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古诗词期末复习要点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 5 个字。) ( 1)秋风破屋图( 2)群童抱茅图( 3)屋漏无干图( 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 风怒号 ” 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 “ 卷 ” 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 “ 飞 ”“ 渡 ”“ 洒 ”“ 挂罥 ”“ 飘转 ” 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 之惨蓄势铺垫。 3、 “ 归来倚杖自叹息 ” ,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 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 / 14 4、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中的 “ 丧乱 ” 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 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 “ 诗史 ” 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两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 “ 天下寒士 ” ,表示宁愿 “ 吾庐独破 ”“ 受冻至死 ” ,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3 / 14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二、观刈麦 1、本诗从格律上,这是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上,这是一首叙事诗。 2、白居易的叙 事诗善于刻画人物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有悖于常情的心情,请从本诗中摘出这样的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虽说烈日炎炎,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人都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只想着抓紧夏天白昼长多干点活。这里人物的心理跟环境是对立的,这样的描写能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思想。 3、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一句所展现的劳动场景。 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脊背,被灼热太阳光烧4 / 14 烤得油黑发 亮。 4、赏析 “ 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 。 这段议论抒情句,通过官吏舒适富裕与农民辛苦贫困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描写母子给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描写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而换来的丰收的句子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8、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悲从何处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三、赤壁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咏史诗,内容上三国的故事 有关,“ 东风 ” 指火烧赤壁之事。 2、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锁进铜雀台了,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 / 14 3、本诗的一二句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4、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中的 “ 前朝 ” 是汉朝,举出三位这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刘备。 5、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的 “ 东风 ” 指代赤壁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6、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 “ 东风 ” 一 事,抒发感慨,讽喻当今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7、 “ 东风 ” 不仅指是自然界的风,而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8、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由折戟沉沙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情,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9、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东吴两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两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10、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 么?蕴含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借一件折戟,写出了兴感之由,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6 / 14 11、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试体会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必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直说,而是以两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 二乔 ” 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13、本诗是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能为力。 四、渔家傲 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所作。词的上阕重在描写边塞秋色,下阕抒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浓郁。 2、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3、本词所写的时间分三个阶段:白天,黄昏,夜晚。 4、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描写了什么景象?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7 / 14 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 外的奇异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5、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紧扣 “ 异 ” 字,具体描绘了三幅画面:衡阳雁去,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突出了 “ 塞下秋景 ”的哪些特点?天冷,声杂,城孤。 6、词中与王维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下阕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一句,提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词人和 “ 征夫 ” 的矛盾心理。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是引发征夫愁思的直接原因,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是 “ 归无计 ” 的心理外观。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 人。 8、上阕中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中的 “ 异 ” 字表现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9、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0、词的上片,重在一个 “ 异 ” 字,试分析 “ 异 ” 字的表达作用。 一个 “ 异 ” 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内地景色迥然不同。 8 / 14 五、游山西村 1、本诗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抒情诗,从形式上看是七言律诗。 2.本诗的线索是游踪,全诗句句紧扣 “ 游 ” 字来写,层次分明。 3、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从该诗中产生的两个成语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6、从炼字角度说出 “ 足鸡豚 ” 的 “ 足 ” 字好在哪里? “ 足 ” 字既写出了农家的丰收景象,又表达出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是千古名句,请自选角度,谈一谈你的理解。 例 1:这两句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树茂花艳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喜悦心情。例 2:富含哲理,比喻 人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努力一番波折,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你认为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两句诗? 1、描绘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可描绘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景。 2、面对困难时。蕴含哲理,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9 / 14 会有新出路,进入新天地。 8、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山西村恋恋不舍,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过零丁洋文天祥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事? 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 “ 起一经 ” 中的 “ 一经 ” 指:儒家经典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 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 “ 雨打萍 ” 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用自己的话描述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 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 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10 / 14 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 “ 雨打萍 ” 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6、 “ 起一经 ” 和 “ 四周星 ”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7“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是妙手偶得的千古名句,请赏析。 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出焦虑不安的心情,巧妙、新奇,一语双关;兵败后的惶恐,被俘后的孤苦伶仃正好与地名暗合,突出反映了诗人极其巧妙的艺术构思。 8、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是 经、星、萍、丁、青。 9、解词: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战争汗青:特指史书 10、本诗以死言志的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颈联巧妙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 1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3、请你在写出几句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生当作人杰,11 / 14 死亦当鬼雄 李清照 14、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 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请再写一句你喜欢的古诗词中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追求的名句。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诗中运用双关,既表明形式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6、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名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运用比喻表明宋朝国事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七、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此曲中 “ 山坡羊 ” 是曲牌名, “ 潼关怀古 ” 是题目。 2、请谈谈你对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的理解。 表现了一个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的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 3、原句填写 曲中描写主人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12 / 14 是:望西都,意踌躇。 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这样一个历史主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结尾 “ 亡,百姓苦 ” 好理解,为何 “ 兴 ” ,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个朝代的 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故云 “ 兴,百姓苦 ” 。 5、从炼字角度,赏析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 以 “ 聚 ” 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以 “ 怒 ” 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此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6、赏析名句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两句道出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对以往的历史作了精准的概括和批评,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7、联系全曲说说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暗示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 ,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8、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中的 “ 聚 ” 、 “ 怒 ” 字有何表达作用? “ 聚 ” 、 “ 怒 ” 赋予河山人格化的动感特征,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抒发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13 / 14 八、己亥杂诗龚自珍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诗的首句用 “ 白日斜 ” 烘托离愁,像这样以黄昏落日衬托愁绪的诗句还有:马致远天 净沙秋思中的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和崔颢黄鹤楼中的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4、这首诗中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