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胡元倓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s t u d yo fh u y u a n t a n se d u c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a n dp r a c t i c a lp r o c e s s b y l us h i h o n g b e ( c h a n g s h a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5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i np a r t i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o fh i s t o r y e d u c a t i o nh i s t o r y i nt h e 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j i a n gg u o ju n n o v e m b e r 2 0 1 0 0叭3吣6肌7-0m 9iiii 吣y l 一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p 毛d 寸2 日期:夕p ,备年1 月埘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耐。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1 5 衷q 寸统 导师签名: 勿纫钐白 e 1 期:加,p 年,7 月影日 日期:劭萨fc 月锄 胡,己後教育思想及j e 实践研究 摘要 1 9 0 3 年,胡元恢在长沙创办了近代湖南第一所私立学校一一明德学堂。他怀 着一颗救国兴邦的心,与众多仁人志士一道,用尽毕生精力“磨血 办学,造就 了明德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胡元锬为教育救国,培养中等社会人才,创办了 明德学校这一独特的教育体系。他终身为筹集校款劳累奔波,注重选聘优秀教师,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明德因此而名震全国。明德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 历史,在解放后转为公立之前,其办学历经四十多年,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在 当时仅有南开可与之媲美,社会影响非常深远。胡元恢先生丰富的教育实践体现 了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其办学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元谈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其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和湖湘文化的 影响,可谓其思想渊源,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潜移默 化的作用。他在当时风生云起的教育改革大潮中,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全面发 展的人才观,教育救国的教育理念;中西会通,兼收并蓄的教育方法;学生至上 的教育观:经世致用,培养实用人才等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 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胡元俄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较好的诠释了其教育思想,他所创 办的明德学校是“废科举、兴学堂 之前驱,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他改 革学制,建立独特的教育体系,为湖南和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 当时湖南乃至全国教育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今民办学校在教育目的、 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都有 借鉴意义。 关键词:胡元倏:教育思想;实践过程;启示 h 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h uy u a n t a nf o u n d e dm i n g d es c h o o l ,t h ef i r s tm o d e mp r i v a t es c h o o lo fh u n a n i n 19 0 3 ,s ot h a th ec o u l df u l f i l lh i sd r e a mo fs a v i n gt h en a t i o nb ye d u c a t i o n e n d u r i n g t h eh u m i l i a t i o n ,b e a r i n gh a r d s h i p sa n ds t i c k i n gt ot h es p i r i to fr u n n i n gs c h o o lw i t h “s p a r i n gn op a i n s ”f o rl i f e - l o n gt i m e ,h em a d em i n g d eb eas h i n i n gp e a r l i nt h e e d u c a t i o nf i e l di nt h er e p u b l i cp e r i o do fc h i n a i tw a sr a r ea n df a m o u si n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e d u c a t i o nh i s t o r yf o ri t sl o n gh i s t o r y ;l a r g es c a l e ;h i g h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a n d i t s p r o f o u n d s o c i a li n f l u e n c e s h uy u a n t a nc r e a t e dt h i su n i q u e e d u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m i n g d es c h o o lt os a v et h en a t i o nb ye d u c a t i o na n dc u l t i v a t em e d i u mt a l e n t s h eh a db e e ne n g a g e di nr a i s i n gm o n e yf o rs c h o o li nh i sl i f e t i m e ,a n da t t a c h e dm u c h i m p o r t a n c et os e l e c te x c e l l e n tt e a c h e r ss oa st oc u l t i v a t eal a r g en u m b e ro ft a l e n t sf o r t h ec o u n t r i e sa n dm a k em i n g d ew e l l k n o w n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h uy u a n t a n s t r e m e n d o u se d u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r e f l e c t sh i sd e e pe d u c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 , a n dh i si d e ao f r u n n i n gas c h o o lb e c o m e st h ep r e c i o u ss p i r i t u a lw e a l t ho fc h i n a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uy u a n t a n se d u c a t i o ni d e o l o g yh a si t ss p e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 w h i c hi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h u n a nc u l t u r e ,w h i c hc a nb e r e g a r d e da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o r i g i n so fh i st h o u g h t ,a n dt h ec u r r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t h o m ea n da b r o a da l s op l a y sa ni n v i s i b l ea n df o r m a t i v er o l ei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h i s t h o u g h t i nt h et i d e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sa tt h a tt i m e ,h ep r o p o s e dt h ec o n c e p t so f t a l e n t sf o ro v e r a l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v i n gt h en a t i o nb ye d u c a t i o n ,b l e n d i n gt h eb e s to f e a s ta n dw e s ta n da b s o r b i n gt h e m ,m a k i n gs t u d e n t ss u p r e m e ,a p p l y i n gw h a ti s e x p e r i e n c e da n dc u l t i v a t i n gp r a c t i c a lt a l e n t s ,e t c t oc o n f o r mt ot h er e q u e s to ft h e t i m e s t h e s ev i e w sw e r ea d v a n c e d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 sa tt h a tt i m e h uy u a n t a n a c c o u n t e df o rh i se d u c a t i o nt h e o r yb yh i so w ne d u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h i sm i n g d es c h o o l w a sr e g a r d e da sap i o n e e ro f a b o l i s h i n g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b u i l d i n g s c h o o l s ”a sw e l la so n eo ft h es o u r c e so ft h e “191lr e v o l u t i o n ”h er e :f o r m e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s ,e s t a b l i s h e dau n i q u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s ot h a th et r a i n e da l a r g en u m b e ro fq u a l i f i e dt a l e n t sf o rb o t hh u n a na n dt h ec o u n t r y ,a n dp r o m o t e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n a n ,e v e nt h ew h o l en a t i o n h i s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 s a n d p r a c t i c e w e r eo fc e r t a i n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t h ee d u c a t i o np u r p o s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r e s o u r c e s ,t h es e t u po f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o u r s e s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e a c h e r sa n dt h et r a i n i n go ft a l e n t s ,e t c k e yw o r d s :h uy u a n t a n ;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o l o g y ;p r a c t i c ep r o c e s s ;i n f l u e n c e sa n d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 i i i 胡兀恢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目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 摘 要i 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1 1 1 选题缘由1 1 2 研究现状2 1 2 1 关予民国时期湖南教育研究的资料2 1 2 2 关于胡元恢先生研究的资料3 1 3 研究意义5 1 3 1 理论意义5 1 3 2 现实意义5 1 4 研究路径6 1 4 1 研究的主要内容6 1 4 2 研究的主要方法6 第2 章胡元倏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8 2 1 思想渊源8 2 1 1 儒家思想的影响8 2 1 2 湖湘文化的熏陶一9 2 2 国内环境10 2 2 1 严重的民族危机1 0 2 2 2 新学制的颁布1 0 2 2 3 政府倡导,士绅支援1 1 2 3 国外影响1 2 2 3 1 明治维新一1 2 2 3 2 福泽谕吉与庆应义塾1 3 第3 章胡元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5 3 1 教育兴邦,磨血事业1 5 3 2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 6 3 3 中西会通,兼收并蓄1 8 3 4 学生至上的教育观一1 9 3 5 经世致用的人才观一1 9 第4 章胡元倏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2 1 i v 硕上学位论文 4 1 豪情建校,以求兴邦救国2 1 4 2 苦心筹款,改善办学条件2 2 4 2 1 争取国家津贴2 3 4 2 2 募捐2 3 4 2 3 借贷2 3 4 2 4 学校基本设备、设施不断完善2 4 4 3 诚聘良师,注重师资建设2 5 4 3 1 教职员阵容整齐2 5 4 3 2 制定聘请教师的原则2 5 4 3 3 聘请教师的方法2 6 4 4 “德智体群劳全面教育2 6 4 4 1 德2 6 4 4 2 智2 8 4 4 31 本3 0 4 4 4 群3 2 4 4 5 劳3 2 4 5 审时度势,培养实用人才3 2 4 5 1 课程设置3 3 4 5 2 实践教学3 3 第5 章胡元恢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及启示3 4 5 1 当时的影响3 4 5 1 1 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新思想传播的摇篮3 4 5 1 2 我国民办学校的先导,“废科举、兴学堂 之前驱3 5 5 1 3 改革学制,建立独特的教育体系3 6 5 1 4 为湖南和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3 6 5 2 现今的启示3 7 5 2 1 办教育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3 7 5 2 2 民办教育应兼容并蓄,吸收各种文化和教育的资源3 8 5 2 3 民办教育应加强师资建设3 9 5 2 4 民办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实用人才3 9 5 2 5 民办教育应重视通识教育3 9 结 论4l 参考文献4 3 蜀j 射4 7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 8 v 硕 学位论文 1 1 选题缘由 第1 章绪论 民国初创前后,随着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入,国人办学的积极性高涨,私立 教育方兴未艾,湖南“私校之盛,殆为国中所仅见”,1 其发展处在全国前列。在 近代湖南教育发展历史上,私立教育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曾说过 “撇开私立学校,可以说我省毫无教育可言 2 ,私立教育对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9 1 7 年8 月1 6 日,湖南大公报载文称:“湖南私立学 校开办最早且成绩优秀者,以明德、周南、楚怡、修业、广益及三公学为最。”这 里所说的位居首位的明德,指的就是教育家胡元恢先生于19 0 3 年建立的近代湖南 第一所私立学校一一明德中学。自此,近代湖南私人办学的大潮便拉开了序幕。 胡元恢作为湖南近代社会办学第一人,一生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始终以“磨 血人 的精神来办学,使明德中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誉了“北有南开,南百 明德的盛名。“明德中学在解放前共办了中学、小学、师范、各种专科、预科 1 8 3 个班,毕业学生七千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深造后,任大学教授、副教 授的有三百余人,任工程师、医师和各种科技工作的人数更多,遍布国内外。3 明 德中学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教学质量之高,社会影响之深,在中国教育史 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一所普通中学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作为校长的胡元恢 有哪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他汲取了哪些外部资源,他是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 来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促使明德中学在当时的社会立足?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 析和解答,必然能够为我们今天再思考胡元俊先生的教育贡献提供一个很好的视 角。 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时逢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并 不一定能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看不起民办 教育的传统观念,其中原因固然很多,民办教育的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的缺乏、 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需要、办学者发展眼光的狭隘闭塞、社会的不信任等等一系列 的问题应该是制约着民办学校的发展重要原因。如何使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扩 大? 如何走特色之路? 如何实现民办教育的成功转型? 如何使民办教育在新的历 史时期成就新的辉煌? 这些都是现代民办教育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回 1 张学军湖南民办教育大事记【g 】内部资料,2 0 0 3 ,3 :4 3 2 宋斐夫湖南通史现代卷【m 】长沙:湖南 l i 版社,1 9 9 4 ,1 2 ( 1 ) :8 0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沙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长沙文史资料( 五辑) 【g 】,1 9 8 7 ,1 2 :5 胡冗谈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顾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发展盛况,探究以胡元俄为代表的近代教育家群体的 教育思想及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民办教育和私人办学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研究现状 1 2 1 关于民国时期湖南教育研究的资料 通过查阅国内有关民办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对民办教育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对民办教育的现状分析和规范管理方面。关于民办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 则主要散见在有关教育史、各省市地方文史资料、教育人物传记和人物回忆录中, 研究也主要是停留在对学校显而易见的教学时数变化、学科名称的改变等层面上, 反而对于潜藏于所有这些背后的价值体系、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不 多。 关于湖南近代民办教育、私人办学模式的研究,教育史志类文献已经取得了 初步的重要成果,文献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资料汇编和专著。主要文献有朱有璩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 1 9 8 7 年出版) ,其中第二辑上册非常详尽的记载了关于民办教育的各种办学立 案折、招学广告、学堂规则和学堂的发展概况等等1 ,长沙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 编的湖南文史资料选辑2 和长沙文史资料第五辑,记载了民国前后长沙教 育界名人名校的相关事迹,内容或为通过故人回忆所写较为零星的人物传记,或 为当时的学生所写的母校生活回忆录,或为当时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可谓研究的 第一手材料。3 冯象钦、刘欣森、周秋光主编的湖南教育史4 ,孙培青主编的 中国教育史对于民国前后湖南民办教育概况也有记载5 。 其二,论文。伍春辉的近代湖南私立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是从办学特色、 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来论述近代湖南私立教育代表了近代湖南学校教育的主流方 向6 。张大伟的清末湖南社会办学浅析主要从办学背景、学校类型、影响及弊 端几方面来阐述近代湖南私立学校的发展。7 周秋光、向常水的论近代湖南的私 立教育8 及周秋光的论湖南近代教育的起点、进程、特点及其作用主要是通 过论述湖南近代教育的进程,分析近代湖南私立教育的特色,进而总结近代湖南 1 朱有珊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二辑)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宁出版社出版,1 9 8 7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二十辑) 【m 1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沙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长沙文史资料( 五辑) 【g 】,1 9 8 7 ,1 2 4 冯象钦,刘欣森,周秋光湖南教育史( 第二卷,1 8 4 0 1 9 4 9 ) 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2 ,孙培青中困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版社,2 0 0 0 6 伍春辉近代湖南私立学校的办学特色【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 0 0 3 ,3 ( 1 ) :9 7 - 9 9 7 张人伟清末湖南社会办学浅析f j 】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2 0 0 8 ,( 3 ) 。周秋光,向常水论近代湖南的私立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0 6 ,5 ( 6 ) :9 0 9 5 硕十学位论文 私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 。李钊、刘翔的近代湖南私立学校办学中的湖湘文化履 印2 ,雷建军、张建斌的早期明德中学与湖湘文化3 ,陈文联、刘翔的论 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私立学校的办学特征主要都从湖湘文化的特质来探究湖湘 人近代兴学的原因,并强调其在湖南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意义4 。雷建 军在长沙明德学堂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中从黄兴创立华兴会,到明德学堂培养 了大批革命志士来论述明德学堂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5 。莫志斌、刘慧在明德学 堂在湖南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中认为明德学堂表面上不参与政治,实际 上是湖南志士从事革命的隐蔽场所和革命机关,称其是湖南资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6 。张建斌在明德中学与日本种种一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从创办与 发展、过去与现在各个方面独特地阐述了明德中学与日本的关系种种7 。这些文献 资料主要从宏观上对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有大量 的微观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1 2 2 关于胡元倏先生研究的资料 自民国前后至今,关于胡元恢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所创办的明德学掌的 办学历程、规章制度、成就业绩以及其教育思想、教育精神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 的地位和作用上,主要文献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资料汇编和专著。黄中先生主编的胡元恢先生传,是目前研究胡元 恢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他在该书中详实地论述了明德中学的创办与发展,胡先 生为办学筹款、聘师的艰难历程,明德中学的学制与课程,明德中学对教育的贡 献以及关于胡元俊本人的详细年谱资料8 。其中的篇目如王凤喈的明德学校在中 国教育史中之地位重点论述了明德学校对于中国教育史的四大贡献9 ,胡适在艰 难缔造中的明德一文中主要侧重于介绍明德中学发展所经历的三大历史阶段1 0 , 张亚淫在明德精神中则是重点论述“艰苦真诚 四字校训和德、智、群、体 四育并重的人才观。钱无咎主编的明德校史主要是以时间为序来记述明德 中学的成长历程,并叙述胡元锬的思想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影响,另外附录了一些 名录和制度、细则,在内容上与胡元恢先生传有些相似1 。长沙市政协文史资 料研究委员会主编的明德春秋则主要是通过回忆录的形式来记录明德中学的 周秋光论湖南近代教育的起点、进程、特点及其作用【j 】古今教育研究,2 0 0 3 ,( 1 ) :7 5 8 0 李钊、刘翔近代湖南私立学校办学中的湖湘文化履记【j 】船山学刊,2 0 0 9 ,( 2 ) :3 1 3 3 雷建军,张建斌早期明德中学与湖湘文化【j 】当代教育论坛,2 0 0 8 ,( 2 ) :i1 7 1 2 0 4 陈文联,刘翔论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私、) :学校的办学特征【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雷建军长沙明德学堂对辛亥革命的贡献【j j 书屋,2 0 0 9 ,( 7 ) 6 莫志斌,刘慧明德学堂在湖南资产阶级革命中的j 力史作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7 张建斌明德中学与日本种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j 】明德校刊,2 0 0 5 , 5 黄中胡元恢先生传【m 1 台湾:中华书局,1 9 7 1 黄中胡元恢先生传【m 】台湾:中华书局,1 9 7 l :1 0 4 1 0 7 黄中胡元恢先生传i m 】台湾:中华书局,1 9 7 l :1 0 8 1 l l “黄中胡元恢先生传【m 】台湾:中华书局,1 9 7 l :l1 6 1 2 2 ,2 0 0 7 ,( 2 ) :1 3 - 1 5 ,2 0 0 6 ,( 4 ) ( 6 ) 胡冗俊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的点点滴滴,包括胡元恢先生、明德师长风范、明德的风采及名流校友等,另外 还附录了胡元恢年谱与明德年谱2 。杨际贤主编的中华百年教育家思想精粹着 重论述了胡元恢“教育救国,办学育人 的教育思想3 。这些都是研究胡元伎先生 第一手文献,尚且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梳理,并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结合,以提炼 其现实价值。 其二,论文。在中国知网c n k i 以“胡元恢为关键词检索,从1 9 7 9 年到 2 0 l0 年总共只有记录2 条,其中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l 条,中国学术期刊网络 出版总库1 条。通过“胡元俊 作为主题词检索,也只有记录1 3 条,其中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l1 条,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1 条,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条。可见,学术界对胡元谈研究少之又少,而能查到的这些文献也主要研究胡 元恢办学历程和兴学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对当时的贡献。如张大伟的磨血兴学的 近代教育家一一胡元伎,论述了明德学校独特的教育体系,即集小学、中学、大 学、速成师范、专科于一体,并分析了胡元俊为了支撑这个独特的教育体系在筹 款、聘师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胡元俊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4 。伍春辉的筚路蓝 缕,磨血兴学一一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简介,他认为胡元恢在近代湖南教育家群 体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其身上体现了近代湖南私人办学的显著特点5 。与 此相关的是伍春辉还在论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中分析了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 出现的原因以及他们的群体烙印6 。雷建军在坚苦真诚一一长沙市明德中学校训 浅析中详尽地阐述了胡老校长的“坚苦真诚”四字校训,并赋予校训新的时代 内涵7 。这些研究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胡元恢的办学历程、思想和精神,其教育思想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胡元恢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办学,为明德中学身先士卒,死而后已。他所创 立的明德中学开创了近代湖南私立教育的先河,对湖南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无疑起 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术界关于胡元俊与近代湖南私立学校、明德中学与近代湖 南私立学校、明德中学与当今民办教育等的研究少之又少,有些仅仅只是在少数 篇幅中一笔带过。另外,因胡元俊先生本人的文集多已失传,今人未能研究参考, 实为研究之一大遗憾。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研究较多,并己取得了较为 丰富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只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一般地论述了民国教育的发展 演变情况,缺乏微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对于胡元恢先生的教育思想则鲜有 1 钱无咎明德校史【m 】时来照相制版社。1 9 4 8 2 长沙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明德春秋【m 】湖南省政协机关印刷厂,1 9 9 3 3 杨际贤中华百年教育家思想精粹【m 】中国宜文出版社,1 9 9 9 4 张大伟磨血办学的近代教育家胡元谈【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 0 0 2 ,( 3 ) :6 7 7 0 5 伍春辉筚路蓝缕,磨血兴学近代教育家群体简介【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 0 0 2 ,( 4 ) :7 1 - 7 4 6 伍春辉论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j 】长沙大学学报,2 0 0 8 ,( 6 ) :1 5 1 7 7 雷建军“坚苦真诚”长沙市明德中学校训浅探【j 】当代教育论坛,2 0 0 7 ,( 5 ) :1 1 5 - 1 1 6 硕上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更是凤毛麟角。笔者试图通过对胡元偻先生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以 明德学堂为个案的形式对胡元俄先生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再思考,并填补湖南 私立教育研究的一点空白,若能抛砖引玉,则吾之幸也。 1 3 研究意义 中国的民办教育,类似于国外的私立教育,是相对于公办教育而设立的。我 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等学者就开始兴办私学,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在私学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其间办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 是孔子。到了近代,清末新政时期,教会学校在华兴起,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下的新式教育理念,不可抗拒的影响了国内新式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同时, 当时留日学生大多学习师范科,受近代教育文明熏陶,归国后投身教育,使湖南 的私立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1 9 4 9 年之前,湖南的私立学校是全国各省中最多的, 其中又以私立中等学校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民办学校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几 乎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民办教育开始逐步发展,主要形式有民办高校、民 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各类培训学校,而其中又以民办中小学和各类培训学校 为最多,民办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办学规模眇 不大,社会认可度低,教学成本投入不足,学生生源有限等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麓 因此,探索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前人办学的经验和教训,有着巨大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 1 3 1 理论意义 明德中学为湖南有私立中学之始,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创立者胡元恢先生为湖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湖南教育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胡元谈先生及明德中学的研究少之又少,探索胡元恢先 生的教育实践过程,总结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丰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 1 3 2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民办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2 0 0 4 年统计,全国各级民办学校和教 育机构达到8 万多所,在校生2 0 6 6 万人,当年招生人数1 2 9 1 万人,毕业、结业 人数达到1 0 7 8 万人,教职工6 8 万人,各类民办学校总资产达3 4 6 0 亿元。1 但是 民办教育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质量的飞跃,目前民办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 些民办学校教育模式单一,管理机制落后,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不过硬,社会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民办教育促进法【z 】2 0 0 3 ( 9 ) :2 7 4 5 胡元恢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对民办学校另眼相看,与公办教育相比缺乏竞争力等,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民办 学校前行的步伐。因此,民办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 策略,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得到长足的生存和发展。 民国前后的教育发展迅速,且民办教育是当时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元恢作为 近代湖南私立教育的第一人和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的领军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办 学实践无疑推动了当时教育的发展,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今天我省的 民办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胡元恢先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经验,为现在及以后的民办教育 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同时希望能够唤起当今教育工作者对民办教育的重视, 并能对其他教育研究者提供帮助。 1 4 研究路径 1 4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胡元俊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思想渊源、国内环境和 国外影响) ;胡元俊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救国和爱国主 义教育、中西会通、兼收并蓄、学生至上的教育观) :胡元恢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 ( 建学校、苦筹款、诚聘师) ;胡元恢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胡元俄教育思想及 实践对湖南和全国的影响、胡元恢教育思想对当今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等等。 1 4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写作本文时笔者参阅了大量的文 献资料和研究性论文。这些文献资料和研究性论文将分别以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形 式在行文中或文后一一注明。 文献和研究性论文提供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和背景资料。在占有文献资料的基 础上,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客 观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通过对胡元恢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的 阐释,论证胡元谈和明德中学对湖南私立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在湖南教育近代化 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较法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对胡元恢教 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是通过对国内外政治文化环境的比较分析而完成的。 分析法分析法是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对散落在各文献资 料中的有关于胡元恢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本文的第三 章和第四章内容。 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硕七学位论文 事实,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去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 作。历史研究须广泛地查阅文献,笔者尽可能地收集与研究此类问题有关的史料, 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规章制度、资料汇编,还有反映当时教育情况的论著、报告 等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加以鉴别,同时发挥教育史“古为今用”、“近为今用 的作用,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民办教育及私人办学的发展提供较为有益的借鉴。 胡元俄教育思想及j e 实践研究 第2 章胡元倏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一个人观念的形成往往要受到环境、教 育、经历与天赋的影响和制约。天赋是人的天生禀赋,我们尚且不需执意追究, 而人所生活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是奠定、形成个人固有的 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胡元使出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受家学教育影响,又深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楚文化为源头的湖湘文化熏陶,在近代中国波涛激浪的变革大潮中,亲阅只本 兴学成就,深感民族危机之重和教育救国之任,又适逢清末教育新政,他的教育 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2 1 思想渊源 2 1 1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充分肯定现实世界,认为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 的积极参与、适应和改造以实现人的价值。具体来讲就是主张通过个体的修养而 使之达到“仁 的标准,从而齐家、治国及平天下。一方面,儒家重视个体自身 的道德修养。历代服膺儒学的士大夫们都自觉地刻苦自励,一日“三省吾身,时 刻不忘修身养德之功。曾子提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泰伯) 体现的正是一种不畏艰苦的 磨砺过程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明德校训之“坚苦真诚 鼓舞学生 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求真求诚,实则是于逆境中求生存的顽强毅力和豁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儒家把个人修身与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联系起来。 大学载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胡元俊取“明德 为校名,实见其以天下兴亡为己 任,主张在改造现实、维护国家利益中实现其人生价值。 儒学的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进取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积累,后 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这体现了儒学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所表现出的积极入世 的态度,较之佛家的遁世情怀和道家的隐士精神,这种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具 有更强的推动力。 胡元俊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胡湘曾任广东南海知县, 硕卜学位论文 其父亲同寿、伯父锡燕师承广东著名学者陈澧,主要学习诗经和资治通鉴; 兄长元仪,对于诗经和荀子有所研究,为郭嵩焘的门生:六兄元玉,是 湘绮老人王闽运的女婿,两兄均有著述。胡元俊“受家学熏陶及名师指导,经史 学颇有根底,又起对姚江派很感兴趣,信服王阳明知行学说 1 。孔子的“富而教 之”、礼记学记中的“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等儒 家思想已深植于心。 儒家提倡的“修身 、“治国平天下 思想,修身是平天下的前提,而教育无 疑又是修身的最直接途径。试看胡元恢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为求得一己之 欲而损他肥己、道德沦丧者;有为官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而不顾人民之生死者; 有为苟延性命而卖国求荣、不顾国家之安危者凡此种种,都激发了胡元恢通 过教育将儒家入世精神之成己成人、造就社会、平治天下的思想“一以贯之”占与 决心。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建国之本、为政之先,国家富裕了,就应该施行 教育,广而教之;要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必须从办教育、学文化 来入手。他要让当时的民众通过接受严格的教育,成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他们直接去为社会服务,而达到“建国君民”、“化民成俗 的目的。 2 1 2 湖湘文化的熏陶 纵观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湖南省,位于长 江中游,有着“三湘四水 的美称,在这优美的山光水色之间,孕育了独特的湖 湘文化。可以说,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为湖南的教育发展打下了独特的基础。 而湖南的教育则在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没有湖湘文 化的深厚底蕴,湖南的教育难以向前飞速发展;没有湖南教育这一优质载体,湖 湘文化难以源远流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湖湘文化推动着湖南教育的发展,而 湖南教育则在湖湘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正是在湖湘文化的熏 陶下,我省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才群体,他们在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振兴与发展湖南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元俊所生长的湖南省素有兴学重教的传统,2 0 0 年前( 1 8 1 2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CAA 90-2024工业清洗服务企业能力评价要求
- T/CI 538-2024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 2025年文化器材行业数字化展陈设备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共享出行模式发展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旅游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创新技术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智能网联行业车联网技术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寿阳县2025山西晋中市寿阳县事业单位招聘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定州市2025年河北保定定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脑疝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答案
- 2024年全市首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究
- 合作建房框架协议书
- 高三毕业班会课件
- 护理学基础:会阴部擦洗
- 在第五章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 车辆驾驶业务外包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门窗定做加工合同范本
- 道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