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优化设计 摘 要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越来越注重于培育和发挥自身的核心 能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由供应商提供核心业务以外的作 业。随着外包业务的增加,企业外购零部件的品种越来越多,供应商和零部件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关系原则下 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 一家汽车企业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考察研究, 分析了其在供应商质量管理 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进行了优化设计,希望 cz 公司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 面的实践能为现代企业做好类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概述,回顾了质量和质量管理 的概念,简述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并对质量先期策划进行了阐述;接着考 察了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存在 的问题,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 计;最后本文考察了优化设计的管理体系在 cz 公司的实施情况,并对其实施效 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之 前存在的职责分散、流程混乱和方法低效等问题,提升了 cz 公司供应商和外购 件质量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供应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流程优化 v optimization design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z company abstract nowadays,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epening,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they outsource mostly non-core operations, which are served by other supplies. with the outsourced businesses increasing, the kinds of outsourced parts are growing. to some extent, suppliers and spare parts qualities directly determine the products qualities in enterpri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under the win-win condition, has become a valuable approach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innovation in quality management. by investigate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a car company-cz,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e its management procedure. and it hopes that the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z company can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ose enterprises engaging similar works.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reviews the concept of quali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quality planning, and expounds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this paper inspects the status quo of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z company. and th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ppli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to optimize systematic design of the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z company. finally,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assesses the implementations of optimization design in cz compan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design of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duties scattered, procedure confusion and inefficient methods, and hence it promotes management level of suppliers and purchased parts qualities in cz company. keywords: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optimization viii 插图清单插图清单 图1-1 本文框架结构图 .3 图2-1 apqp进度图. 10 图2-2 典型的制造业供应链图.10 图3-1 cz公司组织结构图 .12 图3-2 cz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机构图.13 图3-3 cz公司20072009年绩差供应商淘汰数对比. 14 图3-4 cz公司各车型主要零部件二家开发比例.16 图3-5 cz公司a级车外购件市场top10问题走势图.17 图3-6 cz公司a0级车外购件市场top10问题走势图 .18 图4-1 优化后cz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机构图.24 图4-2 优化后cz公司供应商管理部组织机构图.25 图4-3 nam主流程图.26 图4-4 nam流程质量保证流程图 .27 图4-5 外购零部件开发过程流程图 .30 图5-1 cz公司200810年一类供应商引进情况对比.37 图5-2 cz公司200810年质量业绩绩差供应商淘汰数对比.37 图5-3 cz公司2009和2010年外购件问题整改复发率对比.39 图5-4 2009和2010年a级车生产线外购件质量问题停线时间对比.40 ix 表格清单 表格清单 表1-1 汽车公司自产零部件的百分比变化一览表 . 1 表2-1 广义质量和狭义质量概念对比表 . 6 表2-2 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 7 表2-3 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 8 表2-4 采购过程的传统观点与战略观点对比 . 11 表3-1 20072009年cz公司供应商增加数量统计 . 14 表3-2 2009年cz公司a车生产线月度停线时间统计 . 17 表3-3 2009年6月份cz公司部门协同满意度统计 . 19 表3-4 cz公司a车试生产期间零部件设计变更统计 . 20 表3-5 cz公司生产车型开发周期一览表 . 20 表3-6 2009年cz公司外购件现场问题罚款统计 . 21 表3-7 20072009年cz公司外购件质量岗位人员配置表 . 21 表3-8 2009年cz公司外购件问题整改情况统计 . 22 表3-9 cz公司2009年外购件问题整改复发率统计 . 22 表4-1 供应商产品开发apqp计划 . 31 表4-2 apqp17项任务清单 . 32 表4-3 供应商质量业绩评分标准一览表 . 36 表5-1 2010年cz公司外购件问题整改情况统计 . 38 表5-2 2010年cz公司外购件问题整改复发率统计 . 38 表5-3 2010年cz公司a级车生产线月度停线时间统计 . 39 iii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纪开成 签字日期:2011 年 5 月 3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 合肥工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者签名:纪开成 导师签名:杨爱峰 签字日期:2011 年 5 月 30 日 签字日期:2011 年 5 月 30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43 特 别 声 明 特 别 声 明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的 导师要求我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此,我郑重声明,本论文无任何学术 不端行为,如果被发现有任何学术不端行为,一切责任完全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纪开成 签字日期:2011 年 5 月 30 日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1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活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 起来越强,通常,某一个产品不可能由一个企业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加工直至 形成顾客最终使用的产品,往往是通过多个企业分工协作来完成。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越来越注重于培育和发挥自身的核心 能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由供应商提供核心业务以外的作 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近 20 年来世界汽车业巨头基本上剥离了其大部分次要 零部件的生产,如表 1-1 所示1。 表 1-1 汽车公司自产零部件的百分比变化一览表 由此可见,供应商所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 的质量和成本,影响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 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互利共赢的关系原则下加强对供应 商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2。 鉴于此,本文对 cz 汽车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职责、流程和方法在运行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在运 行过程中对提升 cz 公司供应商和外购件质量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信 cz 公司的做法对于其它企业如何系统有效开展供应商质量管理也会有着一定 的借鉴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公司 公司 零部件 零部件福特大众标致通用福特大众标致通用福特大众标致通用福特大众标致通用 排气管10050501000000 油泵1001005010002500 座椅100100100100502500 制动器10010050100050025 离合器50050500000 踏板总成10010010010002500 油箱10010010010025000 水泵10010010010002500 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2 本文通过对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职责、 流程和方法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合cz公司现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该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职责、流 程和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本论文框架结构如图1-1,各章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方面进行了阐述,简要谈了供应 商质量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对文章的思路和写作方法作 出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向读者介绍了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以及 质量管理的演变及发展历程,通过对三个阶段质量管理的比较,指出了全面质 量管理的先进性以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另外本章也对质量先期策 划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通过对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职责、流程和方法考察,总结出了 其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逐一进行了分析论证,从管理的系统性出发指 出cz公司供应商和外购件质量问题发生的必然性,从而为cz公司供应商和外购 件质量管理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在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cz公 司供应商和外购件质量管理进行优化设计的思路,并在借鉴国内外一流企业优 秀做法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运用,对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职 责、流程和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 第五章:针对第四章对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具体地 实施意见和措施,并考察了在cz公司的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第六章:结论,就优化后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职责、流程和方法在cz公司实 施的效果及其整体向好的趋势,得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设计现代企业供应 商和外购件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外购件质量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并 就如何设计架构现代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出了四项具体建议,最后对本文未 尽事宜作出了说明。本论文框架结构如图1-1。 1.3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1.3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本文在写作中,充分客观的结合了cz公司供应商和外购件质量管理的实际 情况,在没有增加多少投入和匹配更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对职责、流程和方 法的优化,以及原有资源的有效组合即达成了减少供应商和外购件问题发生的 目的。其次,本文所涉及的理论通俗易懂,很少有造作和捏造之处。再者就是 把平时自己在攻读mba期间学到的相关知识和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融入了文中, 通过做论文也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3 图1-1本文框架结构图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本文选题的 背景、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绪论(本文选题的 背景、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第 二 第 二 章章 理 论 概 述 理 论 概 述 第 三 章 第 三 章 cz 公 司 供 应 商 质 量 管 理 现 状 cz 公 司 供 应 商 质 量 管 理 现 状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现实依据现实依据 第五章第五章 优化设计的实施与 效果评价 优化设计的实施与 效果评价 第四章第四章 cz 公司供应商质 量管理优化设计 公司供应商质 量管理优化设计 归 纳 总 结 归 纳 总 结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结论 4 第二章 理论概述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质量管理的概念与演变 2.1 质量管理的概念与演变 质量管理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是否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关系到组织的 兴衰。组织应正式发布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在确立质量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质 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开展各项相关的质量活动。 2.1.1 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 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 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从人们衣、食、住、 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 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质量问题也是经济发展 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什么是质量?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3。质量的概念最初 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 。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 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 性(如: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 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4。 (2)关于“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 “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 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 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等。一般情况 下,顾客或相关方的文件(如:标准)中不会对这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 根据自身产品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识别,并做出规定。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如食品卫 生安全法、gb8898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 全要求”等,组织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必须执行这类标准。 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 不相同的。例如:对汽车来说,顾客要求美观、舒适、轻便、省油,但社会要求 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5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 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与质量相关的概念: 组织: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 过程: 过程是指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 过程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过程可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 支持过程。 产品: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 。 顾客: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 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体系: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概念的关键是“满足要求” ,这些“要求”必须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 作为评价、检验和考核的依据。由于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产品 质量的特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 维修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性。质量特性有的是能够定量的,有的 是不能够定量的,只有定性。实际工作中,在测量时,通常把不定量的特性转 换成可以定量的代用质量特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 也随着不断深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 、 “适用 性质量”和“广义质量” 。 (1)符合性质量的概念 它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 质量, “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质量的定 义,认为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就满足了顾客需求。 “规格”和“标准”有先进和 落后之分,过去认为是先进的,现在可能是落后的。落后的标准即使百分之百 的符合,也不能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同时, “规格”和“标准”不可能将顾客 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都规定出来,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 (2)适用性质量的概念 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从使用角度定义产品质量, 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适用性” ,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要 的程度。 ” 6 “适用性”的质量概念,要求人们从“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两个方 面去理解质量的实质。 质量从“符合性”发展到“适用性” ,使人们对质量认识逐渐把顾客的需求 放在首位。顾客对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这意味着组 织需要决定他们想要服务于哪类顾客,是否在合理的前提下每一件事都满足顾 客的需要和期望。 (3)广义质量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质量的不同概念加以归纳提炼,并逐渐形成人们公认 的名词术语,即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 广泛的,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是一种狭义的质量概念) ,也反映了要满 足顾客的需要,是一种广义的质量概念。 (4)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质量概念的对比 朱兰博士将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质量概念作了比较,见表 2-1 所示5。 表2-1 广义质量和狭义质量概念对比表 2.1.2 质量管理的概念 iso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质量管理定义为: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控制质量 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策划致力 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 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6 朱兰认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应使用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 制和质量改进,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 在质量管理的三部曲中,质量计划 主题狭义质量概念广义质量概念主题狭义质量概念广义质量概念 产品有形制成品(硬件)硬件、服务、软件和流程形材料 过程直接与产品制造有关的过程所有的过程,包括核心过程和支持性过程 产业制造业各行各业:制造、服务、政府,赢利或非盈利 质量被看作是技术问题经营问题 顾客购买产品的顾客所有有关人员,无论内部还是外部 如何认识质量基于职能部门基于普遍适用的朱兰三部曲原理 质量目标体现在工厂的各项指标中公司经营计划承诺和社会责任 劣质成本与不合格的制造品有关无缺陷使成本总和最低 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符合规范、程序和标准满足顾客的需求 改进是用于提高部门业绩公司业绩 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全公司范围 负责协调质量工作中层质量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组成的质量委员会 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质量概念的对比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质量概念的对比 7 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 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 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上升 的方式在不断攀升和提高的。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的具体内容见表 2-27。 表 2-2 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2.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质量活动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则始于20世 界初。根据解决质量问题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将质量管理的发展划 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可以看作第一阶段,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 段;第二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9年代开始的全面的质量管理阶段8。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检验的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一道工序的产 品的质量。手工时代,产品大多是以作坊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在质量控制方面, 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把关。进入 20 世纪以后,随着企业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和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企业中设立了大量检验人员的职位, 专职负责产品检验。这种做法只是从产品中挑出废品、次品,实质上是一种“事 后把关” 。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质量检验是“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无法防止废品的产生。如何才能 预防废品产生,实现从被动的“事后把关”向积极的“事前预防”转变呢?数 理统计方法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能。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范和标 准。人们通常对工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保生产缺陷的 原因,迅速采取对策加以消除,使工序保持稳定状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从质量管理方法上看,广泛深入的应用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设定质量目标评价实际绩效提出改进的必要性 辨识顾客讲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对比 做好改进的基础工作 确定顾客的需要对差异采取措施确定改进项目 开发应对顾客需要的产 品特征 建立项目小组 开发能够生产这种产品 特征的过程 为小组提供资源、培训和激励, 以便诊断原因,设想纠正措施 建立过程控制措施,将 计划转入实施阶段 建立控制措施以巩固成果 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管理三部曲 8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科技上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重大突破,生产力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后物质生产的大发展使得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 来越高,世界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竞争的程度,消费者权益运动呈现出 日益高涨的局面, 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性越来越成为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们开始普遍认识到,依靠制造领域的统计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顾客对质量的 要求,也远远不足以应付日益严峻的挑战。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a.v.菲根堡姆 1956 年发表了题为“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control)的论文,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tqc)的 概念。菲根堡姆主张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局限于制造过程,因为制作过程中出 现的质量问题不过是所有质量问题的 20%左右而已,80的质量问题是在制造 过程以外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仅限于统计方法也是不够的,而必须是多种 多样的。1961 年菲根堡姆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 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 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分研制质 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结构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9菲根堡姆的全面 质量管理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最优秀的企业非日本企业莫属,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 士将其特点概括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 全体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10。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与质量管理,而且 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办事 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 ”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得到 了广泛深入的推行, 在实践中把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 “三全一多样” , 即全过程、 全员和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以及方法实用的多种多样。11 表 2-3 比较了质量管理发展的三阶段的特点和重点。 表 2-3 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12 表2-3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比较表2-3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比较 项目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 管理范围生产现场生产过程+设计过程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管理对象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 管理特点事后把关,管结果从把关向预防发展防检结合,预防为主 管理依据符合规范按既定质量标准控制以用户为中心,重在产品适用性 管理方法运用技术检验方法技术检验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 量,以保证产品质量 管理标准化重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发展为质量控制标准 技术标准、控制标准和管理标准 并重 管理经济性忽视质量经济性重视质量经济性讲求质量经济性 参与人员 依靠检验部门和检验 人员 依靠技术和质量检验部门全体员工 9 2.2 质量先期策划(apqp) 2.2 质量先期策划(apqp) 2.2.1 apqp的基本概念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福特、 通用、克莱斯勒及其供应商进行产品开发所遵守的程序,它为产品开发提供了 一种通用的方法 (程序) , 并使得产品开发相关活动同时进行, 缩短了开发周期; apqp为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其顾客之间建立以统一的语言进行沟通的平台。13 福特apqp程序对apqp的定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是一种结构化的方 法,用来定义和执行为确保产品顾客所必需的活动。apqp是由供方引导的项目, 要求用于所有系统、子系统和部件制造场所。这包括福特所有的内部和外部供 方14。 aiag手册对apqp的定义: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 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 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有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高层管理 中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15。 2.2.2 apqp的目的和益处16 apqp的目的: 提供系统化方法定义和建立必要的步骤以确保产品能满足客户之要求; 促进沟通; 确保所有要求步骤均按时完成; 其最终目的在于从产品最初设计开始就着力于预防缺陷、减少变差、降低 浪费、持续改进。 apqp的益处: 减少顾客与供应商在质量策划上的复杂性; 供方与分包方之间质量策划上的沟通方案;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2.2.3 apqp的程序17 设立项目和制定计划 产品设计和开发(没有产品设计责任的组织不适用此阶段) 过程设计和开发 产品与过程确认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10 图2-1 apqp进度图18 2.3 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 2.3 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 2.3.1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0 世纪 90 年代,传统的采购与物料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各广义的、 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链管理, (suppiy chain management,scm)方法,形成了 供应链管理体系,成为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有时的一个重要来源19。 在朱兰质量手册 (第五版)的 21 章“供应商关系”中,将“在特定 货品和服务的开发、采购、生产、提供和消费过程中由所有的供应商和所有的 供应商和所有的最终用户所实施的任务、活动、事项、过程及交互作用”定义 为供应链, 而对这一供应链的协调、 整合和监控称为 “供应链管理” , 并提出 “供 应链所延伸到的企业包括了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最初的供应商或分销 商、最初的制造者,以及给这些最初制造商和分销商提供货品和服务的多重供 应商” 20。图 22 展示了制造业的典型供应链21: 图 2-2 典型的制造业供应链图 2.3.2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2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日益膨胀,生产运作被视为组织战略性过程,采购则 被归类为一种参谋辅助角色,其使命就是保证供应商适时、适价、不中断的供 应所需求的货品和服务-这里的“适价”通常被理解为“最低价格” 。评价供 供应商 供应商的 供应商 供应商储存 生产 加工 储存配送零售 最终 顾客 供应商 供应商 供应商的 供应商 供应商储存 生产 加工 储存配送零售 最终 顾客 供应商 概念 提出/批准 项目批准样件投产试生产 产品设计和开发 策划策划 产品与过程确认 过程设计和开发 生产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11 应商绩效最重要的标准是可用性和低价性,价格往往成为选用供应商的决定性 因素。与供应商谈判被看作采购部门的主要增殖性活动,这样生产的往往是一 种对抗性的供应商关系,主要着眼于短期的行为。人们很少去识别、计算、分 析并降低由于频频更换供应商、供应商质量问题而带来的损失,如果供应商选 择和沟通技术的成本、不合格品处理及重复检验的费用、导致后续加工装配停 工待料和质量问题的损失,以及顾客不满、投诉和流失等。事实上,正如戴明 所言: “无人能看出不满的顾客给企业的未来所带来的损失” 。 14这种对抗性 氛围盛行时,通过共同合作来分析问题根本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 “最低 价格”采购所付出的代价变成一般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并且被管理部门作为 经营活动的一项成本所接受。如需要采取措施,或许就会想到再次更换供应商, 从而导致更多的隐性成本23。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界终于认识到质量对于长期成 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现实。质量成为选择供应商的一个关键甄别标准。随着采 购部门开始关注供应商质量,戴明 14 点当中的第 4 点“不要只是根据价格做生 意” 24的做法便成了采购货品和服务的基本思路。供应商关系开始从对手之 间的对抗演化为合作伙伴的协助,双方携手努力以实现共同的顾客(即最终用 户)满意。由此,采购角色演变为:整个供应链中,为促进最终用户所需货品 和服务的取得和提供所需要的任务、活动、事项和过程。采购管理放弃其以往 的交易绩效管理角色,向供应商/供应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演变,向具有深远意义 的战略性采购转变,如表 2-4 所示。 表 2-4 采购过程的传统观点与战略观点的对比25 采购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传统观点战略观点 供应商/买主间的关系对抗、竞争、没有信任合作、伙伴关系、以信任为基础 关系的时间长度短期长期、不限定 关于质量的标准符合规范适用性 保证质量验收检查不需要进厂检验 与供应商的沟通 很少,正式,注重采购订单、 合同、法律观点 频繁,注重计划、意见和问题解 决机会的交流 存货估计一项资产一项负债 供应商基数多家供应商,成堆管理较少供应商,谨慎选择和管理 供应商与最终用户间的界面 不赞成必需的 采购战略管理交易,排除障碍管理过程及关系 采购业务计划 独立于最终用户单位的经营计 划 与最终用户单位的业务计划整合 在一起 供应商的地理范围有益于促进举债经营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 采购决策的着眼点价格总占有成本 采购成功的关键谈判的能力识别机会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购过程的传统观点与战略观点的对比采购过程的传统观点与战略观点的对比 12 第三章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第三章 cz 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 cz公司基本情况 3.1 cz公司基本情况 cz 公司是隶属于安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独立运行的事业部制单位,有 各类员工近 6000 余人。主导产品为多功能商务车、越野型轿车、c 级轿车、b 级轿车、a 及 a0 级轿车。cz 公司业务涵盖零部件的采购供应,产品的生产制造 和销售,以及产品售后服务。cz 公司没有产品研发职能,产品研发工作由总公 司下面的研发事业部负责。cz 公司下设管理平台、a/b 两大生产厂区以及整车 和备件两大营销公司。 cz 公司 a 厂区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产 cz 公司多功能商务车产品, 于 2000 年 11 月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历时两年,总投资近 7 亿人民币,完成建筑总面积 7.1 万平方米,年设计生产能力单班 4.5 万台,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功能最全 的商务车生产基地。2001 年 3 月 16 日,与韩国某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 议,引进了该公司多功能商务车技术。a 厂区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 大车间,其设备、技术和工作环境均属国内一流。 cz 公司 b 厂区位于合肥桃花工业园,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设 施齐全,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厂区占地 220 万平方米,分为两期建设,规划总 生产能力为年产各类乘用车 45 万辆。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 100 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 25 万平方米,建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年设计生产 能力为 20 万辆。可以生产多个平台、几大系列的乘用车产品。b 厂区目前主要 生产 cz 公司越野型轿车、c 级轿车、b 级轿车、a 及 a0 级轿车产品。cz 公司组 织结构详见图 3-1: 图 3-1 cz 公司组织结构图 从 cz 公司组织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cz 公司在汽车零部件中仅负责汽车 13 车身以及多功能商务车前后保险杠的生产和制造,其余总装装配所需部件诸如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架系统、传动行驶系统、电器系统、内饰座舱系统、 外饰系统全部外购,产品外购比例很大。 3.2 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2 cz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2.1 机构设置和职责匹配不合理 (1)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机构图: 图 3-2 cz 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机构图 (2)相关部门主要职责: 技术开发资源室: 该独立科室设在和 cz 公司平级的研发事业部下面, 主要职责: 1、负责所有新车型研发过程中零部件供应商的寻源与选择; 2、负责跟进新车型外购零部件开发进度; 3、负责早期验证样件的采购。 质量部:该部门设在和 cz 公司平级的研发事业部下面,主要职责: 1、负责新车型外购零部件样件的检验测量和各种实验验证; 2、负责新车型开发过程各种质量问题的改进管理(具体改进工作由研发事业部 的工程人员负责) 。 供应商管理部:该部门设在 cz 公司下面,主要职责: 1、负责 cz 公司外购件供应商的整合优化和二家开发供应商的选择工作; 2、负责新车型生产线试制阶段外购件质量问题整改; 3、负责 cz 公司所有外购件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包括供应商体系审核、月度年 度绩效考评以及培训管理等。 采购部:该部门设在 cz 公司下面,主要职责: 1、负责基于生产需求的外购件采购和供应,具体包括采购合同管理、采购订单 下达、跟踪产品到货以及外购件货款的结算; 2、外购件的包装防护和运输管理; 研发事业部cz公司研发事业部cz公司 技术开发资源室质量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供应商管理部 总 公 司总 公 司 14 3、外购件价格管理。 质量管理部:该部门设在 cz 公司下面,主要职责: 1、cz 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2、外购件来件检验; 3、外购件批量供货阶段质量问题整改; 4、供应商过程审核; 5、对供应商现场、市场质量问题的索赔管理。 (3) 机构设置和职责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供应商选择职能的设置存在缺陷: 从上面 cz 公司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描述中我们了解到,cz 公司并不负责其生产车型外购件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选择主要由研发事业部 下面的技术开发资源室负责。众所周知,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工作, 需要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