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分析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更多相关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 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240(元)308=240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元和一共带的钱数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个孩子带20元钱,够吗?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8=240答:带250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2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8=240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28=16(元)16元10元308=240答:带 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看作,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元只买了个同学的门票,还差人没买票。(板书:还差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8,把29看作30,308=240,够买门票。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和例题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2)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师强调:把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大纲要求: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种方案:第一种:把看成 ,把看成第二种:看成,把看成第三种:不动,把看成第四种:把看成,把看成。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 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信息反馈: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 :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 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习二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内容:教材第114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和分 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 算。 3、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会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并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单元难点:1、能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表示物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7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并且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还知道1厘米=10毫米。 (2)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千米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三和练习二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汕头到广州有几千米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你是否知道从哪到哪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跑5圈体会1千米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2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长度,还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4)千米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练习二的第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布置作业: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 (5)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请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迷宫去玩,数学迷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6)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至第1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7)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能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知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内容:教材第112119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 组合数。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单元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课时安排:5课时 (1)简单的组合 教学内容: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册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2)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书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3)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共同探究。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一小组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