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doc_第3页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doc_第4页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 摘 要:雨是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是多情的诗人们表达感情最常用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歌,有不少正是写雨的佳作。既有像雨巷这样的现代诗,也有不少古代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有凄凉,有惆怅,有豁达。就这些诗中雨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09353.htm 关键词:高中;语文;雨;意象 在中国诗歌中,雨是一个经常被诗人们用到的意象。雨,或轻柔,或急骤,或朦胧,或磅礴,带给人或浪漫,或伤感,或凄苦,或痛快的感情。没有文人愿意放过这能表达各种感情的雨,高中教材中也有不少涉及雨的诗文,本文试作以归纳。 一、雨巷丁香空结雨中愁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姑娘的形象。诗一开篇, 诗人就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在雨巷中彳亍彷徨,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阴暗、潮湿、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中,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如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孤独、无助、又忧伤的意象反复出现。再加上烟雨蒙蒙,这阴郁的氛围俨然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没有雨,就没有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因为不管是悠长狭窄寂寥潮湿的雨巷,还是丁香姑娘撑着的油纸伞,都离不开雨。就是那惆怅、凄清、叹息、迷茫、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离开雨,在表达愁怨上也逊了一筹。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而南唐李Z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联系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二、雨霖铃夜雨闻铃肠断声 雨霖铃这个词牌的产生就与雨有很大关系。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感到十分悲怆凄凉,更加思念含恨死去的杨玉环,便谱成一首雨霖铃曲以寄恨。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句奠定了全诗悲切的感情基调,“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形象,写雨“骤雨初歇”,并不是心情由阴转晴,作者其实心情极为矛盾,既想雨停,又不想雨停。雨停,他就可以离开这个伤心地了,而雨不停,正好又合了他的心意,想要再多留一会哪怕是一小会儿,好再看恋人最后几眼,好再诉一诉离情。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当然,本诗后面的写景也非常能渲染那凄凉哀婉的感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但仔细想想,不管是写“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还是写“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以黄昏时的那场雨为依托的。 三、声声慢梧桐细雨滴心头 声声慢是李清照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她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将梧桐与细雨并提,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淅淅沥沥的凄苦的秋雨,响在耳边,更滴在心头,所以梧桐常与秋雨联系在一起表情达意。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较早成功组合这对意象,以“秋雨梧桐叶落时”渲染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无尽思念,于是形成了用“梧桐雨”表现离情的传统。这里,李清照延续了这种传统。试想“乍暖还寒”的季节,“晚来风急”的天气,大雁哀鸣着飞过愁云惨淡的天空,绵绵细雨又打得梧桐叶落满地。想自己经历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一种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情萦绕心头,这又会是怎样难挨的一个晚上啊!难怪作者会发出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中,写雨用“点点滴滴”,极富顿挫凄凉之感,极易打动人心。 四、临安春雨初霁看似闲适却惆怅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这年春天,诗人奉召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经历了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于是发出了“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悲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一句,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孝宗皇帝大加赞赏。历来的诗评家也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的春光图是明艳的,生动的。你看,江南的春天,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晚,滋润万物,第二天,深巷中一定会有带着雨珠的杏花卖。上联一听春雨来写春色,下联以想象卖花声来写春色,语言清新明快,这幅春光图是何等的引人遐思。 五、定风波豁达人生轻风雨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本是与友人游玩,不想却途遇风雨,天公不作美,大家连连抱怨,唯有苏轼不介意。且行且歌,潇洒无比,还劝大家不要介意,看看,山头的美丽的斜阳不是在笑脸相迎吗?他把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简直当成了他游玩的伴奏,何等的洒脱! 这里的风雨,在苏轼眼里已不是凄苦的象征,它是躲不掉绕不开的人生的各种坎坷,它对于人生的伴随是一种常态,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既如此,那抱怨老天、抱怨命运就毫无用处了,老苏的豁达真是无人能及! 诗人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