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技能探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ppt_第1页
听课评课技能探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ppt_第2页
听课评课技能探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ppt_第3页
听课评课技能探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ppt_第4页
听课评课技能探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课评课技能探讨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陈凤云 二0一0年七月,看到一份资料,说是1979年,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教育,回来写了三万字的调查报告,核心是美国的教育很糟糕,“病入膏肓”。小学生不好好学习,课堂纪律很差,贪玩、热衷于音、体、美,整天大谈怎样发明创造。最后结论是: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科技文化将赶过超过美国。 同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到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看了一遍,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心是说中国孩子上课认真,幼儿将小手背在后边,小学生把手端放在前边,还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好的就是优秀学生;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最后结论是:20年后,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有意思的是,中美两份调查,都得出同一个预测。可实践证明呢,“28年过去了,美国教育制度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面对这样的教育调查报告和预测结果,我们看出点什么门道?中国的考察团,把人家的素质教育看成是“病入膏肓”、完全排斥,进一步强化应试教育,而且更加极端;而人家却注意到中国孩子学习的勤奋,这有助于他们的纠偏,改进教育,全面发展。这种眼光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 特级教师窦桂梅:“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 -这是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余文森教授坦承:“就我个人来讲,在中小学听的课比在大学上的课还多,大量的文章都是听课听出来的,所以我从心底尊重教师、感谢教师,没有他们在实践探索上的创造性,就没我们在理论研究上的创造性。与教师合作使我受益匪。”这是教育专家的成长经历。,教师的成熟是随“听课”的增加而递进的,名师的成长是随“课相”的丰富而促成的。,教师听课其意义在于:,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知音 -,0.0%,10.0%,20.0%,30.0%,40.0%,50.0%,实地观摩与学习,网络培训,教研活动,各种讲座式培训,实际教学案例的点评,44.8%,46.7%,34.5%,40.0%,10.3%,5.0%,9.2%,5.0%,1.1%,3.3%,四年级,八年级,XX省数学教师认为最有效的研修形式,校本教研效能诊断,听课评课的功能,一、有教学管理功能 二、有教研科研功能 三、有激励上升的作用 四、有教学诊断的作用 五、有沟通协调功能 六、有评估考核功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和评课?,听课(观课),问题讨论: 一、听课前,准备什么? 二、听课时,关注什么? 三、听课后,需做什么?,一、听课前, 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 俗话说, “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同琵琶女,还未开始演奏呢,就先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了,这才有了后面的“满座重闻皆掩泣”。听课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需要在事前就全情投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识准备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 (听过) 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有什么好的教学策略。,2、心理准备 3、情况准备-班级、教师、学生情况 4、物质准备-笔、笔记本、手表、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问卷、调查表、 课堂教学评价表,座位摆放图,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E1 E2 E3 E4 E5 E6 E7 E8 E9 E10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红色位置上的学生是本节课上被提问到的 学生,共五名,教学时间设计的统计,二、听课时,关注什么?,看、听、想、记,二、听课时,关注什么?,看-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师主导作用 1、看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准确、合理、全面、有差异性等。 2、看教材处理的重点、难点、特点是否抓住;看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思路清不清;看教材呈现方式,是否化难为易,方便学生接受知识等。 3、看教学方式组织是否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性,体现在教师引导组织下,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4、看教师课堂的学法指导,是否给学生以启发。 5、看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看对节外生枝问题的巧妙处理,看应变能力、教育机智。 6、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对评价的反映。 7、看教师课堂教学激情,教态、板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1、看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还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 2、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这里包括学生参与的时间,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方式。 3、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课要看学生课堂上举手发言讨论,练习、板演、作业等反映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看学生的自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训练。,听-学会倾听,善于捕捉 1、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是否有感染力。 2、听教师讲课是否讲到点子上,知识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略是不是得当。 3、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思路清楚明白,说普通话,学生是否明白,数学课语言的简洁美。 4、听学生课堂对问题的回答等。,想-思接千载通万里,教师是否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 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是否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地看举手的人数多少。主要看学生的动脑筋程度。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地举起的手多了。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的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提问的都是好学生;三是内容要求偏低了。,记-“不动笔墨不听课” 根据听课者的需要,有的要记得全面一些,细一些,但这样往往比较困难;更多的是记下主要环节,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突出记录某一方面。 记录要抓重点,文字要简练,有时用自己明白的符号代替。有时来不及把自己所想的都记录下来,可以留空位,并尽快寻找机会补上。,一、记录教师亮点即成功之处 二、记录教师瑕点即不足之处 三、记录学生的困惑 四、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 五、记录自己听课中闪现的灵感,记-沙里淘金寻特点,三、听课后,需做什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整理-我是靠总结吃饭的。(毛泽东) 经常回顾-温故而知新。(孔子) 经常不看,这页历史就掀过去了,慢慢就淡忘了,记忆就没有了。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固定的笔记本很重要。 使自己的教育思考回归日常化、生活化、生命化。,评课(议课),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美国著名评价专家) 斯皮尔.伯格 评价理论的演变历程 评定一词最初来自拉丁文“sidere”,其原意是“坐在旁边”。有了坐在学生旁边观察和反省他们学习的机会,才能科学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进步,我们教研员坐在同行教师的旁边,利用评价的作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发展。,测量 描述 统计判断、价值判断 心理共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理论的影响,提倡共同协商、共同合作、促进双方的发展。(评课文化),评课文化,误解: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评价的主题。教师缺乏作为教师的独立性,缺乏对教学的专业评价权利。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开展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想:,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有发展下去的可能,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效率,评价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课(议课),当前评课中的问题: 重听轻评-不及时,执教者心理没底,评课的作用没有发挥,听课失去意义。 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 平淡肤浅-枝节问题,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实质 面面俱到-不分主次,难以突破重点 参评面窄-评的少,看的多,评课的原则 实事求是 坦率诚恳 激励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一节好课的标准,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评课的方法,1、综合评析法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明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准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