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在中孔硅分子筛上的组装.pdf_第1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在中孔硅分子筛上的组装.pdf_第2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在中孔硅分子筛上的组装.pdf_第3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在中孔硅分子筛上的组装.pdf_第4页
(有机化学专业论文)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在中孔硅分子筛上的组装.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分别以十二胺( d d a ) 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 t a b 0 为模板 剂,成功合成了h m s 、m c m - 4 1 两类纯硅及v 、m o 、t i 、f e 等杂原 子取代的中孔分子筛。x r d 和f t 瓜表征表明:不同金属杂原子的 嵌入对模板剂的组装效果和分子筛的晶体有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其中v 、m o 、t i 嵌入的效果较好,f c 嵌入的效果较差。 首次研究了h m s 、m c m - 4 i 载体表面羟基或氨基与v o c l 2 、 m o o c h 化合物的交换反应。金属含量测定和f t 删征结果表明: 交换时间和温度是影响交换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交换温度可能影 响了交换反应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种组装方法,首次成功 地将v o c h + d e t 、m o o c h + d e t 两类络合物接枝到h m s 、m c m - 4 1 两类中孔载体上。 对上述过渡金属骨架取代或表面接枝的中孔催化材料,用d r u v - v i s 及比表面积和孔容测定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金 属嵌入或接枝到同种中孔载体上,其活性中心的配位状态存在一定 的差异;而同种金属嵌入或接枝到不同中孔载体上,其活性中心的 配位状态也有所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容测定表明:过渡金属嵌入或 过渡金属及其络合物接枝的中孔材料,其比表面积和孔径都有不同 程度的减小。 以苯乙烯、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为探针,系统考察上述骨架嵌 入和表面接枝两种方式制备的中孔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 明:含钒、钼的h m s 类催化剂的活性比含钒、钼的m c m - - 4 1 类催化 剂的活性好,可能与前者有较高的金属含量有关;用表面接枝 h m s v 和h m s - m o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用骨架嵌入v - h m s 和 m o h m s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要好;h m s - v 和h m s - m o 进一步键合 d e t f l e 体后,催化活性有所下降,环氧化物选择性有一定程度的上 升;不同方式接技v o c l 2 + d e t 和m o o c l 4 + d e t 络合物的中孔催化 剂,其催化性能也有差异。其中( h m s v ) - d e t 、( h m s - m o ) - d e t 的催化活性目6 h m s - ( v - d e t ) 、h m s ( m o - d e t ) ( 均催化活性好,这可 能与组装方式不同,其接枝金属络合物的含量及配位状态存在差异 有关。 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含过渡金属活性中心的新型中孔分子筛材 料的合成,尤其是在手性过渡金属络合物接枝的中孔分子筛催化新 材料的制备、催化性能的研究和不对称合成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关键词:钒钼络合物;中孔分子筛;嵌入;组装 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环氧化反应 i i a b s t r a c t v a n a d i u m , m o l y b d e n u m , t i t a n i u m ,k o ns u b s f i t u t e dh m s ( v ,m o , t i ,f e - h m s ) a n dv a n a d i u m ,m o l y b d e n u ms u b s t i t u t e dm c m - 4 1h a v e b e e ns y n t h e s i z e db y u s i n gn e u t r a ld o d e c y l a m m e ( d d a ) a n dh e x a d e c y l t r i m e t h y l a m m o n i u m b r o m i d e ( c t a b r ) a st e m p l a l i n ga g e n t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x r dp a t t e r n a n df t - i r s p e c l r a 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u so f 彰m o jo rt ia t o m sh a v el i t t l e i n f l u e n c e so i lt h e a s s e m b l e de f f e c t so ft e m p l a l i n g a g e n t sa n dt h ef r a m e w o r k o r d e r d e g r e eo fm e s o p o r o u sm o l e c u l a rs i e v e s ,w h i l et h e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o f f e a t o m o b v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st h es y l 曲e s i so f m e s o p o r o u s 舢 i ti sf i r s t l yr e p o r t e dt h a tt h ee x c h a n g er e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s u r f a c e g r o u p s ( 旬ho r n 心) o f b 涯s o rm c m - 4 1w i t hv o c l 2o rm o o c h 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r a n s i t i o nm e t a l sa n df t i rs h o wt h a tt h ee x c h a n g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l i m ea l et h em a j o r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t h e e x c h a n g e r e a c t i o n , b u tt h ee x c h a n g et e m p e r a t u r em a yi n f l u e n c et h ee x c h a n g e m o d e lo ft h er e a c t i o n o nt h i sb a s i s ,w eh a v es u c c e s s f i f l l yg r a f t e dt w o t y p e s o f t r a n s i t i o nm e t a lc o m p l e x e s ( v o c l 2 + d e t ) a n d ( m o o c l a + d e t ) t ot h es u r f a c e so f h m sa n dm c m 4 1 t h e s e m e s o p o r o u s m o l e c u l a rm a t e r i a l s c o n t a i n i n g t r a n s i t i o n m e t a l sa r ef u r t h e r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t h ed ru v - v i ss p e c t r aa n dt h e s u r f a c ea r e aa n d p o r ev o l u m em e a s u r e m e n ti n s t r u m e n t s ,t h e i rc a t a l y t i c p r o p e r t i e sa r ec h e c k e d w i t ht h ee p o x i d a t i o no f s t y r e n e ,a c r y l i ca c i da n d 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 t h er e a c t i o n 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i e so f h m s c o n t a i n i n gv a n dm oa r e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 m c m - 4 1c o n t a i n i n g va n dm o ,i tm a yb er e l a t et ot h er e a s o nt h a tt h ef o r m e rh a sah i g h e r c o n t e n to fh e t r o a t o m st h a nt h e1 a t t e r w h e nh m s va n d s - m o i i i f u r t h e rb o n dt h ed e t l i g a n d , t h e i r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i e sd e c r e a s e ,b u tt h e s e l e c t i v i t y o fe p o x i d ei n c r e a s e si ns o m e d e g r e e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e a s s e m b l e dm e t h o d sf o r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t h eh m s c a t a l y s t sc o n t a i n i n g vo rm o c o m p l e x h a v ea l s oi n f l u e n c e so i lt h ec a t a l y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o f t h e a s s e m b l e d c a t a l y s t si nd i f f e r e n td e g r e e a l lt h e s e j o b s w i l l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s y n t h e s i so fn e w m e s o p o r o u s m o l e c u l a rs i e v e s c o n t a i n i n g t r a n s i t i o n m e t a l s ,e s p e c i a l l y t o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t h e g h i r a lt r a n s i t i o nm e t a l c o m p l e x e sg r a f t e dm e s o p o r o u s m o l e c u l a rs i e v e sa n dt h e s t u d y i n g o f c a t a l y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a s y m m e t r i cs y n t h e s i s k e y w o r d s :v a n a d i u ma n dm o l y b d e n u mc o m p l e x e s ;m e s o p o r o u s m o l e c u l a rs i e v e s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a s s e m b l y ;e p o x i d a t i o n o f s t y r e n e ,a c r y l i ca c i da n d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八十年代,新型微孔分子筛如t s 1 的合成及其成功地应用到一些 有机物选择氧化的催化反应中,曾引起许多人的研究兴趣【1 翊。但由于 这类分子筛的合成条件苛刻、使用的模板剂昂贵,以及影响分子筛催 化氧化性能的因素很复杂p j ,因而制约了它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 以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一些新型中孔硅分子 筛如m 4 1 s 【4 1 、h m s 例、m s u 6 i 等取得成功,中孔分子筛因其具有很大 的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结构且孔径大小可调、易于改性以及丰富的 表面羟基等特点【7 l ,在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催化化学、药物及药物 中间体的合成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 年来,成功地制备了以长链烷基季铵蜘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 n m 4 1 s n y , n ,以双离子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的s b a - n 系 列聊,以长链烷基伯胺为模板莉的l 巩舔系列例,以及以聚氧乙烯基醚 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的m s u 系列 6 1 等多种类型的中孔分 子筛。此外,大量含v 9 埘、m o 【1 n 、m n 【1 2 ,嘲、t i | m s l 、c 妒龟硼、f e 【l 墨嘲、 w 刚、棚【2 1 1 等金属杂原子中孔分子筛催化新材料也不断见诸报道,中 孔分子筛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二十世纪末催化领域研究的又一热点。 近年来,对中孔分子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成方法的改进、掺杂机理 的探索和应用研究三大方面,但在合成方法上仍局限于对新型模板剂 的探索与处理、对反应机理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对其应用大部分还处 于实验阶段,中孔分子筛的发展要走向真正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目前,以中孔分子筛 m 骼为载体组装钒钼络合物或将v 、m o 原 子嵌入其骨架结构中,尤其是载体表面官能团种类对所制备的催化剂 催化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而将含v 、m o 杂原子的中孔 h m s 、m c m - 4 1 催化剂用于催化非官能化烯烃( 如苯乙烯) 和p 不 饱和酸及其衍生物( 如丙烯酸、丙烯酸甲酯) 的环氧化反应很少有人 涉足。据此,我们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就过渡金属 第一章绪论 络合物在中孔分子筛上的固载化( 所谓固载化,就是以物理或化学方 法使均相催化剂与固体载体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催化剂) 的 方法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均相络合物在中孔分子筛上的固载化 1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固载化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及生物化 学的发展,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特别是乙烯氧化制 乙醛、甲醇羰基化制乙酸等一系列利用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的重要工业 方法的兴起,近半个世纪以来均相络合物催化剂的发展特别迅猛 2 2 1 , 有机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使用使得过去某些难以实现的反应通过络 合和活化得以顺利进行,曾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在实际生产中,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也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如催化剂易溶于反应 介质中,难以分离、回收、再生;热稳定性不好,在实际使用中易失 活,因而需要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容易腐蚀金属反应器;价格昂贵 等缺点。一直以来,如何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回收均相催化剂都是一个 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使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得到 更广泛的应用,研究工作者尝试了将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在聚合物或无 机载体上的固载化田】,这种固载化均相催化剂中心体与载体材料之f q 存在化学键作用,稳定性好,而且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往往与相应的 均相催化剂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因而也保留了均相催化剂的特 点,如高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因为结合在固体载体上,也具有多相 催化剂的特点,如容易从产品中分离、回收1 2 4 j ,减少了对反应设备的 腐蚀。即“形式上的多相催化,实质上的均相催化”。这一新型催化 剂的出现立即引起了相关领域的普遍关注,成为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 途径,因而研究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嘲。 2 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方法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固载化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附法和化学键 第一章绪论 合法两大类。物理吸附法i 西j 所用载体便宜,操作简便,以较小的负载 量可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但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脱落、失活,同时也 存在分离、回收等问题。化学键合法按载体材料的不同又分为两大类: 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和无机材料载体。高分子聚合物易引入与金属络合 物起反应的官能团,因而近年来成为固相催化剂开发的重点之一。以 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的固相催化剂,既保持了均相络合物催化剂 反应易控制、选择性高的优点,又容易分离回收,但在使用中也存在 某些局限性,如它只能应用于一些活性组分和机理较为明确的催化反 应,同时在络合物显示活性时往往伴有金属脱离、析出的问题。近年 来发展了一种以无机材料为载体实现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 2 7 , 2 9 ,这类 催化剂表面复杂,活性中心丰富,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一般情 况下对酸碱及有机溶剂稳定,且价格低廉、易得,因而成为一种很有 意义的固载化方法。 以无机材料为载体实现均相络合催化剂固载化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配位交换法,如a l i s 锄等口9 】将c ,的西夫碱络合物键连在 分子筛上用于烷基芳烃的催化氧化;另一种是表面络合法,如s u 觚 等p o l 将m 矿的西夫碱络合物键连到m 1 上获得成功,但是这两种 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都很麻烦。中孔分子筛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反应 体系中更适合于分子的传输和转化,而且这类材料的合成方法相对简 单且对环境无污染,在催化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二十年来这一 领域的研究尤为活跃。目前,这类分子筛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绿色化学 的一个重要领域p 1 i 。 二、均相催化剂在中孔分子筛上固相化的应用 虽然微孔分子筛近三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小分子有机物 的选择氧化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使很多原来难以发生的反应成为 可能,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但与此同时,微孔分子筛也暴 露出它固有的缺点,如对于大分子类有机物的选择氧化反应,由于其 孔口直径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它的活性。另外,微孔分子筛的 第一章缝论 合成条件比中孔分子筛困难;合成成本也比中孔分子筛高得多;合成 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因此新一代环境友好催 化剂的开发就成为必然。在短短的数年里,中孔分子筛在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和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快速进展,但纯硅分子筛不具备酸 性和活性中心,因此在中孔分子筛中引入过渡金属,不仅能够在中孔 材料中构造活性中心,而且能够保持中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良好的 结构稳定性和有序性。这类催化剂的合成对于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选择 氧化较大体积有机物以制备各种精细化学品和有机中间体方面显示 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大分子有机物的反应中显示出比钛硅沸石更好 的催化氧化活性。这方面已有报道,如c c 忸l a i 习1 等人用1 ) ,( h 2 0 2 为氧化 剂、t i - 妃m 4 1 为催化剂选择氧化1 己烯,以咖为氧化剂选择氧 化泓降冰片烯时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反之,用t s 一1 催化同 样的反应则几乎没有活性。t a r t e r _ 【3 3 1 、r e d d y p 4 1 、殂哪矿习等用v - 壬m 俗、 c r - h m s 、m o - h m s 、t i - m c m - 4 1 等作用于大分子有机物的催化氧化 方面都证实了中孔分子筛催化剂的良好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氧化 能力。t h o m a s 等p 田利用m c 烈蕾4 1 的表面羟基直接枝接二茂钛获得成 功。g e o n b 伽g 等p7 】将m n h 的西夫碱手性络合物固载在m c 劓 4 l 表面 上用于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转化率为9 2 ,8 9 e e 。g u o 等滞1 通过静 电匹配自组装途径将v 、c r 、m o 、m n 、w 、t i 等金属原子室温下键 连到m 回巨4 l 上用于苯乙烯氧化反应,确的选择性高达8 8 。 张小明等 3 9 1 以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基醚为模板剂,成功合成了m s u 分子 筛及其v 、乃、t i 取代衍生物,用于苯乙烯氧化反应转化率达8 5 。 m 删a a 州e 等2 】对载体的表面官能团进行修饰后组装过渡金属络合 物获得成功。伏再辉等【4 3 删将t i 、c o 嵌a _ i - i m s 骨架中用于苯乙烯环氧 化及苯酚羟基化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均相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在 催化氧化、固体酸催化州7 l 、固体碱催化 4 8 , 4 9 1 及相转移催化( p t c ) 【卯j 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其中以催化氧化的研究最多,应用最广。 所有这些例子都证实了过渡金属络合物在中孔分子筛上固载化以后 第一章绪论 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氧化能力,而且翩备条件简单,催化剂活 性、重复性及稳定性都较好,同时也对环境没有污染,因而可大大降 低生产成本,有望取代传统的钛硅沸石分子筛而成为新一带绿色催化 剂。 三、烯烃环氧化反应进展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用途极为广泛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有多种途 径,按环氧化剂的种类,通常分为有机过酸进行的环氧化反应;无机 过酸进行的环氧化反应;吸电子取代基活化的氢过氧化物的环氧化反 应;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环氧化反应;烯烃的自由基环氧化反应以及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1 有机过酸进行的环氧化反应 自从烯烃环氧化反应的专著问世以来m j ,用有机过酸进行环氧化 反应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这同时,制备无水过酸,特别是 c l - ( 2 4 过酸的方法,一直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用改良的方法从苯甲 酰氯或通过过氧苯甲酰的碱性水解得到的结晶过苯甲酸及其环取代 的类似物都可以氧化很多烯烃【5 2 j 。间氯过苯甲酸也被广泛地用于烯烃 的环氧化反应,但它对酸敏感。单过马来酸,一氯、二氯和三氯过乙 酸以及2 ,4 - 二硝基过苯甲酸都成功地应用于缺电子烯烃的环氧化反 应【5 3 1 。人们还研究了催化剂含氮有机碱( 胺,吡啶等) 和无机碱对 这种反应的影响斟】。过酸最主要的用途是使缺电子烯烃环氧化。它的 动力学和方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介质给予或接受电子的性质。 2 无机过酸进行的环氧化反应 无机过酸也是重要的环氧化剂,但由于它们的强酸性而使其应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介质的强酸性能够促使环氧化物开环而分解, 过酸的酸性愈强,分解的趋向愈大。例如钒、钼、钨、硒p 刈、硼、铝 等金属的氧化物都可以用于环氧化反应。它们与过氧化氢或过酸作用 生成环氧化剂。例如: 第一章绪论 业吣叩z 一州 。o 一- - 卜莜o - - 曼 通过动力学研究证明参与环氧化反应的是无机过酸而不是过氧化氢。 3 吸电子取代基活化的氢过氧化物的环氧化反应 r e b e l c 建议的一系列作为环氧化剂的氢过氧化醚是通过缩醛、缩 酮或原酸酯制备与9 0 过氧化氢相互作用制备的嗣。过氧化氢与吸电 子的基团的四氯、六氯或六氟丙酮的羰基加成物是更为有效的环氧化 剂,在d 时使环烯烃和直链烃环氧化的产率为6 0 - 9 3 。 4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环氧化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环氧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专 著论述。在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金属的过氧化物与烯烃形成五 元环过氧金属络合物 5 7 1 。 5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是制备光学活性天然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在合 成食品添加剂、药物、杀虫剂和昆虫信息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环氧化反应都是以烯丙醇为底物,钛、钒、钼 等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第一个有意义的成功是在1 9 7 7 年取得的j 。 在手性钒或钼络合物催化剂的存在下,用叔丁基过氧化氢( t b h p ) 环氧化烯丙醇类化合物时,立体选择性一般为5 0 e e 。由于金属有机 化学的迅速发展,手性金属催化剂在合成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范围越 来越广。与其它手性催化剂相比,手性金属催化剂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 1 ) 反应收率较高。( 2 ) 金属能催化的反应较多,将不同的金属与配体相 互组合,可得到种类繁多的络合物催化剂,适用范围广。( 3 ) 金属络合 物催化剂在不影响催化能力的前提下,可固定干载体上,为其回收和 利用提供了方便。由于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特点和功能,将其用 于制药工业、香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农业生产,已取得巨大成功, 第一章绪论 设计并合成出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1 9 8 0 年,k a t s u k i n s h a r p l e s s 终于将烯烃的环氧化反应提高到了实用化的水平( e e 9 0 ) 5 9 1 。反 应中以烯丙醇为底物,t b h p 为氧化剂,t i ( o p r ) 4 为 催化剂,( h s ,s ) 或( + 凇卫_ 卜酒石酸酯( 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甲酯、乙酯或异丙酯,但多 数情况下都使用乙酯) 为不对称诱导试剂。这种催化体系对于大量的 烯丙伯醇都能给出高达9 5 e _ e - 的不对称诱导,而且可以预见产物的 绝对构型。目前烯丙醇的环氧化反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和药 物的合成之中,成为合成环氧醇的经典方法,s h a r p l e s s 环氧化反应的 不足之处是它只对烯丙醇类化合物有效,雨对其它烯烃的反应几乎没 有活性,尤其是非官能团化的烯烃环氧化是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通常选择性较差。1 9 9 0 年,妇蜘等例用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与手性 二胺缩合得到s a l e n 配体,并且发现用s a l e n g j 锰络合物可以有效地催 化非官能团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该催化剂对于芳基烯烃,尤其是顺 武烯烃有较高的选择性。其过程如下: ( s t k n ) m n = c 剐h 】m o q i 。d 砖 1 9 2 e e t 曩1 j a c o b s e n 环氧化反应已经被应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合成, 抗癌新药t a x o l 的边链合成【6 1 1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其过程如下: 第一章缝论 p h 哂e t 生+ 孙j 0 2 e t p h = 一c 0 2 e t + o “一y 小 l i n d l a rc a t 1 麦2 箩o 2 1 & ( o h ) 2 n 毕c o o h 1 ) p h c o c o p h ¥一p h y 一 o h 2h 2 s 0 4 o h 2 ) h c l p h n 云_ h 2 c o o h p h y o h 关于不对称催化环氧化反应机理及反应过渡态的几何形状迄今 仍不甚了解,但毋容置疑,近年来环氧化反应和立体选择环氧化反应 的研究进展很快,有些反应在合成天然产物方面已获得了实用性的研 究成果。随着人们对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视,对高效高纯天然产品的追 求,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必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 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以其独特的性质无疑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和应用。本文的工作将为过渡金属钒钼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在烯烃不 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打下前期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f uzh y m dle tl ajc b - 肋tr e s e a r c h ( s ) , 1 9 9 8 ,7 6 4 2 t u e la m o u s s a - k h o u z s m is ,t a w i t yb jm o lc a t a l y s 逸1 9 9 1 ,6 8 ,4 5 【3 v a n d c i l p o l a j h p ,y 盯d u y u a j ,v a n h o f f j h ca p p lc a t a l , 1 9 9 2 , 9 2 ,1 1 3 4 c t k r e s g e , m e l e o n o w i e z , w j r o t h n a t u r e , 1 9 9 2 ,3 5 9 ,7 1 0 【5 ptt a n e v , t jp i n n a v i a ms c i e n c e , 1 9 9 5 , 2 6 7 , 8 6 5 【6 oep r o u z e t , tj 盹瑚妇慨知垮啊- c h e m h a te d e n 西1 9 9 7 , 3 6 , 5 1 6 问c t k r e s g e , m el e o n o w i c z , wjr o t h n a t u r e , 1 9 9 2 ,3 5 4 ,6 8 6 8 q s h u o , d i m a r g o t e s e , u c k e s l an a t u r e , 1 9 9 4 , 3 7 8 , 3 1 7 【9 1 w 嘲姗g z h a n g ,j i a l i a 嘤w 锄岛p t t 甜刨c k , m c a a m l ,1 9 9 6 , 9 7 9 f 1 0 1 周四清,伏再辉,尹笃林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 0 0 2 ,1 ,4 7 8 竺一 a 一 i p 等 第一章绪论 【l l 】p t t w e v ,m c h b 虢, t j 确姐v a i 氛j a n q 觊s o c 、1 9 9 4 , 3 6 l 3 2 i 1 2 d y z h a o , d g o l g a r b s t u d 蹦s c l ,1 9 9 5 咒1 8 1 【1 3 1d y z h a o , dg c d b c h e mc o m m u a ,1 9 9 5 , 8 7 5 , 【1 4 k ak o y w o , t t m mq 眦c 幻1 a i n l m ,1 9 9 6 , 1 4 5 【1 5 1 张鲁西,伏再辉,赵伟等,分子催化,2 0 0 0 ,1 4 ( 1 垮5 【1 6 】a p o p p l m h a r 吣l k e v a n 工p 时c h e m - ,1 9 9 5 ,9 9 ,1 7 2 5 1 【1 7 陈君华,伏再辉,尹笃林等。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 ,1 3 ( 4 ) , 7 。 1 8 be c h c h a h e d , a m o e n , d n i c l l o 妇e ta l c h e m m a t e r ,1 9 9 7 ,9 ,9 7 6 1 9 m h a m m n n , a p o p p l , l k e v a n j p h y ,c l m n ,1 9 9 6 ,1 0 0 , 9 9 0 6 2 0 z r 2 缸a n g js s 叩x m z 蛔唔,q 眦c o t m m ,1 9 9 8 ,2 4 1 2 1 z h l u a 吨c f ( a x t , , w z 2 h o u e t a l j ,p h y c h e m ,1 9 9 5 ,9 9 ,1 0 8 阻】j h c l a r k , c w i l l i a m s c n j m a t e r o 眦c a m l u a ,1 9 9 3 , 3 , 5 7 5 瞄】o e b r o u z e t , t j p i m a m a , a n g e w o 眦i n t f a ,1 9 9 7 ,3 6 , 5 1 6 2 4 e l i r a , a j a g e r , m k 础, f a u e r 1 衄l 吕o z t i t ,1 9 9 7 , 3 6 , 8 6 2 2 5 1 m o g a w a c k 吐c o m m n 1 9 9 6 , 1 1 4 9 2 6 j s b 溅j c v a r m h , w j 咖lj - a m o l e m s o c ,1 9 9 2 , 3 5 9 , 1 0 8 3 4 【2 7 1k mp , e d d y , i l m o u 龇j c h e m s o c c h e mc o n m a m ,1 9 9 4 ,1 0 5 9 2 8 】sg o l l h e l , a t u e l a o p l c a t a l ,1 9 9 6 , 1 4 3 ,1 2 5 2 9 i ( 2 f i s e m , j r a f - e l t , t s h i e k ( n m lc c 唧珈n ,1 9 9 8 ,l 舛9 0 0 ps i m s , d b r u n do 斑c 叩蛳1 9 9 6 , 2 4 8 5 3 1 r b m c h , n c r m 鼹d c h e e s o l t s t u d 啦s c ic a t ,聩删谊舢碰她1 9 9 5 【3 2 】t c c r m , m t n a v m o , p t 阳睨o z m c o n m n ,1 9 9 4 ,1 4 7 ( 3 3 l p t t m e v , t j p i t m m & s c i 馘1 9 9 5 加7 , s 6 5 【3 4 】jsr e d d y , as a m o z l n c c m n u n ,1 9 9 5 丑3 1 【3 5 1 w e n g z h o n g 刁a a n g l i d m g w a n g , p t t m e vj o 眦s o c t h e m c o m m u i i ,1 9 9 6 , 9 7 9 3 6 】m t h o m a s ,f r a y , g s a r k a r n a t u r e , 1 9 9 5 , 3 7 8 ,1 5 9 3 7 1 k g e o n - j 嘣 g , j h o o i x t e w a l z x i r o n l e t t e 氇,1 9 9 9 , 4 0 , 6 8 2 7 【3 8 】g j i 锄l 憾w 甜馨l 如 l 啷喀压瞳卿jc a r d ,2 0 0 0 , 2 1 ( 5 ) 3 9 3 9 第一章缝论 【3 9 】张小明,张兆荣,索继检等分子催化,2 0 0 0 ,1 4 ( 2 ) 。1 0 2 4 0 d j m a c q t m n i e , j h c l a r k 1 i e a c c i v e f i 西p 0 驷娜,1 9 9 7 , 3 5 ,1 3 5 4 i v b a s i u k , a a c h u i k o j o r o m 姆,l 眺5 2 9 猡 【4 2 】d j m a r q u 把c h e mc 0 蝴,1 9 9 6 ,1 1 【4 3 】伏再辉,陈君华,陈远道等物理化学学报,2 0 0 0 ,1 6 ( 5 ) ,4 1 0 z a i l i i l i f u , q 吼d i l 曲y m c a t a l l e t t ,2 0 0 0 , 6 6 , 1 0 5 4 5 】r s d r a 炉, s c 阳瑚矗毪p b 勋n 血趾j m o k c 缸,1 9 9 4 , 8 9 , 3 1 7 , 【删r m o r 鹕w j o n e s j q 眦s o c ,c h e a tc 0 龇,1 9 9 7 , 2 1 8 5 【4 7 】ea i l g e i 或【i ,c c 骶似g m 嘲p v e 眦jd 眦s o e ,i 】e r k i n t m m ,1 9 8 9 , 1 0 5 【4 8 ea i 蝴cc a 峰礁g m 喊p v c 珊d h t 蛐l e t t ,1 9 8 8 , 2 2 6 1 4 9 j h o a r k , sj t a v e r n 】c h e m 1 9 9 5 ,5 , 8 2 7 f 5 0 】jh 呲a jb u t b a w x l h , sjt w a m e r 黜ajt e 碰d a l e ja 啦t e d a n o b i o 把c h n o l , 1 9 9 7 , 6 8 , 3 6 7 5 1 k b 撇o l e m 帆p u b l ,1 5 , 1 9 , 8 3 【5 2 e n p f i ! e z h 飙1 k m 娩h a e v a r e 被两砥埔曜1 i l i c o 瑚舒啦i z d ,m o s c o w , 1 9 7 4 5 3 1 n a 衄k 施u m , k b 峨j a m a 斑s o c ,1 9 8 0 , 1 0 2 , 5 9 7 4 【5 4 v m o m k h o v , b m 撇j o 罂q 眦,1 9 7 9 # z ,3 7 1 9 5 5 】v g d l y u k , m o l o z i n s l 呼, u s s r 8 2 5 5 1 8 ,1 9 8 1 ;c a , 1 9 8 1 ,9 5 1 5 6 】j 岫氐r m o 啊a 每t e l r a h e d r m l e t t ,1 9 7 9 ,1 5 b , 6 5 6 p 刁j r 曲d r m 吣i a m c h 眦妣,1 9 8 0 ,1 0 2 , 5 6 6 2 【5 8 】cs t a r kt e t r a h e d a m l e t t ,1 9 8 0 ,1 6 2 , 5 6 6 2 5 9 】h 陆帆r a 坷| p 峨a m 砸曲d a l j a m ( 衄s o c ,1 9 8 0 , 1 0 2 ,8 0 4 7 【6 0 】e m j a c o b s e f lc a 斑b ,i i c 舳妒瑚吐劬赶醯,a c a d e m i c p r e s s ,1 9 8 5 6 1 】l id e n g e nj a c o b s e t tj 孵。眦,1 9 9 2 ,5 7 , 4 3 2 0 1 0 1前言 由于纯硅中孔分子筛材料本身没有任何催化活性,只有通 过引入过渡金属活性中心才可能具有催化性能。目前,引入过 渡金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吸附法、化学键合法和骨架修 饰法。物理吸附法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吸附较弱,在使用过 程中催化性能不稳定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化学键合法就是通 过形成化学键的作用,将某些金属离子引入到中孔分子筛上形 成稳定的固相化催化剂,这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讨论;第 三种就是将过渡金属原子嵌入分子筛骨架的骨架修饰法,即在 中孔分子筛骨架形成与晶化过程中引入金属杂原子前体化合 物,利用它们在合成体系内的原位水解,使产生的金属物种与 骨架硅物种之间进行聚合或同晶取代而得到,这类催化剂具有 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很好的分散效果。过渡金属杂原子的原子体 积较大、可极化性强,又具有空的d 一轨道因而具有多种可变价 态和较强的配位能力,易于在金属前体水解后与之发生聚合, 这些特性不仅有利于嵌入后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而且使得它 们能拥有分散效果好、氧化还原能力强的活性位,形成的催化 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将钒钼等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过渡金 属原子嵌入分子筛骨架结构中,适用于较大体积的有机化合物 的选择氧化,是制备各种精细化学品和有机中间体的新型选择 氧化催化剂【。近年来,在中孔分子筛m c m - 4 1 中嵌入钒【2 ,“、 钼【4 】、钛【5 , 6 1 、铜【7 1 等已见报道,但是将v 、m o 等金属原子嵌入 h m s 、m c m 4 1 骨架结构中,尤其是对不同金属原子嵌入的系 统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我们在h m s 和m c m 一4 1 的骨架结构中嵌入了v 、m o 、t i 、f e 等金属杂原子,并重点研 究在h m s 载体中嵌入v 、m o 杂原子中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 其催化性能。 1 1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与试;f 8 2 1 1 主要试j | 十二胺( d d a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 t a b r ) ;四甲 基氢氧化铵( t m a o h ) ;四乙氧基硅烷( t e o s ) ;3 - 氨丙基三 乙氧基硅烷( a p t e s ) ;酒石酸二乙酯( d e t ) ;仲钼酸铵 ( ( n h 4 ) d v i 0 7 0 2 4 - 4 h 2 0 ) ;v 2 0 5 ;叔丁醇;氯化铁;钛酸异丙酯; 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甲酯;n a o h ;无水乙醇;c h 2 c 1 2 ( 所 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氧化剂( t b h p ) 、钒源( v o c l 2 ) 、钼源 ( m o o c h ) 自制。 2 1 2主要仪器 自动控温电磁搅拌器;常规玻璃仪器;索氏提取器;真空 干燥装置;酸碱滴定管;马福炉;g c 8 8 1 0 型和g c 9 0 0 型气相 色谱仪。 2 2 实验方法 2 2 1 氧化剂t b i - i p 的制备 2 2 1 1t b h p 的制备 按文献 8 】在冰水浴冷却搅拌下,将1 4 0 97 0 的硫酸加入 到7 4 9 叔丁醇中,2 7 8 k 反应l h ( 主要产物为硫酸单叔丁酯) , 然后在2 7 3 2 7 8 k 中速搅拌下于3 0 m i n 内滴加9 2 94 0 的h 2 0 2 水溶液。室温静置过夜,分离出有机层,并用碱式碳酸镁悬浊 液中和,2 0 m l 去离子水洗涤,再分离出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 镁干燥,得粗产品约6 5 9 。将粗产品在装有玻璃填料的分馏柱上 进行减压蒸馏,第一馏分是二叔丁基过氧化氢,釜液即为叔丁 基过氧化氢( t b h p ) 。 2 2 1 2t b h p 浓度的测定 因为按上述方法制备的t b h p 很难得到纯品,而且t b h p 在 贮存过程中也会慢慢分解,所以制备后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对其 含量迸行测定都是必要的测定方法按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