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doc_第1页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doc_第2页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doc_第3页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doc_第4页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1)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2)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3)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4) 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5) 国庆节到了,很多学校举办了国庆手抄报比赛,出guo为此了一篇(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手抄报模板),可以作为大家之作手抄报的参考,文章附有高清图片。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一说起爆破筒,我想大多数读者朋友第一时间都会想起一部老电影英雄儿女,片中的插曲是这样唱的“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歌词中的爆破筒就是笔者这篇文章的主角。百度百科上对爆破筒的解释如下:爆破筒:内装炸药的一段金属筒。由金属筒、炸药、导火索组成。爆破筒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破障、排雷、炸碉堡、反战车等,此物对雷区和蝮蛇型铁丝网及三角桩等构筑的障碍物效果奇佳。 历史上对于爆破筒最早的记载应该是明末张献忠攻打成都坚城时曾经将一棵巨大的树木掏空,填入火药作为爆破城墙的工具这是目前对于爆破筒或类似的武器最早的记载。当然,我个人认为当火药作为武器投入战争之后,类似的武器应该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史书中没有记载罢了。至于现代爆破筒的起源,普遍的看法是英国驻印军队的一名工程师麦克林托克(McClintoc)发明的。当时是在一根钢管内装填了炸药,一头安装延时引信,另一头则安装有圆锥形保护帽,目的是方便插入铁丝网内,同时也对爆破筒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在拖拽过程中损坏。由于其外形酷似鱼雷,加上研制地点是班加罗尔,所以将其命名为“班加罗尔鱼雷”(Bangaloretorpedo)”。当时在阵地战中最常见的防御装备就是铁丝网,当爆破筒投入使用后,铁丝网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一次爆破作业即可在铁丝网上开辟一条长1.8米,宽三米左右的道路。同时,爆破筒也能在雷区中炸出一条通道,或者对敌方的坦克车辆、工事等构成一定的威胁。在一战中成名之后,各国普遍都为其军队配备了各种型号的爆破筒,其原理、结构大同小异,有时候也由战士在战场上使用各种能找到的物品自制爆破筒。. 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也大量的使用九八式爆破筒,此物结构与上文所谈到的爆破筒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考虑到便携性,所以长度较短(1.16米),与步枪的长度差不多,筒身为无缝钢管制成,其内装填大约三公斤的炸药。此外日军还使用过一些非制式的爆破筒,称为急造爆破筒,淞沪会战中就出现过所谓的肉弹三勇士使用急造爆破筒攻击中国军队的战例。当时日军在攻击中国军队阵地的时候发现,阵地是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多层铁丝网。如果使用制式爆破筒的话,长度和威力都不足,若不能一次在铁丝网中炸开足够部队通过的缺口,马上就会引来中国军队密集的火力网封锁。日军就近砍伐竹子,然后在四米长的竹筒中装填了大量炸药制成爆破筒,只是由于长度和重量无法单兵携带,只好让士兵三人一组冒着中国军队的火力网扛着爆破筒攻击。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终于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北川丞、作江伊之助、江下武二等三名军国主义的炮灰也被日本鬼子吹嘘成所谓的肉弹三勇士。 美军在二战中也大量的使用了M1A1式爆破筒,这种爆破筒威力较日式更大,当然也更长更重。这种爆破筒长度约为1.5米,内装四公斤炸药,还可以通过连接器将多节爆破筒串联使用,通过延时引信或电雷管引爆。客观来说这种爆破筒的性能不错,不过由于长度过长,携行很不方便,这让美军和使用这种爆破筒的其他国家军队颇有怨言。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使用的就是这种爆破筒。 至于八路军、新四军早期多使用缴获的多为缴获的日式爆破筒,后期也进行了仿制。到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兵工系统才开始大量的仿制日式爆破筒,1947年1948年间就生产了15000支爆破筒,给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爆发的抗美援朝中,志愿军也大量的使用爆破筒杀伤敌车辆、工事和人员。.当时所谓的联合国军武器装备精良,爆破筒多用于在雷场或铁丝网上开辟通道,鲜有直接攻击坦克装甲车辆或者在没有重火力掩护下使用的战例。而对于缺乏重武器的志愿军则只能将爆破筒当成重武器使用与敌军拼死一战,所以才有了英雄儿女中王成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所使用的爆破筒也开始由简单的仿制转到自行研制生产,如59式、59-2式和68式爆破筒。59式和59-2式结构差异不大,59式较长较重,而59-2式则要短小精悍一些,更方便部队携带。59式装药量为3公斤,而59-2式只装了1.5公斤炸药,两者均可通过弹体上的螺纹串联使用,可以用拉发延时引信或者电引信起爆,前者可以通过改变导火索的长度来控制起爆时间。 1968年,中国军队又开始装备了新型的68式爆破筒,由于对结构和材料进行了优化,68式更轻也更短:长度仅为60厘米左右,内装1.06公斤TNT炸药,每节全重也只有2.2公斤,可以捆在背包上携带。另外其连接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使用螺纹进行串联,而是通过销钉进行连接。68式爆破筒不仅我军大量装备,也大量输送到友好国家,也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普遍使用。 随着中国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进程,爆破筒的作用已经开始大大降低,更多的是作为工兵器材使用,而不是作为一般作战部队的杀伤武器,原有的59式、59-2式和68式爆破筒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如圆筒型的弹体不适合在复杂地形上使用,不容易固定在特定目标上,容易发生滚动等缺陷,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中国军队开始装备新一代的爆破筒-GBP112型柔性爆破筒。柔性爆破筒,顾名思义可以弯曲和卷起来使用,除了方便携带外,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地形。GBP112型柔性爆破筒外形类似大号的橡皮管子,内装一节节的短钢管,钢管内装填有1.2公斤威力巨大的黑索今炸药,为防止发生意外,炸药做了钝化处理,并在其间贯穿了一条导爆索,最外面用化纤材料包裹起来。爆破筒的两端装有传爆药柱和公、母连接件,可以通过公、母连接件将多节爆破筒串联使用,同时也是连接引信的部件。GBP112型柔性爆破筒性能较好,使用方便,至今仍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