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专业论文)闪亮的一页——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pdf_第1页
(电影学专业论文)闪亮的一页——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pdf_第2页
(电影学专业论文)闪亮的一页——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pdf_第3页
(电影学专业论文)闪亮的一页——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pdf_第4页
(电影学专业论文)闪亮的一页——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闪亮的一页 一一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研究 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陆雪峰 指导老师虞吉教授 摘要 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成立于1 9 8 3 年,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青年摄制组共 创作了四部具有较大反响的电视单本剧作品,特别是巴桑和他的弟妹们以及 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两部作品曾连续两年摘取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单本 剧一等奖( 1 9 8 6 年第六届和1 9 8 7 年第七届) 。1 9 9 2 年,由原青年摄制组主创人员 编导的电视系列剧南行记又再一次获得了“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一等奖的殊 荣。 通过对历届电视剧相关奖项资料的查询,笔者发现,能够取得这样不俗业绩 的电视剧创作团体或个人并不多见,而青年摄制组之所以能够频频获奖,与他们 在创作中间对电视剧主题思想、造型美学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创新与探索有着直 接的关系。但是在回顾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时,提及青年摄制组,或 者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少见。笔者认为,青年摄制组的创 作历程以及他们作品所共同构成的青年摄制组现象理应得到电视史或电视剧史学 界的重视与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青年摄制组创作历程的回顾,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创作缘由、 创作特色,以此来揭开形成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现象的各种原因,并期望借此 来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这一知识点的缺失进行补充。 关键词: 青年摄制组 单本剧造型美学 纪实风格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h i n yp a g e _ t h ep h e n o m e n o nr e s e a r c ho ft h ey o u t hc r e w o f c h o n g q i n gt e l e v i s i o n t h em a s t e ro ff i l ma r t :l ux u e f e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y uj i a bs t r a c t t h ey o u t hc r e wo fc h o n g q i n gt vs t a t i o nw a sf o r m e di n1 9 8 3 ,d u r i n gt h en e x t f o u ry e a r s ,t h ey o u t hc r e wh a v ec r e a t e dat o t a lo ff o u rl a r g es i n g l e - r e s p o n s et e l e v i s i o n w o r k si nt h i ss h o w , i np a r t i c u l a r b a z a na n dh i sy o u n g e rb r o t h e ra n ds i s t e r a n d h i p p o c r a t i co a t h ,t h e s et w ow o r k so n c eh a v ee a r n e dt h ef i r s tp r i z eo ft h en a t i o n a l e x c e l l e n t i vs e r i e s f l y i n ga p s a r a sa w a r d i nt w oc o n s e c u t i v ey e a r s ( 19 8 6 ,s i x t ha n d 19 8 7 ,s e v e n t h ) i n19 9 2 ,t h ef o r m e rd i r e c t o ro fy o u t hc r e wc r e a t i v es t a f fo ft vs e r i e s s o u t h w a r d o n c e a g a i n r e c e i v e d t h e f l y i n ga p s a r a s a w a r d f o rw i n n i n g m e d i u m l e n g t ht vs h o w s t h r o u g hi n q u i r i n gt h ep r e v i o u st v s e r i e sa w a r d s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l a t e d ,if o u n dt h a t t h e r ea r er a r et vw r i t i n gg r o u p so ri n d i v i d u a l st oa c h i e v es u c hi m p r e s s i v er e s u l t ,w h i l e t h ey o u n gc r e ww a sa b l et oh a v ea c h i e v e dt h e s eb e c a u s ei th a dad i r e c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o t h e i ri n n o v a t i o na n da c t i v ee x p l o r a t i o na m o n go nt h et h e m eo ft vs e r i e s 、s t y l i n g e s t h e t i c sa n ds oo n h o w e v e r , r e v i e w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iv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y o u t hc r e w , o rw o r k so nt h e i rs p e c i a l i z e dr e s e a r c h l i t e r a t u r ea l ee x t r e m e l yr a r e 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c r e a t i v ep r o c e s so fy o u n g c r e wa n dt h e i rw o r k sb yt h ec r e wt o g e t h e rc o n s t i t u t e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y o u t h t e l e v i s i o n ,h i s t o r yo rd r a m as h o u l db ed e s e r v e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b yt v h i s t o r i a n s t h i sw i l lb et h r o u g hl o o k i n gb a c ka tt h ec r e a t i v ep r o c e s so ft h ey o u t hc r e w ,f r o m m u l t i p l ep o i n t so fv i e wo ft h e i rc r e a t i v er e a s o n , c r e a t i v ef e a t u r e s ,i no r d e rt or e v e a l v a r i o u sr e a s o n so ff o r m a t i n g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c h o n g q i n gt vy o u t hc r e w , a n d h o p i n gt ot a k et h i st os u p p l e m e n tt h el a c ko f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 d r a m a k e y w o r d s :t h ey o u t hc r e w o n eo ft h ep l a y s t y l i n gd o c u m e n t a r ys t y l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己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 扔晦 签字日期渺年产月勿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协踢峰导师签名形多笼专 v 签字日期:驯口年中月矽日签字日期:夕d 矽年q 月7 矿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曼蔓! ! 曼! ! ! ! ! ! 曼! ! ! 曼曼! 曼! 曼曼曼鼍曼曼曼曼皇! 曼! 曼曼曼曼皇! ! 曼曼! 曼曼曼鼍曼! ! 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量曼! ! 曼! 曼皇曼曼曼i i i ! ! ! 曼! 曼 绪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民族刚刚从十年“文革”浩劫的荒味中苏醒,人们走 出了百花凋零、万木萧条的文化沙漠,久压的内心涡求终于得到了释放。在西南 地区的重庆,出现了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英气逼人、高昂着个性头颅,用自 己的一腔热血在电视剧制作领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思考,他们有着一个 响亮的名称j 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 以下简称青年摄制组) 。1 9 8 3 年至1 9 8 7 年间,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做出了山那边是海、昨天,昨天的故事、巴 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四部电视单本剧。而在这四部作品当中, 巴桑和他的弟妹们以及希波克拉底誓言曾连续两年摘取全国优秀电视剧 “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 1 9 8 6 年第六届和1 9 8 7 年第七届) ,令整个电视界为之 惊叹,因为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奇异而灿烂的现象。 作为一种历史存在,青年摄制组及其作品所构成的现象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上必然要占据一定的位置,但是在现有的电视史及电视剧史的史述中间,只有对 他们的个别作品有过零星的记载,从整体上去研究青年摄制组现象的文献资料还 未曾出现,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视史史料记载中的一大缺失。 “一般而论,一个历史事件是一个以上原因要素的结果,历史的生成机制在 多层面上运作并受不均衡的各种力量的作用。 青年摄制组现象的产生必然是多 种历史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将青年摄制组的创作历程分为几个阶段, 并在各阶段不同的创作语境下,对其创作过程、作品文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追溯 他们的探索之路,揭示青年摄制组这一现象生成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所产生的 影响( 对当时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推动、重庆电视台知名度的影响等方面) 进行阐 述和总结,同时对现有史述中这一知识点的缺失进行补充。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研究青年摄制组的专著,与青年摄制组及其作品相 关的文献资料只是散见于各类电视剧综合评论、学术刊物和报纸杂志当中,纵观 已有的文献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提及青年摄制组人员构成或其作品的文献资料 2 0 0 7 年西南大学电影学专业何晓燕的硕士论文重庆电视发展史述略( 1 9 8 1 1 9 9 8 ) ,是当前唯一对青年摄制组及其作品做过总体阐述的文章,在整篇硕士 论文中有关于青年摄制组的一个小章节,大致阐述了青年摄制组的人员构成,并 。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m 李迅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 9 9 7 2 3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对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做了简单的解读。但因为篇幅有限, 并没有对青年摄制组现象的构成、生成机制及其影响与作用做深入分析。 2 提及青年摄制组的发展过程及人员构成的文献资料 1 9 9 0 年重庆电视台发表在电视剧实践之路文集中的我们是怎样培养年 轻人的一文,以及2 0 0 1 年重庆电视台台史办编出版的历史的追思一一重庆电 视台回忆文集当中,均对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的成立过程以及主要创作成员 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指出了青年摄制组及其作品对于那一时期重庆电视台品 牌形象的打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1 期刊类文献资料 王忠明1 9 8 7 年发表在中国电视第4 期的病人类评电视剧 ,余红云1 9 9 2 年发表于当代电视第1 1 期的人生的进取意识 浅评电视剧南行记的艺术特色,嵇中传1 9 9 2 年发表于中国电视第4 期 的光线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力南行记照明设计的阐述等,从不同角 度对青年摄制组的单个作品进行了评论。 2 2 专著类文献资料 徐寒等著的中国艺术百科全书第9 卷影视与摄影艺术,刘萍、李灵编 著的中国电视剧,赵玉明,王福顺主编的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等五部专 著,在中国电视剧界引起巨大反响的三部作品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 底誓言、南行记均有所介绍与评论。另外,还有一些专著只提及了青年摄制 组的个别作品,如:提及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有张凤铸等编著的影视艺术概 论:提及巴桑和他的弟妹们的有仲呈祥编著的十评飞天奖,钟艺兵主编 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对青年摄制组某一阶段创作及作品进行总体评述的 文献资料,比如:北京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1 9 8 6 年在中国电视第4 期发表 了关于 的通信一文,对青年摄制组的艺术探索表示了肯 定,并对青年摄制组今后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以及1 9 9 4 年中国电影出 版社出版的一部论文集:南行记从小说到屏幕,在该论文集当中,众多电视剧 创作人员以及电视剧理论界的专家对南行记的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总结。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了解当时青年摄制组及其作品在中国电视剧界的影响有着十分 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但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资料,大部分只是对摄制组单个成员的简单介绍或个别 作品的解读或评论,能够全面展现青年摄制组从成立到巅峰期创作历程的文献资 料尚未发现。 正如前面所说,本文着力于揭示青年摄制组现象的生成原因及其影响,因此, 本文将实在论的研究方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将青年摄制组的创作纳入到特定 时期社会文艺发展的整体语境下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对其作品中呈现的亮点进行 总结,共同寻找促使或影响其创作的多重机制;与此同时,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原 青年摄制组的编剧张鲁先生,就青年摄制组的创作历程与张鲁先生进行了访 谈,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些访谈记录为了解与掌握青年摄制组所处的时代背景、 创作动机及创作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为本论文的撰写积累了宝贵的一手 资料。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蓄势而生 第一章蓄势而生 第一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电视剧的全面复兴 1 9 5 8 年,北京电视台直播的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宣告了中国电视剧的 正式诞生,虽然在起步阶段,中国电视剧在艺术表现的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在 此后的八年时间内,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仍制作了近2 0 0 余部电视剧,中国电视剧 正缓步向前迈进。 然而十年“文革”浩劫,使得中国的文艺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刚刚起 步阶段的中国电视剧也未能幸免遇难。1 9 7 6 年1 0 月,十年的“文革 梦魔终于 随着“四人帮”的粉碎而结束,历史重新焕发了生机,社会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文化艺术也重现了昔日的光彩。长期受禁锢的文艺创作迎来了一次较为彻底的解 禁。 全新的时代背景,促使每一个从这场政治巨变中走出来的中国人都开始对历 史、对社会、对自身进行深刻地反省。一时间,争取民主自由、要求体现个人价 值与个人地位的呼声,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潮,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导倾 向。而中国电视剧的复兴也正是在整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学艺术事业复兴的 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文化事业的整体复苏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整个中国文艺界、文化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 方向,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方针地引导下,整个中国文化事业 的复苏全面展开,这对于中国电视剧的复兴来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 端正了整个文化事业路线、方针和政策,匡正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同时也为整 个文化事业生产力的解放,以至于电视剧艺术生产力的解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与 此同时,文艺思潮的解放也带来了现实主义的深化、个性意识的觉醒以及主体意 识的强化,从而使得文艺作品在题材选择、主题发掘、人物塑造、价值取向等方 面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为此后电视剧创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电视剧创作的全面复兴 一方面,电视节目量总体不足。1 9 7 9 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 8 5 万台,而到了1 9 8 2 年,全国电视机拥有量已有2 7 6 1 万台,短短3 年的时间内,电视拥有量近六倍的 增长带来的是电视观众的急剧增加。而这时期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观众所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蓄势而生 钟爱的文艺节目,却出现了节目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自1 9 7 8 年开始, 中央电视台先后从日本、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引进了望乡、我们的过去、大 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国外优秀电视剧,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了 全国性的收视高潮,这让中国的电视工作者们看到了电视剧这一节目类型所具有 的强大吸引力及影响力。 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的冲击,电影和话剧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 9 7 9 年,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停止了向电视台供应新故事片播出,各类剧团、剧院也提 高了电视台录制节目的收费标准。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电视台节目来源发生了危 机。 为解决电视节目的来源问题,1 9 7 9 年8 月,中央广播事业局( 现中华人民共 和国广播电视部) 专门在北京召开了为期2 0 天的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大力号召“全 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尽管这个政策多少有些被动和无奈,但客观上 却促进了中国电视剧大发展时代的到来。 在政策鼓励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周期,除中央电视台之外,全国2 6 个省、 市、自治区电视台和3 个直辖市电视台,共计3 1 个单位开始生产电视剧,生产总 量是1 9 7 9 年的近七倍,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迎来了势头旺盛的局面。 1 9 8 0 年1 0 月,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召开了电视剧座谈会,对 电视剧的创作提出了建议。随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戏剧家协会和 中国电影家协会又联合召开了电视剧本创作座谈会,首都的文学、戏剧工作者和 新闻界人士6 0 余人参加了座谈,提出了诸如电视剧风格应多样化、应多为儿童创 作电视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思想要解放一些、要创作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电视 剧、要消除话剧痕迹等主张。 1 9 8 1 年3 月,第一次电视剧编导业务研讨会召开,全国电视界众多专家参与 了此次会议。会议明确了提高电视剧质量的迫切性,强调了电视剧创作要注重社 会效果的重要性。 1 9 8 1 年3 月,第三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在北京召开,对1 9 8 0 年到1 9 8 1 年播 出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评选,这一年共有2 8 部电视剧获奖。此后,这一全国性的电 视剧评奖活动一年举办一次,1 9 8 3 年正式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1 9 8 2 年 1 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这一委员会做了大量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 工作。3 月1 日,全国电视剧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以往电视剧创作经 验,规划了后一年的电视剧创作题材,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等问 题。这些实际的举措,都为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全面复兴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蓄势而生 第二节重庆电视台成立之初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工具一经出现,其声画并茂的传播方式便得到了全世 界的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人对于这一现代科技的产 物同样充满了热情,1 9 5 8 年5 月北京电视台建成,随后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 台相继成立并成功开播,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了电视事业建设的热潮。在此大背景 下,身处西南地区的重庆,虽然在早期也相应开展了电视建设的实验,但在诸多 因素的作用下,都未能成功。直到1 9 8 1 年1 0 月,重庆电视台才正式向世人宣告 她的诞生。然而后起的重庆电视台却并没有因此而甘于落后国内其他电视台的发 展步伐。他们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全国电视系统的各类协作组织,向他人学习经验, 创办类型多样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突破种种限制,广泛吸纳人才,重视对于 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培养作为立台之本。这些举措不仅为重庆电视台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给青年摄制组的建立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节目来源的需求 “办电视台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生动活泼的电视节目。电视台一经播出, 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节目源便成了一个大问题。重庆电视 台成立不久,就参加了1 9 8 2 年全国城市电视台协作组织,与各地电视台交换节目, 同时还加入了城市电视台组织的自制节目联播活动,与其他城市电视台之间交换 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重庆电视台的节目储备。但这一举措不可能从根本 上解决电视台每日播出电视节目量的需要,“从建台一开始,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就 很明确,要把立足点放在自采、自编、自制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上,这是电视台的 中心环节。 圆于是,利用自身资源,自制类型丰富,质量过硬的电视节目成为了 重庆电视台这一时期办台的指导思想。 二、良好的人才机制 对于初创的重庆电视台来说,人才是重庆电视台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 一。在重庆电视台成立初期,面临着采编、制作等各方面人才的紧缺,为了组建 一支完整的电视队伍,重庆电视台广泛地在重庆各大院校、文化机构、部队等单 位选调和吸纳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重庆电视台突破了种种限制,严格把 控人才质量。时任重庆市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的周宗贤曾在历史的追忆重庆 电视台回忆文集这样说到:“凡是进电视台当编辑、记者、播音员,从事电视新 。周宗贤重庆电视台诞生记 a 重庆电视台台史办历史的追忆重庆电视台回忆文集 c 重庆:重庆电 视台台史办2 0 0 1 1 2 o 同上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第一章蓄势而生 闻、文艺、专题采访制作节目的宣传人员,必须由我和吕琴同志共同逐一谈话, 验证作品,并当场出题作文,全面考察其思想品德、政策水平、思维能力、文化 水平、写作能力等基本素质。进人的标准,不是他的后台硬不硬,而是看他个人 的能力行不行。当时,想进广播电视系统的人很多,靠家长、亲友说情的不少, 但我们坚持举贤不避亲,选才不唯上的原则,惟才是举,既有干部子弟,也有平 民子女,不少无背景而本人才华横溢的人才进来了,也有不少平庸之辈被刮掉了。” 重庆电视台的不仅在用人机制要求严格,同时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 持员工发挥创造性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创作山那边是海之前, 没有电视剧拍摄经验的青年摄制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组并获准拍摄,与这样的用 人机制及培养方式不无关系。 三、积极响应“大办电视剧”的号召 1 9 7 9 年8 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首次召开了全国电视节目会议,这次会 议主要讨论的就是电视台节目来源的问题,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 办电视剧 。年轻的重庆电视台积极地响应这一号召,大力倡导电视剧的生产,这 为青年摄制组的建立创造了直接的历史机遇。 第三节青年摄制组的建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国电视事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电视剧的创 作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作为电视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视剧紧跟新时期的 时代潮流,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构成对新时期生活的全方位折射,出现诸多 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电视剧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而全国上下普遍响应的“大 办电视剧的号召,更是为广大热衷于电视剧制作的人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 9 8 2 年秋,重庆小泉,在重庆电视台投拍的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现场,刚刚从 大学中文系毕业并考入重庆电视台的张鲁,经朋友何为( 时任重庆电视台摄像师) 的介绍,认识了这部电视剧中的一名演员潘小扬。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命中注定, 一个共同的追求让这群热爱电视剧艺术的年轻人相识相遇,那就是自己做电视剧。 “当时考电视台,就是为了做电视剧 圆。在张鲁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来回忆 那段会盟的: “我们一拍即合搞自己的电视剧。 这在当时,是痴心,是野心,是妄想,是胆大。我们自称是一伙有热血的 下级军官阴谋政变。弄不好,真要砸了饭碗,还会很狼狈。( 在一个惯以成败论 。注:吕琴,时任重庆市广电局人事处处长 。摘自张鲁访谈 7 西南大学 甄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蓄势而生 英雄的领域里,未遂政变的发动者只能落草为寇) 。所以我们谋划得多秘密的样子。 我们建组我说。 阵仗大了,阻力就大,起步该策略些。何为说。 我们就说,先让我们拍一下实验性的片子。成了,自然接着千:不成,认 了。小扬说。 要是有谁阻拦,怎么办? 当下相约砍翻( 意即拿下) 。”。 从这段文字来看,多多少少有些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但却深刻 地反映出他们作为电视工作者内心强烈的创作渴望。 “年轻人有理想有朝气,有追求,年轻人是发展电视剧事业的希望所在 只有在实践中注意培养、使用他们。电视剧生产才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重庆 电视台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为青年摄制组的成立龟4 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1 9 8 3 年初,由张鲁撰写的剧本山那边是海正式完成,获得了电视台领导的认 可- 并破例给予他们五万元的拍摄资金,同时组建了一支新的摄制团队,由于摄 制组的成员多是3 0 岁阻下的青年,因此称其为“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 数月之后,山那边是海第一个镜头的开拍,正式宣告了重庆青年摄制组的 成立。 它的主要成员包括:张鲁( 编剧) ;潘小扬、陈俊中( 导演) ;何为、王永春 ( 摄像) ;蔡梅孩( 音乐) ;唐莉莎( 服装造型) ,随后又加入了刘建等人。 j 鼬 田洼:重庆电税台青年摄材组成员音影 。憾穆 。张鲁潘小插连写中用电祝1 9 9 2 ( 2 ) :6 2 - 6 3 。重睫电视台电说刷制作中心我们是这样培养年轻人的 】辛进赢电税尉的实鞋之路 c 济南:山末文艺 出版牡1 9 帆3 ,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蓄势而生 在拍摄山那边是海之前,剧组的成员几乎都没有正式担任过电视剧主创 人员的职务,对于电视剧创作,他们很陌生,但也很“熟悉”。边学边干,在不断 地探索中获得了新知,成就作品。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这群之前没有电视 剧制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山那边是海一经播出,便在全国范 围内引发了热议。而他们此后所取得的成就,则为更多的人所叹服。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二章初显锋芒 第二章初显锋芒 1 9 8 3 年至1 9 8 7 年期间,青年摄制组共计拍摄了四部作品:山那边是海( 1 9 8 3 年) 、昨天,昨天的故事( 1 9 8 4 年) 、巴桑和她的弟妹们( 1 9 8 6 年) 、希波克 拉底誓言( 1 9 8 7 年) ,这四部作品均属于电视单本剧的形式,而在1 9 9 1 年,由 原青年摄制组成员为主创制作的电视剧南行记,虽然在形式上被称为电视系列 剧,但电视剧南行记实际上也是由三个剧所构成,而这三部剧无论是时间长 度,还是叙事结构方式,都与单本剧无异,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三个单本剧的合 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视剧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电视单本剧、电视小 品( 短剧) 和电视连续剧。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是电视单本剧独领风骚的 时期,电视观众所看到的电视剧多为单本剧,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电视单本剧 时期。然而自1 9 8 0 前后,“国外和香港的电视连续剧大量涌入我国,如日本的姿 三四郎、香港的霍元甲等等,这种新形式的长篇电视剧曾使我国电视观众为 之轰动。 长篇电视剧所引发的万人空巷局面,让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者看到了电 视连续剧的巨大潜力,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视连续剧作品,如 武松、夜幕下的哈尔滨、四世同堂等等,至八十年代中期,电视连续剧 已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主导形式,不仅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更是电视制作者 最热衷于创作的电视艺术形式。与电视连续剧的不断升温相对比,电视单本剧逐 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渐渐走向了没落。 如果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年摄制组的作品多以电视单本剧的形式出现 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在电视连续剧逐渐成为电视剧主流创作 形式的背景下,青年摄制组为何依然选择单本剧这一逐渐走向没落的电视剧创作 形式呢?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青年摄制组的创作动机,在这里有必要先对电视单 本剧做一番阐述。 第一节单本剧的形式 电视单本剧是指一部或分为上下两集,但能够在一次性播出中播完的电视剧, 通常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所构成,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 脉络,其时间长度约在5 0 至1 0 0 分钟,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中短篇小说,或是戏 剧作品中的独幕剧。 o 高鑫电视艺术概论 m 北京:学苑出版社,1 9 9 2 1 2 8 1 0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初显锋芒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各级电视台所播出的电视剧作品, 几乎全是电视单本剧,这一时期也被称着“电视单本剧”时期。虽然在1 9 8 1 年, 中国出现了首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但直到1 9 8 3 年为止,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仍未超过2 0 集,而同期的电视单本剧却有 5 0 0 多集。 电视单本剧的在这一时期的辉煌绝非偶然,总结它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两个方面: 一、易于艺术整体的掌控 单本剧的长度与电影相当,篇幅小但却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结构有头有 尾,整肃完整,因此可以不必过于讲求情节连贯,起伏悬念安排有序。从而可以 抛开大众通俗艺术的规律,避免规范性的结构程式,利用各种可能的审美因素和 造型手段,表现创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作品呈现出生 动的艺术个性,达到比较高的美学境界。 二、提供实验性的创作机会 单本剧自由灵活,极少受客观因素( 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制作周期等) 的 制约,因而可以在电视剧的节奏、技巧和整个电视语言的使用方面做一些开拓性、 探索性的实验,它不追求让所有的观众都认可,而是追求电视剧语言和形式的变 革与创新,提供具有先锋意义的审美冲击和审美体验。在当时,“可以这样讲,凡 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出新,有所开拓的作品,均属电视单本剧。 由此可见,电视单本剧对于提高电视剧创作者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以及施 展其艺术本领的方面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在拍戏的时候,晚上大家都是聚在一 起,我们中间没有大师,各抒己见,在一起思想碰撞- 做东西的思想向导, 就是自己最清新的感觉。”圆对于首次创作电视剧的青年摄制组,灵活自由、可以 进行探索性实验的单本剧,无疑是青年摄制组创作电视剧作品的首选样态,而这 样的选择直到最后都在坚持着。 第二节山那边是海与昨天,昨天的故事 一、极具争议性的开山之作山那边是海 ,山那边是海讲述的是三个青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三角恋情的故事框架, 在古往今来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但在山那边是海当中,这一屡见不鲜的题材 。高鑫电视艺术概论 m 北京:学苑出版社,1 9 9 2 1 9 0 。摘自张鲁访谈 1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初显锋芒 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山那边是海中的亭亭作为现代青年的代表人物,对自己 的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她不顾王烨冰已有爱人的现实,勇敢地追求着属于自己 的幸福。但最终,在传统道德的影响下,亭亭放弃了自己“自私”的做法,成全 了原本相爱的王烨冰和小雅。剖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来探讨传统道德 与现代思想之间的关系,寻求着两者之间交融贯通的渠道,井将这一问题摆在观 众面前,期望由此能够使观众突破以往传统审美定势的束缚,由对剧情的道德批 判上升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当时,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涌动着以倡导个性意识和自我价值为特征的 社会思潮,在现代青年中间,大力提倡“个性解放”与。恋爱自由”却因此引发 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第三者的出现、喜新厌旧者、甚至拜金主义等等不良风 气,与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但在当时的影视作品中,像山那 边是海这样,敢于将社会上的敏感话题置于作品中进行表现,并延伸出人们对 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的,还从未有过。 山那边是海中对于传统道德与现代思想之间关系的探讨,说明了青年摄 制组的主创人员试图从当时社会的敏感点出发。表现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个 性化探索的欲望。但在播出前,山那边是海却遭遇了重重的难关,“山那边是 海播出之前审查了很多次,年轻人对爱情的探索,没人敢说能不能播,后来经 过修改,在市委书记的默许下才插出。”o 田注:山那边是海 剧照 山那边是海最初在四川地区和广州地区试播,结果一经播出,便在电视 观众中间引发了热议。议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创作者对婷婷这一人物的塑造方面: 一部分认为亭亭的处理十分妥当,在个性意识与传统道德相冲突的时候,亭亭正 直之心未泯,选择了放弃。在现代化日益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时,我国民族 。擅自张鲁访谖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第二章初显锋芒 的优良传统,依然是那样的可亲可贵,它能给予人们一种感奋的力量。 ;另一 部分则认为亭亭应该和王烨冰结合,“王烨冰不应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她更适宜于 与亭亭结合,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他选择小雅则会使三个人将来都没 有幸福,小雅忍受一时的痛苦离开王烨冰会比三个人都长期痛快好得多”圆 对于亭亭这一形象的两种认识态度,正好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关于现代思想与 传统道德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 不过也有观众指出“编导者从感情上说是站在亭亭这一边的,甚至认为她对 王烨冰的追求也是值得同情的。但理智上又不得不对她的作为做出某些批评。情 理相克,显而可见。 这一观点直接指出了山那边是海在内容创作上的诟病, 在青年摄制组早期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意识仍然受到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这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作者们作为创作主体自身的发现与思考的敏锐,使得在这 部作品中的探索创新显得羁绊重重。 然而在电视语言的应用上,山那边是海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肯定,特别 是电视画面的处理上,突破了以往认为电视剧是中近景艺术的观念,大胆地进行 电视语言的创新,大量使用了大全景,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拍摄角度,达到更具新 意的影像效果。如在拍摄皇天湖的场景,采用了仰拍与俯拍相结合的手段,利用 雾气,逆光拍摄,将与场景无关的杂物排除在了画面之外,从而营造出湖面宁静 优美且富有意境美的画面。 二、失意之作昨天,昨天的故事 1 9 8 3 年底,由于山那边是海在全国所引发的争议,甚至被认为有“精神 污染 之嫌,给b i i 习i j 出道的青年摄制组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他们进行创作反思 的时候,他们接到了上级指派的“任务 ,拍摄一部由重庆本土作家王群生的长篇 小说蓝宝石花改编,反映新中国地质工作者事迹的电视剧昨天,昨天 的故事。 昨天,昨天的故事共分为三段,跨越了从抗战到八十年代初近半个世纪 的时段,故事讲述了韩天成( 爷爷) 、肖啸( 养子) 、肖玉琪( 孙女) 老少三代地 质工作者,在不同时代所经历的不同命运,为了发掘青天石铝矿,韩天成与 肖啸终其一生,都因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而未能成功,肖啸还为此付出了自己的 生命。历史的重担落在了第三代肖玉琪的肩上,在当时社会个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下,肖玉琪的思想出现了动摇,甚至准备放弃对锶矿的勘探,但祖国需要的迫切 。唐斯里赞山那边是海 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研究,1 9 8 4 ( 1 2 ) :1 5 9 。徐珊关于电视剧山那边是海的争议 j 影视世界,1 9 8 4 ,( 1 6 ) :2 4 。金敬迈瑕不掩瑜山那边是海观后 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研究,1 9 8 4 ,( 1 2 ) :1 5 8 。注:昨天,昨天的故事影像资料已难以寻见,目前只有故事梗概可供参考。 1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初。显锤芒 曼曼! 曼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曼! ! 曼曼皇舅曼鼍曼曼曼皇鼍曼曼! 曼曼皇蔓曼皇曼曼曼曼曼皇! 皇曼曼曼曼曼鼍曼皇曼曼曼量曼! 曼曼曼! !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l i 性以及自我追求的失落,让她最终走出了迷茫,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祖国建设的 光荣使命中去。 以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为背景,讲述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如何为国家、民 族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为主题,具有一定教化作用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的电视剧作 品中比较常见,如中央电视台的录制的乔厂长上任记、广东电视台录制的讲述 一位富有改革者气魄的领导干部如何为人民排忧解难的燃烧的心等等。昨天, 昨天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完成的,由于故事主题思想已经确立且不 容许更改,青年摄制组的成员将探索的目光放在了视听语言以及电视剧形式建构 的创新上。在这部剧里,他们首次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 果”的戏剧理论。 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戏剧理论,原本是戏剧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 用于摆脱传统戏剧中舞台空间写实布景及分幕制固定环境的局限,“取消传统戏剧 中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故事的五部曲式布局,以主人公生活经历为贯穿线 索,反映人物的生活史;一反传统戏剧鉴赏美学中的介入、移情、共鸣 理论,制造陌生化效果;在观众即将被主人公的激情所感染、与剧中人产生 共鸣时,让剧中人物突然转而表现其性格中低劣的一面,切断剧中人与观众双向 交融的感情之流,使观众在诧异之余,迅速拉大审美距离,进入理性的思考。 在昨天,昨天的故事当中,青年摄制组的创作者们用类似于电视节目主 持人作用的主导演员把各部分情节贯穿起来,并根据剧情需要截断故事内容,插 入议论,由剧中人同观众直接对话,试图以这种强制性的故事构建方式,打破观 众在传统影视审美中所形成的思维框架,脱离对剧中情节的关注,引起观众对作 品内涵进行思考与评判。但由于故事主题的既定性,青年摄制组的创作人员们无 法使他们的创新形式与既定内容在整体上形成融合。虽然在昨天,昨天的故事 在播出后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清醒的艺术良知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悲哀心境 中”。 总体来说,虽然青年摄制组在山那边是海故事内容的架构以及主题思想 的表现等方面多少还有些稚嫩;在昨天,昨天的故事中,对创新形式与既定 内容进行融合的探索方式有些失意,但是他们毕竟通过这两部作品,将自己不断 探求电视剧未知领域的精神告知了世人。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山那边是海 以及昨天,昨天的故事这两部作品的拍摄,一边创作一边学习,青年摄制组 的创作人员们在编剧、导演、摄像、灯光、布景等方面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 锻炼,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王培青外国文学简史 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 9 9 4 4 1 1 。潘小扬现代人寻找丢失的草帽重庆电视台青年创作集体导演探索散论 j 】当代电视,1 9 8 8 ,( 6 ) :3 4 1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走向成熟 第三章走向成熟 如果说,山那边是海在观念上显得陈旧,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认识, 而昨天,昨天的故事在形式与内容的探索方法上还缺乏思考深度的话,那么, 自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开始,青年摄制组的创作便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显示 出他们的艺术创作已趋向于成熟,无论是巴桑和她的弟妹们,还是希波克拉 底誓言,亦或是后期的南行记,都以各自所显现出的、互不相同的对电视剧 艺术发展形式的探索追求,将青年摄制组的创作生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第一节纪实美学的新尝试巴桑和她的弟妹们 巴桑与她的弟妹们改编自西藏青年作家扎西达娃的一篇同名小说,讲述 的是西藏拉萨市八廓街上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一群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琐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西藏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从西藏的 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西藏国民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自此,改革的春风一夜之间吹满了整个西藏大 地,西藏人民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了现代化,西藏正处于一个有史以来从未有 过的大变革时代,现代化的物质精神文明与古老的藏族文化传统在这一刻不可避 免的融汇在了一起。巴桑和她的弟妹们正是通过整个西藏在改革开放中政治、 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以主人公巴桑和她的家人、朋友, 这些不同年龄、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在新时代潮流冲击下面临的不同抉择,真实 地表现出他们如何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迈向未来新生活的生动情景。 一、题材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中华大 地上的各个民族都随着时代的变迁,继续延续和创造着本民族古老而灿烂的历史。 在当时的影视作品中,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但是内容方面却没有 太多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描写民族神话传说的作品,如阿斯玛、 葫芦信等等;二是表现少数民族历史上部落种族之间权力争斗和政权建立的 历史,如努尔哈赤、成吉思汗等:三是以阶级斗争观点统领全剧,表现奴 隶要求翻身解放的主题,如农奴、强盗的女儿等:四是歌颂民族团结,反 映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和爱情故事,如五朵金花等。这些作品 通常把笔墨的重点用在展示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上,缺乏对少数民族精 神和意识领域的开掘。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走向成熟 一边是高耸的电视天线,一边是矗立的宗教经幡;一边是飞驰的摩托车,一 边是磕着长头前行的虔诚教徒:一边播放着充满现代感的迪斯科音乐,一边诵读 着传统的格萨尔王传。巴桑和她的弟妹们用这样的画面来展现新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