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微语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温诗词已蔚然成风,阅读欣赏浅易古代诗词名句(含对联)已然成为语文能力测试的重要指标。江苏卷紧跟时代步伐,配合新课标落实行动,在语言表达中大量使用古典诗词名句(含对联)作为题料,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已然成为主流。无论是修辞运用题、得体题还是图文转换题、文化常识题,都古色古香,诗意盎然。这里专门谈谈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命题情况。文化理解和审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品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江苏卷一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注重审美的品质考查,又强调文化传承的责任。以古典诗词为题料,考查传统文化,这正是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答好这种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试题,既需要对所给诗词名句用心感受与品读,又需要平时多积淀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一、古诗词与历史人物1.下列对联评论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B.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杜甫C.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柳宗元D.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1,2,3,4,5,6,7,8,解析D项颂的是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著有“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是汤显祖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2.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甲: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乙:犹留正气春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整纪维纲德行服人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A.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B.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C.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D.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2,3,4,5,6,7,8,1,解析甲:“一军难撼”指金人称颂岳家军时所说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三字”指“莫须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岳飞。乙:“正气”指正气歌;“丹心照古今”,即过零丁洋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文天祥。丙:“经天纬地”指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等在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整纪维纲”指张衡出京担任河间相时,整顿法纪、打击豪强之事,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张衡。丁:“生死一知己”,暗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存亡两妇人”分别指施食救韩信一命的漂母和杀害韩信的吕雉,据此可知此联所咏人物是韩信。,2,3,4,5,6,7,8,1,二、古诗词与传统节日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A.七夕元宵重阳中秋B.七夕重阳元宵中秋C.中秋重阳元宵七夕D.中秋元宵重阳七夕,2,3,4,5,6,7,8,1,4.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A.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重阳节B.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寒食节端午节C.元宵节中秋节春节重阳节寒食节D.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2,3,4,5,6,7,8,1,2,3,4,5,6,7,8,解析注意各节日的风俗。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元夕即元宵节;“共婵娟”是中秋;“新桃换旧符”是春节;“登高”是重阳;“子推”是寒食。,1,5.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2,3,4,5,6,7,8,解析B项诗句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社。A项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可以看出描写的是除夕。C项诗句描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习俗。D项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俗。,1,三、古诗词与四季节气6.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春季乙、夏季丙、秋季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2,3,4,5,6,7,8,解析主要依据诗句的景物及其特征来判断。,1,7.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A.B.C.D.,2,3,4,5,6,7,8,1,解析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因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2,3,4,5,6,7,8,1,8.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下列古诗词句与此三候最接近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3,4,5,6,7,8,1,解析其实题干所示的是春天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阳中考数学试卷
- 屋顶气窗施工方案(3篇)
- 定制家具春季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家具品牌开业活动方案策划(3篇)
- 胶地板施工方案(3篇)
- 河北银行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迁移的题目及答案
-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方案模版
- 孟子选读:初三语文议论文论点提炼教案
- 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资本论》讲稿课件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7张PPT)
- 建设工地每日消杀记录表
- 建筑施工应急处置明白卡
-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学习课件
- 信息技术教学德育融合
-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手术物品清点规范执行率
- 高尔夫基础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