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云和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云和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云和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云和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云和县 “ 十五 ”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 云和县 十五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情况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位于瓯江上游 .东邻丽水市莲都区 ,南接景宁畲族自治县 ,西靠龙泉市 ,北连松阳县 ,介于东径 1192111944, 北纬27532819 之间 .东西宽 38 公里 ,南北长 47 公里 ,总面积 984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是一个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山区小县。 全县共设 4 个镇 10 个乡 (其中 2 个畲族乡 ),170 个村委会 ,1148 个村民小组 ,县政府设在云和镇 .XX年全县总户数34564 户 ,总人口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占总人口的 %。 2、社会经济情况 .XX 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 216503 万元 ,其中工业产值 180641 万元 ,农业产值 35862 万元 ,工业增加值 59950 万元 ,农业增加值 22880 万元 ,乡镇企业产值177344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 8963万元 ,财政支出 24237万元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142099 万元 ,人均 GDP 为 13000 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 24622 吨 ,农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 3106 元 ,农业经济特产主要有 香菇、黑木耳、茶叶等。 3、水能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云和县境内溪流密布 ,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以上溪流有 25 条 ,分属瓯江流域大2 / 11 溪和小溪两大水系 .大溪在县境北部 ,境内主河道长 49公里 ,河道自然落差 52米 ,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 %,主要支流浮云溪穿越云和盆地 .小溪水系梧桐坑 ,位于县境西部 ,县境内河道长公里 ,河道自然落差 667米 ,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 %,梧桐坑流域是我县水力资源的 富矿区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万 kW(不含紧水滩、石塘两大水电站 ,下同 ),其中条件较好可供开发利用的有万 kW,年发电量可达 亿。 2000 年底 ,全县建成小水电 35 座 ,66 台 ,总装机容量12275kW(不含紧水滩、石塘两大水电站 ),年发电量 3900 万 ,占可开发量的 %,经四年的开发 ,到 XX 年底 ,新建小水电站 10座 ,技改增容 3 座 ,新增装机容量 34770kW,XX 年底累计已建小水电 45处 ,91台 ,47045kW,占可开发量的 54%.XX年上半年 ,装机 2*8000kW 的金坑口电站和装机 2*630kW 的月湾电站投产发电 ,下半年 ,百廿步电站和田铺电站投产 ,报废了梓坊一、二级电站 ,截止 12 月底 ,已建小水电 47 处 ,总装机容量65005kW,发电量达亿 ,占可开发量的 %。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1、电源建设 .几年来 ,完成了沙铺砻电站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麻垟二级、十八湾、板桥、龙头坑、指头垟、高牙、下垟、云泉、梅山等电站先后建成投产发电 .百廿步、岙头、牛三溪、靛青山、田铺、三渡溪等电站正在建设过程中 ,2000 年至 XX 年底 ,新建电站 12 座 ,增容技改电站 3 座 ,新增容量 33325kw,平均新增发电量 96903 / 11 万。 建成了具有一定调节性能的沙铺砻和金坑口电站 ,总投资分别为 17800 万元和 12000 万元 ,充分开发了我县水力资源 富矿区 梧桐 坑流域 ,提高了电网的调峰能力 .同时 ,各电站的建设增加了办电群众的收入 ,改善了当地公路、饮用水等基础设施 ,增加了就业机会 ,增加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为县财政提供了长期稳定税源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电网建设 .十五期间 ,云和县认真贯彻国务院 两改一同价 政策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 农网和城网 改造 ,通过 35kV 变电所增容技改 ,(转载于 : 海 达 范 文网 :云和县 “ 十五 ”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 )缩短10kV 供电半径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降低了电能损耗 ,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电网结构的完善为我县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年来 ,我县累计投入电网资金亿元 ,新建 110kV线路2 条 ,投资万元 ;110kV 云和变增容改造 ,投资 507 万元 ;新建110kV 白龙变、投资 2660 万元 ;35kv 变电所增容技改 ,投资1500 万元 ;新建 35kV 乐和输电线路 ,投资万元 ;完成一、二期农网改造 ,投资万元 ;城网改造 ,投资 2200 万元。 3、用电水平 (1)全县 4 个镇、 10 个乡 (其中 2 个畲族乡 ),170 个行政村 ,万户已全部通电 ,通电率达 100%。 4 / 11 (2)全县供用电可靠率达 到 %,晚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达到 95%以上 ,均符合部颁标准。 (3)丰水期全县小水电代燃料户万户 ,占全县总户数的 80%,符合部颁 20%以上的标准。 (4)XX 年全县总用电量亿 ,人均用电 ;生活用电量万 ,户均生活用电量 ,均符合部颁标准。 (5)XX 年 ,农村水电上网电量 18000 万。 (6)全县电网电压合格率 %,发电、变电主要设备年平均事故率低于次 /台 年 ,高压电网综合网损率为 %,低压线损率 %,均符合部颁标准 .电站主要设备完好率为 100%,其中一类设备占 %;35kv 及以上 输变电主要设备完好率为 100%,其中一类设备占 82%;10(6)kV 线路及配电台区完好率为 100%,其中一类设备占 %,以上均符合部颁标准。 4、现代化建设情况 (1)近年来 ,云和县水利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共投资近 30 万元 ,购买了测量用的全站仪 ,制图的绘图仪及电脑等先进的设备 ,大大提高了电站、电网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2)投资近千万元完成沙铺砻、金坑口两座电站 微机自动监控和保护系统 工程项目 ,提高了电站自动化运行水平。 (3)新建电站和技改项目 ,全面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新设备 ,并网运行电站加快改用自动并网装置5 / 11 和跳闸后自动关机装置 ,减轻了运行工人的劳动强度。 (4)电气化建设期间 ,在电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投资数千万元 ,相继建成了用电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 95598 客户服务系统等 ,逐步实现 110kV 及以下变电所无人值班、调度综合自动化、通讯光缆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等。 (5)完善调度自动化 ,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 ,开展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控。 三、电气化建 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云和县以小水电及其配套电网为主体的地方电力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地方水电产业的发展 ,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生态环保、中心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是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能源。 二是推动了山区工业发展 .山区小水电的发展 ,促进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 .小水电的廉价电力 ,降低了工业企业成本 ,提高了工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小水电作为我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县财政的 重要来源 .XX 年 ,水电建设投资达亿元 ,缴纳三税税金近160 万元 ,县电力企业共交税多万元 .当前 ,按已建电站 45 座6 / 11 多年平均电能亿 ,平均电价元 /计 ,可实现售电收入亿元 ,为国家创收利税 552 万元 .同时 ,还提供上百名的就业机会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四是带动了当地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小水电建设投资 ,除支付直接的经济补偿外 ,还兼顾村民利益投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 ,为乡村建桥铺路 ,安装自来水 ,给予村集体一定的额外经济补偿 ,当地村民用电补贴等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五是发挥绿色能源优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开发利用小水电、实行以电代柴 ,代煤 ,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农村能源结构 ,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按全县现有小水电多年平均发电量亿折算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 1186 吨 .我县还坚持治水办电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相结合 ,建成了一大批集发电、防洪、灌溉、供水、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小水电工程 ,其中小 (一 )型水库有沙铺砻、金坑口等电站水库 ,小 (二 )型水库有月湾、龙头坑等电站水库 ,形成库容 1000 多万 m3,对防洪减灾 和供水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实现 以电保林 ,以林蓄水、以水发电 的良性循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 四、经验与做法 1、领导重视 ,组织加强 .为了保证水7 / 11 电农村电气化县的顺利进行 ,根据省、市各级部门的政策法规 ,我县出台了关于对全县农村水电站项目进行一次检查清理的通知的文件和云和县水电资源项目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等规章 ,为电气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电源建设步伐 .为了大力开发小水电 ,必须以改革投资机制为突破口 ,改变单一依靠国家办电的 投资形式 ,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办电 ,积极争取银行贷款 ,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办电模式 ,加快我县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步伐 .电气化建设期间 ,筹措社会资金近壹亿元。 3、抓好农网改造 ,加快电网建设过程 .一是抓好农村电网改造 .投资亿元全面完成了全县农网改造任务 ,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二是加大现有网架的改造和变电站的扩容 .建设 110kV环网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 ,提高了电网的输变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三是狠抓电网自动化建设 ,不断提高电力的传输应变能力和科学调度水平 .近年来 ,我县供电部门坚持 科技兴网 的发展 战略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继建成了用电营销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 95598 客户服务系统等 ,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科技进步 ,电网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 ,提升了电网管理和运行水平 ,加快了我县电8 / 11 网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4、技术创新 ,推进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 .在 十五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中 ,新建水电站积极应用计算机监控技术 ,使监控系统对水电站可进行 五遥 (遥信、遥测、遥控、遥调、遥视 ),完成保护、电费 统计和管理 ,运行参数实时采集、处理、监视、储存 ,事故故障处理、报警、记录等多种功能 ,自动实现水电站经济运行和少人值守 ,切实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 5、坚持资源公开出让 ,促进公平竞争 .我县水电产业从产业培育的初始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 ,着力培育水电资源开发的市场化和公平化运作 .丽水市水利建设管理办法和我县出台的云和县水电资源项目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都对水电资源开发权的出让做了明确的规定 .一是坚决打击倒卖批文的违法行为 ,取缔水电资源违法交易 .二是新出让的项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采取公开招标、拍 卖或协议出让 .三是对获得水电资源开发权的业主限期开发 ,如业主占据资源不按期开发的 ,原则上收回资源开发权 .四是规范出让金使用和相关补偿措施的落实 ,通过水资源有偿出让 ,遏制了权力寻租。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价机制不顺 小水电电价形成机制尚未包含其外部经济性应得的合理报酬 .老电站上网电价低 ,1994 年之后建成实行新电新价也没有按文件要求9 / 11 执行到位 .上网电价偏低直接影响农村水电的开发建设 ,制约小水电的健康发展 ,县政府将作进一步的协调 ,有效的推进电气化建设进程。 2、水电开发政策处理难度大 政 策处理难度大是目前水电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村民对小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认识不透 ,为了眼前利益和得到更多补偿 ,提出了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使业主和农民出现了较多的矛盾纠纷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水电的开发进程。 3、技改任务大 部分老电站由于受技术条件等限制 ,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一些设备亟待更换 ,技改任务大 ,投资大。 4、电网架设有待完善 随着水电建设步伐的加快 ,电网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网的输送能力和自动化运行水平有待提高。 六、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 ,强化管理 ,巩固建设成 果 .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和新的用人机制 ,改革分配制度 ,加大减员增效力度 ,努力降低发、供电成本 ,提高水电行业经济效益 ,巩固电气化建设成果 .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全县水电职工整体素质 ,为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在小水电较集中的区域 ,按流域组建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增10 / 11 强小水电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推行股份制办电方式 ,积极把水电项目和旅游开发项目结合起来 ,拓宽投资渠道 ,筹措建设资金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协 调好水电建设项目业主和农民的利益关系 ,进一步规范政策处理工作。 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加快小水电站和电网的技术进步 .以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