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灸技术操作,长沙县中医院康复科,彭 武 副主任医师,定 义,灸法 艾灸 灯火灸 天灸 外治方法,艾灸疗法的作用,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温通经络,活血通痹 回阳固脱,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艾灸疗法的分类,常用灸法操作,直接灸: 是把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化脓灸 非化脓灸,常用灸法操作,隔姜灸: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隔蒜灸: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隔附子饼灸:用治各种阳虚病症。,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常用灸法操作,温和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常用灸法操作,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常用灸法操作,回旋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常用灸法操作,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常用灸法操作,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麦粒,中者如半个枣核,大者如蒜头。 施灸壮数的大小、数量可根据病性、病势、体质、年龄及治疗部位而定。 在肌肉浅薄处宜小壮少灸,在肌肉深厚处宜大壮多灸; 久病体虚者宜小艾炷,新病体壮者宜大艾炷。,施灸壮数的选择,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阳部,后灸阴部, 先背部、后胸腹、 先头身、后四肢。,一般施灸程序,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 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施灸时的注意事项,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施灸时的注意事项,(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 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按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 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 通感冒病。 治 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 灸法、隔姜灸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操作步骤: 1、取穴: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力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痊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 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置于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烧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 痊愈。,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治 则: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操作步骤: 1、取穴: 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地仓: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合谷:同前。 阳白: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寸。,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一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 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 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 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 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 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 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2019/8/31,23,可编辑,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泄泻亦称腹泻,常由脾胃虚 弱,湿邪内盛而致,以排便次 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 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治 则:健脾化湿。常 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天枢: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犊鼻下三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2、配穴: 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 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 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 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 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 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 灸15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潮 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 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 失养,复因情志不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 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 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 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原发性痛经。,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治 则:温养冲任, 通经止痛。常用悬灸 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中极: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2、配穴: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寒 凝加归来、地机; 气 滞加肝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 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 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 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 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 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以艾炷放置于姜 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 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 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 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 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 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 周期。,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特别提示: 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 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 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 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 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治 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 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压痛点。 2、配穴: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梁丘: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 寒湿重者加足三里、阴陵泉。,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久立。,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 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 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 木,连及头、肩、上肢, 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 眩晕等为主要表现。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治 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颈部压痛点:局部压痛点。 颈夹脊: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旁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个穴位。 大椎:同前。 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 阙;风寒盛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l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 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 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 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 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 34穴。每日1次,7l0次为1疗程。,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 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 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 日1次,7l0天为1疗程。 特别提示: 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 同时要劳逸适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 锻炼。,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 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 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 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 不愈、休息可缓解、劳累 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 为临床表现。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 肌劳损。,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腰痛,治 则:补益肝肾。温通经脉。常用悬灸法、隔姜 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 阳虚者加命门、腰阳关; 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腰痛,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 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 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10次为1 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一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 薄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股权互换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东竞业协议解除协议书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购置农机合伙协议书
- 房东与租客紧急情况处理安全协议范文
- 自然交互姿态设计-洞察及研究
-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第10篇-洞察及研究
- 陶瓷增材制造技术-洞察及研究
- 逻辑推理认知神经基础-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出租集体墓地协议书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 DB32∕T 4652-202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开发指南
-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电缆制作流程
- 中国氯丁橡胶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水利工程临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