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八章解表药剂学时.ppt_第1页
课件:第八章解表药剂学时.ppt_第2页
课件:第八章解表药剂学时.ppt_第3页
课件:第八章解表药剂学时.ppt_第4页
课件:第八章解表药剂学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一、解表药 概 述,一、概念: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称“发汗解表药”。 二、性能与适应证 1、性味 味:辛 性:温/凉 2、归经 肺、膀胱经,辛凉 辛温,分类与适应证: (1)发散风寒药风寒表证 (2)发散风热药风热表证,概 述 3、功效: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止咳平喘、透疹 温经通脉、祛风除湿 三、配伍 (1)体质 (2)兼夹邪气 (3)兼症 四、使用注意: (1)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 (2)入汤剂不宜久煎。 (3)虚人表证,应慎用解表药。,常用中药,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麻黄- 2、桂枝- 3、荆芥- 4、防风- 5、羌活- 6、细辛- 另外:7.紫苏 8. 白芷 9.苍耳子 10.辛夷 11.生姜 12.藁本,麻黄,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应用: 1、表实证:麻黄汤(+桂枝 杏仁 甘草) 2、风寒/热束肺之咳嗽:三拗汤(+杏仁 甘草) 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 3、风水证:越婢汤(+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生用,止咳平喘炙用。,草质茎,桂枝,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膀胱、心经 功效:辛温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表证 表实证:麻黄汤 表虚证:桂枝汤 2、风寒湿痹证:+附子、独活 痛经:+当归、川芎 寒凝经脉所致胸痹:+瓜蒌、丹参、川芎 3、痰饮证及水肿证:苓桂术甘汤 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嫩枝,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膀胱、肝、肺、脾 功效: 辛温解表,除湿止痛 祛风止痉,透疹止痒 应用: 1、风寒表证:+荆芥 风热表证:+薄荷 2、风寒湿痹:+羌活、当归 3、风痰闭阻经络所致口眼斜:+僵蚕、天南星、白附子 4、麻疹、风疹:+升麻、葛根。 用法用量:煎服,3一l0g。,防风,根,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肝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散瘀止血 应用: 1、风寒表证:+防风、羌活 荆防败毒饮 风热表证:银翘散 2、麻疹疹出不透及风疹瘙痒:+蝉衣、防风 3、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一l0g。 解表透疹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地上部分,羌活,性味:辛、苦、温 归经:膀胱、肝、肾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表证:+防风、白芷、细辛 2、风寒湿痹上肢疼痛:+防风、姜黄 用法用量:煎服,6一l0g。,根茎及根,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心、肺、肾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 应用: 1、风寒表证:+白芷、羌活、防风 九味羌活汤 2、各种疼痛,如头痛,腹痛、关节痛:独活细辛汤、细辛散 3、风寒引动内饮: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1-3g。入丸散,0.51g。,细辛,根及根茎,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表证:生姜红糖。 2、胃寒疼痛或呕吐:小半夏汤。 3、风寒咳嗽:小青龙汤。 4、解毒:南星、半夏;鱼蟹。,生姜,(一)辛温解表药,有毒,增大用量需先煎。细辛反藜芦;桂枝畏赤石脂。,(二)辛凉解表药,1、柴胡- 2、薄荷- 3、葛根- 4、菊花- 5、桑叶- 另外:牛蒡子 升麻 蔓荆子 蝉蜕 淡豆豉,柴 胡,性味:苦、微辛、微寒 归经:肝胆经、脾胃、三焦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邪在少阳:小柴胡汤。 2.风热表证:柴葛解肌汤。 3.肝郁(脾虚)证:逍遥散 4.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 水煎,310g。酒炒可增强升提之力,醋炒可增强止痛之功。,薄荷,性味 辛、凉 归经 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用: 1.风热表证:银翘散 2.风热头痛:+荆芥、黄芩 3.麻疹不透,风热证咽痛者:+连翘、蝉衣、荆芥 4.肝郁之胸胁胀痛等:+柴胡、白芍 逍遥散 用法用量:3 10克,不宜久煎。,地上部分,葛 根,性味:辛、甘、凉 归经: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透发麻疹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用: 1.风寒表证: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葛根汤。 风热表证:+黄芩、石膏、柴胡 柴葛解肌汤 2.麻疹初起或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3.热病烦渴及消渴证:+麦冬、玄参、天花粉、生地 玉泉丸。 4.湿热痢:葛根芩连汤 脾虚腹泻:党参、白术、木香等 七味白术散。 用法用量: 水煎,615g。发表解肌、生津止渴生用,止泻时要煨用。,菊 花,性味:辛、甘、微苦、微寒 归经: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表证:桑菊饮 2.目疾: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 +桑叶、蝉蜕等 肝肾阴虚 杞菊地黄丸 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白芍、石决明 天麻钩藤饮 4.疔疮肿毒:+双花、地丁等 用法用量:6 10克。 疏散风热黄菊花,平肝明目白菊花,疔疮痈疽野菊花。,杭菊花(黄),滁菊花(鲜品),滁菊花(干品),杭菊花(干品),桑叶,性味:辛、甘、寒 归经: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肺 清肝明目 应用:1.风热表证:银翘散 2.燥热伤肺之咳嗽痰少:+沙参、贝母 3.肝经风热证:+菊花、决明子、车前子 肝肾不足、视物昏花证:桑叶、黑芝麻,研末蜜丸,久服(桑麻丸)。 用法用量:5 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30-120g。,附:牛蒡子,性味:辛、苦、寒 归经: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热,透疹,利咽 应用: 1.外感风热,咳嗽咽痛、咯痰不爽等:+薄荷、荆芥、桔梗 银翘散。 2.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或风热发疹等:+薄荷、荆芥、防风。 3.咽喉肿痛 风热:+薄荷、双花等 内热火毒:+黄芩、大黄。,附:升 麻,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应用: 1.外感风热之身热头痛,及麻疹初期、疹发不畅 升麻葛根汤。 2.热毒诸证:阳明热盛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清胃散。 3.中气下陷:+人参、黄芪、白术、柴胡 补中益气汤。,附:蝉 蜕,性味:甘、寒 归经:肺、肝经 功效:发散风热,透疹止痒 祛风止痉 ,明目退翳 应用: 1.风热表证:桑叶、菊花、薄荷等 2.风热郁肺证:发热、咽痛、音哑:+胖大海、桔梗、牛子 3.风疹、皮肤瘙痒:+白蒺藜、荆芥等 4.肝经风热之目赤、翳膜、多泪:+菊花、谷精草、木贼。,(二)辛凉解表药,一、概念,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二、 立法依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属于八法中汗法,解表剂 p182,三、适应证:,表证,四、分类,五、使用注意事项,1. 分清寒热虚实,2.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3. 温服取微汗,汗后避风,4. 中病即止,防过汗耗气伤阴,5. 表证未解,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证 6. 忌生冷油腻,(一) 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为主组方。,代表方如:麻黄汤、桂枝汤等。,麻黄汤,伤寒论,【主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寒表实证,【病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治疗风寒表实证,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辛温) 臣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 (甘温) 佐杏仁降肺气助麻黄平喘,又助解表 (苦温) 使甘草调和诸药(甘平),麻黄汤纳甘杏桂,外感风寒表实配,【使用注意事项】,1.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剂,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证治要点。,2.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伤寒论中说: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桂枝汤,伤寒论,【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外感风寒表虚证,【病机】,风寒束表,营卫不和,【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病因病机示意图,卫在脉外,营在脉中,卫中邪气胜,(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顾护营阴,营伤(营弱),营阴外流,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汗,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君:,桂枝,发汗解表,透营达卫,臣:,芍药,益阴敛营,治卫强,治营弱,君:,桂枝,臣:,芍药,佐:,生姜,一助桂枝表散寒邪,大枣,助芍药养血益营,使:,炙甘草,一能和胃降逆止呕,调和药性,甘草与桂枝配伍辛甘化阳,以助卫阳,甘草与芍药配伍酸甘化阴,以和营,桂枝汤芍草枣姜,外感风寒表虚方,1. 药后啜热稀粥,【用法】,2. 温覆取微汗,3. 一服病瘥停后服,4. 若不汗再服,乃服至二三剂,5. 忌生冷粘滑等,(二)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为主组方。,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等。,银翘散,温病条辨,【主治】,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温病初起、表热证,【病机】,温病初起,卫表郁闭,肺失清肃,【治则】,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解】,君:,金银花 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薄荷 牛蒡子,疏散风热,臣:,荆芥穗 淡豆豉,辛温发散,以助解表,清利头目 且可解毒利咽,与辛凉药配,可避其温燥独取解表之功,银翘散热薄桔梗,牛蒡草芦豉竹荆,性味:甘、寒 归经:肺、心 、胃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金银花,连 翘,性味:苦、微寒 归经:肺、心、小肠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痈散结,佐:,竹叶,清热上焦热邪,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利咽,使:,甘草 调和诸药,【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清肺卫之热 清热除烦 清热生津止渴,【服法】 1.轻煎 2.鲜芦根汤煎,芦根,桑菊饮,温病条辨,【主治】,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病机】,肺经风热,肺失宣肃的表热轻证,【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解】,君:,桑叶,宣肺疏散风热,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臣:,佐:,杏仁,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桔梗,宣利肺气止咳,薄荷,疏散上焦风热,甘草,调和诸药,使:,一宣一降, 以复肺的 宣降功能而止咳,风温咳嗽桑菊饮,草桔薄芦翘杏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主治】,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或胸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者。,肺热壅盛,【病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治则】,辛凉宣泄,清热平喘,【方解】,君:,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热生津,解肌透热,石膏倍于麻黄: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麻杏石甘汤,肺热咳喘方,石膏(先煎)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应用: 1、气分热证四大证白虎汤 2、高热不退、肺胃热盛:+丹皮、玄参(清温败毒散) 3、肺热咳嗽、痰稠、气喘: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玉女煎 5、治疗消渴证,【方解】,君:,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热生津,解肌透热,杏仁,善降利肺气而平喘咳,臣:,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防石膏寒凉伤中,麻杏石甘汤,肺热咳喘方,(三) 扶正解表,扶正解表剂,适用于表证而兼正气虚弱之证。,素体阴血不足而感受外邪其证易于趋向热化,除一般表证外,多有舌苔薄而干,或舌光红,脉细数的特点。,气虚或阳虚外感风寒其症除表证外,还有倦怠嗜卧,面色苍白,甚至于出现恶寒甚剧,肢冷,脉沉微等阳气衰弱的证候。,败毒散,【主治】,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咳嗽,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病机】,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邪滞肌表经络,【治则】,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小儿药证直诀,【方解】,君:,羌活,善祛上焦及表部的风寒湿邪,川芎,行气活血,并能祛风,桔梗,宣利肺气,臣:,佐:,柴胡,疏散解肌,并能行气,枳壳,理气,使气化则湿化,独活,善祛下焦及筋骨间的风寒湿邪,前胡,解表利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生姜、薄荷,助解表之力,人参,扶正以驱邪,祛邪不伤,正防邪再犯,甘草,甘温益气,并能调和药性,使:,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邪从表陷里而导致的痢疾,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解表药(剂)复习题,说出5味辛温解表药? 说出5味辛凉解表药? 1、麻黄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