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木兰诗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见A式“解题”条) 二、正音、解词 见A式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点滴认识加以集中必要时也可作补充下面是讨论后小结的要点(加点的字可板书)仅供参考 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说明以上关于修辞的说明可能有争议但不宜在课上争论因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诵和了解民歌叙事的铺排手法至于属何种修辞可以放在课下讨论 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节(可让学生自行划分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说明这个环节要着眼于诵读知识不宜细讲重点是讲铺排因为它涉及全诗句数之半熟悉了这些诗句背诵的速度必能增快 四、诵读练习 步骤是:(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发展的节奏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表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慷慨之感中速 “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声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 “归来”四句由庄严转为热烈 “可汗”之问要读得亲切木兰答语要读得朴实无华、自然平易才能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无居功之心 第四段(第11至13节):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 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诵读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家人欢迎一节要有喜庆的气氛节奏最快 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节奏稍稍放慢宜轻声读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读到“贴花黄”应作一顿为高潮蓄势 “见伙伴”一节是全诗高潮首句说木兰宜读得平缓至“惊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语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应作一顿 歌者赞辞(最后一节) 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语调当由平缓发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写作“安能辨雄雌”但这样写语意就平淡无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此句当读得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五、分析木兰形象 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以下要点仅供参考: (1)参军前的木兰(第1至4节):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织布而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2)参军后的木兰(第5至10节):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3)到家以后的木兰(第11至13节):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妆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要点有二: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六、解释诗中的“互文” 内容见A可依次提出让学生作答 七、留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木兰在战场上 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木兰到家第二天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和颁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有力的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发出活力今天执教木兰诗一文很有感触: 1、突破传统教学观念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由豫剧导入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教态亲切自然遇到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