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院內感染_第1页
【医学ppt课件】院內感染_第2页
【医学ppt课件】院內感染_第3页
【医学ppt课件】院內感染_第4页
【医学ppt课件】院內感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內感染定義介紹,民眾醫院 感染控制室 96年10月23日 彭雅芬 感控師,院內感染監視目的,建立基本感染率 偵測群突發 強化醫療操作 感染管制政策或醫療措施評估 教學研究,感染管制執行人員的職責與角色,建立完整的院內感染監視系統,持續性的調查醫院中發生的感染病例 定期整理及分析資料,製作月報表及年報表,並於業務會議中向委員提出報告 協助製定,修訂及推行各部門有關感染管制的政策及程序 應用流行病學的方法,調查及處理群突發 協助醫護人員處理感染病人的問題,以避免感染的傳播(如指導隔離措施) 參與有關院內感染管制之在職教育 協助推動員工保健計畫,感 染,微生物侵犯人體,而人體對入侵微生物產生反應。,移 生 現 象,微生物移生體表並繁殖 但不侵犯組織 也不引起炎症反應,臨床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無症狀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人體對入侵微生物產生反應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在血液、生化或免疫學檢查中發現微生物侵犯人體的證據。,院內感染定義演變史,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 1972院內感染定義 1988改版 1992修訂 2004新版 參考國內醫院現況加以修編 CDC 顏慕庸,院內感染定義緣起,源自1972年美國(CDC)所頒佈之院內感染定義。 1992年修訂定義要點: 增加放射學院內感染診斷之依據。 規定胎兒經產道而導致的感染為院內感染,對於母體內即經胎盤感染,則不屬於院內感染。 入院時已有的感染轉移至其他病灶,或引起併發病者,不再視為院內感染。 在新定義中不再強調住院時間(如住院72小時後發生之感染)。一切悉以臨床證據為主,來判斷是否為院內感染。,院內感染的分類(CDC),一.外科傷口感染 二.血流感染 三.肺炎 四.泌尿道感染 五.骨和關節感染 六.心臟血管系統感染 七.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八.眼耳鼻咽和口腔感染 九.腸胃系統感染 十.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除外) 十一.生殖道感染 十二.皮膚及軟組織感染 十三.全身性感染,常見之院內感染,泌尿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血流感染 外科部位感染 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有症狀的泌尿道感染 無症狀菌尿症之泌尿道感染 其他泌尿道感染,有症狀的泌尿道感染-1,症狀 發燒(38) 尿急(Urgency) 頻尿(Frequency) 小便困難(Dysuria) 恥骨上壓痛(Suprapubic tenderness),一歲以下之嬰兒 發燒 體溫過低(Hypothermia)、呼吸中止(Apnea) 心跳徐緩(Bradycardia) 小便困難(Dysuria) 倦怠(Lethargy) 嘔吐(Vomiting),有症狀之泌尿道感染- 2,病患具以上臨床症狀任一項,U/C菌落數大於105,培養微生物不超過2種 具以上臨床症狀任2項 膿尿:高倍鏡檢中WBC 10 HPF/ml Gram stain發現微生物 以非排尿方式取得標本,培養之致 病菌連續2次相同,且103CFU/ml 醫師診斷 醫師給予抗生素治療,如病患已事先使用適當之抗生素治療中,且尿液培養呈單一致病菌,則菌數雖小於105 / ml,亦可視為泌尿道感染 經醫生診斷為院內泌尿道感染者 醫生經臨判斷,逕行施予適當之抗生素治療者,無症狀菌尿症,採集尿液培養前一星期曾放置導尿管, 且無發燒、頻尿等症狀,而培養菌落 105,培養微生物不超過2種。 採集尿液培養前一星期未放置導尿管, 且無發燒、頻尿.等症狀,U/C菌落數105,培養微生物不超過2種,連續2次相同。,其它之泌尿系統感染- 1,可利用以下之方法來診斷其他泌尿系統感染,診斷要件需包括下列任一項: 由病灶部位取得之組織或積液(非尿液),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經由直接視檢,或在手術中,或經病理切片檢查,發現有膿瘍或其他感染之證據者,其它之泌尿系統感染- 2,發燒、局部疼病灶部位壓痛。 上述症狀任何兩項,再加下列1至5任何一項。 病灶部位有膿樣分泌物者 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放射線學檢查發現有感染之證據者。 醫生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者。 醫生經由判斷而逕予適當之抗生素治療者,呼吸道感染 RTI,會厭部(Epiglottis)為界 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症狀輕微 可歸類於眼、鼻、喉等五官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氣管、支氣管及肺部本身之發炎 不是無菌區域,通常症狀較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 - 肺炎(1),要判定院內之肺炎感染染實非易事,診斷錯誤者並不少見。 不論是病人口水、咳出的痰,或者經氣管插管抽出之痰,皆須經過口咽部,而有可能受到口腔內細菌之污染及干擾。 何況這些病人因住院日久,口咽部多己為革蘭氐陰性菌(如綠膿桿菌)所移生。因此,單由口中培養出細菌時,並不具診斷價值,可能只是口咽部之移生菌;,下呼吸道感染定義 - 肺炎(2),臨床症狀 分泌物增加呈黃綠色或鐵銹色之膿稠痰液、咳嗽、聽診囉音(rales)或支氣管音(bronchial sound) 胸部X光 新增或漸進性的浸潤(infiltrations)、實質化(consolidation)、空洞形成(cavitation)或肋膜積液(pleural effusion) 微生物學診斷 痰液品質是否受口咽之雜菌污染,肺炎臨床症狀,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咳嗽,氣促 聽診有囉音(Rale)或支氣管音(Bronchial Sound) 痰液之特色 下呼吸道感染之分泌物,多呈黃綠或鐵鏽色,且為膿稠之痰液,胸部X光,新增或進行性之浸潤(Infiltration) 變實(Consolidation) 空洞形成(Cavitation) 肋膜積水(Pleural effusion) 一系列之X光變化,遠比研讀單張X光為重要 宜由有經驗之醫師幫忙鑑別診斷,有意義之痰液培養,必須取自呼吸道深部之痰檢體 100倍顯微鏡下 PMN 25個,上皮細胞 10個 細菌為單一菌種 噬菌現象,肺炎,不論是病人口水、咳出的痰,或者經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抽出之痰,皆須經過口咽部,而有可能受到口腔內細菌之污染及干擾 病人因住院日久,口咽部多己為革蘭氐陰性菌(如綠膿桿菌)所移生 須配合臨床及胸部X光所見,方能正確診斷肺炎,不要僅憑據痰培養驟下結論,痰鏡檢及培養之診斷限制,診斷價值具爭議,且不適用於非典型肺炎:退伍軍人菌、黴漿菌、披衣菌. 咳出之痰液培養之菌種可能來自上呼吸道的污染,偽陽性高達80%,偽陰性約為50% . 收痰前病患已服用抗生素 判讀正確性與判讀者的經驗有關,差異性大,微生物學的診斷,經氣管抽取(Transtracheal Aspirate)或由肋膜液、肺部直接抽取之檢體,則其所培養所得之細菌,當可視為有意義之致症菌 若血中也培養出細菌,則最具診斷價值 要配合革蘭氏染色來判斷此檢體之意義 應由有經驗的醫院或醫師幫忙,肺炎(Penumonia) 應具有下列(一)至(四)任何項一項,(一)肺部之理學檢查,聽診時有囉音(Rale)或叩診時有鈍音(Dullness),且有下列條件任何一項者: 1.新近產生膿痰,或者痰液特性改變者。 2.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3.經氣管抽取,經支氣管鏡刷取(Transbronchial brushing)或切片所得之檢體,分離出致病菌者 4.經醫師之診斷為肺炎者。,其它下呼吸道之感染 如肺膿瘍、膿胸,肺組織或肺液(含肋膜炎)之抹片檢查發現微生物者 肺組統或肺液(含肋膜炎)培分離出微生物者 手術中發現肺膿瘍或膿胸者 經由病理切片檢查發現肺膿瘍或膿胸者 肺部放射線檢查發現膿瘍之空洞形成,血流感染-1,菌血症(Bacteremia) true-bacteremia pseudo-bacteremia 敗血症(Septicemia ,Sepsis) 伴有症狀之菌血症,臨床上有發冷、發燒、周身倦怠等,同時中培養出致症菌,人稱之為Septicemia。至於sepsis,則是致病菌侵入人體的血液或組織後,菌體本身或其分泌之毒素所引發的臨床現象,病人通常有發燒、發冷、倦怠、甚至休克等症狀。但血液培養並不一定會有陽性結果。,血流感染-2,敗血性休克(Septic shock) 因敗毒症而產生人體一連串血行動力學的變化。最後導致人體組統末稍血行灌注不足的現象稱之。臨床上以血壓降低、休克等為其表徵。不立刻處置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血流感染- 3,血液感染依其肇因再細分 原發性(Primary) 續發性(Secondary), 血液培養分離出有意義微生物,而且此微生物與另一部位之院內感染有關時,稱之為繼發性血流感染。唯不包括血管或血管內導管裝置所引起之血流感染。,檢驗證實之血流感染 Laboratory 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可由一般血液培養之結果來判斷是否為有意義之血流感染 臨床敗毒症 Clinical sepsis 臨床上病人有發燒、血壓降低等符合敗血性休克的現象發生時,原發性血流感染 檢驗證實之血流感染,血液培養分離出有意義的致病菌,且此致病菌與其它部位之感染無關 具有發燒(38)、發冷或血壓過低(Hypotension)等臨床症狀任一項,且有下列修件任一項 1.不同時段之兩套血液培養,分離出相同之微生物,且為皮膚上常見之菌叢,而此微生物與其它部位之感染無關 2.從裝血管裝置病人之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為皮膚上常見之菌叢,且醫生經臨床判斷逕行施予適當之抗生素治療者 3.血液測得微生物之陽性抗原反應,且此微生物與其它部位之感染無關,臨床敗血症 (Ciinical Sepsis),具有非其他已知原因所引起之發燒、血壓過低(收縮壓90mmHg或者收縮壓低於平常超過40mmHg),少尿(每小時尿量低於30毫升)等臨床症狀任何一項 且符合下列所有條件者: 1.未做血液培養、或血液培養未長或血液抗原反應呈陰性者 2.其它部位無顯之感染者 3.醫生針對此敗毒症狀給予適之抗生素治療,一歲以下之嬰兒,具有非其它已知原因引起之發燒、體溫過低、呼吸中止或心跳徐緩等臨床症狀任何一項 且符合下列所有條件者: 1.未做血液培養、或血液培養未長或血液抗原反應呈陰性者 2.其它部位無顯之感染者 3.醫生針對此敗毒症狀給予適之抗生素治療,繼發性血流感染,血液培養分離出有意義微生物,而且此微生物與另一部位之院內感染有關時 不包括血管或血管內導管裝置所引起之血流感染 有關一歲以下嬰兒之臨床症狀,偶爾亦可應用於年歲稍大之幼兒。,外科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1992年的新定義 以切口、器官/腔室(Organ/Space)等部位特異性(site-specific)為主的外科部位感染。 表淺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Superficial incisional SSI)皮膚及皮下組織 深部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Deep incisional SSI)肌膜、肌肉層 器官/腔室之外科部位之感染(Organ/Space SSI),外科部位感染- 切口,表淺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 切口部位之感染發生在手術後30天內,其範圍包括皮膚、皮下組織之切口。 深部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 如果沒有植入物時,感染發生再手術後30天內;有植入物時,則感染發生在手術後一年內 感染與該手術有關。 感染範圍包括深部軟組織(如肌膜、 肌肉層)之切口。,表淺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Superficial incisional SSI),切口部位之感染發生在手術後三十天內 其範圍包括皮膚、皮下組織之切口 任何一項 表淺切口處有膿樣分泌物者 以無菌技術方法由表淺切口處取得之體液或組織,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至少有下列感染症狀一項:疼痛或壓痛、局部腫脹、紅、熱,且外科醫師蓄意打開表淺切口者,但切口處培養為陰性者除外 外科醫師或其主治醫院診斷為表淺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者,深部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Deep incisional SSI),沒有植入物時,感染發生再手術後三十天內 有植入物時,則感染發生在手術後一年內 感染與該手術有關 感染範圍包括深部軟組織(如肌膜、肌肉層)切口 任何一項 深部切口處有膿樣分泌物者,但由器官/腔室之手術部位流出者除外 當病人有至少下列症狀任何一項:發燒、局部疼痛或壓痛,而深部切口自行裂開或由外科醫師蓄意將齊打開者,但切口之培養為陰性者除外 經由醫師直接檢視、再次手術,病理組織切片或者放射線影像學之檢查,發現有身不切口有膿瘍或者其他感染之證據者 經外科醫師或其主治醫師診斷為深部切口之外科部位感染者,外科部位感染- 器官腔室,器官/腔室之外科部位之感染 如果沒有植入物時,感染發生在手術後30天內;有植入物時,則感染發生在手術後一年內 感染與該手術有關。 感染範包括了任何(切口除外)經由外科手術打開或者處理過的身體結構。,常見器官腔室感染,骨科手術骨髓炎、關節或黏液囊感染、. 心臟或胸腔手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心內膜炎、縱隔炎. 神經外科手術顱內,腦膿瘍或硬腦膜感染、腦膜炎或腦室炎、脊椎膿瘍。 腹腔手術胃腸道感染、腹腔內感染、胃腸道感染. 婦產科或泌尿科子官頸陰道穹隆、生殖部位系統感染、其他之泌尿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皮膚感染 燒傷之感染 軟組織發炎 褥瘡感染,乳房膿瘍或乳房炎 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包皮環割部位感染 嬰兒膿皰疹,皮膚感染,皮膚有膿皰(pustule)、水泡、癤(boils)或膿樣分泌物 病灶部位具有下列任兩項者:局部疼痛或壓痛、紅腫、熱。 且有下列任一項者 病灶部位所取得之引流物或者抽取物,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如果該微生物為皮膚之正常菌種,則必須為單一微生物之純培養(不得含有雜菌) 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感染之組織或者血液中,測得陽性之抗原反應者 病灶之組織在顯微鏡下發現有多核性巨細胞者(病毒感染) 血清抗體反應IgM達到有意義之效價,或者兩次受檢的血清其IgG效價有四倍以上的升高者,軟組織發炎,壞死性肌膜炎 感染性壞疽(Infections gangrene) 壞死性蜂窩組織炎(Necrotizing Cellulitis 感染性肌炎(Infections Myositis) 淋巴腺炎(Lymphadenitis) 淋巴管炎(Lymphangitis),軟組織發炎,病灶部位之引流物或其組織,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病灶部位有膿樣分泌物者 在手術中,或以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發現有膿瘍或有其他感染之證據者 病灶部位具有下列任兩項者:局部疼痛或壓痛、紅、腫或熱。且有下列任何一項者 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血液或尿液測得陽性之抗原反應者 血清抗體反應IgM達到有意義之效價,或者兩次受檢的血清其IgG效價有四倍以上的升高,褥瘡感染,表淺感染 深部感染 任兩項症狀 傷口邊綠之腫漲、紅或壓痛 任何一項 經由針頭抽取之體液,或由潰瘍邊綠之組織切片,其培養分離出微生物 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燒傷感染,燒傷傷口之外觀或特徵有所變化,如急速之焦痴剝離、集痴顏色變棕、變黑或急劇的失色,或者傷口周圍腫脹。且組織切片標本之病理檢查顯示有微生物侵犯至鄰近活體組織(viable tissue) 燒傷傷口之外觀或特徵有所變化,如急速之焦痴剝離、焦痴顏色變棕、變黑或急劇的失色,或者傷口周圍腫脹,且有下列修件任一項者 1.沒有其它已確知之感染存在,而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2.組織切片之標本,或者病灶部位刮削物分離出單純性皰疹病毒、或經光學電子顯微鏡檢查下發現包涵體或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病毒顆粒,A.任何兩項 發燒、體溫過低(36)、血壓過低(90mmHg)、少尿(20毫升/小時)、血糖過高或精神模糊 B.任一項 1.燒傷部位切片之組織檢查,顯示有微生物侵入至鄰近的活體組織者 2.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3.組織切片之標本或病灶部位之刮削物,分離出單純皰疹病毒、或經光學、電子顯微鏡發現有包涵體,或者在電子微鏡發現有包涵體,或者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病毒顆粒,乳房膿瘍或乳房炎,以針頭抽取或以切開引流獲取病灶之乳房組織或體液,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在手術中,或以組織病理檢查,發現有膿瘍或其它感染之證據者 具有發燒、乳房局部發炎等症狀,且經醫師診醫者,新生兒臍炎 小於30天以下之新生兒,臍部發紅或有漿狀分泌物,且有下列任何一項者 1.以針頭抽取或引流取得之標本,經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2.血液培養分離出微生物者 臍部發紅,且有膿樣分泌物,嬰兒膿皰疹 年紀小於十二個月之嬰兒,嬰兒有膿皰且經醫師診斷 醫師據以給予適當之抗微生物治療者,新生兒包皮環割部位感染 小於30天之新生兒,新生兒包皮之環割部膿樣分泌者 新生兒包皮環割部位有下列任一項:紅、腫或壓痛,且該部位分離出致病菌者 新生兒皮環割部位有下列任一項:紅、腫或壓痛,且該部位分離出皮膚上之常見污染菌時,則須經醫師診斷或據以給予適當之抗微生物治療者,腸胃系統感染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Infection),腸胃炎 肝炎 壞死性腸炎 腸胃道感染染 其它未予定義之腹腔內感染,腸胃炎(Gastroenteritis),急性發生之腹瀉(水便超過十二小時),無論是否併發嘔吐或發燒,且不似其他非感染之因素所引起者(例如:診斷性檢查、治療性措施、慢性病之急劇惡化、心理壓力等) 非其它可認知之原因所引起之噁心、嘔吐、腹部疼痛或頭痛等臨床症狀任兩項,且有下列條件任一項者 1.糞便培養或直腸抹拭(rectal swab)檢查分離出腸道致病菌者 2.一般或電子顯微鏡檢查,顯示有腸道致病菌者 3.糞便或血液之抗原或抗體檢查,顯示有腸道致病者 4.偵測組織培養之細胞病變(毒素分析),顯示有腸道致病者 5.血清學檢查測得陽性IgM抗體或者四倍效價上升之IgG抗體,肝炎 (Hepatitis),臨床狀任兩項 具有非其它已認知之原因所引起之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疼痛、黃疸,或過去三個月內曾經輸過血等,且 任一項 1. A型肝炎、B型肝炎、Delta肝炎、C型肝炎之抗原或抗體反應為陽性者 2.肝功能檢驗不正常 3.尿液或口咽分泌物發現巨細胞病毒(CMV),BONE 骨髓炎(osteomyelitis) BRST 乳房膿瘍或乳腺炎(breast abscess of mastitis) CARD 心肌炎或心包膜炎(myocarditis or pericarditis) DISC 椎間盤間隙感染(disc space) EAR 耳朵、乳突部感染(ear, mastoid) ENET 子官內膜炎(endcarditis) ENDO 心內膜炎(endcarditis) EYE 眼部感染(eye, other than conjuctivitis) GIT 胃腸道感染(GI tract) IAB 腹腔內感染,未特別註明部位者(intraabdominal, not specified elsewhere) IC 顱內,腦膿瘍或硬腦膜感染(intracranial, brain abscess or dura) JNT 關節或黏液囊感染(joint or bursa) LUNG 其他呼吸道感染(other infection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MED 縱隔炎(mediastinitis) MEN 腦膜炎或腦室炎(meningitis or ventriculitis) ORAL 口腔(口、唇或牙齦)部位感染(oral cavity 【mouth, thongue, or gums】) ORE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