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_第1页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_第2页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_第3页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_第4页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 物去人非倍感伤痛 屈大均秣陵诗歌赏析 叶春平 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秣陵 “ 秣陵 ” ,古代县名,即今南京。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改金陵邑置,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南秣陵关。三国东吴将其治所移至金陵,改名建业;晋太康元年( 280)灭吴,复改名秣陵。故后世又称南京为秣陵。 屈大均( 1630 1696),广东番禺人,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 诗人、学者,被称为明末清初诗坛 “ 岭南三大家 ” 之首。他出生于明清鼎革之际,面对外族统治者的侵略和屠杀,他坚决反抗异族入侵,力图恢复故国山河,态度十分坚决。 此诗作于顺治十六年( 1659)。屈大均出家之后,以僧为掩护,积极从事反清复国活动。顺治十四年( 1657),大均离家北上辽东,名为寻访祖心禅师,实是察看形势,侦探关东2 / 5 虚实。第二年,大均从辽东经西北返回,又抵达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他写下这首怀古诗,抒发对明亡的感慨。 诗歌首联写南京形胜,南京是得天独厚的帝王之都,诗歌先突出它的地势形胜。诗的意思是, 牛首山双峰对峙,状如皇宫前的阙楼;龙冈却怀抱着皇帝的宫殿,形势十分险要。 “ 牛首 ” ,牛首山,也称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山虽不高,但其形怪异,两峰角立,宛如牛首,地形十分险要 ,古代多称之为 “ 天阙 ” ,将它比喻为南京的大门。 “ 龙冈 ” ,即钟山,它比牛首山的名气大得多。据六朝事迹记载,三国时诸葛亮称孙权所居之地为: “ 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 南京由于 “ 龙蟠虎踞 ” ,诸多王朝在此建都,所以诗人称秣陵为 “ 帝宫 ” 。这一联写的是南京景物,但诗人以一 “ 开 ” 一 “ 抱 ” 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牛首和龙冈写活了。 中 间两联主要是抒写南京衰败景象,物去人非,今非昔比,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颔联的意思是,六朝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现今皆淹没在萋萋春草之中;城内众多家宅有如落花似的,已经破旧不堪了,南京已是繁华不再。 “ 六朝 ” ,指南京。从东吴孙权开始建都,到南陈后主弃城投降,南京一直是六朝京城,繁华无比。然而,历史巨变,人事兴衰,眼前的南京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万井 ” ,即万家。古时以八家为一井,因此, “ 万井 ” 也3 / 5 可以引申为家宅。 “ 六朝 ” 中的 “ 春草 ” 、 “ 万井 ” 中之“ 落花 ” ,既是抒写暮春景象,又是表现城市的残破,从而寄寓诗人内在的哀 痛情感。 “ 春草 ” 一语,暗用杜甫春望诗: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诗句之意,寄寓诗人对国家安危无限忧虑和哀伤; “ 落花 ” 一语,暗用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句子的意思,寄寓了诗人亡国之痛。这一联是以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对秣陵今不如昔的哀伤。 颈联是以诗人之所见,进一步抒写京城的荒芜、人事的凋零。诗的意思是,我此时所见的是,探访乌衣巷的人少了;连听玉树后庭花艳曲的人也没有了。 “ 乌衣巷 ” ,南京地名。原为东吴石头城戍卒军营,因军士穿乌衣,故称乌衣巷。后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居于此,此地也就成为名门贵族的代词。这里是指觅明遗民。唐刘禹锡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一诗,使乌衣巷名声更著,游人到南京游览,多探访乌衣巷。可是,国家沦亡,游览的人自然少了。诗人这次探访乌衣巷,所见是人去楼空,昔日的繁华显赫已经不复存在了; “ 玉树 ” ,指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作。隋书 .五行志: “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 花,花开不复久。 ” 陈后主因沉迷声色而亡国,故历代将此歌视为亡国之音。诗歌借用4 / 5 此典,暗指明末朝廷也是由于沉迷声色而亡国,现在国家已经灭亡了,连听亡国之音的人也完全消失了。此联以一“ 少 ” 字和一 “ 空 ” 字,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尾联紧扣历史,抒写诗人的感慨。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亡国之恨,却总是发生在大江之东呢?此诗是诗人在明朝灭亡后游金陵时所作,而建都金陵的六朝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而更加令诗人感到悲痛的是,明朝灭亡后,建都在南京的福王以及后来在江南的唐王、桂王小朝廷也相继败亡,这不由得诗人如此感慨万 端了。诗歌以一个 “ 尽 ” 字,将内心无可奈何的遗恨表露出来了。 屈诗以雄浑著称,而此诗则十分之典雅。所谓典雅,是指诗歌的风格典重而雅致,在诗歌中善于用典,语言雅训而有经典依据。用典,前人或称为 “ 隶事 ” ,也就是在作品中,用古人之事来比今人今事,令诗歌高尚而不庸俗,优美而不粗鄙。此诗嵌进 “ 牛首 ” 、 “ 龙冈 ” 、 “ 六朝 ” 、 “ 万井 ” 、“ 乌衣 ” 、 “ 玉树 ” 一连串典故,将秣陵的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芜表达出来了,手法十分之娴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