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本文是对构建适合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作的研究性的尝试。论文从总体 上运用了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实践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国内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作者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 几点看法。 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继而对合作经济从产权、 公共物品等角度进行了理论剖析,为研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构建了 理论分析框架。通过阐述具有代表意义的日本农协和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功能、作用,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1)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合作原则; (2) 通过立法确立其法律地位; (3)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从而 引出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对策研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农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股份合作等方式 为主,构建一个由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组织有机组成的多样性、多功能、多层次、 跨地域、全方位、开放型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为此从政策层面提出以下 对策:继续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和配套政策的支持、规范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 内部制度安排、加强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和合作等。 总之,论文通过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比较分析了国际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在汲取经验和考量我国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构建 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框架,对合作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制度 设计、政策支持都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 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协;公共政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 try to discuss the ru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suitable our country .article is major to have analyse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puting forward our country to develop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s countermeasure and policy suggestio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six partial contents . it mainly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purpos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cooperativ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home and abroad countries, the thought and method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 thesis. the author briefly states the rural cooperation system of japanese and usa, and then compares them with each other.on the foundation of analysis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ummary makes the experience for the reference of our country: respect peasant wishes , insist to cooperate principle; establish its legal position through legislating; support to cooperate through establishing preferential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uthor classified new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with never same angle. classfication and represent the obstruction rural new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certainty of rural new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first, it is that the ideological knowledge of government sector and peasant has mistake district, theoretical system remains to perfect; secondly,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gets resource serious scarce, market mechanism in developing process , government role location unsuitable etc the influence of substandard department factor; finally, it is rural new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self management system does not perfect from law mechanism.the author major discuss on internal system that support and standard rural new cooperation organize from, reinforced legislative work and policy arranges and strengthens the aspects such as cooperation and the alliance between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it is the universal phenomenon of world countries to develop rural new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 it is the only way that lets peasant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of market. rural new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is the reasonable option of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 we must give high attention. therefore, must try our best to raise the ideological knowledge of people fo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optimize the outside environmental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standardize the internal running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key word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public theory; angriculture cooperative 39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 1 -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逐步走向成熟,在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发挥其充分的活力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市场主体发 育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缺乏后劲、农民互助性的集体行动组织发展滞后、农村公共 服务不足等。这使得在农村的常规体制之外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 这些合作组织既促进了农业发展又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提高了 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合作化是理论界为缓解日益严重的“三农 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被社会各界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合作 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覆盖面偏低,数量少,规模小,内部治理多数不健全, 合作紧密性也不强,功能和市场竞争作用亦十分有限。然而,如果我们只就农业内 部发展来谈农民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会因为缺乏宏观视野而不能深刻理解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相当数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 织在经历了多年的苦苦挣扎之后或者销声匿迹或者陷入经营困境不能自拔。要想切 合实际的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当前中国宏观的经济背景。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的市场供需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从供给不足转变为需求不足,市场供求关系的这一变化使企业运行的环境也发 生了重要改变。改革开放之初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上物资极度稀缺,只 要能够生产出来就不怕销售不出去。于是,抓住机会的人们纷纷下海争先恐后的攫 取“第一桶金”,乡镇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迅速在中 国的市场上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格局。随着工业生产能力的急速扩张, 市场的供需结构也发生了 180 度的转变,从需求不足转变为供给能力严重过剩,越 来越多的乡镇企业的获利空间被压缩到维持生存的地步,导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 始“离土又离乡”地进入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寻求就业机会。 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只有工业才能创造大量的剩余价值,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 是由工业的发展来支撑的。然而,由当前中国产业在世界市场上所处的末端位置带 来的微薄的产业利润和受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转变带来的企业建立和发展的机会严重 不足使中国的工业发展面临困境。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当前 绝大多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出现了工业化的发展倾向,都面临着发展工业的需求 - 2 - 与机会缺失的矛盾。所以农业的发展转型必须考虑到这个宏观背景的制约,将农民 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业化倾向分析置于中国产业所处的世界产业链条的位置和中国市 场宏观的供求结构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否则就农业谈农业是没有出路的。 事实充分说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阶段性困境,消费市场的阶段性饱和 状态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充其量只能带来寥若晨星地难以复制的个案 性村庄经济发展的成功。认清这个中国农业内部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制约,对于推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 本文选定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就是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理 论分析和研究,同时借鉴国外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发展新型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的道路。这一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强农民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以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管理上实行“民 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经营上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能有效 改善一家一户单独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农民,联合进 入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增强整体竞争力,节省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经营效率,增 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抵制市场中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信息,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我国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和 发展。合作社经济曾经一度是在我国农业、工业和商业领域占有相当地位的经济组 织形态,甚至是政治组织形态,但“人民公社化”时代的合作经济(准确地应称为 集体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从 1978 年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来,获得生产资料的产权和独立经营权的农民,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萌生 了互助合作的愿望。这种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原 有农村微观组织的整合和创新,一方面能利用家庭经营的优势,发挥经济组织在产 销结合、风险弱化、利益均沾等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不改变生产资料的产权关 系和土地承包关系,通过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这种合作组织既联合了分散农户,引领农民进入市场,又稳定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 营责任制。 第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就 是要求采用现代的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 3 - 能够解决一家一户 “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一些产前、 产中、产后的服务问题;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现代生产技术,自觉调整、优化农业 生产布局和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现代经营方式,大力推 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够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 态、安全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从而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 的作用。 总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 内容,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合作经济,国内学者从建国后就开始进行研究,当时主要是应用马克思、 列宁的合作经济理论指导实践, 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 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不研究。 直至 80 年代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等经济组织,学者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 逐步开始深入探讨。目前关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很多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生的必要性问题。相关研究多是从促进农业和农村 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彭军(1999 年)提出,农民专业协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有效组织形式,牛若峰 1探讨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他指 出国内外实践证明,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备和重要组织 形式。目前学者们的态度均主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是 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认为合作可以克服农业生产的地域分散性弊病; 黄祖辉(2000 年)从政府和农户的关系层面分析,认为合作可以使农民形成一个强 势集团,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获得政府对农民集团较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农户利益;高伟(2002 年)从综合性的角度来论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 从以上看出,学者们主要从农业、农民及政府三大视角论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 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其基本结论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业基本生产特点,维 护农民利益的必然产物。 2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划分:从行政权 利角度,牛若峰、程同顺(2003 年)等将其划分为社区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刘 1牛若峰.也论合作制(上)j.调研世界,2000(8). - 4 - 华峰(2000 年)划分为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和自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 度,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经济组织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交易方式,罗必良(2000 年)提 出市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从农业产业化角度,有的学者分析产业化 经营的几种模式: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 农户等。还有学者专门以合作社为研究对象,从产权结构上把合作社分成合作经济组 织和股份合作制的合作社以及其它合作社形式。 3关于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作用 关于政府在中国农村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学术界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那就 是政府应该引导、扶持,而不应强制、干涉,更不应制止。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的作用更多的是应当体现加强合作社立法建设、制定经济扶持政策、提供公共物 品等宏观方面,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而不是过多地 介入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尽管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初期, 这种介入有某种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向独立后,政府必 须及时退出来转变职能采取新的扶持思路,否则将重蹈政企不分的老路,阻碍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途径选择 一部分学者从制度变迁的分析入手,探讨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刘劲松 (2004 年)根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原则,提出该组织形式在中国的建立应该 采取诱致性制度的路径变迁。冯开文(2003 年)更深入的研究了在农业经济合作组 织建立问题上的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关系,认为已呈现出国家与初级行为主 体协同创新、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复杂互动的新格局。 (3)模式选择 牛若峰、夏英 2提出两种思路:第一种是融合改造,即将现有的各类专业合作组 织同社区合作组织融在一起,经过改造和规范,办成类似于日本协同组合的综合社; 第二种是对现有经济合作组织加以规范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组织资源,降低改革成 本,改革的中心任务放在通过合作经济立法规范合作组织的发展,而体系和格局基 本保持不变,保持农村经济与社会稳定。 刘劲松 3提出了三种模式:生产主体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流通服务主体型的 2夏英,牛若峰.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2(4). 3刘劲松.论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村经营管理,2004(4). - 5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综合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和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主体型的农业合作组织模式将会逐步走向流通服 务为主。从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流通服务主体型的合作组织是中国农民迫切 需要的,这种合作经济组织的适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对于综合型的农业合作经济 组织,由于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较小,管理环节较多,其交易效率没有以流 通服务型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高。但考虑到一些地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 于起步阶段,一些农户往往对大规模的农业合作有惧怕心理,所以这种农业合作经 济组织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4)制约因素 (一)理论准备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 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不少理论和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把合作经济组 织与当年“一大二公” “、一平二调”的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混淆一起。误区之二,认 定农民只能从事家庭生产和经营, “善分不善合” ,因而对发展合作经济持否定态度。 误区之三,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纯经济组合,不具备什么社会功能。误区 之四,发展合作经济就要弱化政府作用,让农民自己去创造,否则难免出现偏差, 重蹈覆辙。 (二)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 由于没有专门法律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和经营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 决的矛盾:合作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无法制定 和执行扶持政策;合作社的经济利益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因 立法滞后而严重受阻。立法的滞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以下影响:法律 地位不明使其难以进入市场进行商品经济活动。无法可依导致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困 难,缺乏制度设计,内部管理混乱,难以得到政府扶持。 (三)政府的公共服务缺少 对于边际产出率相对较低的农业而言,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显得尤为重要。在 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只是基本维护公共秩序。随着市 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信息、基本技能及制度安排、政策提供 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历史上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过低,当前农村公共产品已 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无法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目前的农村信贷体制下能获得信 贷资金十分有限,在紧缩银根时,其信贷则先受到压缩。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资料 - 6 - 也难以保证供应,即使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获得的。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带动农户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农村体制的不健全,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造成生产效率的 低下,降低了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 够完整、不够稳定,三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使合作经济组织很难进行技术改造 和规模化发展;四是科技含量低,难以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增值效益不高;五 是缺乏有力的扶持和引导。 (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权模糊,发育不够成熟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绝大部分内部产权关系混乱、模糊不清,造成所有者权 益中的历年积累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历史上形成的股金产权不清等,有的成为远 离农民利益而介于官商之间的组织,甚至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这些导致农民 所有者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他们的利益与其他社会利益集团的利 益存在矛盾冲突时,损害的往往是农民的利益,因此,亟需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 晰、发育成熟的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互利互惠、配套联动的利益共同体。通 过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的高速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合作社产生于 19 世纪,学者们对它的理论研究也较早,就目前的研究状 况而言,对于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基本成熟,不成为重点。而主要侧重于合作实践 的研究,而国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主要的侧重点是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 方式、管理方式、利润分配方式等具体问题,实践中合作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形式, 一些学者提出了为适应新形式而必须进行的一些改革,提出了未来合作经济组织的 发展方向等。 总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学术界 在这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理论、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 讨:譬如如何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放在整个国民经 济宏观体系中加以研究,从而在理论层面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广度和深 度;如何理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加深其政策层面的研究;如何在目前的研 究中集中探讨某一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民协会组织、股份合作制组织等)基 础上,有效地进行共性研究,得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在规律性这些都有待今 后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内容也成为本文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 7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改革发展的现阶段,由于利益集团、利益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一些社会矛盾和 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在我国农村,由不同经济利益,尤其是土地利益引发的社会矛 盾和社会冲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农民需要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不争的事 实 4。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竞争力弱、效益低下、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日益 暴露出来,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选择新型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 1针对现阶段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十分模糊的现实,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的内涵。 2针对我国国情和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趋势,从理论上明确发展新型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的必要性,构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框架,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借鉴国外 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思路及对策。 本文在探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策时,主要是从合作社的历史 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做出 宏观的分析,主要目的是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深政策层面上的深入分析。特 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以后,研究和探讨我国新型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思路。 1.3.2 研究方法 论文从农村实际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际经验,运用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农民合作的内在动因,解释了合作经济组织 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采用历史演绎的方法分析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对目前国外农村合作社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归纳和 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借鉴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对策。 1.3.3 研究思路 论文结构是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出发点,通过明确界定新型农村经 4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 8 - 济合作组织的内涵,在充分借鉴国外有关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功经验和考量我国自 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产权理论、集体行动等理论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内在机理、制度设计、政策支 持都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展开具有积极意 义。 - - 9 第一章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及相关理论 1.1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学术界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概念的界定尚不规 范,一方面,研究中所使用的名称缺乏统一性,常见的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合 作经济组织、农村中介组织等,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呈现交织混用状态;另一方面, 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在这一节里,主要对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进行界定。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涵基本同于国外的合作社组织,之所以称之为“新” , 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区别于旧中国的农村合作社,区别于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合 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也区别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与村民委员会合二为 一的村经济联合社或“挂牌”合作社。这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新的层次和 意义上深化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事同类 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 原则建立起来的按合作社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 的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协会、各类经济联合体、合作社联合体等组织的 总称。 1.2 相关理论分析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最早萌 发于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而相关的合作经济理论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逐渐从早期的 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从宏观方法转向微观分析,逐渐趋于成熟。近几年,合作 理论中又溶入了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新内容。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合 作经济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及现实性,论证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中的一些特征以及 发展模式选择等问题。这也构成研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 1.2.1 产权理论 产权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由所有制所决定的,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对某一财 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法定权益。从产权权能分解的角度看,产权可以分 为法律所有权(原始产权)和经济所有权(法人产权) 。一个自然人或团体对某一财 产所拥有的初始权利,如某人通过合法劳动所挣得的资金或拥有的固定资产,他对 这些财产所享有的就是原始产权,通常表现为对拥有财产的收益权和最终处置权。 - - 10 原始权利一旦通过一定方式让渡出去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有,就转变为法人产权, 如上述此人将其拥有原始产权的财产投入到企业中去,那么他对这些财产所拥有的 权利就由原始产权转变为法人产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制度形式,其正常运作需要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 因此在其运行初期及运作中,需要社员用一定的土地使用经营权、资金、劳动等方 式入股,作为组织的最初运营成本。入股以后,农民对这些财产的权利由原始产权 过渡为由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拥有,而农民对这些财产仅拥有法人财产权。因 此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以后,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共积累部分,就应 当看作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财产,是最初投资者所投入的资产及其增值,应由最 后持股者按持有股份多少拥有。因此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过程中,只有形 成这样一种产权清晰的结构,才能保障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2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私人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 性物品,而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根据新制 度经济学理论,制度通常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在制度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会遇到“搭便车”的问题。 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其最初的创立是由社员以入股等方式自愿组成的, 它在给社员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上面所说的“免费乘车者”问 题,也就是说会有一些分散农户不入股而通过这一组织买卖商品进行交易,他们没 有承担组织的任何创建成本,但却可以同样享受到新的制度(组织)选择带来的诸 多好处。这一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创建新组织、选择新制度的内在 动力,使得制度供给难以满足社会的制度需求。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按照理论分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对非社员收取高于社员的交易费,对社员 按照交易额、惠顾量进行盈余返还,为社员提供更优于非社员的服务等措施。 1.2.3 集体行动理论 奥尔森认为,一个社会中的某些利益集团若想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或与其 它的利益集团抗衡, 保护自己的利益, 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 即所谓的 “集体行动” 。 集体行动要想有效,则需要一个能代表该集团成员利益的良好的组织进行活动。在 这个组织内,要有足够的激励,克服“搭便车”的现象,使集体成员能进行有效的 沟通和协调,一致对外,从而增强该集体的谈判能力。 现实生活中,我国人数占优势的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当农民在进行集体 - - 11 行动时,由于组织程度低,相互沟通与协调比较困难,其成员又具有强烈的“搭便 车”倾向,很难一致对外。这样致使农民的谈判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地维护自身的 正当权利。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一个能代表其利益、表达其意愿的组织,没有属于 农民自己的组织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撑,农民就容易沦落为各类利益集团的盘剥对象。 因此,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建立起一个能真正代 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提高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合作经济 组织可能不是经营效率最高的组织,却是农民最可以信赖的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完善和创新。 - - 12 第二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合作思想和理论主要是一种舶来品。建国前的合作经济主要依托西方的 合作理论,建国后的合作社则主要是仿照苏联模式,当时合作运动是根据各地具体 情况和可能条件,积极地、稳妥地按自愿互利原则,推广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 级社形式,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但当时由于在我国农村主要是实行集体 化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形式,彻底违背了合作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从 而导致了农村合作经济在我国的畸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 包责任制,将经营规模的选择权交给了农民,农民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根 据效益原则,自由选择和决定集体经营的范围和领域,从而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绩。据相关研究表明,19781985 年我国农业的总产出增长中的 46.9% 是源于家庭承包经营改革的贡献5。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 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经营制度的内在缺陷逐步显露出来,成 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重要动因。 2.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2.1.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产生到发展大约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20 世纪 80 年代的萌芽阶段 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摆脱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束 缚,建立起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济体制,农户初获生产经营自主权, 其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没用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 吃饭问题,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难题: 比如缺乏先进实用技术、农民生产、生活资金的缺乏及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严重 制约了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商品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以技术 联合、资金和技术简单联合、以农产品购销为主要形式的自我服务组织,但是组织 普遍存在合作关系松散、规模小等特点。可见,当时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仅处 于萌芽阶段。 220 世纪 90 年代的初步建立阶段 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发展至 90 年代以后,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的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 - - 13 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又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有:(1)“小而全”的分散生产难以适应 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生产成本加大,增收减缓。 (2)农村原 有的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单靠一家一户又解决不了,致使 农村的基础设施难以为续。 (3)农业产业链条短,延长难,增值空间小。在这种背 景下,主要是由政府引导在农村建立了以村委为主的,县、乡(镇) 、村农业部门为 依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这一时期主要形式,分为技术 交流型、技术服务型和技术经济实体型。90 年代初期这些服务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321 世纪初以来的较快发展和提高阶段 进入 21 世纪,农村的规模经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己上升到一个更高 的层次,特别是经历了土地第二轮延包、加入 wto、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村民主政治 建设等,农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1)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农户分散经营,难 与市场相联结,无法与其它市场主体相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特别是入世后更不能与国外的农村合作组织相抗衡。另一方面,村两委的经济服务 功能更加弱化,已经不能担当起组织农民开展有效的生产经营和进入国内外大市场 的重任。 (2)土地零散细碎,经营规模小,难以连片发展,以致造成品种杂乱,产 品销售困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3)农民与政府沟通难。面对千家万户,各级 政府实施对农村经济扶持都缺少桥梁和载体,农户反映要求和寻求服务的能力也非 常微弱。面对这种情况,广大农民产生了自我组织的冲动,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 由农民自愿组建了大量的农村经济合作社。这一时期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 度快、规模增大,管理逐步趋向规范。 2.1.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 我国实践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这类协会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民作为会员,在技术服务、 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上自愿联合起来建立的,由协会提供产、供、销过 程中的服务,组织会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合作的服务性经济组织。这 类协会不是一个经济实体, 不以营利为目的, 利益关系比较松散,其特征是农民入会 时交纳的不是股金而是会费。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在家庭承包经营的 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 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 织。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形式。其特征是以为社员服务、保护社员利 - - 14 益为宗旨, 依章程成立, 农民入社时缴纳股金取得社员资格, 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 制”的社员民主管理, 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 把所获得的利润, 按交易量返还给农民, 属于经济实体。这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三是农民股份合作社。主要 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民, 自愿采取资金、技术、土地使用权等生产要素入股, 按股份 合作制原则组建的经济实体。 这种类型一般有章程, 实体以经济合同方式收购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对外销售, 盈利分配实行按交易数量返还与按 股份分配相结合。 2.1.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应是交易的联合,也就是说,合作经济 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为社员提供市场交易上的必要服务。由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为组织成员 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合作社的盈余,除留一小部分做公共积累外,大部分要根据 社员与合作社发生的交易额的多少按比例返还给社员;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人由全 体社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选举一般采用按成员一人一票制。因此,从性质上说,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是不同于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在发展新型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时,既要遵循国际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具体的国 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因此这一组织还具有以 下独特的特征 6: 1以“一人一票”为主, “一股一票”为辅 由于我国合作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完善,应具有“一人一 票”为主, “一股一票”为辅的特征。一方面,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国外相比, 时间较短,合作制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很多农户对合作经济还不够了解,实行 “一人一票”有利于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与管理,保持合作制的本质;另一方 面,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有很多企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的介入,而我国目前法律 还很不完善,对于这种情况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简单的实行“一 股一票” ,容易导致合作经济组织为少数成员所控制,从而使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发 生变异。 2.以劳动或交易额分配为主,资本要素分配为辅 6马艳.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 - 15 合作经济组织在利润分配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有按劳动分配,又有按交易 量分配,还有按股金分配。但是,在这种复合的分配制度中,按社员个人的实际完 成的业务量(劳动量或交易量)分配居主体或支配地位。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合作 经济组织中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资本所占的比重和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 一些外部融资的现象,客观上需要对资本要素进行利润补偿。但是,在利润分配上 还是应该坚持以劳动贡献或交易额分配为主,以资本要素分配为辅的原则。不能像 股份公司一样,主要按照股金、资本进行分红,否则,便违背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 和原则,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组织 3财产以“联合所有”为主, “共同所有”为辅 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方面是以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为基础,社员入社交纳一定 的股金,退社时可以撤走,而且不少合作社还规定要支付红利,社员把资金的支配 和使用权让渡给了集体,形成集体的经营权。因此,合作社的财产表现为“联合所 有” 。但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持续稳定地发展,也要从利润中提留一部 分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集体福利支出等,这部分财产属于合作社,归成员共 同所有,共同支配。这部分“共同所有”的基金会随着合作社的不断赢利而越积越 多,为集体经营权的运作和合作社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基础。为此,我国 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坚持财产“联合所有”为主, “共同所有”为辅的原则,既强调个 人所有权,也必须增加一部分公共积累,并不断地将一部分公共积累按照个人所有 权的额度划分到个人名下,以加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密切关系。 4以自愿自由为主,有限开放与政府引导为辅 首先,合作经济组织是人们自愿建立的经济组织, “自愿”合作与联合实际是合 作经济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合作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实践中许多发 达国家为了保证合作经济组织长期发展实行了有限开放的制度,这一方式也可以作 为我国合作经济组织依据的原则。再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一定 程度上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尤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更强。所以我国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以自愿自 由为主、其他原则为辅的特征。 2.1.4 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 我国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指导原则应该是在坚持以家庭承 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参 照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和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的主要原则,建立以自愿、 - - 16 自治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原则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使其规范发展,还要结合国情、结合具体情况,坚持以下 原则: 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原则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得随意改变 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和经营自主权,不得侵犯农户的家庭财产所有权。在此基础上, 农民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自愿参加或组成一个或多个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合 作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挪用、截留、私分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 合法财产。 2坚持多样发展、专业合作的原则 在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