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必修4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望海潮教案高二语文必修4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词的景物描写的分析,领悟豪放词的艺术特色2、 通过对词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3、 对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词风: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婉约派 柳永 阴柔 低沉 、 哀婉。二、朗读可惜我没那么壮,但我还是想来读读看,好不好?注意老师的停顿和重读的字句,以及抑扬顿挫的地方(师范读)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要读出豪放派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好吗?(众生朗读全词) 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了(8分钟)三、 整体感知读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印象了,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一己之怀 (至苏轼之前的词几乎都是诉说儿女情长的婉约风格的,直至苏轼才扩大了词的内容,可以咏史怀古,可以追慕英雄豪杰,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说是苏轼拓展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3分钟)二、 词作研读一)、分析上阙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你从上阕哪些句子中看出这首词表现出的豪放风格?(1)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追问:这是写景的句子,他为什么就显得豪放?(不管是豪放还是婉约都是通过字词句来体现的,而古人诗文讲求练字,哪些字能显示出豪放?)明确:“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波浪。(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明确: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 “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读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语气和气势要逐渐加强。(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追问: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换掉后有没有豪放之气? 明确:“大江”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大江东去”把空间拓展开了;“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如果换了就失去了这种博大广阔之感,也就失去了豪放之气。三) 、分析下阙问题1:在下阕中有没有表现出这首词豪放特点的的句子: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问题2: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豪放的特点?明确:我们能够想象孙刘联军,赤壁火烧千里舳舻、百万曹军的雄壮场面(回想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的情形“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同事也刻画出了周瑜在赤壁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足智多谋的形象。问题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下阕已转为怀古了,作者还写了周瑜的哪些事迹?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第一文库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追问5:从这些描述中苏轼刻画出周瑜哪些特点?(提示:从具体语句中得出具体特征,文下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的。)明确:小乔初嫁了。 风流倜傥年轻得意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指挥若定强虏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好,请大家齐读这个片断,“遥想”要略用低声,到“小乔初嫁了”都要轻读,“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笑间”的“谈”加重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这样读来,既有抑扬又有顿挫,也充分表现出这首词的豪放的特点!读得非常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千古”“多少豪杰”,三国时的英雄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了(列举:刘关张,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上有人就推崇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追问5:那么,这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呢?提示:从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中也许能看出些东西来,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当时的境况如何。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而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即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明确:作者是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 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瞧一瞧。(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投影二者形象比较的表格,集体讨论明确:苏轼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用词的原文“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怀才不遇”。)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相比他而言,如何呢?(投影对联: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一己之失呢?请大家集体读词的最后一部分的抒怀之句。 (生齐读)“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问题6 这几句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感受?问题7 探究:有人说,词的最后几句含有消极成分,与本词的豪放情调不和,你认为呢?结合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同座位之间相互交流。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板书:叹自己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他受的打击太多了,再大的风浪他都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种人生态度。在黄州呆了四年多,后来又到了京都,但是他还是不顺。他有很大的抱负,在赤壁赋中他这样唱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代指君王)即时沦落黄州他心里惦念的仍是君上,一心想为国、为君效力,但他的性格很耿直,不随大流,该怎么说怎么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有些不赞成;旧派上台后,他又觉得新法之中还有些东西可取,又不完全反对。两边都不落好,总是倒霉。有一天在家晒书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肚子,对那些婢女说:,“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有一个婢女说:“您这里面装的一肚子文章。”苏东坡笑笑:“不是。”还有一位说:“您这是满腹经纶啊!”他还是笑笑:“不是。”他的侍妾朝云说了:“您呀,一肚子是不合时宜!”所以,他总是一再地被贬。黄州:后来又贬到惠州,惠州在广东;再贬的时候,当朝的宰相竟然出了一个点子,看到苏轼的字“子瞻”,他们按地图查,海南岛有个地方叫“儋州”,就那儿去吧。还有这样贬人的?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我们看,苏轼,他就是这样来对待外界的打击,就像在赤壁赋里面说的那样:(投影赤壁赋中文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 将情感寄托在永存的江与月之上,使得诗人的心胸一下子变得十分开阔,旷达。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作业:背诵这首词完成一幅有关苏东坡是词的书法作品,硬笔、毛笔都行高二语文必修4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教学难点: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今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三、诵读、感知1.朗读第一遍,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都会(d) 乘醉(chng) 罗绮(q) 羌管(qing)2.朗读第二篇,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根据词下的注释理解词,并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望海潮优质课教案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n。望海潮优质课教案 重湖叠 清嘉: yn,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3.朗读第三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4.听录音5.齐读,通过以上反复朗读,我们发现本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押了什么韵,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本词押了“a”韵。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为了表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所以读此词应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望海潮优质课教案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由市内说到郊外。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望海潮优质课教案望海潮优质课教案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1.“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优质课教案望海潮优质课教案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 ”,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 ”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五、问题探究: 1.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2.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以词的上阕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能三方协议签约合同
- 四个人继承房产协议书
- 回族服饰出租合同范本
- 多人共同借款合同范本
- 地板条代加工合同范本
- 墙面油漆翻新合同范本
- 喀秋莎俄语就业协议书
- 多人合作修铁路协议书
- 土方中介居间合同范本
- 商铺维修维保合同范本
- 院感医疗废物知识培训课件
- 电气检测领域知识培训课件
- 交通违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 葫芦岛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管理学》(第二版)课件全套 高教版马工程 第0-16章 绪论 - 组织变革与创新
- 国家电投集团陆上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
- 新入职教师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肺癌脑膜转移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 4
- 机泵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机动车维修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 孕期检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