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素材第六单元导学案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一是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二是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进位问题、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讲不连续进位的,再讲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1.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4.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5.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重点:1.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3.能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2.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3.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1. 口算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口算乘法(P57例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出示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引导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推导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例2呈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口算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承前启后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和除法试商教学目标1.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应用学到的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经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重难点重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化解措施转化法、类推法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很多数学知识。(出示教材第56页情境图)2.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家提出的可以用口算解决的问题。1.学生观看情境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2.提出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1)7个十是(70),10个十是(100),11个十是(110)。(2)8个百是(800),10个百是(1000),15个百是(1500)。(3)60是(6)个十,1800是(180)个十,800是(8)个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2)组内讨论,尝试列式,然后汇报。(3)组织学生思考:怎样口算203?(4)组织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整理:20360(元)或32060(元)。(5)引导学生尝试计算2003,组内汇报,集体交流。(6)深度探究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出示习题:口算下面各题。37=307=3007=30007=组织学生讨论:从以上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小结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探究123的口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2)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小棒,然后讨论怎样计算,并汇报。(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124。(5)教师小结: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1.(1)读题,明确题意。(2)小组内讨论后汇报:要解决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20或203。(3)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算法。(4)汇报算法。方法一:把320看成202020来计算。方法二: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方法三:把20看成2个十,因为236,所以20360。(5)尝试计算,汇报结果:把2003看成2个百乘3,就等于6个百,也就是600。(6)探究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并汇报结果。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先把整十数、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认真倾听,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1)读题,理解题意。(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3或312。(3)先摆小棒理解算理,然后小组内讨论、汇报。方法一:因为123表示3个12相加,所以12312121236。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330,再算236,因为30636,所以12336。(4)独立口算,得出124=48。(5)认真倾听,明确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2.填空。(1)口算204时,可以先把20看成(2)个十,再用2个十乘4等于8个(十),也就是(80)。(2)口算807时,可以先算87,结果是(56),再在(56)的后面添上(1)个0就是807的积。(3)5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3.口算下面各题。304=1203004=120030003=9000604=2408007=56004.口算下面各题。223 =66213=63342=68333=99422=84113=33313=935.买34盒需要多少钱?342=68(元)6.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大约浪费200克水,8小时大约浪费多少克水?20081600(克)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8页第1,4题。1.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先独立计算,再说说怎样算简便。7.在里填上“”“”或“”。21480607420500630 13393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不要忘记在积的末尾添上0。3.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其中蕴涵着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口算乘法20360(元)200360012336(元)12448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培优作业1.猜猜这两朵花分别是多少。(1)3150(2)63 60 2. 请你写出4 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180 的乘法算式。902=180 603=180209=180 306=180名师点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让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设计微课。2.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P60例1)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需要,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材通过实际情境引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呈现乘法竖式几个环节,重点教学乘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承前启后口算乘法、万以内数的组成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进位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2.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难点4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化解措施自主探究,迁移类推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口算下面各题。506 7904008 332432 3132.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计算。3.揭示课题。师:上面的题除了用口算,还可以怎样计算?1.先独立完成习题,再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2.观察情境图,并尝试列式计算。123=36(支)3.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1.口算。210203006=1800320602148432000600022142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想一想: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123?(2)组织全班交流、反馈、总结算法。2.教学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1)引导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2)组织学生交流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3)引导学生总结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方法。3.引导学生推想:3223得多少?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1.(1)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交流、汇报算法。方法一:326,31030,63036。方法二:用连加竖式计算。2.(1)尝试列竖式计算。(2)小组内交流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并在全班汇报。(3)师生共同归纳算法: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3. 学生试算并交流算法。4.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明确: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适用于任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2.填一填。(1)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2)127是由1个(百)、2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3)5个3是(15),5个10是(50)。(4)8个100是(800)。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88636竖式略4.头牛一天吃13 千克草,3 头牛一天吃多少千克草? 133=39(千克)5.把一根10米长的长木料锯成2米1段的短木料。每锯1次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102=5(段) 5-1=4(次)43=12(分)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6.明明今年11岁,2年后,妈妈的年龄将是明明年龄的3倍,妈妈今年(37)岁。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一般把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多位数个位的下面。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12336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培优作业果园里有苹果树112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多少棵?借助线段图分析苹果树与桃树之间的数量关系。苹果树是1倍数,桃树是3倍数。方法一:1123336(棵)112336448(棵)方法二:1341124448(棵)名师点睛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促进知识的迁移类推。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设计微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P6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材呈现了提出问题、摆小棒、竖式书写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使学生明确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承前启后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到“满几十进几”,初步掌握进位法则。3.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的过程。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重难点重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难点:掌握笔算乘法中进位的方法。化解措施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错的说一说错在哪里。2.引导学生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3.导入新课。(1)比较这两道乘法算式的异同。(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师:163中6乘3的积超过了10,这样的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1.观察算式,指出错误。第一道题计算正确;第二道题计算错误,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8,应向十位进1。2.独立尝试改写,得出:133,163。3.认真观察、比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观察、比较异同。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同点:第一道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没有满十;第二道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了。(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列竖式计算。124=482432=4862412=482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探究163有哪些计算方法。2.深入探究163的竖式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操作小棒,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2)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并展示竖式。(3)简化竖式,指导写法。(课件演示简化竖式的写法) 算163时,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个位上相乘的积满十怎么办?对于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 3.迁移新知。(1)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3183。(2)组织学生展示竖式,交流算法。(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向十位进2?4.总结算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摆小棒计算;连加计算;列竖式计算)2. (1)用小棒摆一摆,并用竖式记录操作过程。(2)交流操作过程,并展示竖式。操作过程: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展示竖式:(3)观看简化竖式,并回答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完个位,再乘十位。个位上相乘的积是18,满十应向十位进1,把8写在积的个位上,1写在十位和个位中间的横线上,写小一点。在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应该把进到十位上的数加上。3.(1)尝试笔算3183。(2)展示竖式,交流算法。(3)小组讨论后明确:因为个位相乘满20,所以向十位进2。4.认真倾听,明确算法。2.填一填。(1)把2424242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244),得数是(96)。(2)笔算192时,从(个)位乘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得数是(38)。(3)27个3相加,和是(81)。3.用竖式计算。728490竖式略4. 1千克普通海水中含盐35 克,红海每千克海水中含的盐比普通海水的2倍少28克。 红海每千克海水中含盐多少克? 352-28=52(克)5.比一比。18320318510090244333223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答案不唯一)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16348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培优作业按要求填数,满足个位乘积满十向十位进1的乘法。分析:在0至9这10个数中,03这4个数与3相乘的积不满十,不符合题意;79这3个数与3相乘的积满二十,也不符合题意。因此个位上能填的数有3个,即4,5,6。名师点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疑,让学生探疑,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设计微课。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P62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3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与一次进位的乘法一样,但是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教材通过估算、笔算、总结计算法则等环节,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类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能力。承前启后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处理连续进位的情况。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重难点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笔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方法。化解措施对比、迁移,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境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中的信息。2.从信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每箱饮料24瓶,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1.描述画面信息。2.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1.列竖式计算。2738141241648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引导学生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式。(2)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范围。(3)组织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4)组织学生讨论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先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十应怎样处理?进上来的数怎么办?竖式里的积与因数怎样对齐?(5)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2.深入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1)课件出示:笔算1376。让学生独立笔算。(2)引导学生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释疑: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是多乘了一次,要向十位和百位连续进位。(3)组织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1.探究笔算方法。(1)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出算式249。(2)利用已学知识进行估算,并汇报估算结果。结果一: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结果二:24比20大,比30小,209180,309270,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3)独立笔算,并交流算法。(4)小组之间交流,找出笔算的注意事项,并汇报。(5)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1)独立完成笔算,小组内交流笔算结果。(2)比较,发现异同。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3)讨论后明确: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一位进上来的数。2.填一填。(1)一个因数是27,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216)。(2)36个9相加的和是(324)。(3)计算64乘8时,先算(4)(8)得(32),满(30)向前一位进(3),再算(6)(8)(3)得(51),最后的结果是(512)。3. 列竖式计算。456270254376273858447452370竖式略4.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69=234(页)5.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1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1396=834(元)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下面的练习。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的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1.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区别:第1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还是十位;第2题十位乘完加上进位数后,积的最高位变成了百位。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44人,一共有多少人?1444=576(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估算为笔算确定了积的取值范围,如果笔算结果不在这个范围内,那么说明笔算有误。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249216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培优作业竖式中的字母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a5b6c3d2名师点睛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设计微课。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P66例4、P67例5)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例4借助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引出有关0的乘法,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例5 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承前启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关0的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重难点重点:明确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化解措施迁移类推,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质疑: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你们知道它是谁吗?2.释疑:在数学王国里,这个特殊的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1.学生大胆猜想。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1)2+2+2+2=(2)(4)(2)53=(5)+(5)+(5)(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些。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 探究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一下图中的情境。(2)引导学生想一想: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3)引导学生思考:求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4)拓展思考:3个这样的盘子里有多少个桃子? 9个这样的盘子呢?(5)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发现的规律。2.探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5,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这道题中的三位数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4)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6048,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5)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与0相乘时是怎么处理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3?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1)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0来表示。(3)思考问题,并尝试列式解答。方法一:用加法算。00000000(个)。方法二:用乘法算。070(个)或700(个)。(4)独立列式计算:030,090。(5)观察算式,发现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1)读题,从中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048。(3)观察算式,回答:三位数的中间有0。(4)尝试计算,并展示算法。方法一:估算。60084800,6048的积应该比4800多一些。方法二:拆数法。6046004,60084800,4832,4800324832。方法三:列竖式计算。(5)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汇报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讨论并汇报:不论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上的乘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2.填空。(1)0+0+0+0+0=(0)(5)=(0)。(2)任何数与0相加得它本身,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3.计算。03=04+0=450=00+8=87+0=7707=090=0880=04.填一填。(1)从个位算起,(6)(4)(24),在个位上写(4)。(2)十位上60(0),再加上进位的(2),在十位上写(2)。(3)百位上67(42),在百位上写(2),在千位上写(4)。5.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1091228竖式略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1,2题。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1.独立完成。关注:有0的加法算式和有0的乘法算式的区别。2.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计算过程及得数。关注:计算时不但要关注有关0的计算,还要关注进位问题。6.你能很快地说出下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哪个大吗?(1)1234560(2)1234560(1)的得数大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根据乘法的意义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渗透了归纳的数学思想。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就是归纳思想。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4070 030900000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例56048483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这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那么要加上进位数。培优作业先找规律,再计算。2044816 5096305490854540 3019270960584840 1012202提示: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可以直接用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结果作为积的高位上的数;用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结果作为积的低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结果不满十,十位上要用0占位。名师点睛从三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设计微课。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P67例6)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例6教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承前启后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探究过程,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难点: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化解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1.出示口算题。303=4002=506=30002=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说发现了什么。3.揭示课题。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1.直接说出每道题的结果。2.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算一算。203=602004=800303=90930=270540=200700=06002=12008003=2400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6。(1)组织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渗透“每套280元”是单价)(2)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二对不对?为什么?3.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点。4.引导学生讨论:用方法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方法: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1.(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803。2.(1)尝试计算2803,并汇报。方法一: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方法二: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2)思考、讨论后,明确:方法二是对的,是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3.观察两种竖式计算的不同写法,发现异同。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不同点:方法一是按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4.明确简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注意事项。5.与教师共同总结计算方法。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8203=246024009=216008806=52808905=44503.判断。(1)200048000。()(2)8050400。()(3)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因数。()(4)任何数乘0都得原数。()4.小林家离学校有180 米,小林每天往返两趟,一共要走多少米? 4804=1920(米)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2.完成教材第69页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独立完成,巩固计算方法,渗透积的变化规律。5.填一填。(1)要使420的积的末尾有2个0,里应填(5)。(2)3506的积的末尾有(2)个0。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用简便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因数末尾的0要落下来。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803840 方法一方法二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培优作业把1,3,5,0这四个数字填入里,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3 1 0 5 提示:用几个数字组成多位数和一位数相乘时,要使积最大,第二大的数字应放在多位数的首位,最大的数字作为一位数,其他数字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名师点睛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课题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P70例7)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例7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承前启后估算用估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能正确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会用不同的估算方法。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化解措施迁移类推,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妈妈要买3本价格为48元的书。你认为她带多少钱合适?2.导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1.同桌讨论带多少钱合适,得出:一本书大约50元,3本书大约150元,小明的妈妈大约带150元就行。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口算。2036030515040624080021600300412003007210090021800607420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7情境图,组织学生读题,找到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介绍约等号:刚才估算出的得数不是准确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时候,算式和得数之间不能用“”连接,而要用“”连接,即298240(元)。3.回顾反思,总结方法。(1)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2)讨论:为什么估算更简便?(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4.拓展。(1)出示: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估算?800元够吗?(2)小结: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尤其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1.(1)读题,交流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98。2.(1)尝试解决问题。(2)交流、展示解题方法。方法一:笔算。方法二:估算。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带250元买门票够。(3)认真倾听,明确“”“”的用法。3.(1)比较两种解题方法,发现:用估算更简便。(2)讨论后明确:因为这道题问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不是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所以用估算解决更简便。(3)与教师共同总结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进行计算。4.(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明确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2. 估算。884360322609866003.小刚1分钟能跳绳99 下,他7分钟大约能跳绳多少下? 997700(下)4.张老师计划给同学们购买一套故事书,每本26元,一套故事书有9本。张老师准备260元够吗? 为什么? 够。因为2610 260,2692610,269260,所以260 元够。5.填一填。(1)估算384时,可以把38看作(40),(38)(4)(160)。(2)估算7203时,可以把(203)看作(200),(7)(203)(1400)。(3)自助烤肉每人需要48元,小刚家有5口人,大约带(250)元合适。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3页第1题。1.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2.独立完成,巩固估算方法。6.芳芳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49元,他们一家买电影票大约需要多少钱?493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