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陵垂学号2 q q 三! 鱼! 专业迟猩量数堂:猃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是我 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 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蹬:兰垂: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日益重视的问 题。教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不断的完 善与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研究与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网站、 博客、网络论坛等多条渠道,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网络教研的基本理论。基于对教学研究的解读,分析并阐述了网 络教研的概念、特征,及开展网络教研的理论溯源,力求从理论高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 述网络教研。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当前开展网络教研的三个主要的实践形式:教育主题网站、教育 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等,并分析了每一种实践形式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诉求,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 引领这三个要素出发,以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等网络教研三种实践形 式为手段,尝试建构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 第四部分展望了网络教研的前景,并就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尝试从制度 建设、管理和评估、技术投入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t h ei s s u eo f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b e e na r c h e d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c e a sap i v o t a lt o o lf o r a d v a n c i n g t h e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w i t h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h a sb e e no nt h ew a y t ot h es u s t a i n i n gp r o m o t i o n i nt h ee r a o f “i n f o r m t i o na ty o u rf i n g e rt i p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a n di n t e r n e t h a sf u l l yt a k e na d v a n t a g eo fw e b s i t e ,b l o ga n db b st ob o o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h e r s s e l f - r e f l e c t i o n ,p e e r a s s i s t a n c e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i n t e r a c t b a s e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b e c o m e st h ei n d i s p e n s i b l ew a yf o r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 t i m e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i z a t i o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o ft h ei n t e m e t b a s e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i n t e r n e t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a sw e l la si t s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a u r c eh a sb e e na n a l y z e d i nt h i sp a r ts oa s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x p o u n dt h ei n t e m e t -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f r o m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e l a b o r a t e st h r e em a i nw a y st o c a r r yo u tt h e i n t e m e t -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a n d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 st h e i r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t h e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h i r d p a r t 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st h e r u n n i n gm e c h a n i s mo f 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nt h eb a s i so fi n t e m e t -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b ye m p l o y i n g t h r e e p r a c t i c a lm e t h o d st h e r e o fa f t e ra n a l y z i n gt e a c h e r s s e l f - r e f l e c t i o n ,p e e ra s s i s t a n c e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e tf o m lt h ep r o s p e c t so ft h ei n t e m e t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a n db r i n g sf o r w a r ds o m em e a s u r e so nh o wt ob e t t e rd e v e l o pt h ei n t e r n e t b a s e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m e a s u r e si n c l u d eb u tn o tl i m i t e dt o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s y s t e m , t h ee n h a n c e m e n to ft h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嬲w e l la s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k e y w o r d s :t h ei n t e m e t - b a s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w e b s i t eo fe d u c a t i o n b l o go fe d u c a t i o n b b so fe d u c a t i o n 福建师范大学x x x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作为教师 专业成长的路径,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经历着变化与完善。信息时代促使网络成为教 学研究的新的环境与媒介,教学研究与网络一经结合,便产生了新型的教研方式网络 教研。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是相对于物理形态的常规教研而言的。它的产生 与发展既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 求。从当前国内对网络教研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角度多侧重于从实践表层出发,现有的 论文大多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网络教研的效果进行阐述,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 还显不足。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对网络教研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并结合教师基于网络教研 获得专业成长的相关实践案例,力求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 成长的框架结构图。 第一章介绍了“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这一主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研 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全文的论述作好铺垫工作。网络教研是相对于常规教研 而言的,是教研与网络这一新的平台相结合的成果。网络教研孕育了崭新的教研文化,参 与其中的各地区各学校的教研活动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表现出强劲的 驱动力。可以说,网络教研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 第二章论述了网络教研的基本理论。本文在对教学研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借鉴了当 前学界对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网络教研的概念进行界定,对网络教研 区别于物理形态的常规教研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网络教研的理论溯 源。网络教研是在网络平台上产生,并逐渐从现实的常规教研中分化出来的,它是对常规 教研的补充、改善和超越,是信息时代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不可 少的教研方式。通过对实践的分析,本文总结出网络教研的四个特征:网络教研现场的开 放性、参与教研人员的平等性、教研活动的个性化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等。 本章最后,为了对网络教研的理论进行更完整深入地阐述,从后现代主义理论、现象学理 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视角对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追溯。 第三章对当前三种网络教研的主要实践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各个运行方式 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互联网的成熟、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行信息化 时代,它丰富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文化,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时 空。在当前网络教研的实践中,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形式,分别是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 福建师范大学x x x 硕士学位论文 和网络教育论坛。本章对这三种实践形式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梳理了各个实践形式的发展 概况。对于三者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教育主题网站以其大容量的 数字化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库。教育博客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博客的自主记录见证了教师的成长轨迹。建设博客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成长历程进行归纳、 概括、评价的过程。因此,教育博客是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网络教育论坛作为网 络教研的第三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而言,已成为教师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聊天室,为教师不断生成的具有随机性和个别性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对话和互动的平台。 第四章从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入手,探讨了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自我反思贯穿于网络教研的各个实践形式之中,网络 教研需要在支持性的反思环境中,养成反思习惯,并通过撰写教育日志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同伴互助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丌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 业切磋、协调和合作,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同伴互助,需要建立教师博客群组等网络型的教 师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教育博客横向交流模式和网络教育论坛的探究模式来加强教师同伴 之间的对话与互助。专业引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网络教研首先通过教师阅读教育 主题网站来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教育博客的纵向交流模式与基于网络教育论坛 的答疑模式展开的在线研讨,都是实现专业引领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对网络教研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未 来,网络教研仍将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并以此实现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整 体转型。在前景展望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和评估、增加技术投入、激发教师 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层面入手,尝试为网络教研的开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第l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 1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及 时、有效、便捷的专业支持已经成为能否实现新课程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教师 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学界,“以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是 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教研的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研究、躬身实践的过程,是教师 专业素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 中,教研方式经历着变革和创新,表现为:从传统的教学研究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再 到今天如火如荼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网络教研。 自2 0 0 5 年5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新课程网 络教研”项目建设工程以来,网络教研得以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学习方 式,网络教研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新奇、冲击、潮流,更多的则是引领、思考、发现和探索。 网络教研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应然。2 0 0 5 年秋季,全国范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 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进入第二个年头,基础教育改革进入由点 到面推广的关键阶段,这无疑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研究存 在着局限,相对封闭的时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参与面,自上而下推行的相对单一、呆 板的教研方式则使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阻滞。因此,新课程呼唤一种更为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方式的诞生: 另一方面,网络教研的产生和发展如果仅仅具有必要性,而缺乏可推行的条件,那么教师 专业成长也只能停留于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可行性, 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于2 0 0 8 年1 月 1 7 日发布第2 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 0 0 7 年1 2 月3 1 日, 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 1 亿人,2 0 0 7 年年增长率达到5 3 3 0 o o ,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年增长 率达到1 2 7 7 ,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已由2 0 0 6 年1 2 月的1 0 5 ,增长至2 0 0 7 年1 2 月的1 6 ,中国正处于网民快速增长的阶 段。【1 】 网络教研从产生伊始便展现出别于常规教研的新的特点、形式、手段,并以燎原之势 【i l 中国网民入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 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9 9 7 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联合互联刚 络单位共同实墙这项统计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j 下娥化、制度化,从1 9 9 8 年起。中国互联删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 月和7 月发布中国互联l 勾4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为第2 1 次调查,统计撇告参见悯址:h t t p :w w w c n n i c c n - l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新课改的阵地蔓延开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作为主管全国教研工作的领 导单位,是推行网络教研的主导力量,它使网络教研以一种新的教研平台呈现,在新的实 践形式中孕育了崭新的教研文化,参与其中的各地区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显示出一系列显著 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表现出强劲的驱动力。而笔者自2 0 0 6 年2 月以来有幸能够参与教 育部“网络教研 项目,参与了“课堂教学网”的建设工作,与许多一线老师共同亲历着 对网络教研从陌生到了解,再从了解到热爱的心理过程,更感受着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 长的促进作用。于是,我提出了“基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论题,试图在阐 述网络教研的理论、归纳和分析网络教研的实践形式的基础上,探究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的机制,并在对网络教研的前景进行展望的同时,对网络教研未来的开展提出具体 的对策建议。 1 1 2 研究的意义 其一,理论上。从当前国内对网络教研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角度多侧重于从实践表 层出发,现有的论文大多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网络教研的效果进行阐述,而从 宏观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概括和分析还比较少。本文对网络教研的概念进行界定, 对其特点、主要实践形式进行分析和归纳,从理论上建构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 制。 其二,实践上。本课题对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建构进行研究,从理论高 度对实践进行展望,并尝试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网络教研的健康 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1 2 关于网络教研的研究综述 1 2 1 从教研到网络教研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5 0 年代教研制度产生的初期,我国中小学教研活动主要以设置教学研究 组、定期组织教研会议的形式来开展,关于其具体的开展形式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教育部 1 9 5 2 年3 月1 8 日颁发试行的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中记录:“教学研究会议:由全体 教师按照学科性质,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分别组织教研组,各组设组长一人,主持本组教 导研究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必要时得召集临时研究会议:并得联合各教研组,举行连 席会议。规模较小的小学,不能举行教导研究会议的,得由同地区内几个学校联合举行。 i l l 同一时期,教育教学研究室在省、市、县各级成立,教研活动的开展开始得到了教育教学 研究室这一专业组织的领导和主持。8 0 年代后,教科院、教科所等各级研究机构也相继成 立,教研员队伍日益壮大,随后形成了二个覆盖了各级教育行政区域的教研网络,教学研 究得到了更加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l l 参见1 9 5 2 年3 月我国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2 - 第1 章绪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的实行,教研工 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应新课程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是对之前以教育共性问题为研究课题的变革,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 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校本教研越来越多地发挥 着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面对教师教学专业支持需要的剧增,常规的专业工作者面对 面的专业支持已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专业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单向交流已演进 为多向交流、讨论与分享的需求。【l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发展 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型平台,即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本文称之为“网络教研 , 它不同于物理形态的常规的教研方式,是对常规教研方式的发展和有益的补充。 1 2 2 关于网络教研的研究现状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研究从比较早就开始在少数学校和教师中得以零星应用,但受到 推广和普及则始于2 0 0 5 年5 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 的“新课程网络教研 建设工程。 近几年,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支持教学 研究的网络平台的创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类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 坛迅速增长,滋养着教育的土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的依托。 有关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及专著大都从实践到理论层面对教学研究进行了深入而系 统的研究和阐述,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进行了指导。但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教 育论文和专著却相对比较少,对于网络教研的开展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的研究。以 下附表为网络搜集的相关资料检索信息: 表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9 9 9 2 0 0 7 年) 主题检索结果有效文章的数量 网络教研 3 4 7 6 5 虚拟教研 2 51 0 表2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9 9 9 2 0 0 7 ) 主题检索结果有效文章的数量篇名 。 网络教研 3 832 0 0 6 年华东师范大学王晔教育博客研究一 无锡市河坪中学的调查分析; 。 2 0 0 6 年河北师范大学翟军工网络环境下中 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1 l 朱幕菊论网络教研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 0 0 7 ( 5 ) :4 3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虚拟教研 41 2 0 0 4 华南师范大学周元春中小学虚拟教研 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 此外,于谷歌网站( w w w g o o g l e c n ) 上搜索“网络教研”,出现的相关检索信息为: “网络教研中心 1 ,2 6 0 ,0 0 0 结果;“网络教研活动计划”4 1 9 ,0 0 0 结果;“网络教研计划” 4 2 3 ,0 0 0 结果:“网络教研室工作计划”2 8 0 ,0 0 0 结果:“网络教研总结”4 1 2 ,0 0 0 结果。可 见,虽然支持教学研究的网络平台在近几年里得以迅速发展和繁荣,但于理论层面上,对 网络教研的研究和阐述还多停留于初级阶段,现有资料多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或教研工 作计划,且普遍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 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相关硕士论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略有侧重。2 0 0 6 年华东师范 大学王晔撰写的硕士论文教育博客研究无锡市河蜉中学的调查分析和同年河北师 范大学翟军工撰写的硕士论文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没有提 出“网络教研”或其他相关概念。前者仅截取了教育博客这一个视角进行研究,但研究本 身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博客运用于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以某一所中学的教育博客调查 情况为模型,探讨作为网络教研方式之一的教育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后者则 以校本教研的理论入手,对发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进行理论分析,即作用、特点、 交流工作、形式、原则的分析,继而通过校园网站、教育城域网站、教师个人网站三个个 案,研究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教研的运行模式,并针对实践中现存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2 0 0 4 华南师范大学周元春撰写的硕士论文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 管理方式研究对“虚拟教研 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选取国内三个虚拟教研活动为典型案 例,揭示了虚拟教研的特点、功能和组织管理方式。这是一篇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对虚拟教 研进行理论研究的论文,但由于它撰写于网络教研发展的早期,对照现在的实践发展,仍 不免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和改进的地方。 由此可见,关于网络教研的现存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研究主体多为 实践者,内容多为基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二,网络教研的内涵界定或缺乏或不够全面: 其三,对网络教研的实践形式的阐述大多不够全面,仅截取教育博客或教育网站等单一方 式进行个案分析;其三,多数论文都对网络教研的功能进行了阐述,但不够系统,而对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则缺乏必要的研究。 1 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线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教研进行系统 的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从常规教研到网络教研的历史发展背景入手,对国内当 前网络教研开展进行归纳,对网络教研的涵义与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从后现代主义、 第1 章绪论 现象学、建构主义等角度,厘清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调查法,对网络教研的主要实践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它们对于教师 专业成长各自所具有的意义。 最后,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探讨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 制,并对网络教研进行展望,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网络教研概述 网络教研既符合信息时代的潮流,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诉 求,是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研方式。笔者基于对“教研” 和网络的理解,论证网络教研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溯源,以求能够较为系统而全面地阐 述网络教研。 2 1 网络教研的概念界定 2 1 1 关于教研的理解 国内学者对“教研”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 0 0 3 ) 编著的空中课堂:教研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从教学研究的目的、方法的角度对其 进行概念界定,认为教研是指“教师和研究人员通过自己有意识地收集自己或他人教育教 学的事实或材料,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态度、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事实或材料进行 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1 】也有学者从教学研 究的具体实践形式入手,给其下定义为“教研是指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同学科 为组织形式,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导教导学为重点,以听课、评课、导课为主渠道 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j j p o1 2 j 从不同的定义来看,教研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以 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一种交流和学习活动。 随着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不断变迁,教研制度几经变革和发展。本文将网络教研之 外的其他教研方式通称为常规教研。之所以“常规 ,是因为它们是由教研员进行组织, 在约定的某一时间、地点,将某学科的教师代表召集在一起,以教师在场的方式开展的 种集中式的活动。然而,这种面对面的专业支持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 不能满足教师“成为研究者 的内在诉求。常规教研方式中专业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单 向交流亟需演进为教师自我、同伴、专业人员之间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分享。网络的普 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视听 交互距离 三维空间综合效益最优的技术线路。【3 】 2 1 2 网络教研的概念 在借助于网络平台的教学研究实践中,许多亲历者和研究者都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网络学习 “虚拟教研”“e 教研 等。“网 络学习”是一种“通过促进利用资源与服务的机会以及远距离的交流与合作,用新的媒体 f i l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著空中课堂:教研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h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3 9 7 【2 】范立中索质管理科研有关治校的几点认识 j 教学导刊2 0 0 2 ( 1 0 ) :2 7 1 3 l 国光叫,孙秀梅利用列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撤2 0 0 5 ( 4 ) :5 1 5 2 6 第2 苹网络教研概述 技术与互联网改进学习的质量的在线学习方式。【l 】“虚拟教研”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 展的跨时空远程教研活动,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与现实教学研究活动不同的、借助网 络构筑的虚拟社区而实现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二是指对借助网络构筑的教学时空 中发生的教育、教学的研究。l z 】“e 教研”是指真实的教研活动和虚拟的教研活动的结合, 包含两点,一是教务处具体负责的学校虚拟教研中心,一是学科虚拟教研活动。( 3 j 本文将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教学研究统称作“网络教研”,因为它一目了然地体现了 区别于常规教研的所在网络。借鉴前人提出的相关概念,本文认为,网络教研是在我 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以信息技术时代下广泛普及的互联网络为平台 而开展的新型的教学研究方式。对网络教研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方式,它是从现实的常规教研中分化出来的, 是对常规教研的补充、改善和超越。 第二,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多样、及时、丰富、便捷的 专业支持。 第三,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网络教研在教研现场、参与对 象、具体形式等方面都具备常规教研所无法比拟的特征和优势。 第三,网络教研的实践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网络教研的实践形式主要有教育 主题网站、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等三种。 2 2 网络教研的主要特征 网络教研的开展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它所以区别于常规教研,一言蔽之,就是开展 教研活动的依托网络。网络是虚拟的,虚拟是一个“非在 ,也即“不在场”。然而网 络却并不是虚假或虚幻的,在这个非实体的网络世界里,已经逐渐形成了“真实” ( 这 里的真实是一种反映在效应上的而不是在事实上的真实) 的结构和规范。【4 】虚拟而非虚幻 的互联网平台铸就了网络教研区别于常规教研的特征,使网络教研的影响完全超越信息技 术的界限,延伸至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 2 2 1 教研现场的开放性 开放是网络的特征,也是网络应用于教研所具备的优势。网络教研的开放性体现于两 个方面。其一,时空的开放性。常规教研进行的前提是时间和空间的同一性,网络教研则 与此不同。空间上,网络教研的现场不再是某个特定的教研室,而是虚拟的网络,教师只 要具备计算机和上网条件,便不仅可以参与本学校、本地区开展的教研活动,还可以根据 i t 叶澜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 r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i 【i 版社。2 0 0 4 :1 6 4 【2 l 国光明,孙秀梅利用叫络开腱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5 ( 4 ) :5 1 5 2 1 3 1 囤光叫,孙秀梅利用i 】4 络开展教 i j f 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5 ( 4 ) :5 1 5 2 4 1 张义兵逃山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m 北京师: i :c 人学版祉2 0 0 3 :5 4 -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需要和兴趣参与到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教研活动中去。时间上,无论是即兴而自发展开的讨 论,还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研讨,都没有时空束缚,并且由于教研的整个过程通常都能够以 图文方式得以保存,而更加方便随时参与的教师了解研讨的进展,并有利于教师在研讨之 后进行二次学习和思考。 其二,学科的开放性。教学研究之所以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是因 为:一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的整合、渗透和综合化发展,强调拓宽学科学习和 运用的领域,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根植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育场景中,有自己复杂 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发展轨迹,需要整体的、跨学科的分析。【i 】网络教研为打破学科局 限提供了条件,教研时空的开放性为多学科教师的参与提供了条件,网络教研成为跨学科 的知识共享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2 2 2 参与对象的平等性 常规教研导致教师话语权的逐渐缺失,教师表述危机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 常规教研的现场教研方式不仅是面对面地进行,而且往往由教研组长或资历深的教师主 讲,教师们无法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即使教师有发言的机会,也往往无法淋漓尽致、鞭 辟入里。二是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初期由专家主导的推进方式,使广大教师只是教育理 论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建构者,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的指导而渐渐成为了沉默的大 多数。 网络教研的参与者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处于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之外,还包括教育理 论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研员、学者,甚至学生、社会人士等等。众多参与者之间 虽有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层次的差别,却由于网络所特有的表述方式主体身份遮蔽式 的个人表述,而逐渐实现了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2 1 网络教研使参与者抛却了日常生活中受 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 去接受他人的评论。可以说,网络教研跨越了教师之间资历深浅的障碍,消融了专家、学 者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填补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各参与主体 之间地位的平等。 2 2 3 教研形式的个性化 网络教研的参与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对于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各 参与者来说,他们对开展教研的形式和深度的要求各异。然而常规教研的开展形式往往有 限,其深度有时也难以把握,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参与者不同的教研需求,而网络教研的个 1 1 1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 0 0 8 ( 1 ) :7 8 【2 j 主体身份近蔽式的个人表述是网络所特有的表述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人们以网名臀陆,同避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 姓名和职务。网民的主体身份被隐藏了这种逃蔽式的个人表述使教师逐渐获得了话语权的回归,得以抛弃现实的隔阂 和阻碍而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畅所欲言 8 第2 章网络教研概述 性化特征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网络教研的个性化源于网络提供给教研的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适合自己的教研形式。以教育论坛和教育博客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各具特色的两种教 研方式。教育论坛好比客厅,百家争鸣,同伴互助:教育博客好比个人公寓,独自沉吟, 自我反思。l i 】具有不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参与者均能各得其所,自得其乐。个性化还源于 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功能,它集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处理三大功能于一体, 满足了资源的调剂,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够满足不同参与者对教研的不同深度的需 求。 2 2 4 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根本的还是内部动力系统,“任何外 部的刺激可以保证教师达到一般的要求,但无法促进教师到达自我更新的彼岸”。1 2 】内部 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之间存在着联系。【3 】对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教师学习者, 其教研效果优于对其他教研环境和媒介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学习者。在网络教研中,网络作 为教师新的教研环境和教研媒介,使教师作为学习者花费在教研中的时间增多了,对教研 变得痴迷和热情了,对教研的兴趣使教师改变了以往通过外部刺激实现专业成长的模式, 专业成长呈现自主性的特征。 2 3 网络教研的理论溯源 2 3 1 后现代理论溯源 现代性驱赶了愚昧和落后,却在“祛魅 的过程中为科学建立了新的霸权,人类习惯 于遵循权威和规则,追求真理和圆满,然而最珍贵的批判反思意识却在此过程中逐渐消失, 实体社会逐渐成为了单向度的社会。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摒弃和消解。它强调不确定性、 零碎性、非原则性、异质性、虚构性等,用“怀疑一切”的严格作风推翻了现代性的科学 方法,倾向于内省的反客观主义的解释和解构,认为世界是多元的、变化的、不断生长的。 网络教研的身上印刻着后现代理论的标记。后现代的精神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网络 教研中后现代的人际交往方式:兼具着平民和网民的双重身份特征的后现代的人,组织和 进行着后现代的网络活动。后现代的人们( 兼具着平民和网民特征的人) 之间消除了实体 社会的种种界限,形成了相应的价值取向和不断丰富的网络文化,其社会结构也逐渐由松 散的网络群聚,发展成为以特定目的组建起来的、具有固定的虚拟地域的网络社区。然而 i i j 高枝国网络教研:论坛与博客谁更有利 e b l o h t t p :b l o g c e r s p c o m u s c r l o g 2 3 9 6 a r c h i v e s 2 0 0 6 7 8 7 2 5 s h t m l # 4 8 3 9 7 4 1 2 j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根据他提出的场动力理论对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个公式:b = rp e ) 。) e 中b 表示人的行为,e 表示环 境。p 表示个人,f 足函数。他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的内部动力与环境刺激的函数,即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外部因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条件。但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 | j jm u n g e r g e l o y o d ,b h g e n d e ra n d a t t i t u d e st o w a r dc o m p u t e r sa n dc a l c u l a t o r s :t h e i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om a t hp e r f o r m a n c c r j j o u r n a lo f e d u c a l i o n a l & c o m p u t i n gr e s e a r c h ,1 9 9 8 ( 5 ) :1 6 7 1 7 7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切并不是脱离了现实的虚拟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拓展和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它 比现实生活更加逼真。网络教研的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一轨迹:在网络这个兼具现实和虚拟 特征的二元化的世界里,具有平民和网民双重身份的二元化的人们,脱离了权威和中心的 缰绳,主张思想的独立和批判反思意识的重拾,尝试以非理性思维代替理性思维,以小型 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以此实现对教研的改善和超越。l i 】 2 3 2 现象学溯源 现象学的主题词是“事实 ,它坚持依据各人独特的视角和立足点,用直觉和直观的 方法,在观看个别事实的同时,获得对本质和本性的领悟。在这个“直观事物本质 的过 程中,现象学主张“用还原的方法,描述事情的本质”。还原的目的地不是别处,正是生 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一个始终在先被给予的、始终先存在着的有 效世界每个目的都以它( 生活世界) 为前提”。而描述的方法,首先具备一个前提, 那就是“悬隔 并“终止判断”,让自己的思想仿如个初坐的孩童,随后返回语言,用 语言叙述。f 2 】 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的精神,为网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教研是依托于现 代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而开展的。依托网络是脱离了现实的,但依托网络进行交流与思考 却是真实情境再现的过程。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等信息化的技术手段 虽然只是虚拟地存在于互联网之上,但基于其上的教研活动,却回归于更加真实可见的教 学情境中。可以说,网络教研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各种具体的运行方式,“还原 到鲜 活且充盈的生活世界的过程,是教师以叙事的方法“直观”且“描述”教育的事实的过程, 是教师在丰富多姿的教育情境中感受、领悟,并最终实现教育意义的过程。 2 3 3 建构主义理论溯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有一定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结构,对于客观存在的 世界而言,不同的认知者依据不同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结构,对世界进行不同的理解,赋予 世界不同的意义。在认知过程中,情境性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正如“一个教师最应 该做的事不是纠正儿童的格式,而是向儿童提供他可以自我改正它们的情境”一样,建构 主义理论强调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 - j 者重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发展。【3 】这 是一个学习者构建知识和理解事物的主动过程,是其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建构学习目标, 以最大化的发挥创造性的过程。 网络教研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被 l l l 张义兵逃山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劬北京师范人学l | l 版= l = 2 0 0 3 :5 5 1 2 刘良华从“现象学”到“叙事研究” j 全球教育展望,2 0 0 6 ( 7 ) :4 0 - 4 3 1 3 1 转引白;赵样麟主编国教育家评论 m 上海:上海教育l l l 版社,1 9 9 2 6 4 3 1 0 - 第2 章网络教研概述 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认知主体,强调其主体作用的同时, 还强调“协作”的开展,这里的“协作”即交流和讨论的过程,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他人 协商与自我协商的结合体,也就是教师与同伴、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协商,以及教 师的反思与自我争辩。互联网作为网络教研的技术支持,已经逐渐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