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research onresearch on currentcurrent assetsassets imimp pairmenairment t a andnd earningsearnings managementmanagement 院 系: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 号: 22009040202 作 者: 肖阳 指导教师: 刘文辉 教授 完成日期: 2012 年 4 月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 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 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i 摘要摘要 2006 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并要求上市公司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 实施。其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应收款项列为金融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计 量,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有较大变化。但存货准则并没有对存货减值做出实 质性的改变。与资产减值准则中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允许转 回的规定不同, 无论是坏账准备还是存货跌价准备, 当价值恢复时准则均允许其转回, 可见企业依然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 结合 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09 年经济萧条的环 境,我国企业在准则实施后是否还会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指坏账准备和存货 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如何利用,构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理论部分阐述了资产的定义和本质,流动资产减 值的概念, 国内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的常用手段等内容。 本文的实证部分是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问卷分析的方式分别对我 国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是否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做出 分析。 本文通过数据库收集和筛选了准则颁布之后 20082010 年上市公司流动资产 减值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对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公司和 st 公司这三个样本流 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情况以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并得出以 下研究结论: 对于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存在着利用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 理的动机;对于盈利公司而言,企业通常采取在利润较多的年度计提较多、转回较少 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利润较少的年度进行相反处理的方式进行利润平滑;对于 st 公司而言,st 公司通过在亏损年度大量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在扭 亏年度转回大额坏账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从而实现扭亏为盈, 避免被特别处理。 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北京市部分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是否利用 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会计准则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方面给予了企业自由选择的空间, 而存货跌价准备中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等方面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 均给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 余管理提供了机会。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论,对如何完善我国流动资产减值的相关 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 流动资产减值流动资产减值 坏账准备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盈余管理盈余管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ii abstractabstract in 2006, ministry of finance promulgated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and it was formally implemented in listed company on 1st, january of 2007. accounts receivables are classified as financial assets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enterprises-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using amortized cost to measure. the enterprises should determine whether accounts receivables are impaired based on objective evidences. this is a big 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but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enterprises-inventories” does not make substantive changes in impairment of inventories. different from the regulation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for long-term assets impairment once it was proposed, there is no revision in the later accounting period, whether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or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they can both reversed once these current assets recovered their value.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leaves the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the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nd the economic depression in 2009, after the standards implemented, whether enterprises of china have certain restriction influenc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whether enterprises will use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and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and how to use, the above composes the research aim of thesi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oretical part and empirical part. the theoretical part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and nature of assets, concept of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motive of carrying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abroad, as well as common measures for enterprise to make use of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to imple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so on. the empirical part of the thesis analyzes whether listed companies and state-owned medium-and-big companies without being listed will use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mean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rough database and selection of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data of listed company from 2008 to 2010 as a research sample, it respectively carries out influence of statistic analysis for accrue and revert conditions on current assets of unity of listed companies, profitable companies and companies under special treatment, it ge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or unity of listed companies, enterprises exist the motive of using allowance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iii for doubtful accounts and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profitable company, enterprises usually adopt to accrue more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and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revert less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of as well as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in the year of much profit. while in year with little profit, the enterprises carry out contrary way to do profit smoothness; for companies under special treatment, they carry out big changes accruing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in the loss year, as well as accrue more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in back to profit year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so that companies can realize turning loss into profit so as to avoid being disposed in special way. thesis also researches whether some state-owned medium-and-big companies without being listed in beijing will use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given space of free choice to enterprises in aspect of accrue percentage of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calculation of the net realizable value in stock impairment needs accountants to make career judgment; it also leaves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use assets impairment preparation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lly, writer proposes some advice on improving relative policy of assets impairment in china. key words: current assets impairment; allowance for doubtful accounts; provision for obsolete stock; earnings management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iv 目录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引言 .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1.2 文章结构和研究内容 . 1 1.3 研究方法 . 2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2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 6 2.3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 11 3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11 3.1 流动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 11 3.1.1 资产的定义及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11 3.1.2 流动资产减值 . 12 3.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13 3.2.1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 13 3.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15 3.3 我国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 17 4 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19 4.1 样本的选取 . 19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0 4.2.1 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情况分析 . 20 4.2.2 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 27 4.3 研究结论 . 30 5 北京市国有非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调查问卷分析 . 32 5.1 被调查单位情况与问卷设计 . 32 5.2 调查问卷分析 . 32 5.2.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32 5.2.2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 33 5.2.3 坏账准备计提和转回情况及其分析 . 35 5.2.4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转回情况及其分析 . 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v 5.3 研究结论 . 40 6 研究建议和局限性 . 41 6.1 相关建议 . 41 6.2 研究的局限性 . 44 6.3 结语 . 44 参考文献 . 46 附录 . 50 致谢 . 55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5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1 页 共 56 页 1 1 引言引言 1.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以往的研究表明, 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 段,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 计准则中对流动资产的定义可知,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无需计提减值准备,所以流动资产中需要计提减 值准备的资产就是应收款项和存货。其中应收款项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来规范,该准则将应收款项列为金融资产并采用摊 余成本计量, 当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才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现金 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与原制度相比有较大变化。存货通过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来规范,但该准则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规定并 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与资产减值准则中对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在以后期间不允许转回的规定不同,无论是坏账准备还是存货跌价准备,当价值 恢复时准则均允许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所以企业在准则颁布后仍然可能 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现阶段, 我国企业是否还在利用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以及 如何利用,结合 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09 年经济萧条的背景,本文选择流动资 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对流动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 论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分析准则实施后我国企业如何利用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 余管理,并据此对流动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并提出相关建议。 1.21.2 文章结构和研究内容文章结构和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 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文章框架、 研究内容、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国内外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 通过对国内外 文献的阅读、分析,得出企业很可能通过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的结论,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是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理论分析。首先,基于对资产的定义和 理论基础说明资产的本质是未来收益观、介绍了资产以及流动资产减值的定义。 然后概述了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主要包括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西方国家和 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不同动机。 最后总结了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 管理的常用手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2 页 共 56 页 第四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锐 思数据库收集和筛选了准则实施之后 20082010 年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减值 的数据,首先对样本公司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然后对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和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对净 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第五部分是北京市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利用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的调查问卷分析。首先了解被调查单位情况,确定问卷调查对象;然后进行问卷 设计,并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然后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分析企业如何利用流动 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是研究建议和局限性。根据上文中的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利用流 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 性和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3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探讨资产的定义和理论基础,流动资产减值的内容,国 内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 段等理论内容。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通过数据库搜集的数据和证监会公布的年报数据对我 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指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 回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采用调查问卷分析的方法,针对流动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并发放给北京市部分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让其对问卷进行填写,然后回收问 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调查结果。最后对调查结 果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 1.4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点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有两方面: 第一,细化了研究范围。尽管国内外对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但 是大部分学者都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流动资 产(主要是应收款项和存货)减值准备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定不 尽相同,如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将会导致研究 结果较为笼统,不能清晰地看出不同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实践的指导 意义不强。本文将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作为流动资产减值的研究内容,细化 了研究对象,对我国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丰富,有着很强的理论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3 页 共 56 页 实践意义。 第二,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 并与调查问卷分析、 实证分析相结合, 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和北京市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运用流动资产减值对盈余 管理的影响。以往的论文大都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增加 了调查问卷分析,针对流动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发放 调查问卷, 得出部分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有关流动资产减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针对一些国有大中型非上市公司运用调查问 卷进行分析和研究, 选用此方法对流动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研究来说是一个补 充。 除此之外, 本文不仅采用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对 盈余管理的影响, 还运用了调查问卷分析来研究国有非上市公司运用流动资产减 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使得研究对象的范围更加全面,涉及到我国的上市公司和 部分国有非上市公司。 而以往的论文大都只研究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对盈余管 理的影响,较少涉及国有非上市公司的情况。 2 2 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外文献综述 2.12.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国外学者就对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进行 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当时主要的观点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广大投资者 很难发觉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因而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准则的 可选择性,选择那些有利于个人利益的资产减值政策,从而操纵公司盈余的变动 方向。为了研究上市公司是否运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文 献分析了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 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 方式,说明公司的确存在运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strong和meyer(1987)对19811985年这5年间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 共 31 个行业、120 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同时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与样本公 司行业相同但在这 5 年间未宣告资产减值的 15 家公司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通 过比较样本公司与对照公司之间的如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现金净流量和市净率等 财务指标,显示出计提减值的样本公司业绩最高和最低的频数并没有预期值高, 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此外,针对每个样本公司均选取两家行业相同、规模相似 的公司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显示管理层人员的变更是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决定性 因素。与从内部晋升的新领导相比,从公司外部招聘来的新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 在当年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 在以后的经营年度中进行转回的方式来 “粉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4 页 共 56 页 自己的业绩1。 elliott 和 shaw(1988)通过对 19821985 年间的 240 家计提了资产减值 准备的公司进行分析, 对这四年间公司的会计收益和市场回报之间存在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公司的股票回报值明显小 于本行业的平均数,资产增长率和市盈率也有相应的降低。公布减值的公司中有 63%的减值是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披露的,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产生 的, 而是与年报审计有关。 有 39%的公司在公布减值的当年进行了高级管理人员 的变更, 并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无论是在净资产收益率还是总资产净利率 (无论是否将减值的部分加回)方面,均远远低于同行业中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 公司。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时,公司通常会 提取大额的减值准备,这是为提高未来的经营业绩进行的“秘密准备”2。 mcnichols 和 wilson(1988)认为,坏账准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操纵性应计项 目的组成部分; 坏账准备相对于应收账款的异常变动通常会得到证券分析师的特 别关注;并且公司管理人员存在着利用坏账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了证明 这种观点,作者通过运用特定的应计模型,以坏账准备这一单一应计项目来检验 管理人员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 研究结果表明: 当公司收益发生异常变动的时候, 管理人员会选择用坏账准备来调减公司收益这种处理方法。 当公司利润非常小或 非常大的时候均倾向于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 这说明管理人员存在着利用坏 账准备进行利润清洗和利润平滑,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由于作者选取 的三个样本公司均是坏账准备比例 (坏账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和应收账款占总资 产的比例)较高的行业,所以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3。 chen.k(1991)将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石油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的资产 减值上限测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类公司的计提资产减值的时机是不同的。研 究样本中有 22 家公司提前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并且这 22 家公司中有 17 家在 减值前就出现了亏损。由此可见,这 17 家提前确认减值的公司存在着利用资产 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清洗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样本公司利润越多,越倾向将资产 减值递延到以后年度,这种行为符合利润平滑的动机4。 zucca 和 campbell(1992)运用收益模型对 19781983 年间 67 家公司的资 1 strong,john.s and john r.meyer,asset write downs: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7:643661 2 elliott, j. and w.shaw, write-offs as accounting procedures to manage procedur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8,34 :91119 3 mcnicholsm., gwilson and wilson.l. 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6(supplement), 1988,26 :133 4 chen.k.the timing of asset writes down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1985-1986 petroleum j.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journal, 1991,10 :15717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5 页 共 56 页 产减值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作者通过研究 发现,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司大多是制造企业,企业主要在第四季度自行确认资产 减值损失。大部分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是“大洗澡” ,只有少部分公司 是由于利润平滑的原因计提减值准备, 这说明计提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为了以后期 间转回而进行的秘密储备。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财务状况通常较差,所 以在进行“大洗澡”后,这些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业绩并没有超过 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公司的业绩。 以上这些结果可以作为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 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支持了利用减值操纵利润的观点5。 francis,hanna 和 vincent(1996)运用加权托宾 q 模型,将 674 家自 1989 1992 公布资产减值信息的美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企业资产减值的价 值毁损因素和盈余操纵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 备的比例和盈余管理动机的选择这两方面,价值毁损因素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如果不考虑价值毁损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曾经发生过管理层人员变更和计提过 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通常较高, 但利润平滑和利润清洗动机 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作者还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利 润操纵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利润操纵因素对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的减值 影响不大,但对商誉、资产重组费用等容易被企业操纵的资产减值影响则是非常 显著的6。 rezaee、smith 和 lindbeck(1996)认为,人们之所以关注资产减值,是因为 资产减值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时它可以达到公司营业收入的 22%、 长期资产总值的 12%或净利润的 10 倍。并且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资产减值对 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作者建议在对资产减值进行研究时应尽量区分 行业7。 rees、gill 和 gore(1996)通过对 19871992 年这六年间共计发生 365 次资产减值的 277 家公司进行分析,研究资产减值金额与非正常收益之间的关 系。研究发现大多数样本公司并未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这说明公 司计提减值准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盈余管理, 而是管理层通过这种方式向市 场传达其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是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出的反应8。 5 zucca,linda j. and david r. campbell. a closer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 impaired assetsj.accounting horizons,1992,6 :3041 6 francis, j., d.hanna and l.vincent.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eh,1996,34 :117134 7 zabihollah rezaee,james.a. smith and rudolph.s.lindbeck. 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pairments under sfas no.121.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conomic researchj.1996:290 8 reesl,gills,gorer,an investigation of asset write-downs and concurrent abnormal accru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4(supplement),1996:15716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6 页 共 56 页 teoh,welch 和 wong(1998)对初次发行股票的公司的坏账准备和折旧进 行了考察。作者将首发股票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与非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进 行对照比较,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首发股票的当年和随后的几年中更可能采用 使净利润增加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折旧政策。 研究还指出, 大约 62%的首发股 票的公司比对照公司有更高的非预期应计项目。如果正常情况下的频率是 50%, 就意味着大约有 12%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9。 kirsehenheiter 和 ndmelumad(2002)通过研究发现: 当公司面临对其不利的坏 消息时,管理层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清洗,使本年利润一亏到底,从而为公 司未来期间的利润水平的提高做准备;当公司面临对其有利的好消息时,管理层 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 并且管理层根据观察到的现金流量水平来确定利 润平滑的数额10。 riedl(2004)研究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1号的发布对公司公告资产减值的 影响, 并对第 121 号准则发布前后影响公司公告资产减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检验 11。研究将 19921998 年这六年间的 2754 次观测值(其中包括 397 家计提资 产减值的公司和 919 家未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观测值的 减值情况进行行业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21 号发布前后计提资 产减值公司的行业特征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运用加权托宾 q 模型,发现第 121 号准则发布以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与企业“大洗澡”行为之间存在着跟紧密的联 系12。 2.22.2 国内文献综述国内文献综述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对资产减值的研究起步较晚, 最初是以理论研究为主, 对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等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界的逐步引 进,一些学者开始对我国资产减值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 王跃堂(2000)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动机进行了研究,通 过对 1998 年 a 股上市公司的短期投资减值、长期投资减值和存货减值这三大资 产减值政策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西方的“三 大假设” (即补偿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假设)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是 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证券市场一些特殊的监管政策、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公 9 teoh,s.h.,i.welch. and t.j.wong.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ost-issue 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10 :6399 10 kirsehenheiter and ndmelumad.can “big bath ” and earnings smoothing co-exist a equilibrium financial report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 :761796 11 riedl, edward i. 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pairments j.accounting review, 2004,3 :823852 12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44-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r disposal of long-lived. journal of accountancy m, 200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流动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研究 第 7 页 共 56 页 司的治理结构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扭亏公司会利用 三大减值政策增加盈余,而 st 公司则利用减值政策夸大亏损;对于经营和财务 状况越差的公司,管理人员利用三大减值政策操纵利润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公司 利用三大减值政策进行了盈余管理, 那么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3。 李增泉(2001)选取了 719 家 a 股上市公司和 144 家 b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 样本,考察这些公司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和长期投资这四项资产计提减 值准备的情况。研究表明,在 1999 年度实现扭亏、配股和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上 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向是提 高当期盈余;而在 1999 年度发生亏损、控股股东变动和业绩大幅增长的上市公 司也存在着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向是增 加未来盈余;并且上述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控制了资产规模、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以 及总资产质量这些变量后依然显著。为了进一步考察资产的质量,作者对 1998 和 1999 这两年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进行检验,以验证上述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合理。研究发现:扭亏公司和亏损公司均存在着利 用存货跌价准备来调节利润的行为, 而处在配股资格线边缘的公司则存在着利用 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来调节资产净利率,从而达到配股资格的动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