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导学案_第1页
《人琴俱亡》导学案_第2页
《人琴俱亡》导学案_第3页
《人琴俱亡》导学案_第4页
《人琴俱亡》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人琴俱亡导学案 莲 山课件 m人琴俱亡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 自学预习 一、生字正音 猷()笃()了()舆()奔()调()掷()恸() 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三、译句子: 1、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3、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 / 10 译:于是痛哭很久 ,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共 36 门, 1130 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学士集体纂集而成。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 21科属褒赏一类,后 15 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 五、相关资料 “ 高山流水 ” 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3 / 10 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 “ 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 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 “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成语 “ 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研讨学习 一、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1、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此字重读)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 先走了。 2、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二、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 “ 不悲 ” 、 “ 不4 / 10 哭 ” ,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 1、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忍悲痛。 2、神情的 “ 悲 ” 和 “ 哭 ” 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这叫“ 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 ” 三、子猷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弹琴 , 王子猷他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都与众不同的人。 四、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五、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六、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 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5 / 10 其文化特征 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 “ 郎丧 ” 既闻不悲,因语左右: “ 殡时可道。 ”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 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 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 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七、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 琴不调。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1、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2 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 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因为子猷前面情郁于中,现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极,6 / 10 所以他无法将琴弹协调。一件事物跟随主人久了,它也有灵气了,琴和子敬也有心灵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没有人能弹出协调的琴声。这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 八、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九、写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 拓展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 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子猷( yu)病笃( d) B径( jng)入琴弦( xin) c掷( chng)地悲恸( tng) D卒( z)不调( tio) 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何以都不闻消息 7 / 10 A总是 B竟 c已经 2语时了不悲 A结束 B可能 c完全 3子敬素好琴 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 4便径入坐灵床上 A小路 B径直 c直径 5弦既不调 A协调 B调解 c调弄 6因恸绝良久 A隔断 B绝对 c极 7便索舆来奔丧 A轿子 B地图 c舆论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 ? _。 ”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 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_ ( 2)语时了不悲 8 / 10 _ ( 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 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 ,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 B子猷说话时的 “ 不悲 ” ,奔丧时的 “ 不哭 ” 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一句责问, “ 便索舆来奔丧 ” 一句的急切之情。 阅读原文完成下列题目 1人琴俱亡选自 _,作者是 _(朝代)的 _家。 2解释下列加粗字。 ( 1)俱病笃( 2)了不悲 9 / 10 ( 3)都不哭( 4)弦既不 调 3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俱病笃人琴俱亡 B 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 c 人琴俱亡亡羊补牢 D 何以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文中子猷为什么要把子敬的琴摔掉? 14【参考答案】 一、 c 二、 c 三、 c4( 1)帐辗转( 2)歉 5热泪盈眶莫名其妙无缘无故 6才并如果必 7( 1) “ 至今 ” 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内疚之情。( 2) “ 清算 ”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态度。( 3)“ 不幸 ” 表达了惋惜的感情。( 4) “ 前世冤家 ” 表达了作者对孔孟经 典厌恶的态度 8( 1)不能删去。因为 “ 居然 ” 表达了作者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惊喜之情。( 2)不能删去,因为 “ 都 ” 表示总括,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妇女全部才干的愤慨之情。 9示例:愿你像清润的水分,天天浸润我们的喉咙。 10邹韬奋散文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四、(一) 1( 1)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2)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造句略 2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3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10 / 10 4不能倒 过来。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能,这一段虽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 “ 我 ” 看到母亲深夜劳苦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又进了一层。 11( 1)活泼、欢悦、柔和、青春( 2)不能。因为 “ 瞥 ”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 “ 看 ”“ 瞧 ” 等不能把 “ 很快 ”的意思表达出来。( 3) “ 大约 ” 表示估计,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