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总结四种薄云_第1页
本段总结四种薄云_第2页
本段总结四种薄云_第3页
本段总结四种薄云_第4页
本段总结四种薄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3 本段总结四种薄云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等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用 “/” 断句,准确表达括号里的意思正确的一项 A、贝贝找不到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 B、贝贝找不到爸爸 /妈妈非常着急。 C、贝贝找不到爸爸 /妈妈非常着急。 D、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 /非常着急。 2、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怎麽说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低声演唱, 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 不都2 / 63 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A、尽管 不管 还是 虽然 可 并 B、不管 尽管 就是 虽然 可 并 C、尽管 不管 还是 但是 虽 还 D、不管 尽管 就是 但是 虽 还 3、 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并改正。 A、风定天清 B、阴阴约约 C、遥遥在望 D、毫不犹豫 A、惊谎失措 B、哀鸣 C、变化无常 D、断肢残腿 A、篡夺 B、扰乱 C、更盛一筹 D、夜色仓茫 A、弥漫 B、海域 C、历历在幕 D、一叶孤舟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骸骨 冰雹 静谧 峰峦 3 / 63 、点缀 轻盈 螽斯 飞甍 、连亘 篝火 高垣 睥睨 、窟隆 弥漫 葱茏 喙 5、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2 分 ) A、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B、绿色蝈蝈毫不犹豫地接受金龟子,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C、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 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6、假若你正忙于作业,一同学来问你题目,下列哪项回答4 / 63 最为恰当 、请你耐心地等我把作业完成了 ,再来教你。 、对不起,我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呢,你另请高手吧。 、等我把这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好吧。 、等我做完作业,你再来请教吧。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自己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盘旋 5 / 63 9、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 有语病的一句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 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D、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10、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压韵的一句 A、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B、描 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C、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D、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1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的错别字一项 6 / 63 、葱茏 莴苣 海市蜃楼 一愁莫展 、迷漫 喧嚣 高垣睥睨 化为乌有 、崩塌 喑哑 历历在目 直接宵汉 、篡夺 倏忽 黯然漂纱 丝丝缕缕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 语段,完成 14 18 题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 兆。 那些轻盈、站在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7 / 63 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 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2、给语段 括号处加上标点。文章的第二段在文中起着的作用 13、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 14、概括语段 文字的大意。 15 、 文 段 划 线 的 句 子 运 用 。 生 动 形 象 地 说 明 的特点。 16、波浪线语段中 加点加黑字 “ 一般 ” 和 “ 常 ” 是否能去8 / 63 掉?理由是 。 17、 2 分) 蛛蜘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不算小的雨,夹带着风,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 淋得面目全非。泥水从花盆里向外溢,使铺着花砖的走廊,溅上了许多,也使原来十分清洁的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在窗棂上,在屋檐下,甚至于屋里的吊灯上面,大蜘蛛张着大的网,小蜘蛛张着小的网,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可是那些蛛网,常常在头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现了;它们是那样勤于9 / 63 和人缠斗,好像永远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 的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意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忍,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 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来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我这个举动,起先一定使它大10 / 63 为惊恐,它一定以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干净的地方,它又似乎有点迷惑起来的样子。我好像觉得它回过头来,奇怪地望着我,似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然后便安稳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 夏天的雷雨是短暂的。雨过天晴后,空气特别清新,闷热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更是分外清纯美丽。那时候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着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蜘蛛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的肚皮的蜘蛛, 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适而优美的处所。 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11 / 63 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 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会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 ?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8、文章记叙了作者对蜘蛛态度的变化过程 最初我对蜘蛛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呢? 后来我对蜘蛛萌生恻隐之心,并把它送到干燥的地方,是由 于 我 看 到 它 还 由 于它 。 19、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 一句12 / 63 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反映了蜘蛛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0、第 段写作者看到蜘蛛 “ 奋斗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 ” ,便产生了 “ 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 ” ,并对它有 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认为 21、第 段写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爬走的神态时,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 分 22、作者对蜘蛛结网的看法前后不同,第 段中表现作者对蜘蛛结网看法发生改变的 一句是 分) 23、第 段中 “ 只要你用另一种眼光 ” 一句中的 “ 另一种眼光 ” 的眼光是指分) 24、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会发现蜘蛛有可爱的一面,作者认为蜘蛛的可爱表现在:它有精神,它织成的网 25、第 段中的 “ 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 ” 一句中,13 / 63 “ 这一刻 ” 指的是刻,用横线划出 “ 我 ” 深深领悟到的内容 三、默写题 26、请默写龟虽寿并注 明其作者的名字及朝代: 作者,朝代: 庖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 看云识天气 ” 是连动短语, “ 看云 ” 是识天气的方法手段,所以 “ 看 ” 的意思是根据。那就是根据云形的变化来判断推测天气可能出现的变化。 走近作者 朱永燚: 1940 年春生于上海, 1962 1965 年间,由江苏教育厅借调到南京,参加农业中学课本编写工作。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 200 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 1988 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14 / 63 背景纵览 1962 1965 年间,作者被江苏省教育厅借调到江苏教育学院“ 农业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编写组 ” ,参加教材的编写。江苏省的有关领导对农中教材的建设很重视,要求编出切合实际的新教材。 1964 年的一次讨论会上,大家决定 “ 解放思想 ” ,自己编写一部分说明文。课本主编、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钱小云老师,把自编课本的任务交给了作者。一年多的时间,作者编写了近十篇文章。其中看云识天气是第一篇。 字词梳理 1字音 燚霎刹那晕圈 2多音字 3形近字 ?绫 ?凌绫纱 ?峦 ?凌晨 ?恋峰峦 ?耸 ?依恋 ?15 / 63 怂高耸 ?卷 ?怂恿 ?券卷云证券 课文剖析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 是看云的结果:“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 ,前四字总说云的形态,后四字总说云的特征,点明题目。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八个比喻分别具体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 “ 万千 ” 。省略号,表示除八种外,还有其他形状,也紧扣 “ 万千 ” 。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 “ 招牌 ” :天上挂什么 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招牌 ” 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最后一句引出全文的中心,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第一部分:总写云和天气的关系,点出说明的问题:看云可以识天气。 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 “ 招牌 ” ,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16 / 63 天气。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本段承上启下。“ 象征 ” 和 “ 预兆 ” 用得十分准确。 这段说明薄云和厚云是判断天气晴阴的依据。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轻盈 ”“ 高 ” 把卷云人格化了,语言优美、生动。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用 “ 白色的绫纱 ” 和 “ 洁白的绫纱 ” 作比,说明“ 卷云 ” 轻盈和洁白的特点, “ 白色 ” 和 “ 洁白 ” ,意义相同而不重复,极尽行文变化之妙。 如果卷 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17 / 63 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以上几句,把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放在一起说明它们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可以省却多余的笔墨,避免重复。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总结四种薄云的特点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段依次说明四种云的位置、形态、特点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当那 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紧接第 2 段总说,具体说明 “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 。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 就 ” 这个关联词,说明卷层云是雨雪来临的标志、预兆。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抓住云层形态由高而低、由薄而厚来说明云层的变化。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 ,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18 / 63 了。 从太阳和月亮的光亮写云的变化。 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出现后,将有连雨天出现。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 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 用 “ 迅速 ”“ 越 ?越 ?”“ 不一会 ” 说明云的变化之快。 整座云山崩塌了, 云块由低而高,由高而崩塌。 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写积云向积雨云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暴风雨来临的预兆。 第一层,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这是本段的一个过渡句,也是中心句。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19 / 63 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 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 “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 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这几句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 “ 晕 ” ,以及晕与天气的关系。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 “ 华 ”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这几句 说明什么是“ 华 ” ,以及华与天气的关系。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 “ 东虹轰隆西虹雨。 ”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这几句说明什么是 “ 虹 ” ,以及虹与天气的关系。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的谚语。这几句说明什么是 “ 霞 ” ,以及霞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层,对云上的光彩现象 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这里比较突出的是引用谚语进行说明,语言准确、生动、简洁。 20 / 63 第二部分: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 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句点题,看云可以预知天气变化,并说明其对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号召人们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看云识天气。 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 但是 ” 以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因而要准确还得靠天气预报。 第三部分 :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延伸拓展 对本文的标题 “ 看云识天气 ” 你是怎么看的?在实际生活中你这样做过吗?试着把你的经验谈一谈。 写作特色 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21 / 63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这里有 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有助于把 “ 看云识天气 ” 的事理说清楚。 2分类说明,条理井然。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凌乱的现象组织的条理井然。分类别介绍光彩,有晕、华、虹、霞。 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如 “ 羽毛、鱼鳞、羊群 ” 等比喻; “ 有的像有的像 ” 排比; “ 改名换姓 ” ; “ 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 4恰当引用谚语,使有关内容简洁、通俗。 如 “ 东虹轰轰西虹雨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等。 22 / 63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具体生动的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2文章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朱晓青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3 / 63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 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 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24 / 63 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 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 的 “ 招牌 ” ,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 “ 看云识天气 ” 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一、精心导入 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 “ 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25 / 63 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 “ 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 ” ,云就是天的 “ 脸色 ” ,通过 “ 云 ” 的变化,可以 “ 识 ” 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 “ 看 ” 可以理解为 “ 观察 ” 的意思, “ 识 ” 可理解为 “ 识别、推测 ” 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解题:标题中 “ 看 ” 可以理解为 “ 观察 ” 的意思, “ 识 ” 可理解为 “ 识别、推测 ” 的意思。文章 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投影出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比喻的妙处,摘抄、背诵文中的佳词妙句、语段,26 / 63 积累丰富的词汇。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 感知内容 检查预 习中的字词。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 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 本思路是怎样的 ?可分为几部分 ?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 (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7 / 63 第一部分: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 “ 招牌 ” ,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三、 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 合作探究 28 / 63 a 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 b 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 ?它们的作用如何 ? 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 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 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 “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 “ 往往 ” 去掉可以吗 ?为什么 ? 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 收获。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 1 自然段的内容。 b “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 29 / 63 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c第 3 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单一例即可 )。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 教师引导小结 ,并出示几种云图请学生结合所学辨认。 四、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五、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 2016-2016 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复习 一、字词 30 / 63 21化石吟 幅骸骨腐朽潜行裹藏颈卓越猛犸 档案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 “ 造物主 ” 。 骸骨;尸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31 / 63 乌有:虚幻;不存在。 葱茏:青翠茂盛 22.看云识天气 峰峦 fng lun 山峰和山峦 预兆 y zho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 qng yng 本文只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匀称 yn chn 平均 崩塌 bng t 倒塌 弥漫 m mn (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 zhng zho 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 y sh jin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百态 qin z bi ti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32 / 63 变化无常 bin hu w chng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y ln ,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还有的像 fng lun ,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y zho 。 3、那最 qng yng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4、 qng k 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 bng bo 或者龙卷风。 5、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 mng lng不清。 6、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 t q ,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7、所以有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的 yn y 。 33 / 63 8、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yn yn sh sh 地盖住了天空。 9、卷云 ss l l 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 lng sh 。 10、有时把天空 din zhu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 yn s n 。 11、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yun h ,这就是虹。 23.绿色蝈蝈 狩 shu 猎 哀号 ho 号 ho 角 喧嚣 xio 喑 y n哑 y 静谧 m 篡 cun 夺 劫 ji 掠 窸 x 窣 s 更胜一筹 chu 篝 gu 火 喙 hu 妒 d 忌 j 大颚 钳 qin 子 酷 k 爱 盔 ku 甲 莴 w 苣 j 螽 zhng 斯 素囊 nng 姊 z 妹 扰 ro 乱 吮shn 吸 贪婪 ln 低劣 li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34 / 63 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 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1 24.月亮上的足迹 观测:观看测量。 指令:指示和命令。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获较大。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 畅谈:尽情地谈。 神往 (sh?n wng ):心里向往。 里程碑 (l ch?ng bi ):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35 / 63 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庄严、威严的样子。 一叶孤舟: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比喻孤零唯一。 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 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 二、文学常识 21、化石吟张锋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怀诗, “ 吟 ” 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 “ 赞颂 ” 的意思。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22、看云识天气本文是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先容孤独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在结构上,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关系。 23、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众人称为 “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 。选自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36 / 63 把蝈 蝈写得活灵活现。昆虫记称为 “ 昆虫的史诗 “ 24、月球上的足迹朱长超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文章从 “ 预备、登月、升空、返航 ” 四个方面按时间顺序作了记叙。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科普小品。全文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吸引人。 25、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 晓岚,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以记录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三、课内阅读 看云识天气 1.第 2 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句 进行分析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天空的薄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 ” 承接上文, “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 引起下文。 37 / 63 2.第一句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第一句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后边的 2、 3 句话分别是围绕第一句的 “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 来写的。 3.文段中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 文段中能揭示全文主旨 的是:云就像是天气的 “ 招牌 ”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4.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说明云的什么特征?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运用了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来说明云的 “ 姿态万千 ” 的特征。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没有列举完云的各种姿态,让读者产生遐想,说明了云的姿态很多。 5.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简析其作用。 云就像是天气的 “ 招牌 ”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运用了 “ 比喻说明法 ” 和 “ 诠释说明法 ” 。把38 / 63 天上的云比作 “ 天气 ” 的 “ 招牌 ” ,让文章说明生动、形象,用 “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诠释了为什么说 “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 ,让文章说明清楚易懂。 6.课文中第一部分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 “ 姿态万千 ” ?哪些句子有说明了云的 “ 变化无常 ” ? 提示: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 “ 万千 ” 、“ 有时 ?有时 ?刚才 ?一霎时 ” ,紧扣了 “ 变化无常 ” 。 7、第 3 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提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 8、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9、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9 / 63 提示:分类别、打比方等等,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 10、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温暖,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 2 辞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有何作用?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事加以说明吗? 提示: 1、 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句。例如,第一段中的 “ 象羽毛 ” 、 “ 像鱼鳞 ” 、 “ 像羊群 ” 、 “ 像棉被 ”? 等八个比喻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2、 文章的第一段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云的力和灵气,把云想象成富有活力的猛兽动物,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想象力,达到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目的。 3、 大量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添色不少。例如 “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 这样衔接紧凑,信息密集,增强了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4、 文章还引用了大量的谚语,如第六段 “ 日晕三更雨,月40 / 63 晕午时风 ” 等。运用谚语来说明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8、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提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 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绿色蝈蝈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提示: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文章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 41 / 63 提示:拟人。如 “ 窃窃私语 ” 、 “ 津津有味 ” 、 “ 酷爱甜食 ”“ 毫不犹豫地都接受 ” ,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 ” , 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4、作者在文章中对蝈蝈变换多种称呼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是不同的。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 “ 狂热的狩猎者 ” ;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 “ 笼里的囚犯 ” ;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 “ 蝉的屠夫 ”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5.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起什么作用? 运用衬托、对比,表现了我对事业执著的追求。 6.绿色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 柔和 .喑哑 .尖锐 .短促 .清脆、窃窃私语、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像是滑轮声、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42 / 63 7.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的。 8.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 ?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 夜晚的艺术家、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等。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 感人。比如 “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 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 ” 等。 3、拟人手法的运用。例如 “ 蝈蝈在窃窃自语 ”“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 ” 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43 / 63 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河中石兽 一、文学常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 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 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 3 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44 / 63 二、字词分析: 1. 注音: p? y zho fi yn s 圮 曳 棹 杮 湮 溯 2. 通假字: 钯:同 “ 耙 ” ,整地的农具 3. 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 代词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 ,代石兽 .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 ,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 ,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的 至石之半 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 ,代石兽 4. 古今异义 古 今 干 岸 不潮湿 45 / 63 阅 经历 阅读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已 停止 已经 三、文章结构: ? 文章分层: 第一层: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 和第一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 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 :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 “ 据理臆断 ” ,深化主题 46 / 63 ?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 四、中心思想: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5 47 / 63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复习 一、字词 21化石吟 幅骸骨腐朽潜行裹藏颈卓越猛犸 档案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青 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 “ 造物主 ” 。 骸骨;尸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48 / 63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乌有:虚幻;不存在。 葱茏:青翠茂盛 22、看云识天气 峰峦 fng lun 山峰和山峦 预兆 y zho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 qng yng 本文只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匀称 yn chn 平均 崩塌 bng t 倒塌 弥漫 m mn (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 zhng zho 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 y sh jin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百态 qin z bi ti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49 / 63 姿百态 变化无常 bin hu w chng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 y ln ,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还 有的像 fng lun ,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y zho 。 3、那最 qng yng 、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4、 qng k 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 bng bo 或者龙卷风。 5、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 mng lng不清。 6、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 t q ,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50 / 63 7、所以有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的 yn y 。 8、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yn yn sh sh 地盖住了天空。 9、卷云 ss l l 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 lng sh 。 10、有时把天空 din zhu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 yn sn 。 11、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yun h ,这就是虹。 23.绿色蝈蝈 狩 shu 猎 哀号 ho 号 ho 角 喧嚣 xio 喑 yn哑 y 静谧 m 篡 cun 夺 劫 ji 掠 窸 x 窣 s 更胜一筹 chu 篝 gu 火 喙 hu 妒d 忌 j 大颚 钳 qin 子 酷 k 爱 盔 ku 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