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oc_第1页
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oc_第2页
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oc_第3页
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oc_第4页
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姓名:刘新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人口学导教师:路克任20070501Vfl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a guide, and takes the of the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as background, and is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in population statistic methodology,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ory, the modem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system control theory,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etc. Under the macroscopic polic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llth-five-year plan passed partys 16th session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integrated 11th five year plan development targets in Kunshan city,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Kunshan. This article has also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structure chang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 in Kunshan city,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 and the root analysis of the science regulation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ed the harmonious Kunshan. Finally, from the government fimction angle, this article has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gulation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ed the harmonious Kunshan.Except for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 6: Conclusions,the whol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Section 1,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which obtained and the situ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spot, utilized mass data,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change in Kunshan, and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quantity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explosion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Kunshan, Then, analyzed population physical quality, the cultural quality, the structure of tal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Kunshan, and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level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overall quality to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Kunshan.Section 2,under the goal of macro environ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impact on population total quantity and birth quantity to social public service sharing, social economy average per person index and transfer policy of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This article has also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future population sex constitution, the family marriage and the employment from the population birth sex with the non-native population sex constitutioa And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exploration analysis of impact on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 age constitution change,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scale change to the population total quantity,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In addition but this article has also analyzed adv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old age population scale change to economic society in Kunshan.Section 3, the un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 haimonious society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difficult problem which existed in the population regulation and primary analysis. From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the population scale and the structure change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the resources and human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to the population control goal,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on, die establbhment ba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strength, the localiz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iy base the economical sustainable growth etc., and explores the key of the regulative woricSection 4,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as to command, according to the unisonous development theory of economy and the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has established the Kunshans population regulation lodestar, proposed the Kunshans population regulation basic mentality, opted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regulation target system, constructed the maneuverable population regulation system,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proposed and the actualized project of population synthesis regulation.KEY WORD: Population chang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society; Population regulatioo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硕:t: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己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16tB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饭.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饭。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W知)日期:对rb第一章引言1.1研究的起因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生产力水平得以提 高、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口的迅速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国,人口问题尤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 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 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解决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人 口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预测和 应对方案。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体系,建立国家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 支持系统。各地K也要制定区域性人口发展规划。”由此可见人口规划与调控的 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过去,由于对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 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人口发展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去,没有树立远大 的人口观,缺乏解决人口问题的内在活力,很多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 端,人口控制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减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牢固确立全方位、 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在当前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要将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不仅要 完善原来解决人口问题的各种有力措施,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同当前经济形势相适 应的、能解决各种人口问题的新机制,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有效控制,但仍 然存在着人口总量规模过大、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人口年龄结构波动大、人口老 人口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首先在于控制人 提高人口素质,调节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主要是控制人口的数量。另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改变着人口增长的趋势,人 口城乡和地区分布的改变对人口控制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统一思想认识, 牢固树立、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促进全国经 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加强对人口的调控,釆取综合措 施解决人口问题,建立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 展的人口调控体系乃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入21世纪,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越来越突现出来。地处太湖下游、批邻上海的昆山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从20世 纪卯年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基地已发展成为当今名列榜首的全国经济发 展百强县。2005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在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昆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内, 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总目标,继续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富民优先战略、经济国际化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城市 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昆山建设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然而,昆山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短期内大量集聚,也使得 昆山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面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和 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产生和凸现了一系列与人有关的人 口、环境、资源和社会治安等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相关的人口压力严重影响着昆 山“十一五”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急待研究解决因此,必须首先运用适当 统计方法正确考证和分析昆山实际的人口发展现状,发现重点的人口问题,然后 研究提出科学的昆山人口调控体系来解决之,为构建和谐昆山,促进经济又好又 快地持续高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这就是要完成本研究论文的主要原因。1.2相关研究背景和有关分析 1.2.1当今的人口流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不断加强,迁移的流向和机制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 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稱密区的集 聚性迁移,中国正在经历着和平时期最频繁的人口流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口迁移现象表现的更加普遍。 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性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也 进行了多项调査。但是迄今为止,有关的研究仍然被统计数据和统计口径等问题 所困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不断加强,现有的户籍迁移统计 数据却不能反映这一趋势,各次人口普查所取得的迁移数据,则是反映一个时间 截面上的存量指标,它是所有年份迁移累计的结果。人口迁移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界定的人口移动现象,它和临时性的人口流 动,特别是旅游、商务、通勤等类型的人口流动有明显差别。国际上一般将人口 迁移定义为改变常住地超过半年或一年的人口移动。但目前在公安部门发布的迁 移统计中,人口迁移被局限于迁移手续的那部分人口,即“户籍迁移”人口 .而 其他没有完成户口迁移手续的“事实迁移人口”,则和其他类型的流动人口一起 全部被称之为“流动人口 ”或“暂住人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越来越多的 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自发性人口迁移排斥在外,从而也就不能准确反映中国人口 迁移的实际情况。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当前日益加剧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既是经济培长方式转 变、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特殊社会经济背景的具体体现。中国长 期推行城市偏向政策,基于户籍管理制度的社会管理体系,直接制约着人口的迁 移和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存在并正在加大的地区差 距及投资的地域倾斜,城乡和地区间公共产品分配不均,这些原因成为人口大规 模流动的重要导向因素,也是大城市市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之一而市场化改革和经济成分的日益多元化,逐步削弱了抑制人口迁移的政策 性壁垄,这是人口迁移增强的制度性因素。2005年10月11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充分表明,在人口快速增 长情势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摆在各大城市政 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2006年以来,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 等特大城市,结合城市规划修编或者“十一五”规划编制,都将人口调控问题提 到重要位置进行研究部署。人口综合调控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调整 产业布局,以合理的产业布局带动人口的合理布局。1.2.2地区的适度人口问题“适度人口”理论是探讨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 适宜的人口规模的学说。这种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 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人口容量或适度人口规模研究是进行合理 的人口规划的重要参考,是进行良好的区域和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前提约束。在我 国,人口容量或适度人口规模研究对区域、地区、城市和乡村规划以及政府决策 有很强的咨询作用,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热点地区方兴未艾。一个区域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急速膨胀起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暂住人 口成为当地人口绝对主体、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低、治安压力沉重及社会安全环境 恶化等。研究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规模,对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规模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潜 力、城市管理的效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及其背后的经济 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对一个开放式的区域来说,任何可通过市场交换的稀缺资源、商品,如粮食、 矿藏资源等等,只要有硬通货,都可通过市场购买来补充,因而都不构成区域人 口承载力的制约因素。而对于不可从区外购买的资源或环境当地的资源和环境 的数量和质量则构成区域人口承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就业岗位、 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分工、交通条件等是可以通过增加投资等努力加以改变和 创造、可以人为改善的因素;而土地利用条件、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这些自然条件 却是先天的、客观的,一般很难或较难人为加以改变,尽管也可以通过投资和技 术进步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但它们的利用度是有临界状态的,有不可突破的闭 值。与人工条件的可变性相比,环境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就构成了 “木桶理论”中 的“短板”,形成城市发展的终极制约因素1.2.3必要的人口调控工作面对人口流动现象的频繁和普遍,而城市功能与资源的有限,导致城市不得 不考虑其适度人口问题,因此,如何调控城市人口以协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政府部门的焦点问题。然而,人口调控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庞大系统,它既 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 个动态性和有序性的有机整体,而对人口产生着集合力”的控制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经济工作高度重视人口调控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作,多次召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对人口与经济问题的探讨不 断取得巨大的进展,从而为新时期的人口调控研究奠定了许多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调控力度都大大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他们所面临的人口调控问题有其特殊性。在现有的生产力、生产方式 下,劳动力的增加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客 观上刺激着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还在忙于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时候,这些地区却出现了暂时性的人力短缺。这是现代化初斯经济对人口需求的 特殊反应受经济与人口两个因素的双重“推一拉”作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 口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呈不可阻挡之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潮。外来人张伟.人口控制学丨M.北京:中国人口出饭社,2000年.潘金洪,愧味慕,高尔康.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若干人口调控问题的战略思考fl.人口学刊,丨(4)力的流入对流入地的经济髙速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缺乏宏观调 控的民工潮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给市镇建设增加了难以承受 的负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了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致 以带来太大的负效应,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对流入人口的素质与数量进行宏观调 控。由于人口调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人口数 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 结构和分布、优良的人口素质将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学者对 人口调控的研究成果也是卷帙浩繁,难以穷尽,例如,查瑞传(2001)认为,“人 口控制”是长期战略性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是人类摆脱动物界的标志和需要长期 坚持和奋斗的事情。冯立天(199丨)认为,要从理论上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对 人口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H 鲁滨逊(1988)认为,资源的有跟性表明,不 加控制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全部资源将遭受日益增大的压力,因而急需对人口进行 有效的控制。彭希哲(1995)认为,由于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特点,政府必须将人 口的宏观调控作为其主要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人口调控应从以 行政干预为主转为以经济调节和社会控制为主*路克任(2004)认为,人口调控 要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相结合,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适时地将目前以劳动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过渡至以技 术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减少对一般外来劳动力的需求。综上所述,人口调控问题就是应该使调控符合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无论对人 口采取什么调控方式、使用什么调控方法以及调控时期的长短,人口调控所要达 到的目的正是要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本文以昆山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数据对现状问题的定量分析来研究 科学的人口综合调控。文章首先从昆山人口数量及其变动的分析出发,由人口规 模急剧膨胀和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分析昆山人口现状对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不利 影响,研究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求综合调控方面的解决方法,并构建出一个规范 合理的综合调控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基于县级市特点的实施昆山人口调控 的可行性建议与实施方案。全文除第一章引言和第六章结论以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部分,根据取得的资料和实地调研情况,运用大量数据对昆山人口数 量及其变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昆山人口发展的数量变动特征以及昆山人口规模 急剧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接着,对昆山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 质、人才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昆山人口发展的素质层次特征以及昆山人口 整体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第二部分,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大环境下,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变 动上,分折了人口总量及出生数量对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社会经济的人均指标以 及户口迁移政策的冲击影响:从人口出生性别比与外来人口性别构成上分析了对 未来人口性别构成、家庭婚姻和就业的影响;并就青少年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劳 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化对昆山教育事业发展、人口总量与就业作了探索分析;此外, 还从老年人口规模变化对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结合现状的分析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探讨昆山人口调控存在的难 题以及对昆山人口调控难题的根源进行分析,从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的不同影响做出全面的分析,并将人口素质现状对实现人口控制 目标、产业结构升级、建立研发基地和提升创新力、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经济 的可持续增长等进行剖析,探索出调控工作的关键所在。第四部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依据经济与人口 协调发展的理论,确立昆山人口调控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昆山人口调控的基本思 路、选择科学合理的调控指标体系,构建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口调控体系,并提 出昆山人口综合调控的可行建议和实施方案。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框图如下(见图1.1):1.3.2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现代科学管 理理论、系统控制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采用政策设计与理论研究、定量分析与 定性分析、比较和借鉴、系统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突 出定量分析的应用,并以实地调研和现状调查获得的资料,对人口发展现状和人 口调控难题进行可行性探索-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新人口观着 眼昆山新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点,立足市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人口可持续 发展等理论与地方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紧密结合。第二,文献检索与比较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工作 经验,并就本课题的调查结果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以论证结果的可 靠性,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第三,注重物质与精神研究相结合,实证和对策研究相结合,体现原创性、 开拓性和实际指导性。博采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统计学、心理学 等多门学科知识,根据访谈、问卷调査、实地考察和个案访谈资料,通过定性与 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切实把握情况,深入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第四,髙校学者与实际部门工作人员联手合作的方法,使理论更加联系实践。 通过理论研究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的紧密结合,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寻找 人口变动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能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人 口管理的政策配套建议,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本章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引出所要论述的研究目标及其主题,简要概述了有关 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并对整个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作了拥要阐述。本章旨在 为以后几章的展幵论述铺塾第二章昆山人口现状的分析研究人口是经济社会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自变量,客观、真实地把握昆山人 口发展现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确保昆山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基础。本章主要对昆山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动、人口素 质现状进行考证,并评估和分析常住人口超常规增长而素质层次不高对昆山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2.1昆山人口数量、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规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反映人口总体的量的规定性,泛指人口的规 模、增长速度、构成和各种数量特従,本节将对昆山人口数量、结构进行现状分 析,并剖析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对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1.1人口总量分析1、户籍人口的数量分析根据昆山市政府部门统计公布的人口数据(见表2.1),昆山户籍人口从2000 年的59.46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65.46万人,但逐年增长幅度不大,年均増长率 仅为1.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o,户籍净迁入人数为1.53万人。艮山市20002005年统计公布户籍人口数据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年末人口(万人)59.4660.0360.6961.9563.7265.46年平均人口(万人)59.1759. 7460.3661.3262.8364.59人口出生数(人)473637484279464762046003人口死亡数(人)374535773807370737223933人口出生率(0)8.006.277.097.589.879.29人口死亡率()6.335.996.316.045.926.09人口自然增长率()1.670.280.781.543.953.2迁入数(万人0.141.641.891.451.821. 76迁出数(万人)0.951.091.270.310. 330.23昆山市统计年鉴,2000-2006年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gt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2、常住人口的数量分析昆山户籍人口年均变动幅度不大,但昆山的总体人口规模却急剧膨胀,因此 必须深入考究昆山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统计,按照人口普査规定,包括这样 三部分人数:丨)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但包括全部 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 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 3)户口待定的人口。然而,迄今为止,在正式出版的昆山统计年鉴和政府对外公布的资料中都没 有2000年以后的常住人口数据,只有分列的全部户籍人口和全部暂住人口登记 mK所以本文无法得到官方公布的2000年后的常住人口数字,也无法由这些 数字计算出常住人口。经查,2005年11月1日1。/昆山人口抽样调査的常住人口为95.81万人,但 2005年昆山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数80.57万人, 加上统计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3,94万人,年末全部正规从业人员数约84.51 万人(尚不包括非正规就业人员),若除以2000年人口普査得到的从业人口占常 住人口比例,则2004年年末常住人口无论如何均将超过2005年11月1日1% 昆山人口抽样调查的常住人口规模因此,2005年小普查的结果明显偏少在昆山市政府的资料中,唯一出现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字的是昆山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其数字为105万人, 此文件的一些人均指标也按此计算。但是此数字没有正式出处,同时,此数量少 于昆山经济普查数据推箅的2004年末数值,初步推断105万常住人口规模明显 偏少。另外,昆山市人口计生委提供的2005年末常住人口总量为1343838人。此 数由年鉴全部户籍人口加统计公布的全部暂住人口所得。但这样计算会存在两个 问题,一是户籍人口中没有减去离幵昆山市半年以上的人口 二是全部暂住人口 不等于外来常住人口,例如2000年昆山全部暂住登记人口只占普査外来常住人 口的 77.22%。基于以上情况,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昆山正式公布的人口数据资料,推算 近年来常住人口的变动,以便较准确地分析昆山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 况。由于昆山近年尚未进行外来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所以本文参考了上海及昆 山往年的人口构成比例S推算昆山年末常住人口总量,经过计算,得出了较为可3 昆山统计年鉴2006刊登的2005年年末暂住人口 689235人比市公安局实际登记的数字少15万多4若以70%比钢计算也要达S 120. 73万人5根据上海市2003年外来人口调査结果(领暂住证的比例为85.7*/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比例为76,8%), 并结合昆山地区的历年暂住人口登记数字,可计算出昆lb年末外来常住人口数根据昆山2000年入口普 査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的比例(94.13%),可计算出相关年份户籍常住人口数flu信的结果(见表2.2)*这些结果是在缺乏正式可靠的数据情况下,所能取得的相 对可信值,本文的所有其他有关常住人口的计算都以此表数据为基础。根据上述推算的常住人口数据,可以计算昆山市的出生、死亡指标,也可进 行人口仿真,从而得到2000年以来各年分性别年龄的常住人口构成。表2.2昆山市20002005年人口统计计算结果单位-万人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户籍年末常住人口一56.5057.1358. 3259.9861.62户籍常住年平均人口55, 7057.1358.3259.9861.6260.80年末外来人口23.9644.0055.6472. 9798.60年末外来常住人口17.0125.3633.8042. 7356.0475.72年末常住人口72. 9881.8690,93101,05116.02137.34年末外来人口比重(1023.3130.9737.1742.2948.3055.14年中常住人口72. 7277.4286.3995.99108,53126.68当年净迁入8.338.438.9213.1719.68出生率(%0)7.495.565.69S. 566. 575.45死亡率()5.635.345.635.395.295.43自然增长率(而)1.860.220.060.171.280.01资料来源:根据2000-2006年昆山市统计资料推箅3、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昆山人口发展现状的几个主要特征:(1) 低生育率和高外来人口增长量并存全市户籍人口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左右,而常住人口育龄妇女总和 生育率低于2000年普査时的0.75,保持在0.5左右年均出生率为5.77%。的低 水平,年均死亡率为5.37%,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5%。,人口自然增长处于 零增长状态,户籍人口从2000年的59.45万人增长至2005年的65.45万,年均 增长1.94%。20世纪90年代以后,昆山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攀升, 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本地劳动力就 业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大量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使昆山进入了外来常住人口 快速增长的时期。(2) 堀起的移民城市与急增的人口密度此处常住人口 TFR和下面的人口结构数据均为人口仿真的结果,-13-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硕:t: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十五期间昆山经济的髙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市外的外来年轻劳动力 (2000年人口普查昆山迁移人口中1539岁年龄组的比重占82.66%),昆山市 年末外来常住人口以三次多项式的增长方式,从2000年的17.01万人,迅速增 加到2005年的75.72万人;年末外来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 23.31%增加到2005年的55.14%。昆山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新移民为主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导入,致使昆山市常住人口密度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昆山市常住人口密度为786 A/平方公里, 到2005年则上升至1480 A/平方公里,接近翻番。(3) 人口抚养负担7逐年减低大量外来劳动力年龄段人口的拥入,加上昆山市长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生育 水平,出生量相对减少,致使昆山市“十五”期间的人口负担系数逐年减低,从 2000年的29.08%降至2005年20.33%,2005年的人口负担系数仅为全国一半(约 49.59%),今后1015年是昆山人口机会视窗的开启期.较低的人口抚养负担为 昆山日后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和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4) 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减轻,而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由于导入的外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大大抵消了低生育水平对人口老龄化的 作用,致使昆山市的常住人口在相当时期内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65岁及以上 常住人口的老年系数从2000年的8.45%降至2005年6.10%,2005年的老年系数 比全国要低1.48个百分点。因此,就常住人口而言,昆山市目前暂时退出了老 年社会的行列。但是,必须注意的是,65岁及以上老人的绝对量还是从2000年 的6.15万增加到2005年7.73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5) 育龄妇女人群和出生量同步增加由于常住人口在短期内趋于年轻化,致使昆山市育龄妇女总量持续増加。年 中常住人口的育龄妇女人群从2000年中的22.93万人增加到2005年中的42.99 万人,增长了 8X48%。其中,2029岁组的育龄高峰人群数量增长最快,从2000 年的7.53万快速增加至18,21万,增长了丨41.83%尽管昆山近年来常住人口总 和生育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但由于育龄妇女人群的高速增长,出生人数也持续 增加,由2001年0.43万人增加至2005年的0.69万人(6) 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就业和婚育时期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变革的浪潮以及互联网的冲击,注定 了昆山1980年代出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当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步入婚育年 龄,进入就业队伍之际,与独生子女相关的政策效应将逐渐显现,如,独生子女指014和64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值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硕:b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生育照顾政策的集中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的落实以及计划生育弱势家庭 的扶助,不仅将加大政府财政支付的压力:同时也将从社会养老支持体系、企业 人力资源幵发与管理等方面对未来昆山市的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应对 由此带来的变化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面临的一大难题。2.1.2年龄结构分析1、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呈现反常变化。2005年末0-14岁的人口为3,67万人,占总人口的m.79%; 15-59岁的人 口为101.72万人,占总人口的80.3%: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29万人,占总人 口的8.9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0%)。与2000 年末相比,(M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 3.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也 下降了 3.0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下降了 2,35个百分点),但 是15-59岁的人口比重上升了 6.29个百分点(其中,15-64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 升了 5.63个百分点)。昆山与众不同的变动主要是老年人口比重不升反降,而劳 动力年齡人口比重的大輻上升(见表2.3)其原因是大量年轻外来人口拥入造成 的。表2.3 十五”期间三种人口比重变动的比较 单位:*(14岁人口15崎5岁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全国-2.621.890. 73上海-3.382.840.48昆山-3.295.63-2.35资料来源:昆山市2000-2006年统计资料2、性别比有所提高。2005年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7.67,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41相比上升7.26。这主要是外来人口性别比较髙 所致,上述年龄构成和性别比的变动情况,也可以从图2.1和图2.2的比较中得到 一些印证,可以看到短短五年期间,昆山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突变青壮年人 口的比例明显增加。可见,昆山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其他地区的人力 资源这个外力。这部分人口的增加,固然给昆山带来了比其他地区获取更多人口 红利的机会,但是这部分人口旦进入老年阶段,昆山老年人口问题也将大于其 他地区 15.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硕:t:学位论文昆山人口的现状分析与综合调控研究.1昆山2000年人口年龄金字塔.2昆山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 15年统计资料昆山市20(W-2.1.3就业结构分析1、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表2.4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分布数据显示,昆山过去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是第 二产业,但总体而言,其经济单位的规模并不大,说明生产的集聚性和规模效应不够。具体情况如下:平均每个法人单位的从业人数为24.00人*各行业中每个法人单位平均从业 人数居前十位的依次是建筑业(130.27人),制造业(86.66人),金融业(79.86 人),教育(71.98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4,21人),住宿和餐饮 业(46.87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17人),水利、环境和公共 设施管理业(32.89人),农、林、牧、渔服务业(24.00人),文化、体育和娱乐 业(23.27 人)吸纳从业人员总量最多的前十位行业依次为制造业(525007人)、建筑业 (74776人)、批发和零售业(24843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2942人)、教 育(9070人)、房地产业(8958人)、住宿和餐饮业(7780人)、卫生、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业(4120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U055人)仅第一产)ik 就有从业人员60.16万人,比重高达87.20%其中制造业就吸纳了 76.10%的从 业人员,建筑业次之,吸纳了丨0.84%的从业人员。2、不同产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 1工业是昆山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吸纳就业人口的重点行业,也是今后调控人 口的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