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写了作者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童谣和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情智并重,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共长的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结合上下文理解“月光启蒙”、“芳香”、“长”的真正内涵。3. 品读重点语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法学法】咬文嚼字,朗读感悟,情境感染【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 引出月光的话题。2. 走进月光启蒙。二、初读感知。1. 字词认读,读通课文。相机理解“混沌”、“莲花落”、“箔篮”、“荆草”。2. 梳理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这个画面题个词。【这是一个( )的月夜。】三、细读感悟。1. 再次走进这美妙的月夜,快速默读,找一找最打动你的词 句划下来。2. 交流感悟: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重点理解“芳香”,朗读中体悟。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重点推敲两个“长”,体会“启蒙”的涵义。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玉石雕像”背后的信息,朗读感悟母亲如月光般的神圣、美丽、慈爱。 四、提升感悟。1. 拓展阅读原文,提升对“月光启蒙”的感悟。2. 练笔交流。【这是一个( )的月夜。】3. 回读课题。【教学反思】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足音,我觉得自己很释然,最大的收获是已经能比较从容地面对教研课,以前那种焦虑或者说彷徨已悄悄地走了,剩下的是静心和思考,我想时间真是一个好老师。总结自己本次教学实践,有得有失,我概括了三点:1. 有所感悟但偏离重点。我是个感性的人,所以一拿到课文,首先想的就是怎样把文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设计思路上,是通过字词教学、重点语段的反复咀嚼与朗读感悟来体现的。“母爱”的主题应该说有所凸显,学生在“芳香”、“长”等词句的品读中走近了“母爱”。但这一招走得有些偏颇了,重在体悟“母爱”,而忽略了“母爱”形式的体验,没有在歌谣、童谣、故事、谜语这些与一般母爱的区别之处体悟母亲的智慧,感受这种爱的与众不同。评课时,沈冬梅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要上成这一类母亲,而要上出这一个母亲!”还有钱峰光老师的清晰板书,和老师们的悉心点评,都让我眼睛一亮,跳出课堂看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着重点取向的问题。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化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语言朴素,但情真意切。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母爱的美应建立在歌谣美和月色美的基础上,所以我放弃歌谣的教学,是个不智之举。2. 有许诗情但少点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们抓住重点段落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细细品味过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并以诗歌形式出示该段文字,想借此诗意化。但配有歌词的音乐相伴,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以致花的时间较多,耽误了后面的教学。正如高老师所说,这样的课堂,老师需将激情变成深情,基调和意境的把握相当重要。3.有些淡定但不够成熟。这堂课应该说开学初高老师就跟我提起,在教研活动安排时敲定,又在名师来我校展示时升级区公开课。说实话,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而我能静下心来思考怎样上课也是不易之事,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但因琐碎事情较多和本身的惰性所致,本次教学设计正式从上周二开始思考定型,周四制作课件(独立思考和独立做课件都是第一次),周五就献丑了。结果出现了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重点的取舍、评价的方式、环节的设计、意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思索和改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内心还是有一点窃喜,那就是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面对学生,面对教材,面对听课教师,尤其是面对自己,我多了份自信,多了份淡定,多了份坦然。针对本次教学的得失,我将重新调整策略,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夜之美,二读感悟歌谣童谣之美,三读感悟母爱之美。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一样,让教学“从文本这里到月亮那里”,具有“放”的旷达,再从“月亮那里回到文本”,拥有“收”的充盈。 最后,我想说的是:月光启蒙中,作者孙友田一生感激她的母亲。而我感激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感激听课并参与讨论的所有老师,感激高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磨练机会,这么多豁然开朗的启迪。月光启蒙会课教学思考 月光启蒙是五年级第十册中的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及为好的童年生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用民间文学给我启蒙,引领“我”走进了诗歌的王国。 我抓住启蒙展开教学,当让孩子们谈到母亲是怎样给作者启蒙的时候,几个孩子说到母亲说神话故事这个片段,说得真棒啊! 一位孩子说道:“原来,估计作者和我们大家一样,到了晚上,仰望天空的时候,只是看见星星和月亮,但是在受过母亲启蒙后,在作者的眼中,天空已变成了高深莫测的世界,满是神话故事,天空变得神奇起来。” 另一位孩子说道:“作者在这里把母亲比作一尊玉石雕像,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那时,月光洒满了小院,也洒在了母亲的身上,作者被母亲搂着,抬头看母亲的时候,已被那些神话故事所深深陶醉,母亲,仿佛就变成了知识的使者,带着作者飞向诗歌的王国。” 最后我注意拓展情感,当孩子本以为课文已经结束了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其实,文章还有段结尾呢,多年后,作者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再一次看到了母亲配上音乐,我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在我范读的时候,我注意到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他们也在感受着啊,当我让他们来齐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分明见到他们眼中的泪花! 我接着又说道,虽然母亲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不知道眼前站的是谁,不知道他来干什么,更不知道那些好听的民谣了,但是那些民谣却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心里说完便出示课文中所有的民谣,我指名让孩子去读他们认为最能打动他们的民谣,于是一个孩子站起来,用低沉的声音,缓缓地,读起了本应该轻快活泼的民谣。一个接一个,孩子们体会着每一个民谣,他们说:如果我是作者,那么回忆这些民谣,念一念这些民谣,将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趁感情还在激荡,我又出示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范读着,孩子很快也加入了我的队伍,和我一起读起来: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最后,快结束课文了,我让孩子们谈谈对这篇文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时,孩子感受到了母爱。 另外月光启蒙也让我进一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1“对话”问题。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分享对文章的理解,探讨重点问题。作为教师,比孩子早一步解读教材,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更应该是充当“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对“对话”在备课中是早有预设的。对于预设,在备课中我是相当细致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了许多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必要的引学过程。但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理解深度与预设有差距时,往往是“不依不饶,生磨硬套”这其实就不再是真正的“对话”了。 2“评价”问题。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我在评价上做得总欠火候,表现在:用重复学生的话代替评价;评价的时机把握不够自然,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发言或朗读都需要用一长串的话语去评价,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适时的示范都是评价,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