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府风流(2)_第1页
唐代乐府风流(2)_第2页
唐代乐府风流(2)_第3页
唐代乐府风流(2)_第4页
唐代乐府风流(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唐代乐府风流( 2) 唐代乐府风流( 2)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这时他已经四十五岁。被赶出朝廷,被赶到江州即今天的九江,今天九江防洪大堤边上还有 “ 琵琶亭 ” 以示纪念。本来这算不上是沉重的打击,可竟使他情绪一落千丈。不过,他的热情毕竟还没有完全冷却,还能弹射出愤懑的火花,因此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 “ 浔阳江头夜送客 ” ,点出地点; “ 枫叶荻花秋瑟瑟 ” ,点出时令;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这几句是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的,同时又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写得极为紧凑。 “ 别时茫茫江浸月 ” ,明月皓皓,江水滔滔,一片空茫。正在这时,琵琶女出场了 “ 忽闻水上琵琶声 ” ,然而却又是: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 写弹琵琶这一段,最妙的是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进入高潮以后,又 “ 银屏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这些比喻都非常出色,使无形的声音,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审美对象:色,是月色,弹奏前是 “ 别时茫茫江浸月 ” ,弹奏完了是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景,是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两条船在冷幽幽的月色中并靠在江边。情,则2 / 7 是琵 琶声唤起抒情主人公的惆怅。这种惆怅无处不在,琵琶弹出的每一个音,可以说都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颤动。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这凄凉的月色,寂寞的船影,都是饱含着惆怅的。 弹琵琶这一场景写透之后,诗人借琵琶女诉说身世。然后逼出: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琵琶女是从京城流落到九江这里来的,而诗人则是被贬谪而来。相同的遭遇,自然有相同的感慨。琵琶女 “ 暮去朝颜色故 ” 以至 “ 门前冷落鞍马稀 ” ,年老色衰,终于被逐出旧日的欢乐场。这种心情是悲愤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抗议。诗人说: “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 这种感慨的底层,同样拆叠着悲愤。他又怎能不悲叹一声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呢!这震撼人心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曾被人反复引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抒发情感的闸口。 到晚年,白居易写诗特别爱表现它的闲适心情。这类诗对后世士大夫的影响很大。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 绿酒红炉,红绿相配,(此注:绿蚁,指薄酒,就未经过滤的粗糙的酒,并非绿色的。因原文如此,未作改动)在阴沉沉将要下雪的黄昏,一看就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但寂寞无法排遣,于是想找朋友聊聊 天。 “ 能饮一无 ” ,能来喝上一3 / 7 杯酒么?这一声问得多么亲切! 新乐府派运动是九世纪初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不过,在这一运动正式兴起之前,年长几岁的张籍和王建,就已经在写这种类型的诗了。 张籍与奇崛险怪诗派的领袖韩愈和新乐府运动的代表白居易,都是好朋友。他的乐府诗,有许多还借用古题。如董逃行就是。不过,虽然是借用古题,写的却是时事,与白居易的新乐府性质是一样的: 洛阳城头火瞳瞳,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实,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不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董逃行) 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在安史之乱中曾两次被叛军攻陷。在这种拉锯战中,老百姓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最苦的是,官军并不比叛军好:叛军杀退了, “ 丁男夜行候消息 ” ,小伙子夜里下山来打听消息,听到的却是 “ 官军犹掠人 ” ,官军还在抢东西,抓夫子。 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说: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潼关怀古)不论是正在当皇帝的人丢了宝座也罢,还是想当皇帝的人夺得了宝座也罢,受苦受难的还都是老百姓。 4 / 7 张籍还有许多乐府诗,则是根据内容来拟定诗题 的。像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 昼烛 ” 这个比喻用得非常贴切。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则从子。这就是所谓的 “ 三从 ” 。现在这位妇人的丈夫战死了,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即便是男孩,十几年之内也根本不是依靠的对象。在生活中她完全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岂不是像昼烛 白天点燃的蜡烛 一样,一点点耗尽自己,而对别人却毫无意义。 新乐府运动中一个重要人物李绅。他写了二十首新题乐府,元稹看了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和了其中的十二首。这又引发了白居易的诗兴,一气写了五十首,并改名为新乐府。可惜的是,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全部失传。后人知道李绅这个名字,完全是由于他那首不朽的绝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这首 “ 锄禾日当午 ” ,与李白的 “ 床前明月光 ” ,应当是古诗中流传最广的两首。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在于把“ 盘中餐 ” 直接与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联到一起,5 / 7 使人一端起碗来由不得就想到这 “ 盘中餐 ” 的 “ 粒粒皆辛苦 ” 。 王建是也是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和张籍是好朋友,后世因称他们的乐府诗为 “ 张王乐府 ” 。他和张籍一样,诗歌语言通俗平易,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像这首渡辽水: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着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旁。 战争,是人类肌体上永远在流血的创口。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它带来的灾祸呼天抢地,世世代代都在呼吁 “ 净洗甲兵长不用 ” ,却谁也没有能力使这个创口止血。古人曾从各个角度诉说战争的残酷,早已把这个老话题说 得惊心动魄了。王建这首诗,却只摄下士兵渡过辽河时的一个镜头。 未过辽河, “ 此去咸阳五千里 ” ,虽然故乡早已像梦一样地渺茫,但毕竟人还活着,而一过辽河就 “ 身在应无回渡日 ” ,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剩下的这把骨头能被送回故乡罢了。“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 ,使亲人早已衰竭的悲痛重新被唤醒罢了。 “ 驻马相看辽水旁 ” ,在辽河旁边停下马来互相多看了一眼,留下今生今世的最后一个记忆吧!因为这是在走向战争,而战争是吞噬千千万万的生灵却也永远喂不饱的猛兽!这首诗没有写战争的过程,也没有写战争6 / 7 的结局,而只用战争开始前士兵们 沉重的心情来打动读者。 王建还有写宫女生活的宫词一百首,在文学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有的写得也很有深度,至今仍有认识价值,如: 宫人拍手笑相呼,不识庭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被囚禁在皇宫里的宫女,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这首诗看似轻松,却揭示了宫女所过的空虚惨白的一生。 新乐府运动最先的倡导者元稹,在当时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文学史上一直 “ 元白 ” 并称。 现代人提起元稹来,主要是因为他创作的传奇莺莺传,是一篇优秀的小说,改编为西厢记后,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是元稹悼念结发妻子的。妻子韦丛死时二十七岁,元稹三十岁,结婚七年,韦丛却香消玉殒,元稹为之写下遣悲怀三首。因为还没有发达,所以特别强调 “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 。由于是原配,两人共过患难,诗人写诗的时候动了真感情,诗写的也就特别投入。另外,律诗为了7 / 7 层次多,内涵丰富,就使诗句紧缩,诗句紧缩,就不得不打乱语序,根本不考虑口语的习惯。元稹这二首诗,则比较接近口 语。感情真挚,用语浅近,放说两人在一起的种种琐事,因而使人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有人情味。 “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 ,妻子是那么贤惠,用野菜补充食物,扫落叶当柴烧,生活如此清贫也心甘情愿。可是 “ 今日俸钱过十万 ” ,等诗人发达了,俸钱多了,妻子却已死去,只能 “ 与君营奠复营斋 ” ,只能用这些钱给妻子做道场。这才真正是“ 贫贱夫妻百事哀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