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单元试卷.doc_第1页
八年级单元试卷.doc_第2页
八年级单元试卷.doc_第3页
八年级单元试卷.doc_第4页
八年级单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形的全等全章标准检测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1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CD C.AECD D.无法确定 3.如图2所示,在等边ABC中,D、E、F,分别为AB、BC、CA上一点(不是中点),且AD=BE=C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组数为( ) A.3组 B.4组 C.5组 D.6组 4.如图3所示,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D作DEBC交AC于E,点F在BC上, 使DEF和DEA全等,这样的F点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矩形是平行四边形; B.相似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一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D.圆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7.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D.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8.下列的真命题中,它的逆命题也真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则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如图4所示,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 则三个结论:AS=AR;QPAR;BRPQSP中( ) A.全部正确 B.仅和正确; C.仅正确 D.仅和正确 10.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 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 A.40个 B.45个 C.50个 D.55个 1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边对应相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12.下列条件中,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C.三边对应相等; D.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二、填空题:(16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3.如图6所示,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角,则另一组对应角是_和_,对应边是_和_,_和_,_ 和_ 14.在ABC和KMN中,AB=KM,AC=KM,A=K,则ABC_,C=_. 15.如图7所示,ABCEFC,BC=FC,ACBE,则AB=_,AC=_,B= _,A=_. 16.如图8所示,ADBC,DEAB,DFAC,D、E、F是垂足,BD=CD,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_. 17.如图9所示,ABCADE,B=30,EAD=24,C=32,则D=_, DAC=_. 18.在ABC中,A=90,CD是C的平分线,交AB于D点,DA=7,则D点到BC的距离是_. 19.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 20.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等”的结论是_. 21.将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为_. 22.如图10所示,在推理“图为1=4,所以BDAC ”的后面应注的理由是_. 23.如图11所示,已知AB=DC,根据(SAS)全等识别法,要使ABCDCB, 只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 24.如图12所示,在O中, ,且BOC=70,将AOC顺时针旋转_ 度能与_重合,所以,_. 25.如图13所示,线段AC和BD交于O点,且OA=OC,AEFC,BE=FD, 则图中有_对全等三角形,它们是_. 26.将长度为20cm的铁丝折成三边长均为整数的三角形,那么, 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 27.如图14所示,把ABC绕点A按逆时针旋转就得ADE,则AB=_,BC= _,AC=_,B=_,C=_,BAC=_. 28.如图15所示,在ABC和ABD中,C=D=90,要使ABCABD,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 29.如图16,AB=DC,AD=BC,1=50,2=48,则B的度数是_.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30.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1.如图所示,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 平分BAC. 求证:OB=OC. 32.如图所示,已知点A、E、F、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F,BFAD,CEAD, 垂足分别为F、E,BF=CE,求证:ABCD. 33.如图所示,已知DBC=ACB,ABO=DCO,求证:AO=DO. 34.如图所示,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是AC上一点,BAC=DAC,BCA= DCA. 求证:DEC=BEC. 35.如图所示,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CD; (2)在连结BE后,你还能得出什么新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四、学科内综合题:(6分) 36.如图所示,已知AB为O的直径,C、D为圆上两点,CEAB,DFAB, 垂足分别为E、F,且 ,求证:CE=DF. 五、拓展探究:((1)题2分,(2)题6分,共8分) 37.如图所示,过线段AB的两端作直线L1L2,作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 E,过点E作直线DC分别和直线L1、L2交点D、C,且点D、C在AB的同侧,与A、B不重合. (1)用圆规、直尺测量比较AD+BC和AB是不是相等,写出你的结论; (2)用已学过的原理对结论加以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 六、学科间综合题:(6分) 38.如图所示,已知当物体AB距凸透镜为2倍焦距,即AO=2f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像AB.求像距OA与f的关系. 答案: 一、 1.D 点拨:此题考查两三角形全等的识别,应强化训练 2.A 解: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DBE=ABC=60,AB= BC,BE=BD, DBE+CBE=ABC+CBE,即CBD=ABE, 在ABE和CBD中,AB=CB, ABE=CBD,BE=BD, ABECBD,AE=CD. 点拨:用两三角形全等证两线段相等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3.C 解: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DGBEHCFN;ABHBCN CAG;ABEBCFCAD;ABFCAEBCD;AHFBNDCGF;共有5组. 点拨:根据题设正确地找全等的三角形是本题的重点,学生易有漏落某些全等三角形的现象. 4.D 解:如答图所示,欲使DEFDEA,须过点D作DFAC交BC于F点, 或过E作EFAB交BC于F,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论得F、F点都是BC的中点, 故两点重合. 点拨:此题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论的应用. 5.B 点拨: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相似的一种特例,所以全等一定相似,但相似不一定全等. 6.C 解: ABCD中,ABCD,BCAD, ADB=DBC,ABD=CDB, ABDCDB. 点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不仅相似,而且还全等. 7.D 点拨:因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所以学生易误认为是中心对称图形. 8.D 解:如答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BC= AB,取AB中点D,连结CD, CD=DB= AB,CB=CD=BD,即BCD为等边三角形, B=60,A=90-B=90-60=30. 点拨:正确分清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是写出它的逆命题的关键. 9.B 解:如答图所示,PRAB,PSAC,APR、APS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PR和RtAPS中,PR=PS,AP=AP, RtAPRRtAPS,AR=AS,PAR= PAS, AQ=PQ,PAS=APQ,PAR=APQ,QPAR. 点拨:此题是对几何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及平等线等性质定理的应用. 10.B 解:第四条直线最多和前三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3个交点,第五条直线最多和前四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4个交点第十条直线最多和前9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9个交点,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1+2+3+9=45. 点拨:随着直线数的增加,最多交点数也随着增加;每增加一条直线, 最多交点的增加数与原有直线数相同,应注意观察总结. 11.D 12.A 点拨:在应用两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进行证明时,学生易将(SSA)误认为是一种判定方法. 二、 13.AOC和DOB;OA和OD;OC和OB;AC和DB. 14.KMN;N. 15.EF;EC;CFE;CEF. 16.ABDACD,ADEADF,BDECDF 17.36;24 (1317)点拨:在解答全等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其识别法及特征来解决,熟练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18.7 点拨: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 19.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20.两直线平行 2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1921题)点拨:此三题是对命题的构成的考察,应引导学生分清命题的结论及题设,正确地运用. 2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在证明时,对初学者来说,标注理由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熟悉定理、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3.ABC=DCB 24.70;BOD;AOC;BOD. 25.3;AOECOF、AOBCOD、CDFABE. (2325题)点拨:以上几题均是两三角形全等题目的应用,注意当两三角形全等时,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必定是对应边. 26.8 点拨:本题实际上是从1cm、2cm、3cm、4cm、5cm、6cm、7cm、8cm、 9cm数据中找出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的个数. 27.AD;DE;AE;D;E;DAE. 28.BC=BD(只要填一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即可) 29.82(2729题)点拨:以上几题亦是两三角形全等题目的应用, 学生在找对应角、对应边时易出现错误. 三、 30.(1)真命题;(2)假命题.例如:若在ABC中,A=20,B=30,C= 130,则ABC是钝角三角形. 点拨:正确理解命题,并能够判别命题的真假是非常重要的. 31.证明:如答图所示:CDAB,BEAC,ODA=OEA. OA平分BAC, BAO=CAO, 又OA=OA,OADOAE,OD=OE, 在OBD和OCE中,OD=OE,ODB=OEC,BOD=COE, OBDOCE,OB=OC. 点拨:此题通过两次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读者往往错误地直接用OAB OAC来解答. 32.证明:DBC=ACB,ABO=DCO, DBC+ABO=ACB+DCO, 即ABC=DCB, 又ACB=DBC,BC=CB,ACBDBC,AB=DC. ABO=DCO, AOB=DOC,ABODCO,OA=OD. 点拨:此题应用两次全等使问题得证,学生易直接误认为ABOCDO. 33.略 34.证明:在ABC和ADC中,BAC=DAC,AC=AC,BCA=DCA, BACDAC,BC=DC. 在DCE和BCE中,EC=EC,DCE=BCE,CD=CB, DCEBCE,DEC=BEC. 点拨:应认真观察图形,能从图中正确地找出所证的全等三角形, 能灵活地选择与应用两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 35.(1)证明:如答图所示.连结AC、AD, 在ABC和AED中,AB=AE,ABC= AED,BC=ED, ABCAED,AC=AD, 又FC=FD,AFCD. (2)BEAF,BECD,ABE是等腰三角形. 点拨:此题是几何中的证明及探索题型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培养我们探究的意识. 四、 36.证明: ,AC=BD. CEAB,DFAB,CEA=DFB=90, AB为直径,且 , ,A=B. 在AEC和BFD中,AC=BD, CEA= DFB=90,A=B AECBFD,EC=FD. 点拨:本题是两三角形全等在圆中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内的知识的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