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袁德培,从藏象学说论消化的动力因素,西医学论述人体消化过程,西医学论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通过机械性的运动将食物由大的颗粒变成小的颗粒,以利于消化腺的充分接触和消化。,前言,Preface,消化腺分为大小两种类型: 小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中,如唇腺、舌腺、胃腺和肠腺等; 大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管壁之外,独立形成器官,并以导管通连于消化管腔,如大型唾液腺、胰腺和肝。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使之成为氨基酸、单糖、甘油三酯等小分子物质,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这就是机体的消化过程。,Preface,中医学界论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是脾主消化,属于脾主运化的一个阶段,并涉及于胃。 理论依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和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现在通用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总结为二者解剖部位相连互为表里,经络相互络属,功能相互关联(纳运相配、升降相因、燥湿既济),病理相互影响等。,中医学论述人体消化过程的传统认识,脾为五脏之一,五脏的生理特点是“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脾何以直接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呢?值得推敲。 临床上比较脾气虚便溏泻泄与肾阳虚(或脾肾阳虚)完谷不化泻泄,前者脾气虚,饮食物依然被消化,只不过没有被有效吸收而便溏;后者肾阳虚(或脾肾阳虚),被摄入的饮物在肠胃停留后依照泻下“完谷”,很显然饮食物没有被消化而泻泄。,误解,总结,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从藏象学说论消化的动力因素,一、脾主运化的内涵和及其对消化的影响 运,说文:“移徙也”,即转运,输送;化,变化(不能理解为消化),即转运而化,如绿化之“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胃肠所传化的水谷精微吸收、转运到全身各脏腑而化生精气血津液,并转运调节其精气血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主运化即完成:,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是经胃肠所传化的水谷精微的转运(习惯称为吸收),转运到其它四脏(当然包括脾脏本身)而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骨(概而言之为中医学的五脏系统),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这是脾主运化的一个方面运化水谷;,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是物质转运代谢过程中起枢纽作用。由于机体处在一个液态的环境中,因此这一功能可换言之为在水液转输/运代谢过程中起枢纽作用,这是脾主运化的又一个方面运化水液。因此,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有效调节全身各脏腑精气血津液代谢,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脾与胃相关,素问太阴阳明论概括为“脾为胃行其津液”。敦煌古医籍残卷明堂五脏论脾与胃第四:“脾者,裨也。为言裨助胃气。”“稗”,说文:“接益也”,广韵:“补也”。 可见古人对脾脏的命名,便包含了对脾脏功能的认识,体现了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的特性,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因此,食物的消化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同时,脾的“运化”作用,更有助于消化活动。,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二、消化的动力因素是阳气,以心脾肾之阳气为本 自然之火烤熟食物,生命之火消化食物。饮食物是在六腑中进行“传化”的,如胃的受纳、腐熟,游溢精气;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大肠燥化、传导,大肠主津;胆贮藏胆汁,排泄胆汁;三焦运行元气水液,又称三焦气化;膀胱贮尿、排尿等六腑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受盛和传化水谷,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全过程,体现了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的生理特点。然而,“传化”的动力源于五脏,体现了藏象学说“脏主腑从”理论,即五脏的阳气(或称为火)是消化的动力因素。,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肾阳为脏腑阳气之本,是消化的动力源泉 生理方面,赵献可医贯:“灶府之火,根于命门。用在中焦,是谓中阳。中阳振奋,腐熟水谷,化生气血营养。”南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将脾与肾比做“釜”与“火”的关系:“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许氏之论不仅明确了肾中阳气在消化方面的重要的生理作用,还开创了脾阳根于肾阳理论之先河,对后世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学说有重要影响。,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脾为后天之本,脾阳是消化的直接动力因素,脾主运化有助于消化 脾胃同居中焦,脾阳的温暖作用,渗透脾胃中焦,无所不至。在阳热之气的作用下,水谷入胃而能腐熟,清浊于是相分。其清者随脾阳之升而上输于心肺,浊者自然下行。故脾阳若不足,可表现为腹胀、泄泻、便下完谷不化,也可表现为反胃、呕吐,或腹中绵绵作痛。 很显然饮食物在胃肠中被传导和消化,胃肠又称为“传化之府”,“传化”是阳气气化作用的具体体现。,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区别于脾主运化,“运化”是脾“升清”生理特性的具体体现,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的“脾气散精”,素问厥论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之说。 脾的这种作用一方面有效吸收了水谷精微,作用点在于饮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另一方面吸收好更有助于消化,脾能吸收是胃肠进一步消化的前提,亦构成消化的因素之一,程杏轩医述:“饮食入胃,有气有质得脾气一吸,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气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即是强调脾运化水谷在消化中的重要作用。,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心为阳脏,“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消化功能的激发者和主导者 心参与消化西医学没有相关论述,但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尤其心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消瘦甚至恶病质。 中医学认为心为阳脏、火脏,是消化功能的激发者和主导者,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心为阳脏,心阳温煦脾阳,激发脾胃,促进了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心生血,血生脾” 中医藏象学说论述脏腑相关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通过经络心火下移小肠,助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体现了心藏象又一生理特性心气宜降 心为“生之本”( 素问六节脏象论)、“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灵枢师传),心为阳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主通主明,主导整个消化协调运动。,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心脾肾相关,共同构成消化动力因素,病变亦相互影响 心脾相关、心肾相关以及脾肾相关,心脾肾三脏共同构成消化动力因素,临床上多见脾肾关联影响消化。由于脾阳根于肾阳,所以脾阳虚往往与肾阳虚同时出现。肾阳虚而火不暖土者,必然导致脾阳亦虚,从而出现脾肾阳虚证,所以历来不少医家直接从命门火衰来讨论脾阳虚水谷不化的病机,严用和济生方:“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过度,真阳虚衰,故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故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虚衰,不能蒸蕴脾土而然 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促进消化和吸收 肝细胞分泌胆汁,通过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胆小管,即肝藏血,其余气化生胆汁,聚集胆囊,并调节其排泄,参与饮食物的消化。 肝是大型消化腺之一,肝细胞内含有多种氧化酶、水解酶、转移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质量与绩效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影视短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警官学院《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小学数学基础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材料智能装备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鞍山师范学院《数字电视中心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化学分离与富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Module4Unit11Chinesefestivals单元(教学设计)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
- 三亚旅游宣传含内容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学校九年级6月中考联考英语试卷
- 中医内科学2黄疸
- 人工智能中的因果驱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湘潭大学
- (完整版)三角波发生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 我的叔叔于勒课本剧
- 废品回收站租地合同
- 新收入准则深度解读和案例分析以及税会差异分析
- 长护险工作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