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 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 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 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i 摘 要 近年来,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 和职业未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借鉴,进一步加强对女大学生的职 业生涯规划辅导,以更有效的方式指导女大学生就业。 本研究以曲阜、潍坊、徐州的 5 所大学的女大学生 550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 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采用 spss17.0 和 lisrel8.7 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 析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以及职业未决的现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 风格和职业未决上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以及 职业未决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归因风格和 职业未决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各维度的得分及总问卷得分均超过了理 论平均值 3,说明我国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处于中上水平。在女大学生 职业归因风格上,各维度得分和总问卷得分均低于临界值 3,说明女大学生总体倾向于作 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可控的归因。在女大学生职业未决上,定向量表和情感舒适量 表得分均大于临界值 3,原因量表得分则低于临界值。总职业未决得分为 2.847,低于临 界值,表明我国女大学生职业未决水平偏高。 (2)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未决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 著差异。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在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职 业未决在母亲职业、是否有兼职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 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在其他人口学统计变量上不存在差异或者差异不显著。 (3)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归因风格的积极稳定性、积极控制性、消 极控制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和消极稳定性和消极普遍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4)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的定向维度、情感舒适维度呈极其显 著的正相关,与职业未决的原因维度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5)女大学生职业未决和职业归因风格的积极稳定性、积极控制性、消极稳定性、 消极普遍性维度上呈显著相关。 (6)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女大学生积极事件的职业归因风格及职业未决 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未决; 中介效应 ii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increased.femal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is concerned by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f our society.this paper tak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we also exp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instruction institutions,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to guide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in this study,we took 500 five universiti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weifang,xuzhou and qufu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ed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we also used spss17.0 and lisrel8.7 to process the data.we analyse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we used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demography variables i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through the relevant analyses,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we analyz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etween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with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at last, we drow the following several conclusions: (1) in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the dimension of scoring and total questionnaire score were more than the moderate intensity value 3, which proved our states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is high and above the average. i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the dimension scores and total questionnair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ritical value 3 points .it proved that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tend to be internal, stability and universality,control in attribution. i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nding, directional scale and emotional comfort scale scores were larger than critical value 3, the reason scale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point. the total score of professional pending was 2.847, below critical value.it showed that ou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nding level is on the high side. (2)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variables .female college iv students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in the fathers occupation, mother professional variabl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nding in mother professional variable and wether have part-time experience or not variabl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re variable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in other demographic statistics variables didnt exist differences 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positive stability, positive, negative control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dimension control, and negative stability. (4)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directional dimension, the emotional comfort dimension of professional pending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reason dimension. (5)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nding and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of positive stability, positive, negative control stability, negative universality dimension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6)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had part intermedi -ary function betwee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events career attribution style and professional pending. key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style; professional pending; intermediary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 2 2.1.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2 2.1.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2 2.1.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 . 3 2.1.4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 4 2.2 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研究综述 . 5 2.2.1 归因理论 . 5 2.2.2 归因风格 . 5 2.2.3 职业归因风格的研究 . 5 2.3 大学生职业未决研究综述 . 7 2.3.1 职业未决的概念界定 . 7 2.3.2 职业未决的类型 . 7 2.3.3 职业未决的结构和测量研究 . 8 2.3.4 职业未决相关研究 . 9 3 研究设计 . 9 3.1 研究方法 . 9 3.2 研究假设 . 10 3.3 研究工具 . 10 3.4 被试选取 . 10 3.4.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 . 12 3.4.2 职业归因风格总体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 . 12 3.4.3 职业未决总体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 . 13 4 实证分析 . 14 4.1 量表信度分析 . 14 4.2 现状分析 . 15 4.3 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 . 16 4.3.1.不同年级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16 4.3.2 是否是班干部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18 4.3.3 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19 4.3.4 家乡所在地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0 4.3.5 不同专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1 4.3.6 是否有兼职经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2 4.3.7 父母最高学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3 4.3.8 父亲职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4 4.3.9 母亲职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 . 25 4.4 相关分析 . 26 4.4.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归因风格之间的相关分析 . 26 4.4.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之间的相关分析 . 28 4.4.3 职业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之间的相关分析 . 28 4.5 中介作用分析 . 29 4.5.1 积极事件归因风格对职业未决的影响 . 29 4.5.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30 4.5.3 中介效应检验 . 31 5 讨论 . 32 5.1 现状分析 . 32 5.1.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 32 5.1.2 职业归因风格的现状分析 . 32 5.1.3 职业未决的现状分析 . 33 5.2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33 5.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 . 33 5.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职业归因风格上的差异 . 33 5.2.3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职业未决上的差异 . 34 5.3 相关分析 . 34 5.3.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归因风格间的关系 . 34 5.3.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间的关系 . 35 5.3.3 职业决策归因风格和职业未决间的关系 . 35 5.4 中介作用分析 . 35 6 结论 . 36 7 局限与展望 . 36 参考文献 . 37 附录 . 40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4 致谢 . 45 1 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与择业心理的关系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双向选择,自 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总供 给与总需求矛盾以及就业的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 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大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 尤其突出的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 由于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 传统角色对女性的限定,教育培养方式的误导,社会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女性自身等一些原 因,女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方 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 相当严峻,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还处于弱势,她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女大学 生是中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是心理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这些困难,究其原因,既有客观的因素:如连续几年的高校扩 招造成的人才供给过大,以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之间的偏差;传统性别观念“男尊女卑” 意识的抵制,导致她们无法与男性一样拥有完全同等的就业机会;统计性“男强女弱”性 别偏见致使用人单位对雇用女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夸大。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就业 过程中的消极等待或职业选择范围狭窄;受传统性别定位影响,女大学生自我肯定意识的 减弱,使得一部分女大学生产生自我妨碍行为,在“我不能”的自我暗示下或自卑心理中 放弃了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和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努力;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紧张、困 惑、迷茫等心理问题,却缺乏对正确缓解和疏导负面情绪方法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的背 后反映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阶段的准备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自身职业知识、职业技能 的准备不足,还有在决策前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该职业的信心的不足,即职业决策自我 效能较低,尤其后者是导致女大学生的退缩性行为、职业选择范围狭窄、出现心理冲突的 重要原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的特点的分 析,深入探讨了职业归因风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未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帮助 女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归因,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便在职业决策中做出正确 的选择。另一方面,希望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借鉴,进一步加强对女大学生的职业生 涯规划辅导,以更有效的方式指导女大学生就业。 2 2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2.1.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缘起于职业决策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美国心理学 家 hackett外控性的大学生择业自 我效能感水平越低。其他研究也表明,如果个体把职业选择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可控的因 素,则其择业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 如果个体把职业选择的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稳 定因素,其择业自我效能感就有可能相对较低。25 2.1.3.7 其他 赵冯香的研究表明,在专业方面,理学、经济类、管理学、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择业效 能感高于法学、文学、工学、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受教育程度方面, 研究生在问题解决 方面得分比本科生稍低, 其他方面及量表总分则显著高于本科生。在有无工作经历方面, 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择业效能感中 问题解决维度与社会适应性相关最高,收集职业信息维度与社会适应性相关最低。 择业效能 感与工作后的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正关。此外,王同军(2007) 对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 职业价值观、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周立(2010)进行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实现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研究。秦曙(2010) 对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闫霞(2011) 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柴婧蕊 (2011) 对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昝静之 (2011)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情绪启动及自我调节对职业决策策略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26 2.1.4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同时发生作用。国内研究数量尚少且相关 研究结果不一致,各因素总的影响趋势还未形成。因此,只有逐步探索影响因素及各因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方式 ,才能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bandura 在其研究中指出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别 人的观察而得到的替代性经验、 社会评价和劝说、 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的变化。 27所以 , 对于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可以采用与 bandura 提出的四种因素相关的方法来 训练。国外已有研究通过让被试体验成功经验、为被试提供榜样、进行言语劝说、让被试 保持良好情绪状态等进行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国内相关研究对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 干预的内容在参照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sullivan 等通过让学生做问卷和观看职业干预录像带的方式对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进行 干预, 再次测量发现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提高。 fukuyama 等通过计算机程 序来评估职业指导对本科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能力所产生的效果,结果显示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大大提高且对职业的不确定性降低。luzzo 等对大学生择业效 能感的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以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重新培训作为干预措施,劝说 学生把职业决策低自我效能感和与职业相关的失败经验归因于努力不足,结果显示干预后 原来在职业外控项目得分较高的学生更多选择了内控项目。28 5 总之,职业自我效能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职业自我效能 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低职业效能感者会试 图回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从事的职业,而高职业效能感者更愿意努力探索、获取职业相关 信息,职业选择范围更为广泛。在个体从事某一职业 时,职业效能感影响着个体职业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高职业效能感者,更愿意努力 克服职业中的困难,会有更多机会获得职业上的成功。 2.2 大学生职业归因风格研究综述 2.2.1 归因理论 归因研究自海德(heider,1958)开始,自此,有关归因的研究层出不穷。心理学将 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它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判断等内部信息 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 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海德认为,个人的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前者又称为个人归因, 后者又称环境归因。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认为人们在根据行为进行原因推断时, 首先要判断这一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原因推断的依据是“非共同效果” 。凯利(kelly) 的三维度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过程中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存在)、行动 者(人)、所处的关系或情景。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研究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不 仅要分析已知的特定的原因,还要研究潜在的归因维度。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归因 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9 2.2.2 归因风格 归因风格的概念首先由 abramson 等(1978)提出,它是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而引起 的、在经常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归因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个体归因倾向,即归因的个体 风格。30归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归因倾向性,分内控和外 控两种。我国学者刘永芳(1998) 提出归因风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 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31 到目前为止,对归因风格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归因风格 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所实际经历的典型的因果关系的结晶;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归因 风格反映了他在归因过程中歪曲现实的特定倾向 。 对于归因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归因风格的测查方式(2)关 于个体的归因风格的特点(3)归因风格对个体行为的影响(4)影响归因风格的因素(5) 对在校学生归因风格的研究。 2.2.3 职业归因风格的研究 2.2.3.1 职业归因风格的概念 本研究中对职业归因风格的操作性定义为:在进行职业探索、选择和进入职场等阶段 中,对发生在工作中的各种事件,进行归因时所表现出的个体归因倾向的差异。 6 2.2.3.2 职业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 关 于 职 业 归 因 风 格 的 研 究 主 要 在 国 外 。 国 外 学 者 (luzzo,darrell,anthony; retish,paul;shoemaker,andrew;1999)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决策归因风 格。32 luzzo d.a.(1998)研究并评估了职业归因决策(aacdm)衡量一个人的职业归 因风格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3 furnham,brewin选择或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的 自我。lucas 职业角色未明者;未决且缺乏兴趣做决定者;焦虑且职业目标不明;快乐及娱乐取向者。 48larson 等(1988)将职业未决大学生分为四类:无计划且逃避问题者;有职业信息但缺 乏问题解决能力者;有信心但缺乏职业信息者;缺乏职业信息者。49jones(1989)在编制 职业决定侧面图时将职业未决的原因分为四类:缺乏自我了解;缺乏教育及职业信息;犹 豫不决;选择或工作重要性。chartrand 等在编制职业因素量表时则将职业未决的原因分为 四类:职业选择焦虑;犹豫不决;职业信息需求;自我了解的需要。50seaworth(1992) 用类别分析的方式将职业未决的大学生分为八类:犹豫不决的资料寻求者;没有问题的决 定者;寻求资料缩小选择范围者;有冲突者;被阻力所困者;寻找资料者;有自信的缩小 选择范围者;自我怀疑者。 综上可知,国内外对职业未决的分类是不同的。总体来说,职业未决可分为两大类: 发展性及情境性的职业未决和长期性的职业未决。前者即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体在职业发 展中面对职业选择时遇到的一种困难,是发展中遇到的一种正常的问题和现象,随时间推 移会慢慢得以解决,并没有人格上的问题。第二类即职业决策障碍,它往往伴随一定的人 格问题。 2.3.3 职业未决的结构和测量研究 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我们发现,国外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而我国在职业 发展研究领域除职业自我效能研究较深入且已有较成熟的修订量表外,其他研究仅处于起 步阶段。这些研究以述评性文章居多,也有一些初步的实证探讨,而关于职业未决方面的 测量,至今仍没有备受公认的且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未决 测量工具是很必要的。 关于职业决策的测量工具,使用较多的有:职业决策量表(career decision scale,cds)、 职业决定量表(vocational decision scale,vds) 、职业决定侧面图(vocational decision profile,vdf)、职业因素量表(career factors inventory,cfi) 、 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areer decision-making questionnaire,简称 cddq) 等,这些量表均为西方心理学家们编制。 职业决定量表 (cds)是国外使用最广泛的一个量表,包含 3 个部分,共 19 个项 目,第一部分是职业和专业确定性量表,第二部分是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第三部分是一个 开放式的项目。尔后,jonesluzzo,darrell anthony evaluat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areer matur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1998,47(2): 145-58. 33weiner,b.a.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j. psych- ological review,1985, 92(4): 347-589. 34施章清,孙昕怡.大学生择业心理归因结构研究 j .心理科学,2006,29(3) . 35孙兆扬.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12( 2) . 36李莉,马剑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 37司继伟, 王同军.职业归因风格问卷 qasq 的初步修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 96-100. 38马兵兵,陈朝阳.不同毕业取向大学生职业归因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比较j.校园心 39 理,2011,10(9). 39furnham,a.,sadka,v., & brewin,c.r.the development of an occupational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1992,13,9-31. 40kent,r.l.,&martinko,m.j.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organizational attributional style a.in m.j.martinko(ed.):attribution theory: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c.delray beach, fl: st.lucie press,1995: 56-82. 41ashforth,b.e.,fugate,m.attributional style in work setting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j.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06,12(3): 3-19. 42王同军.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43胡艳军.父母支持与职业归因风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3. 44潘静洲.中国背景下职业归因风格问卷的编制与相关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4. 45 crites,j.o.career counseling:models,methods,and materials.new york:mcgraw-hill.1981 46 gati i,krausz m,osipow s h.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maki- ng.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6,43(4):513-532. 47osipow,s.h.,carney,c.g.,winer,j.,yanico,b.,&koschier,m.the career decision scale. colu- mbus and press.1976. 48lucas,m.,&epperson,d.types of vocational undecidedness:a replication refinement.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0,37:371-390. 49larson,l.m.,&heppner,p.p.the relationship of problem-solving appraisal to career decision and indecision.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5,26,51-64. 50chartrand,j.m.,&robbins,s.b.using multidimensional career decision,instruments to assess career decidedness and implementation.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86,39:156-171. 51j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