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同步练习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同步练习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同步练习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同步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选择题1小明把一枚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盆中,鸡蛋沉在盆底。当他向清水中不断加盐并搅拌时,鸡蛋又会上浮至悬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对整个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鸡蛋所受重力逐渐减小,所以上浮B液体密度一直增大,鸡蛋漂浮后继续加盐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增大C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变后减小,鸡蛋所受浮力先不变后减小D鸡蛋沉在清水中所受浮力最小,悬浮、漂浮状态下所受浮力相等22019湖州 将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1和2的两种液体中,圆柱体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13K9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图13K9A12,F1F2 B12,F1F2C12,F1F2 D12,F1F23将重力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实心)放入水中静止后,则()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B铁块受到的浮力大C木块和铁块所受的浮力一样大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4三个体积相同,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体放入同一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13K10所示。图13K10(1)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2)它们自重的大小关系是()AG甲G乙G丙 BG甲G乙G丙CG甲G乙G丙 DG甲G乙G丙(3)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5(多选)把体积相等的A、B两个实心小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A上浮、B下沉,静止时比较重力、浮力和物体的密度,正确的是()AGAGB BGAGBCF浮AF浮B DAB6有a、b、c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将三个小球缓慢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其状态如图13K11所示,其中c球沉在容器底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3K11A重力关系为GaGbGcB密度关系为abcC所受浮力关系为FaFbFcD排开水的质量关系为mambmc7把一个质量为100 g的小球浸入一个装满水银的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有80 g的水银溢出,则该小球()A一定漂浮在液面上B一定沉到烧杯底部C可能漂浮在液面上D可能悬浮在水银中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3K12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 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 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水1.0103 kg/m3),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为()图13K12A40 g40 cm3 B40 g50 cm3C50 g40 cm3 D50 g50 cm3二、填空题9如图13K13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A,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B。已知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 cm3,则乒乓球的质量是_g。图13K1310如图13K14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 N,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 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N,小球的体积为_cm3。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_N。(g取10 N/kg)图13K1411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N;放手后物体将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_N,排开水的体积是_m3。(g取10 N/kg)12如图13K15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的关系是_。由C种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M重为1 N,放入水中后,自然状态下M受到的浮力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N。图13K1513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32,密度之比甲乙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若甲、乙均漂浮,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_;若甲、乙均浸没,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_;若一物体漂浮,另一物体下沉,则漂浮的是_。14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 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 g酒精溢出,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是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物块的密度是_kg/m3。(已知酒精0.8103 kg/m3,g取10 N/kg)三、实验探究题15受阿基米德辨别真伪皇冠故事的启发,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如图13K16所示。图13K16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计算结果:(1)碗的体积为_cm3。(2)碗的质量为_g。(3)碗的密度为_g/cm3。四、计算题16如图13K17所示,体积为V200 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 N的作用下浸没在水中。求:(g取10 N/kg,水1.0103 kg/m3,绳子重力不计)(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重力。(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图13K17详解详析1D解析 鸡蛋由沉底到悬浮的过程中,盐水的密度在变大,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变大,但鸡蛋的自身重力始终不变,故A、C错误。鸡蛋在漂浮过程中,虽然盐水的密度在变大,但鸡蛋所受浮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也就是说鸡蛋所受浮力始终不变,故B错误。鸡蛋沉在盆底时,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鸡蛋悬浮和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因此,当鸡蛋沉在盆底时,鸡蛋受到的浮力最小。故D正确。2D解析 (1)由图可知,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A、B错误。(2)由于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1F2,由图可知:V排1V排2,根据F浮液gV排,可知:12,故C错误,D正确。故选D。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A解析 将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木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F木浮G木;铁块沉底,浮力小于重力,F铁浮F铁浮。4(1)C(2)B(3)B5AD解析 (1)根据体积相同可得两球浸没在水中时,A受到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2)放手后A上浮,说明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下沉,说明B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重力越大,所以B的重力大。(3)静止时,A有部分露出水面,所以其浸入水中的体积小于B浸入水中的体积,所以A受到的浮力较小,即F浮AF浮B。6C解析 b悬浮、c沉底,所以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为:FbGb,FcGc;因为b与c体积相同,根据F浮液gV排可知:FbFc,所以GbGc;则GaGbGc,故A不正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所以根据a漂浮、b悬浮、c沉底可知:abc,故B不正确。由图可知,a漂浮、b悬浮,因为当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所以FaGa,FbGb;a与b质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相等,故浮力关系为FaFb,因为F浮液gV排,V排bV排c,故FbFc,因此浮力关系为FaFbFc,故C正确。据浮力关系FaFbFc,结合F浮G排m排g可知,排开水的质量关系为mambmc,故D不正确。故选C。7B8C解析 因小球在乙杯液体中漂浮,所以,小球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乙G球m球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乙G排乙m排乙g,则m球gm排乙g,即m球m排乙50 g。小球沉入甲溢水杯底部,由可得,小球的体积:V球V排甲40 cm3。9等于3解析 (1)由图可知,乒乓球在A、B位置时都是浸没状态,排开水的体积相等,由F浮水gV排可知FAFB。(2)由于乒乓球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球;m球m排水V排1.0 g/cm33 cm33 g。1036005118上浮5510412ABC等于131132甲解析 若甲、乙均漂浮,因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甲、乙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11。若甲、乙均浸没,则二者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F浮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V甲V乙32。若一物体漂浮,另一物体下沉,因为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则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沉在水底。14漂浮0.95103解析 根据题意知,排开酒精的体积:V排酒精80 cm3,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76 cm3,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物块在水中漂浮时,G物F浮m排水g,则m物m排水76 g,物块在酒精中沉底时,V物V排酒精80 cm3,所以,物块的密度:物0.95 g/cm30.95103 kg/m3。15(1)30(2)60(3)2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解析 (1)由图甲知,水的体积为V1500 mL,由图丙知,碗和水的总体积为V3530 mL,则碗的体积:VV3V1530 mL500 mL30 mL30 cm3。“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由图乙知,碗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560 mL500 mL60 mL,碗排开水的质量:m水水V排1.0 g/cm360 cm360 g;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碗(G碗m碗g)和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F浮m水g),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G碗F浮,即m碗gm水g,所以m碗m水60 g。(3)碗的密度:碗2 g/cm3。16(1)木块浸没在水中,V排V200 c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