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学案.doc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学案.doc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学案.doc_第3页
《游褒禅山记》学案.doc_第4页
《游褒禅山记》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基础知识诱思】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于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他曾被封为荆国公,故世称为王荆公,谥号文。在文学上,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浮靡的文风,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重点词句1读音褒禅(chn) 庐冢(zhng) 漫天(mn) 谬误(mi)窈然(yo) 咎(ji) 相之(xing)2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4)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8)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地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动用法,使昏惑)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5特殊句式(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伴断句,用“也”表示判断)(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经典名题探究例1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V)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在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朝廷欲革岭南刺史黩货之弊,因为“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前后刺史皆多黩货”。该句是讲广州地产丰富,珍异非常,仅仅一箧宝物就可以让后人享用。这里的“资”应是“资助”“供给”之意。A项“辍”解为“停止”正确。该句是写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隐之为母守孝时发出哭声的反应,她“为之悲泣”“辍餐投箸”;从句式上看,“餐”“箸”为名词,“辍”“投”为动词,朱德我的母亲中“不辍劳作”一词与此义同,且生活中常见“辍学”的说法。B项“举”应为“推荐、推举”。康伯母的这番话后来成为现实。“及康伯为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C项“迁”的是“晋陵太守”,是官职,自然是“升官”“升职”。王忠肃公翱事中有“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的用法。古代“迁”多指升职,而“左迁”为降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从前文来看,该句是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的,既然是概述,“乃”字就不能译为“于是”;从句式上看,“尝浣衣,乃披絮”前后结构相同,“尝”是副词,“曾经”的意思;那么从词性上去考虑,“乃”应解为“竟”“竟然”。;“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传统篇目,其中的“乃”据上所讲,应是“于是”之意。A项的“及”均为“等到”之意,以表时间。第二句的主语省略,补充后,可见两句句式相同。B项的两个“为”均为介词,一个是“为之悲”,一个是“为妇死”,解成“替”。D项的两个“之”是结构助词,一个作“欲”的定语,一个作“为”(行为)的定语,译成“的”。答案:C(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禄赐皆班亲族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能够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应为,故选C。是吴隐之诗中古人对贪泉看法的陈述,后两句才表达了吴隐之的心声。是时人对吴隐之的看法,认为他“矫”,可他始终不改其“矫”。从“班”字入手可较容易理解。“班”字从造字法上看,形旁为“刀”,义为“分给”,将俸禄和赏赐分给亲族,自己只过俭朴的生活了。在封建官吏家中,一个官员自己洗衣,用棉絮代被,生活自然是俭朴的了。是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去革除岭南刺史黩货之弊途中,遇到贪泉后对亲人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是将贪泉与越岭(岭南)的贪污腐败官吏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他明白了“越岭”官员丧失了清廉的原因,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清廉的操守。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中的“尽快”在原文中无载体。答案:A(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第句注意“裁”字为通假字,促织中有“手裁举”的用法。第句中注意“逮”“孝悌”“替”的解释,分别为“赶得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改变”的意思。答案: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部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餐。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训练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为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直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溢登曰宣太子。(1)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C出身忧国 D通达治体(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简秀士 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 径道:小路。C登所生庶贱 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 疾:急速。(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远者归复,近者尽力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登不敢辞,拜受而已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养母徐夫人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这篇上疏感人至深。答案:(1)B (2)D (3)B (4)C (5)D (6)C例2 (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人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爱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注】 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 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D项“两”应为双方,可译为“互相”。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虚词的理解。A项“为”皆表被动;B项第一句中的“若”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译为“如果”;第二句中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C项第一个“因”是介词,译为“于是”,第二个“因”也是介词,译为“经由、通过”等;D项中两个“乎”都是表语气的助词,第一个表反问的语气,第二个表揣度的语气。答案:A(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C(遇病者)争就使君D(辛公义)侧坐讯问解析:本题考查对省略句的理解。D项省略的成分应是“佐僚”。答案:D(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以勤苦著称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罪人闻之,咸自款服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能力。句说辛公义学习勤奋刻苦;句陈述的对象是“罪人”,不是辛公义。答案:B(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概括能力。D项中“不再打官司”的不是“罪人”,而是“欲诤讼者”。答案:D训练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碟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单赤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不过十。诸所催科,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注】 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催科:催收租税。中贵:有权势的太监。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D甃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句中加粗体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B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C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D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莫敢至乡落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B贫民虽平价不能籴贫苦民众即使是平价也不能买进C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于是按时价卖出其中一半,把钱交入官府D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稻谷多,就让民众据自己体力分取背走(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ABC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赏赐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D徐九思注意水利,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答案:(1)D (2)D (3)C (4)B (5)C (6)A【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粗体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终于。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悲:感叹。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余之力尚足以入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D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D于是余有叹焉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A两个“道”字相同,两个“然”字相同B两个“道”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C两个“道”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D两个“道”字不同,两个“然”字不同7下列四句话都是判断句,其表现形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碑上面的文字被水磨平了,只有那些刻得深的碑文还可以辨识B碑上面的文字全都模糊了,只有那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识C碑上面的文字被水磨平了,只有那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识D碑上面的文字全都模糊了,只有那些刻得深的碑文还可以辨识9“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我进到后洞的地方,和那些喜爱游历的人相比,大概还不到它们所到地方的十分之一B我进到后洞的地方,和那些喜爱游历的人相比,相差不超过11米C我在后洞没有到过的地方,和那些喜爱游历的人相比,相差不超过11米D我在后洞没有到过的地方,和那些喜爱游历的人相比,大概还不到他们所到地方的十分之一10下列各句在诵读时,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字与“而记游者甚众”中的“甚”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若长安君之甚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C目似瞑,意暇甚D好读书不求甚解12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其”,全指代“洞”的一组是( )其下平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其孰能讥之乎ABCD1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粗体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 )A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火尚足以明也D则其至又加少矣1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在山上五六里的地方,有个洞穴幽暗深远B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C在山上五六里的地方,有个洞穴很美好D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很美好15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的旨趣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限风光在险峰B水滴石穿,绳锯不断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李膺字符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迁青州刺史。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先是,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节选自后汉书)【注】 张让,东汉宦官,由小黄门迁中常侍,封列侯,是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张俭,东汉名士,因严劾宦官候览,被诬以结党诽谤罪,曾长期逃亡。(1)对下列句中加粗体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于合柱中合柱:指夹壁墙。B自此请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鞠躬:弯腰行礼。C休沐不敢复出宫省休沐:官吏按例休假。D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风裁:法度纲纪。(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膺性简亢,无所交接B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C苟爽尝就谒膺,助其御D考死,妻子徙边(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重声誉、讲节操的一组是( )膺性简亢,无所交接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乃诣诏狱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性情简慢高傲,不喜欢跟人交际。他多次被征召担任重要职务,在抵御鲜卑侵犯,守卫边塞上屡有战绩。B李膺后来因公事免职,回到纶氏居住,教授弟子常达千人之多,但不收樊陵为门徒,事实证明樊陵是个没有节操的人。C李膺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在担任司隶校尉时惩治了贪残无道的张朔,在宦官中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D在朝纲颓败时,李膺独自守持法度,保守声名,后来张俭事发缉捕同党,膺敢作敢当,拒不外逃,投案自首。(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参考答案】1.B(卒:死。)2.D(名词“师”用作意动词,“以为师”。A.名词“舍”用作动词,筑舍。B.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C.名词“族”用作动词,合族灭亡。)3.B(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C.代词,指“后洞”。D.代词,指所思所取的对象。)4.C(介词,相当于“因”。A连词,同“而”。B.连词,同“而”。D.连词,同“而”。)5.C(A.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B.古,到了;今,连词。D.古,对此;今,顺承连词。)6.D(道路。说。的样子。然而。)7.D(“此也”式,ABC为“者,也”式。)8.B(其它翻译与语境不符。)9.A(所比的只是“所至”,“十一”即十分之一。)10.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1.C(A.爱的厉害。B.严重。C.很。D.深。)12.C(那些,指好游者。指游洞者。疑问副词,相当于“难道”。)13.C(A.见:动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