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pptx_第1页
地球的结构.pptx_第2页
地球的结构.pptx_第3页
地球的结构.pptx_第4页
地球的结构.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 各圈层的基本特点。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征。,1地震波及其特性,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纵波,横波,纵波横波示意图,(续表),地震波与界面,纵波与横波的性质,较快,较慢,固、液、气,固体,介质不同 速度不同,(1)当地震发生时,海洋轮船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2)那么陆地上呢?,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地球的内部圈层,1.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解析:选C。考虑速度与传播的介质,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选A。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是不能在液态中传播的,故A正确。,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如图所示:,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1)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 (2)纵波在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3)纵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减小至0,即横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纵、横波在古登堡面的变化说明了外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4)图中未表现出来,横波在5000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这说明内核为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真题1】(2011全国卷)读下图, 完成下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D,【思维过程】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夯实基础,确保容易题不丢分 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总有约30%的容易题,这类试题只要考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即可确保得分。一般需要识记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数据等。如2011年新课标卷36题第(1)问中的“简述该国(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即属容易试题。,规律技巧总结,2、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解析:选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岩石构成,被称为岩石圈。,1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解析:选A。A点地壳厚度最大,它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夯实基础,确保容易题不丢分 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总有约30%的容易题,这类试题只要考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即可确保得分。一般需要识记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数据等。如2011年新课标卷36题第(1)问中的“简述该国(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即属容易试题。,规律技巧总结,2、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解析:选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岩石构成,被称为岩石圈。,1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解析:选A。A点地壳厚度最大,它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选D ,汶川地震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区,地壳厚度较大。,选A 解析: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四川汶川继“512”大地震后,余震不断,2009年1月15日又发生5.1级余震,震源深度约22千米,给灾区重建带来一定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4此次余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中国经济信息网2009年3月25日电 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超深钻机日前在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川科1井上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此次科学钻井的最大深度位于(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6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解析:选B。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钻井厚度在地壳范围内。,解析:选B。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B选项正确。,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3生物圈,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真题2】(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思维过程】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其关系图如下:,规律技巧总结,地球的结构,内部 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物质组成和特点,外部 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范围和特点,岩石圈,课堂小结,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4题。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 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C,B,C,综合题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 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