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申报表培训ppt.ppt_第1页
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申报表培训ppt.ppt_第2页
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申报表培训ppt.ppt_第3页
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申报表培训ppt.ppt_第4页
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申报表培训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所得税新申报表培训,一、新申报表修订的背景,(一)新政策不断出台 现行申报表没有及时修改,纳税人很难准确履行纳税义务,导致纳税人填报差错率较高,税收风险加大。(房地产、优惠) (二)原有表格结构不合理 导致申报表信息采集量不足,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税务机关加强所得税风险管理、后续管理以及税收收入分析等需求,严重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管理方式转变 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减少进户执法,纳服规范,税务机关仅通过申报表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这对申报表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新申报表的主要特点,(一)架构合理 围绕主表进行填报,主表大部分数据从附表生成。每张表既能独立体现税收政策,又能与主表相互关联,层级分明,内容清晰,填报便捷。 (二)信息量丰富 既有会计信息,又有税会差异情况,同时还包括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等信息,便于进行税收优惠、纳税情况、税收风险等分析提取信息、数据。 (三)注重主体,繁简适度 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选择填报,充分考虑不同纳税人规模、业务情况,比之前更加简化、便捷。,新申报表层级关系(四级关系),(一)收入确认,申报表填报表单,作用:用于选择 必填表:基础信息表、主表、收入(支出)明细表、 期间费用明细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 资产折旧(加速折旧)明细表、弥补亏损明细表 一级、二级、三级附表之间是否填报存在关联: 免税和减计收入、减免所得税、境外所得抵免 汇总纳税企业:由系统自动判断推送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填报期间费用明细表 小额贷款公司:一般企业收支明细表,填报顺序,基础收入支出期间费用纳税调整二(三)级附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一级附表弥补亏损优惠明细汇总纳税主表,基础信息表,反映纳税人基本信息: 1.区分正常申报、更正申报、补充申报:系统自动推送 2. 汇总纳税企业、注册资本、所属行业明细代码、资产总额、企业主要股东信息由系统从龙版自动获取。 注意事项:(1)企业主要股东取前5位,如投资比例相同时 ,按照龙版登记的先后顺序;股东为国外非居民企业时证件种类和证件号码可不填(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可以复选;(3)从业人数的计算(小微企业非常重要!) 作用: 1.小微企业备案简化(小微企业纳税人只要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填报了相关信息,即作为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了备案资料,无需另行报送备案资料。) 2.为税务机关后续管理提供基础信息资料(如企业主要股东发生变化、对外投资发生变化),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定义: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小型微利企业指标计算,1.104从业人数: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指标,按企业全年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计算结果取整数 2.105资产总额(万元):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依据和计算方法同“从业人数”口径,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4号):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主表,一、主表结构和思路与老申报表相比,没有变化,展现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全过程,即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税收优惠数额,进行境外税收抵免,最后计算应补(退)税款。 二、力求简洁,只体现附表汇总金额,详细信息在附表填报。 手填: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三、主要变化 调整境外所得、税收优惠项目顺序 增加计算过程说明,主表,计算过程:三大块,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核心部分,主表利润总额计算,计算过程与利润表和老申报表均一致,主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变化较大: 1、纳税调整减少额进行清理:把境外所得、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创投企业)从调整类中移出,单列。 2.第18行原“弥补”现改为“抵减” 3.所得减免的填报,(【2010】148号与公告),新申报表 老申报表,主表应纳税额计算,新申报表 老申报表,新老基本一致,变化:1.删除了合并纳税的内容(原申报表的内容转移至109000汇总明细表,新表更加简洁) 2.增加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 3.总机构当期应入库税款=34+35+36行,而不是33行(总机构按照总分支机构统计计算的) 财预【2012】40号“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收入明细表,一、适用范围 金融企业(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 其他: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 二、设计理念 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按照会计口径填报企业的营业收入。,收入明细表,三、主要变化 1.科目设置变化 2.将视同销售收入从收入明细表中移除。(便于比对) 新报表 老报表,收入明细表,3.重新梳理了营业外收入的内容,更改了表述 新报表 老报表,收入明细表,四、填报口径及表间关系 1.对于出租固定资产的收入,融资租赁公司填报表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一般企业填报表第12行“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2.第4行和第18行有区别,18行有净收益的概念 3.一般企业表第1行填入主表第1行;第16行填入主表第11行 4.金融企业表第1行填入主表第1行;第35行填入主表第11行 5.罚没利得:填报纳税人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罚款、没收收入的净收益 6.汇兑收益:适用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报,成本支出明细表,成本支出明细表与收入明细表对应,在适用范围、设计理念、主要变化上与收入明细表基本一致。此外,与老报表相比,成本支出明细表将期间费用移除(原申报表的期间费用就是按照会计口径的三项费用填列),单列一张表填列。,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口径及表间关系 1.对于出租固定资产的支出,融资租赁公司填报表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一般企业填报表第12行“出租固定资产成本”。 2.第4行和第18行有区别,18行有净损失的概念 3.一般企业表第1行填入主表第2行;第16行填入主表第12行 4.金融企业表第1行填入主表第2行;第33行填入主表第12行,期间费用表新增,对原成本费用明细表三项费用的细化,人工成本,考虑到行次问题,对职工薪酬不再细分,有扣除限额的项目,根据期间费用的用途划分,按大多数企业经常发生的项目列示,财务费用,期间费用表,注意事项: 一、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不填报本表 二、看似简单,但对纳税人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无法与会计科目一一对应,需分析填报(按照明细账填报) 三、金融企业“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情况填报在第1列“销售费用”中 四、非常重要,部分费用与纳税调整表密切相关 第4行的金额填入表A105000第15行第1列 第5行的金额填入表A105060第1行 第6行的金额填入表A105000第23行第1列 第19行的金额与表A107014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纳税调整项目总体情况介绍,纳税调整项目是纳税人填报的重点和难点项目,这部分着重体现税会差异 总体架构:1+12+2 1:一级附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12:二级附表视同销售、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性资金、职工薪酬、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捐赠、政策性搬迁、资产折旧、重组、准备金、资产损失 2:三级附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纳税调整项目总体情况介绍,设计思路: 1.展现税会差异。梳理税会差异,在老的纳税调整表的基础上,在覆盖全面与突出重点中进行平衡,明确列举了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共五大类33小类的纳税调整事项。并全方位展现计算过程。 2.丰富信息采集。为后续管理、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部分调整事项设置了三级明细附表,进行明细信息的采集,部分表格兼具信息披露功能,如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要求披露捐赠支出的明细信息。,纳税调整项目总体情况介绍,3.优化表格设计。一是体现在申报层级上,纳税调整及附表,共三个层级,对需填报附表的项目金额,由附表直接对应切入填写,从三级到二级再到一级附表,汇总填报到主表中,层次更为清晰顺畅。同时也明确,在发生纳税调整时才进行填报(两个例外:资产损失、折旧为发生涉税事项时填报)。 二是体现在明细附表设计上,既列示税会差异,尽可能多的采集涉税信息,又兼顾纳税人申报负担,在纳税调整表明细附表的设置上,对重要事项(如企业重组)、跨年度管理事项(如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等进行了明细附表设置,同时对需要明细数据支撑的如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申报表、加速折旧统计表进行延展,设置了三级明细附表。,纳税调整项目总体情况介绍,主要变化: 1.报表结构上 老报表:1(视同销售) 1(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6(优惠、公允价值、广告、折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 新报表:1+12+2 2.纳税调整项目上 老报表: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准备金调整、房地产预计利润调整、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共7大类51小类 新报表: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共6大类36小类,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注:去除了接受捐赠、收入类优惠调减以及境外所得调减,调整了重组位置,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业务招待费案例,某工业企业2014年度取得商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30万元。 计算:1.3000*05%=15万30*60%=18 2. 30-15=15 填报:表105000第15行 账载金额 填 30万 税收金额 填 15万(比较孰小值) 调增金额 填 15万(列1-列2) 注意事项:1.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视同销售收入(条列25条),因此该行的营业收入=表A101010的营业收入+表105010视同销售收入+房开企业预售收入-房开企业以前年度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收入,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注:1.扣除类调整项目均指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资本化的项目应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反映 2.去除了加计扣除优惠调减,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一、将原在收入、成本明细表反映的视同销售收入和成本移出,在此单列一张表反映,并根据视同销售情形进一步细化。 二、A101010第4行“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与本表第2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视同销售收入”的联系。 会计处理不同,税收待遇相同 三、第8行“用于对外投资项目视同销售收入”,实施条例25条未列举,按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第(六)项。 四、在填报中需要注意的是,“视同销售成本”的“纳税调整金额”需以负数填列,将第11行的绝对值填入表A105000第13行。目的是为了反映调整方向。,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例:某企业将自产的产品100作为市场推广的礼品赠送给客户,同期同类该产品市场售价110(不考虑增值税)。,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旧报表比对) 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才需填报这块内容。将原纳税调整明细表中一项内容在此细化。 目的:解决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可作为计算三项费用扣除限额的基数问题。 明确:预售环节缴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可税前扣除。但需是会计上没进费用,否则,会造成重复扣除。 注意:只有将以前年度未完工产品在本年转完工产品才允许填报26-29行相关内容,否则,会重复扣除。(注意填报说明和预缴表),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四、房地产开发企业填报现行申报表的几个问题 1.按现行报表设计逻辑,表A101010的营业收入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填报,因此,本表26-29行只有在会计上进行收入确认,才可进行纳税调减项的填报。但国税发200931号和国税函2010201号对开发产品完工确认收入和会计有差异,或会计也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企业迟迟不结转收入,在报表上填报就显得较为复杂。 方法:在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下收入类调整项目和扣除类调整项目项下“其他”进行纳税调整,符合填报说明。 2.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土地增值税没有清算,在会计确认收入,按照会计谨慎原则预提的土地增值税进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是不能扣除的。但从填报说明上看,主表(A100000)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要求纳税人根据会计核算科目填报。 方法:在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29行扣除类调整项目下“其他”进行纳税调增。,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新增附表,反映时间性差异 适用情形: 一、跨期收取的租金、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条例:合同约定的应付日期 国税函201079号:提前一次性收取分期均匀计入 会计: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出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二、 分期确认收入 条例: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完工进度法 会计:分期收款销售符合实质性融资性质的,可在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额。,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三、政府补助递延收入 会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政府补助,不征税收入,应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会计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不调整,会计会计记“递延收益”:填表调增,在会计 结转“营业外收入”时,填表调减,在表A105040调整,在表A105000调整,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一、调整了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去除了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直接在表A105000第5行调整),保留了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的内容。 二、持有收益中,免税的股息收入不在本表调整,在表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第3行调整。 三、在处置收益中,只反映处置所得的调整,处置投资项目为损失的,不在本表调整,在表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调整。(填表说明) 四、投资持有期间计提的投资资产减值准备不在本表调整,在表A105000第32行“资产减值准备金”调整。 五、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在本表调整,在表A105000第7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调整。,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一、采用台账式申报表。在填报时,不分项目,按取得收入、发生支出时间进行汇总填报。 二、仅对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资本化支出,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填报说明)。 四、对软件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不在本表调整,直接在表A105000调整。,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 (不征税收入),收入:在第4列调整(调减项目),支出:费用化支出在第11列调整(调增项目),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新增二级附表),一、将原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基本保险、社会保险等七项调整项目归并为一项,在本表进行明细反映。 二、相关政策规定 股权激励: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8号) 职工教育经费2.5%比例: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全额扣除: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动漫企业 三、通常“税收金额”填报的是一个比较的小值,但以下几种情况例外: 1.对于计提未使用或未上交的职工薪酬项目由于不得税前扣除,第4列“税收金额”一律填0。 2.对于企业动用2008年以前计提结余的职工福利费等,相应行次的第4列“税收金额”填0。 3.对于企业为部分员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不作为补充处理,作职工福利费处理,第10行和第11行第4列“税收金额”填0,在第3行“职工福利费”项下调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保留附表,作了调整 新报表 老报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第4行“本年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销售(营业)收入”需计算填列(填报说明:按税法规定计算)。 一般企业: 表A10501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本表第1行与表A104000第5行第1+3列金额相等,均反映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金额。一般情况没问题,在有视同销售的情况下,由于税会差异,本表第1行会产生少反映金额的情况。 例:某企业用自产产品用于市场推广,该产品成本100,市场售价150,增值税税率17%。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125.5 贷:存货 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会计上反映125.5的业务宣传费,根据税收口径,应体现175.5的业务宣传费,差额50元。如当年会计核算的业务宣传费支出超过限额,对当年的纳税申报没有影响,影响以后年度结转额;如当年未超过扣除限额(不考虑以前年度结转的情况),当年少扣一块。对这部分差额,可在表A105000第29行或42行调整。 用于交际应酬、捐赠、用于职工奖励和福利的视同销售亦可同样处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关于表第12行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2+7+10-11-9,计算结果相同。,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一、只填报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调整情况,税法规定予以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不在本表填报没有差异,捐赠支出,非公益性捐赠 (两可,二选一),公益性捐赠,限额扣除,全额扣除(不调整),在本表第六列“非公益性捐赠账载金额”调整,在表A105000第21行“赞助支出”调整,广告性质赞助支出,在表A105000第16行广告与业务宣传费调整,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表,一、与原有附表分类相同,都分为6大类,但填报项目做了细化。兼具纳税调整与优惠事项,反映时间性差异。 老报表,新报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表,二、按填报说明,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原值(或历史成本)的金额。一般情况下,该列填报历史成本,对于发生过资产评估增(减)值并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做过调账的纳税人,该列应反映调账后的金额。 三、第6列“本年加速折旧额”填报纳税人采用加速折旧在本年税前扣除的金额,而不是填报加速折旧和正常折旧的差额。这也意味着,对同一项固定资产,第5列与第6列不会同时填报,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填报第6列,反之,填报第5列。 四、本表按资产类别填报,对于同一资产类别下有多项资产的,需在表外对每项资产进行计算加总后再填报到本表相应栏次下。 五、发生即填报。作为纳税调整系列的例外,不论是否存在纳税调整,发生资产折旧、摊销的,均需填报本表。 六、涉及资本化支出、计税基础等的扣除调整,均在本表反映。如不征税收入支出形成的资产折旧纳税调整(不允许税前扣除,税收金额为0),资产折旧案例,某工业企业2014年6月份购置汽车1辆,原值24万元,假设无残值,会计折旧年限3年。 分析:根据税法规定,汽车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会计处理与税法不一致,因此应当调整应税所得额。 税法2014年可计提折旧额=24/48*6=3万元 会计计提折旧额=24/36*6=4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3=1万元 表格填写:第五行第一列:240000;第二列:40000; 第三列:40000;第四列:240000; 第五列:30000;第八列:30000; 第九列:1000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一、本表根据财税2014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设计。(政策解读) 二、但六大行业下其实有七大行业。预缴时为统计表,是附报资料,汇缴时上升为申报表。 国税发200981号规定的加速折旧不在本表填报,直接在表A105080第6列反映。 三、本表填报口径除第17和第19列外,均为税收口径。 四、本表在税法加速折旧额大于会计正常折旧额时填报,小于时,无需填报。 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会计核算和税收政策相分离,但加计扣除时需遵从会计。 六、对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总局有一个比较详细的答记者问,可供参阅。 七、本表第1行相应列次的金额需填入表A105080第7列相应行次的金额。,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解读,六大行业范围: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解读,时间掌握: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适用于2014年及以后纳税年度。 2014年1月1日以后新购进固定资产符合条件的均可享受;其中2013年12月31日前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可以在2014年1月1日以后一次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申报管理:1、季度预缴,可以先行享受,报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预缴情况统计表。 2、年度汇算清缴:无需审批,实行事后备案管理。,资产损失及专项申报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一、发生即填报。作为纳税调整系列的例外,不论是否存在纳税调整,发生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事项(清单申报、专项)就需填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二、与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处置亏损填本表)、资产减值准备金调整的关联。 三、本表及附表的损失以正数填报。 四、表上“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资产损失金额,而非资产的账载金额。 五、表上“计税基础”填报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发生损失时资产的计税基础,含损失资产涉及的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六、对于企业股权转让损失,在总局未明确前,暂在表A105090第8行填报。 七、对于政策性搬迁造成的资产损失,不在本表反映,在表A105110进行调整。纳税调整项目总体情况介绍,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一、本表与老报表格式基本一致,表述上略有改动(注意第三列)上新下老,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二、对于年度的填报,从本年(第6行)开始依次往前推,政策性搬迁有例外。 三、第2列“纳税调整后所得”与主表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名称相同,但金额并不必然相等,需分析计算填报。(详见p129,填报说明) 四、第3列转入亏损用负数表示,转出亏损用正数表示。 五、对企业因合并转入的可弥补亏损额(符合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标准的,才可以弥补,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需比较被合并企业实际亏损额和可弥补限额后分析填列。 六、系统对亏损弥补额的填报做了较多的校验。,税收优惠明细表,囊括了除加速折旧外现行所得优惠项目,免税、减计收入及 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 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 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高新技术企业优 惠情况及明细表,软件、集成电路企业 优惠情况及明细表,税收优惠明细表,(税基减免),(税率减免),(所得抵扣),(所得减免),(税额扣除),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填报非常简单,5条表间关系,注意:本表只反映优惠事项,对于债券持有期间税会对利息收入确认时点不 同造成的差异在表A105020第3行调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一、取代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 二、表格第29列的项目:国税发2008116号、财税201370号 三、第13列的金额应第12列 四、第5列一般是指的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否则会与第16和17列形成重复加计,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二、根据报表设计,纳税人一个纳税年度内有多项技术转让所得,应汇总计算所得金额再确定优惠幅度,而不是根据一项技术转让所得分别计算优惠幅度。 三、第7列每个项目的所得据实填报,第40行合计数如果计算结果小于0,主表20行填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六)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总局2014年63号公告对国税函2010148号废止 四、如果主表第19行0,则本表第40行第7列无论计算结果如何,主表20行均为零。,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注意第28行“项目所得额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叠加享受减免税优惠” 适用情形:项目所得减半征税和低税率优惠同时存在 文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7号)第一条第(三)项:居民企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和第九十条规定可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指居民企业应就该部分所得单独核算并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与表A107020第13行以下的项目存在关联关系,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第1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的填报 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的判断:主表第23行 其他信息:企业基础信息表(注意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计算) 注意:10万的企业,按政策规定是所得减免+税率减免,在填表时全部作为低税率对待,即金额列填应纳税所得额*15%,即所得减免需换算成税额(不受28行的限制) 表间关系:本表第29行的金额填入主表第26行,且应主表第25行的金额。,小微企业填报举例一,某工业企业2014年度资产总额650万,从业人数17人,应纳税所得额150000元。 应纳所得税额:150000*0.2=30000 填报:表A107040第一行:150000*0.05=7500 主表第23行:150000 第25行:37500 第26行:根据表107040金额写入7500 第28行:37500-7500=30000,小微企业填报举例二,某工业企业2014年度资产总额650万,从业人数17人,应纳税所得额15000元。 应纳所得税额:15000*50%*0.2=1500 填报:表A107040第一行:15000*0.15=2250 主表第23行:15000 第25行:3750 第26行:根据表107040金额写入2250 第28行:3750-2250=1500,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二级附表,作用:量化享受优惠的关键指标条件 明确了企业“总收入”的口径(即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