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知识误区归纳 知识误区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也就是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以及在中国实行了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而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并没有被清除,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难点分析 1.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即 “ 民族主义 ” ,就是用革 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 (清王朝 )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 建立民国 ” 即 “ 民权主义 ” ,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 平均地权 ” 即 “ 民生主义 ” ,就是通过 “ 核定地价 ”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2 / 4 级的 “ 土地国有 ” 。 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辛亥革命作为一场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而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2)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3.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最主要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他们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就给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提供了便利条件。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3 / 4 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 动势力勾结,其力量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 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也乘机进攻革命党人,迫使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4.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孙中山虽然没有参加武昌起义,但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第一个提倡在中国通过革命实现资产阶级理想的人,并为此斗争了十几年。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各省的迅速响应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年以来革命宣传和革命斗争的结果,因此,他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 威望。因而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 教你一招 本课高效记忆法 “ 中山 ” 创建革命党, “ 兴中 ”“ 同盟 ” 新主张。 民族民权和民生, “ 三民主义 ” 大旗扬。 辛亥革命意义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