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i 提要 提要 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的迫切需要, 举债办学有效缓解了高等学校规模化发展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 盾。时至今日,大规模扩招虽已得到控制,但高校十年来的举债办学的状况并没有得 到根本的解决,负债办学风险依然是高校财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高校财务风险控 制的管理研究,可为政策层提供宏观管理的依据,也可为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 用负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借鉴。 高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风险、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两大类。笔者研究了 大量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研究了高校财 务风险的类型、特征与成因,针对两大类风险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财务风险评 价指标体系,以此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预警。运用指标分析法分析了某高校 2005 至 2007 年度决算数据,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由点及面,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现状提 出了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通过预警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来防范举债可能带来的财务风 险;通过广开筹资渠道、优化预算与核算管理办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法防范财 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期望能对我国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主题词主题词: 高校财务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防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ii abstract it is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expand college enroll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in our country.school-runing by debt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form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nd shortage of funding for education.today large-scale expansion has been under the control,but the situation of borrowing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resolved in universities. the risk of school-runing by debt is the main financial risk that university are faced wit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 of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macro-management,also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gement,rationally use deb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eversities. the financial risk of univers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wo major categories,one is liability risk,the other is overall imbalance of financial posi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many literature on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ypes,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inancial risk of university and establishes a set of practial evaluation system of financial risk of university in order to warn of financial risk of university.also,using the index analysis the author analysis annual accounts data from 2005 to 2007 and evaluate their financial risk. finally, the author provide some measur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inancial risk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risk. for example, university can establish warning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to prevent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also can expand funding-raising channels,optimize the budget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the overall imbalance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the author hope to benefi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financial risk risk assessment risk prevention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 页,共 46 页 1 引言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写作动机 1.1 研究背景及写作动机 1.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分析高校的财务风险应从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入手, 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是指政府明 确高等学校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合理有效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约束和管理教育投 资活动,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并与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制度 。高等教育的 投入是非补偿性的, 属于消费性支出, 这部分非补偿性支出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来投入。 “教育是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各 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发展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教育 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 用逐步增长, 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 适当收取少量杂费;非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以政府为主渠道,由政府、受教育者和 社会共同分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 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 ”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政策角度来看, 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个人和社会投入为辅。 而实际情况则是,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教育产业化思想的提出、终身 教育观念的建立、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对高校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加快建设速度 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当年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地扩招,高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 件明显跟不上招生的需求,建设资金需求不足的矛盾日渐突显。而政府并没有为高校 扩招增加资金投入,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国家交给了学校来解决,过去一直由政府承 担的投资,要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向银行贷款就成为解燃眉之急的必然选择, 高校因此走上了沉重的举债办学之路,并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高校财务风险危机。 时至今日,大规模扩招虽已得到控制,但高校十年来的举债办学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 本的解决,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财政对高校的拨款将有所削减,对于本 已负债累累的高校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举债办学风险依然是高校财务面临的主要风 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所有的资金来源统一由国家提供,资金运用必须按国家 计划进行,在这样的体制和环境中,高校财务出现失衡即流动资金短缺的可能性 极小。但随着高校债务的不断增大,给高校财务状况出现失衡提供了条件。因此,正 视高校由于举债办学造成的总体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也是十分必要的。 普通高校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团体贷款发展,用明天的预期收益加快发展,迅速 乔春华.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教育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第 40 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2 页,共 46 页 达到规模效益,是现实生活中高等学校自主发展的必然,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高校投资 过度,盲目上项目的苗头,陷入债务危机中,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在把握好举债规模 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适度举债发展是可行的,但必须要求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人员采 取有效措施积极拓宽筹集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地规范和管理好教育资金,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1.1.2 本题写作动机 1.1.2 本题写作动机 加强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研究,可为政策层提供宏观管理的依据,也可为高 校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负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借鉴。笔者研究了大量的高校财 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校财务在筹资、资金运 作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现状,对如何评价及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 索。 1.1.3 选题的意义 1.1.3 选题的意义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 2004 年在第二届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这 些年来高校发展很快,内部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大学里从学校到院到系财务分级, 资金分散,形成了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还有少数学校存在财务失控现象。而高校的 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运用复杂化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果对高等教育资 金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必然会导致高校在筹资、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极大的财务风 险。 “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是教育部 2008 年工作重点;教育部又将“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列为其 2009 年工作要点, 这是近年来,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因此,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的研究对于加强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确保 高等教育资金安全,防止高等教育资金浪费,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有着重要的 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正确评价学校财务风险状况。正确评价学校财务状况,可以有多种方法, 但如何用直观简明的主要数据及其内在的联系,确立一系列主要指标,概括地反映高 校财务风险状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为有关部门提供宏观管理工具及制定政策依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和政府机关职能的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直接的、具体的管理将会越来越少,更 多和更主要的是宏观调控指导。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系统为宏观管理部门了解各高 校财务信息、把握各高校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了管理工具;对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 提出,为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明确政策导向提供了依据。 第三,为学校自身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分析评价高校财务风险的最终目的是 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非正常状态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学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3 页,共 46 页 评价系统所提供的分析数据、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的防范措施,能为学校改善财务管 理提供线索与思路,促进高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第四,为银行提供财务分析资料及防范风险措施。银行向学校发放贷款,除关注 学校的发展外,还十分关心资金的用途、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情况。财务指标评价系 统所体现出来的财务状况向社会公开,既向银行提供了分析高校财务状况的工具,也 为银行向高校放贷提供了监控路径。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始于 2l 世纪,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对高校贷款风 险的分析。这些研究主要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评价、预警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 探讨。这些学者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 1.2.1 高校财务风险类型的研究成果 1.2.1 高校财务风险类型的研究成果 杨周复、施建军等在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一书中,将高校财务风险分为财 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金融创新风险、校办产业财务风险。 程李梅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课题中,把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分为教 育资金筹集活动风险、教育资金使用的风险和教育资金现金流风险三类。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年硕士毕业生李素红在其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型构 建论文中,把高校财务风险分为四类: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资金运作风险、校 办企业财务风险和贷款风险。 徐紫娟、陈国旗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分析与实施中将高校财务风险分 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三类,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高校 财务数据仓库来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预警方法。 1.2.2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 1.2.2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 杨周复、施建军等在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一书中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理 论与方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 通过学校年末借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 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 12 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来反映我国高校在一定期间内负债 和风险的承受能力,并利用 34 所高校 19952000 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状况的风险预警系统。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生羊艳在其高校贷款风险评价与防范的毕业论 文中, 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了教育部、 财政部2004年7月共同组织开发的 普 通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控制模型 , 对模型进行了调整并举例运用; 从银行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控制高校贷款角度提出了普通高校贷款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运用客观赋权法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例举的10所高校贷款风险进行了实 证分析,并从教育主管部门、银行、高校三个角度对高校贷款风险控制提出了防范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4 页,共 46 页 施。 厦门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生林莉在其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中,专门针对当 前高校贷款问题的重中之重贷款的适度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以系统性、科 学性、实用性和广泛适应性为目标,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包括两个一级指标、四个二级 指标、七个三级指标、六个四级指标和相应的测算方法在内的中国公办高校贷款适度 规模指标和测算体系,对政府、银行和高校评估、管理和审核高校贷款的适度规模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宇洵、黄文雅,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提出从举债风险、投 资风险、总体状况失衡风险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以反 映高校总体的财务风险状况,为高校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李永宁在谈高校贷款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用与实证分析中,对高校 贷款风险监测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实证研究,提出了测定风险监测指标的评价标 准。 1.2.3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 1.2.3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 刘艳华在高校财务风险防范课题中,从分析典型的风险预警方法入手,对高 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提出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 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工具。 程李梅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课题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提出了以财务风险监测、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诊断、 财务风险评价为主的动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机制。 李素红、黄耕、尹志军在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判别分析中,建立了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多元判别模型, 对72所高校的l6个财务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判 别分析,以此对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进行预报。 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生李素红在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型构建 一文中,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变异系数和理想解相结合法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采用判 别分析法建立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并对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出相关建 议。 许道银在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通过合并事业报表与基建报表的方 法,并对现有计算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以适当改造,开发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 要在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建立预警指标,根据评价 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特点来确定风险值判别类型。 1.2.4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研究成果 1.2.4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研究成果 郑萼关于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一文,从不同层面提出了防范高校贷款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5 页,共 46 页 险的应对之策: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的防线,强调了“确立科学发展观、认知贷款风 险、强化责任意识”三点思考;从管理上提高贷款使用的效益,提出了“建立可操作 性强的科学决策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贷款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内部 控制体系”三条举措;从总量上控制贷款的规模,给出了“以资金成本承受力来控制 贷款规模、以学校筹资能力来制约贷款规模、以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测算贷款规模、 以财务报表中的若干指标分析贷款规模”四种方法。 孙艳萍在高校财务风险的认识及防范中,提出“财政拿一点、高校挤一点、 银行让一点”的思路来化解高校债务。 魏良华在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一文中,提出“风险监 控”和“风险管理”的思路:风险监控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织架构、制度安排、风险监 控工具和风险预警模型对全校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 风险管理则通过 科学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活动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 彭清平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中提出,金融机构应严格项目评 审,完善贷款后管理,即银行要严格贷前信用评审和项目评审、严格按项目进度和资 本金到位情况发放贷款,严格按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额度范围内发放贷款、严格按协议 回收贷款本息。 杨杰在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河北体育学院陈明凤在高校财务风 险的成因及其对策 、山东师范大学陈宏在高校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中, 都从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对策三个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了阐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日常运营等活动造成的,使高 校教育资金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风险主要表现为教育资金筹集活动的风险、教育资 金运作的风险两大类。在实地研究了高校财务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套高 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并运用指标分析法来分析某高校 2005 至 2007 年度决算数据, 对其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由点及面,提出如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以期对我国 高等学校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有所裨益。 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写作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 引言。本文研究背景、写作动机及有关高校财务风险研究的文献综述 等。 第二部分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入手,介绍高校财 务风险的概念。以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为立足点,从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两方面详细分 析了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以及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从我国高校贷款产生的内、外部 原因入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三部分 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结合高校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及规律,以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6 页,共 46 页 负债、财务状况总体失衡两类风险为主,建立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 高校 20052007 年度决算数据为案例,借助于指标分析方法实地分析了高校财务风 险状况。 第四部分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从负债、财务状况总体失 衡两方面提出了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为高校自身防范财 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及管理思路。 第五部分 结论。 1.4 本文的不足本文的不足 本文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我国学者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较 少,同时本人学识有限,难以就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作出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实 证研究,而只能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由点及面,以某一高校的财务数据为例, 就高校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高校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 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7 页,共 46 页 2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并基本形成了系统性的企业 财务风险理论,但对于高校这个特殊实体的财务风险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将 从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出发来研究其财务风险管理。 高等学校的性质与企业存在巨大的差别,其与银行、政府之间的关系与企业相比 也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有着较大差异。用研究企业 财务风险的套路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是不适合的。 2.1 高校财务风险概念高校财务风险概念 2.1.1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2.1.1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一般都是从 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资金流转环节分别考察其财务风险。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与 企业类似,但目的不同。企业资金流转是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高校只是为了满足 社会的共同需要,它没有社会生产职能,主要从事各种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为了维 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虽然高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取得了学费在 内的一些收入,但高校自己组织的收入难以抵补支出耗费,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才 能保证高校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高校并非在每一个资金流转环节都存在和企 业相同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的特殊性有: (1)预算管理的主导性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龙头” ,高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其预算展 开的。 学校将各项事业活动所发生的包括财政拨款在内的财务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的 范围,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各项支出均有预算安排和制度依据,并遵循“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2)较强的政策性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因此,高校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都存在着 很强的政策性。高校的财务管理既要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又要执行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依法理财,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这一特性尤 其体现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 (3)成本开支的非补偿性 企业作为盈利单位,其最终产品为物质形式的各种商品或劳务,其在生产过程中 的各项资金耗费,可通过成本核算,进入各项成本项目,构成商品的价格,然后通过 产品销售或劳务的提供来对其所耗费的各项资金进行补偿。 而高等学校主要活动是培 养人才、 开展科学研究, 其产品是人才和各类服务, 非物质形式, 不能通过市场出售。 因而也不能像企业一样进行“成本核算” ,其支出主要是消耗性的,除经营性支出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8 页,共 46 页 其他各项支出都变成各项费用,或是各种资产沉淀,不再流动,不可能通过自我资金 循环和周转获得直接补偿,只能依靠国家以财政拨款、有限学费收入和科研收入来维 持和发展。因此,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相比,高等学校支出具有不可补偿性,是一种 纯支出型财务。 (4)收入与支出不配比性 高等学校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 财政拨款和开展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获取。取得的各项收入,除了经营收入和少部 分特定的资金外,没有指定的用途,收入与发生的支出并无任何直接的联系,如财政 补助收入无法有一个特定的支出与之对应。因此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相 比,高等学校的大部分支出是无法与收入相匹配的。 (5)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财政快速改革使财务管理疲于应付,财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从 2000 年始,财政 部门对公共财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政 府收支分类、绩效考评、非税收入上缴,到公务卡的即将推行,每一个改革都会使财 务工作量增大一部分,而人员力量没有变化。仅就面对财政改革一方面,高校财务人 员已处疲于应付的状态,更不要说在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出现缺口的情况下,高校 如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开发、挖掘筹资渠道,同时管好、用好各项资金,财务压力 越来越大。 2.1.2 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2.1.2 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 杨周复、施建军认为,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 动而面临的风险 。 徐紫娟,陈国旗认为,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源于风险概念。实质是一种微观经济 风险,是高校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高校的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 性。相应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由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等构成 。 万宇询、黄文雅认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 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财务风险应包括举债风险、投资 风险、总体失衡风险三个方面的内容 。 王德春、张树庆认为,财务风险通常有两种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各单位各 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各单位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 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徐紫娟,陈国旗.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分析与实施.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11:6365 万宇询,黄文雅.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3:586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9 页,共 46 页 措、投资和日常运行所面临的风险。从其性质上看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 风险,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 由于经费不足和贷款的还款压力等原因所形成的风险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运行 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经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使实际财 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 2.2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依高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资金在高校的运动过程主要经过筹资、 使用两个阶段, 部分高校存在投资阶段。相应的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容主要分为来自于筹资方面的风 险、来自于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两个类型。 2.2.1 来自于筹资方面的风险负债风险 2.2.1 来自于筹资方面的风险负债风险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科研收入、经营 收入、附属单位缴款、贷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捐款收入),其中, 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科研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教育经费筹 资方式都属于无偿性的财政性收入,“贷款收入”是有偿的,需要到期还本付息。我 们来逐一分析一下各类收入的筹资风险: (1)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分为基本经费拨款和专项拨款, 基本经费拨款是根据高校的在校学生人 数并按一定标准来核拨的,高校的招生情况直接影响到基本经费收入的规模。专项拨 款是根据高校申报项目的实力来拨款,但这种款项不一定能拿得到,因此其不确定性 也会影响高校的收入。但总体来说,在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项目申报程序符合规定的 情况下,这部分收入是相对稳定的,几乎不存在风险,而且占学校收入来源的半壁江 山。 (2)事业收入 高校事业收入分为学费和住宿费收入,在招生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理论上讲 这部分收入是稳定的,其唯一风险表现在学费、住宿费的收缴率不能确定,但在学校 收费管理环环相扣而无缺陷的情况下,因收缴率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3)科研收入 科研收入是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高校教师通过申报纵 向和横向科研课题而形成的课题收入,其收入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教师申报课题的“成 功率”的大小,这种收入虽不具确定性,但因科研是教师立足于学校的重要因素,此 部分收入也会随着对教师科研考核力度的增大而稳步增加。 王德春,张树庆.高校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81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0 页,共 46 页 (4)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 取得的收入。包括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对社会有偿服务形成的收入。此部分收入 相对稳定。 (5)附属单位缴款及其他收入 高等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其收入的稳定性取决于附属 单位经营的稳定性。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因这部分收 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小,对学校总收入影响不大。 (6)贷款收入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扩张时期, 高校大规模“扩招”,几年间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标。与“扩招”相伴的 是高校投资扩张,各地兴起“大学城热”、“新校区热”,原本宁静沉寂的校园成为 一方投资的热土,高楼拔地而起,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高校的 投资扩张也给高校的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挑战。在国家只给政策不给资金的情况下, 高校债务的规模随着高等学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 己 成为近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有效保证。 在高校全部收入中,存在着“拨款仅够吃饭、收费保证运转、基本建设靠贷款” 的现状,可见基建贷款基本属超能力贷款,而用于日常维持的贷款更是属不良贷款范 畴。高校的大部分收入属于非补偿性收入,唯有贷款收入需还本付息,因此举债办学 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高校在筹资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 风险。 2.2.2 来自于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2.2.2 来自于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高等学校的资金使用包括两方面的管理: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核算管理。现分别 分析两方面管理存在的风险。 2.2.2.1 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2.2.2.1 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 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原则上讲, 高校的发展应当坚持综合平衡,不仅是事业发展的平衡,更是财力的平衡,这是保证 高校改革、建设和稳定的基本前提。学校的发展只能建立在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 之内,不能“寅吃卯粮”,不能搞赤字预算。因学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有收入才能安排支出,它既不同于企业,不能通过利润还债,也不同于国家财政,不 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第十一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1 页,共 46 页 能通过货币发行弥补赤字。因此,高校不存在搞赤字预算的客观基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提供,资金运用必须按国家计 划进行。在这样的体制和环境中,高校财务出现失衡的可能性很小。在市场经济的环 境下,自从高校作为独立借贷主体出现以后,因贷款的本与息是高校必须要流出的现 金流, 而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下, 基本建设贷款的利息未经上级部门批准是不能列支的, 也就是说贷款的利息支出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应该纳入预算。 高校在预算编制中要么 将利息编入预算,挤占日常运营支出,却又不能相应地列支,而是挂在“应收账款” 中;要么预算编制中不含利息支出,形成了表面不是赤字预算,事实上已是赤字预算 的局面。贷款为高校财务状况出现失衡提供了前提。 2.2.2.2 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2.2.2.2 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 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 理论上讲,学校有收入才能安排支出,但在贷款行为出现的前提下,高校要还本付息 就得发生现金的流出,就算学校已将利息纳入了年初预算,而本金却无法列入预算, 而这部分支出又不能象企业一样通过再生产,形成利润而得以补偿,唯一的办法是通 过借新贷的办法来补偿现金流的不足。 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失衡上和企业不同。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失 衡,是破产,是资不抵债。若把企业的全部资产拿出去清偿也不够,那就意味着企业 要破产了。事业单位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很小,但事业单位在借新贷还旧贷的环节 上若没有协调好,很可能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拖欠工资,没有资 金用于日常运行等。 “高等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是指一个高等院校的财务状况在中长期平衡 的过程中的失衡现象。这是属于财务风险范畴的问题。 ” 而此风险与举债办学风险是 紧密相关的。 2.3 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2.3.1 负债风险特征 2.3.1 负债风险特征 银行贷款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 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这一数据仍在不断刷新。据不完全统计,目 前全国公办高校银行贷款总额已达4500亿5000亿元。不少地方高校已经负债累 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第十八条 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2 页,共 46 页 累。 ” 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 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 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4.4亿元,自2002年起年均增幅达到76%,现有贷款 规模已经相当于这些高校收入的51.1%。”虽然目前政府已采取了诸如贷款审批制的 政策来控制高校贷款,但这一状况仍未得到良好控制,近十年来累积下来的巨大的贷 款的数额,已经远远超出了高校财务的承受能力,每年所还利息就有少则几百万元, 多则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沉重的负担,更不要说还本金了。高 校只能采取借新贷还旧贷这一恶性循环的方式来维持学校运转, 如果高校不采取置换 老校区或其他方法来筹措大量的资金,国家不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高校的建设,对 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低的高校来说,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 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危机。 2.3.1.1 高校贷款与企业贷款的比较 2.3.1.1 高校贷款与企业贷款的比较 由于高等学校的性质有别于企业,与企业贷款相比,高等学校的贷款具有以下几 个不同点: 第一,贷款的目的不同 企业贷款筹资目的是为了使目标资本结构趋于优化, 或以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 成本借入款项,以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借入款项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抵税的 作用。而高等教育性质决定了其最终效益归属是整个社会而不完全是高校,因此高校 贷款的目的更多的是强调社会效益,而不是高校自身,同时借入款项的利息不具有抵 税作用,并不会产生财务杠杆的作用。 第二,贷款偿还方式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长期贷款分年提取,通过资产折 旧进行成本列支,这样贷款资金在生产活动中得以补偿,并为还本付息筹集资金。而 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不需进行还本付息的计提。同时与企业的成 本、费用相比,高等学校支出具有不可补偿性,收入与支出不具有配比性,因此高校 只能用学费收入或历年的结余偿还贷款资金。 第三,贷款管理的组织不同 如上所述,对企业贷款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除了企业自身外,还包括金融机构。 高等学校作为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 政拨款和开展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获取,这样有必要对高校贷款进行监督的除了高 校自身和金融机构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必须对高校贷款进行监管。 杨东平主编,朱寅年副主编,2006 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3 页,共 46 页 2.3.1.2 高校负债风险的特征 2.3.1.2 高校负债风险的特征 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出发,高校负债风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还贷主体不明 199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 “高等学校自批准 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 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但这仅仅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 家包揽高校财务收支的局面, 对于高校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最终将由谁 来承担,即学校负债的最终偿还责任没有明确界定。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 家作为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的高等 教育还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导致部分贷款的高校认为学校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应由 各级财政解决,在选取贷款时,只考虑付息,忽视还本,认为学校是属于国家的,只 要贷得出款,不怕还不起,最终将由国家财政来承担。正因为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 在着模糊性, 因此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 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自身偿还本金的问题。 (2)还款渠道单一 在目前形成的高等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局面中, 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是多渠道筹 措资金中两个主要的渠道,理论上讲,财政拨款中的基本经费拨款和事业收入应是高 校贷款还款的主要资金来源。现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二者在高校负债还本付息中的作 用: 从高校经费来源的途径来看,高校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 育经费拨款的增量。 1998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六十条规定: “国 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保证国家举办的 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事业收入。包括高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夜大生的学 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事业收入也会相应增大。 高校创办二级学院、联合办学、非学历教育的收入。目前我国刚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多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高校利用国 内外多种途径创建民办二级学院前途广阔,这是增加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 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收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的合理化,高校参入 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高校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理论联 系实际,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校 办产业的收入。高校校办产业也是高校还贷的一个重要保证。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收 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围绕高校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多元化消费环境,高校的 校产门面房或处于闹市区的校区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可以获取较 高的利润。这一部分收入较为稳定,也是高校还贷的一个重要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 14 页,共 46 页 教育部 1996 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高等教育 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 ”收费是根据教育 补偿和教育成本合理分摊的原则,向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教育收费是世界 各国教育财务管理的一项惯例。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向受教育者 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成为高校财务收入的一条稳定的渠道,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 的财力支持。 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虽然近几年财政拨款在年年增加,但由 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贷款的成果大型固定资产在不断交付使用, 学校运行 成本高并递增的特点日益凸显,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日常运行所需。因此财政拨 款可用于还本付息的数额并不多,甚至绝无可能。对于上述还款经费来源中的 3、4、 5、6 项收入,占高校经费来源的比例很小且具有不确定性,综合起来看,只有事业 收入即学费和住宿费收入是稳定和可靠的来源,是还本付息的最后保障。 (3)具有潜伏期和隐蔽性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它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区别之一,是记账基础的 不同。企业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即费用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分担来确认,只要 是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麻醉科知识应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高端人才劳动合同续签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
- 企业社会责任全员聘用实施与公益项目合同
- 《离婚协议签署后财产保全与法律风险评估合同》
- 遗赠抚养协议与遗产税务筹划、鉴定、理赔及执行合同
- 昆山物业费退还判决执行合同书制作指南与案例
- 2025年妇产科产科手术操作规范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政局民法课件模板
- 民勤支行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酒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含试用期管理与解除条款
- 中国鱼腥草素钠栓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幼儿园采购协议书范本
- 电厂设备主人管理制度
- 酱油制作小作坊管理制度
- 胆道疾病的检查与护理
- 1.1《沁园春·长沙》课件中职语文高一(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
- 防火板安装协议书
- 2025年电动港机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股权代持协议英文版10篇
- 《服装商品企划实务与案例》课件第一章
- 幼儿园户外运动发展教研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