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8单元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四年级语文上册 5-8 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m 四年级语文上册 5-8 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五单元 17.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和,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要词句解析: A“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这句话是句,起的作用。 “ 、 ” 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 “ 很自然地想起 ” 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 然而生。 *B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句话中 “ 多少 ” 表示, “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 突出了长城的, “ 才 ” 在这里表示。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站在长城上,我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 “” *站在长城上,我想对世界人们说: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站在长城上,我想对中外游客说: “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2 / 7 的伟大奇迹,欢迎你们到长城游玩,留下美好的回忆。 ” *18颐和园课文按照的顺序记叙,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 “ 滑 ” 字,与前面的 “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 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要求:颐和园全文熟读 5 遍,家长签字: 第六单元(熟读 5 遍,家长签字:) *20.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千古传颂的诗,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意思: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 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意思:朋友,请再喝尽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我们学过的送别诗有:赠汪伦 要求: 背默古诗、重点诗句意思,诗后的注释。家长签字: 背默赠汪伦家长签字: 3 / 7 21.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让我们感受到 “ 美 ” ,有看得见的具体的 “ 美 ” ,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 “ 美 ” 。我们可以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体会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文中最后一段含义深刻: “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 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这句话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讲述的故事很感人。我们从中体会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题目中的 “ 生命桥 ” 就是: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重要词句解析: A.“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 这段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小钱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B.“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 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床上。 ” 这段话中 “ 此时此刻 ” 指:持续不断的余震来临时。那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看出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4 / 7 *小钱会对台湾青年说: “” 23.卡罗纳选自作者:(国家:) 第七单元(熟读 5 遍,家长签字:)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层次清晰,先写周恩来听伯父说 “ 中华不振 ” ,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中国人受洋人的欺侮,真正体会到 “ 中华不振 ” 的含义;最后写在修身课上,他立下了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的远大志向。这三件事之间有两次过渡。体会这两处过渡怎样起的作用。 “ 崛起 ” 是兴起的意思。周恩来的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把个人的学习和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 文章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的态度,以及对待他人的品质。 *“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含义:这句话与题目相呼应,含蓄地写出了 15 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 的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 5 / 7 “ 春风拂面 ” 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叶老先生 “ 的态度 ”比作 “” 。 要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七、八、九、十自然段熟读5 遍,家长签字: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书信的格式:信开头的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称呼后面是正文。信末的祝福语分两行写,第一行空两格,第二行顶格。在信的右下方先署名后写日期。 第八单元(熟读 5 遍 ,家长签字:) *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说明文,文中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设问、打比方、引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找出来。 作比较: 举例子: 设问: 打比方: 引用: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力量。 “ 千里眼 ” 、 “ 顺风耳 ” 、 “ 腾云驾雾 ” 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现在 “ 千里眼 ” 雷达、天文6 / 7 望远镜等; “ 顺风耳 ” 电话、手机等; “ 腾云驾雾 ” 飞机、载人飞船等。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这句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是人们没有想到的,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30.电脑住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来介绍。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重点词句解析 1.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 点睛 ” 之笔。 “ 点睛之笔 ” 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古生物学家们经过漫长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说 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作者将古生物学家们的这一研究成果比喻成“ 画卷 ” 。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因此说它是 “ 点睛之笔 ” 。 2.“ 恐龙的 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一支 ” 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 漫长的演化 ” 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