲汲示世如章子者,则是人心之未亡,而君子之犹可为也。世有见斯集而兴者乎?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本文有删改)注杨椒山:明代人,曾任吏部主事,敢于直言。王章:字仲卿,汉代人。因敢于直言被害。孝宗:明孝宗。阳明:王阳明,明代哲学家。东林:东林党人,明晚期政治集团,他们议论朝政,批评人物。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涕泗被面 被:覆盖B而俟阉分乎 俟:等待C率诋之不直一钱 率:直率D今予去史馆又十年余矣 去:离开答案C解析率:一律,一概。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读王章传到读杨椒山年谱,把杨椒山与汉代的王章相提并论,说明两个人的共同命运,既是令人悲叹的,也是令人敬重的。B作者的同乡章钰要刻印杨椒山的文集,嘱咐作者作序,作者很有感触,并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C作者在史馆任职时,有人非议王阳明、东林党人、王章等人,并为秦桧辩护,令作者气愤,他查看有关史书,认为这是一种偏见。D文章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如“此非仲卿乎”“其亦以予之读仲卿传者读之,可矣”等,写得痛快淋漓,感情真挚,对自己的观点也无所掩饰。答案B解析B项,“为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而高兴”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达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自己一样读了杨椒山的文章有所感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复辑其遗文,惟恐其不伟于后而汲汲示世,此非君子之所用心乎!译文:_(2)夫阳明事功固所宜薄,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译文:_答案(1)而且又编辑他的遗文,只怕他在后世不伟大而急切地印出来给后人看,这不是君子的用意吗?(2)王阳明的功绩固然应该轻视,然而气节是君子的关键。解析翻译时需重点翻译的词语:辑、示、薄、梗概。9作者为什么推崇杨椒山?对于一些人鄙薄杨椒山,作者是怎么看的?答:_答案作者认为气节是君子的大要,而杨椒山是极有气节的人;鄙薄杨椒山的人,借用朱熹的史论贬抑杨椒山,轻视气节,企图用中庸之道来麻痹人们,作者在文中加以无情地揭露。(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对文意的理解,简要概括出杨椒山有气节的形象特点,然后再根据文章中作者对鄙薄杨椒山的人的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例如,“然而气节者君子之梗概也,椒山不幸与王章同,两汉儒术久为宋学所不许,而阳明又不幸而龙场以前同于椒山”翻译出来,然后再概括作答。三、2017山西祁县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选自苏轼集)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其屡战而屡却哉却:后退B得逞其奸 逞:实现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D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答案D解析信:通“伸”,伸张。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衰乘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以绝曹氏之手足作师说以贻之D乃始治兵振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答案C解析A项,“乘着”;“经由”;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C项,连词,表目的,“来”;D项,副词,“才”;副词,“竟然”。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答案C解析C项,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译文:_(2)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译文:_答案(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才勉强向曹操臣服,(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人啊。(2)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解析本题应以直译为主,翻译中注意下列字的落实:(1)“特”,只是;“以”,因为;“威劫”,被威势胁迫;“臣”,臣服。(2)“全”,保全;“服”,让信服;“奋”,施展;“绝”,断绝;“手足”,手足之情。四、2017陕西镇安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0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注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注黾勉(mn min):努力。1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然其诗质而实绮质:质朴B自谓不甚愧渊明 愧:惭愧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违背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 悛:悔改答案B解析愧:动词,感动惭愧,愧对。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答案B解析A项,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即“鼓吹乐”,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吹嘘。B项,古今义同,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C项,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满意的作品,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用作形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