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 = = = = = = = = = = = = = = e 日= = = = = = = = = 2 2 摘要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分类可以看出,汉语词类中有数词和量词之分,而英语则 只有数词之说。虽然也有起量词作用的词,但这类词却归属名词之列。因此,对英汉 数量词进行对比分析是有必要的。汉语中,量词具有独立的语法和修辞特点,而英语 中的量词多具名词特征。汉语中有物量词与动量词之分,而英语中几乎只有物量词。 在句式上,二者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汉语的基本数量句式可概括为“n u m + q + n 或 t n + n u m 十q ”,而英语的基本数量旬式则为“n i u m + n ,和“n u m + q + o “n 的形式。在隐 现与修辞功能方面,二者相似性较多。在英汉中都存在数词、量词以及数量词的隐现 现象。数量词的使用也都能达到夸张、比喻、委婉等修辞功能,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 果的作用。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汉两族人民在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数词的文化内涵意义也就存在着差别,文中例举了以下几组 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分析:1 ) 三与九;2 ) 六与七;3 ) 四与十三;4 ) 五与星期五; 5 ) 单数与双数。同时还分析了造成数字内涵意义差别的主要原因:1 ) 语音、语义系 统的不同;2 ) 宗教渊源不同;3 ) 神话传说不同;4 ) 社会习俗不同;5 ) 历史典故不 同。 关键词:数词量词分类句式隐现文化内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 := = = = = t e = = = = = = = = ;= 日= = = = = = = ;j l j = ;= = a b s t r a c t i w o r l dd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e n 酉i s h 觚dc h i n e s eh a v e9 0 td e d i 如r e i l c e i nc h i n c s e s h u c ia n dl i 锄g c ia r et w od i 脏r e n tw o r dd a s s e s ,w h i l ei ne n g h s ht h c r ci sn o ts u c haw o r d d a s sn 锄c dn a n g d ag r o l l po fw o r d si i ie 趔i s hn 锄e dq u a i i t i f i e f sd o e sf t l n c t i o ni i lt h e s 锄e 啪ya st t l a to fi j a n g c ii l lc h i n e s e ,b tt h e ya r cn o u n s n e r e f o r e ,i nc h i n e s eb o t h l i a i l g c ia ds h u c ih a v et h e i ro w n 乒a m m a ra n d r h e t o r i cf c a t u r e s i i ie n 西i s hq u 趾t 砸e r sa 碓 n o u n s mc h i n e s e 时ol 【i d so fq u a t i f i e 塔a r ei n 盟i s t c n c e :q u a i l t i f i e 巧f o rn o 吼s 柚d q u 柚t i 讯r sf o rv e r b s i ne 时i s ho n l yq u 锄t i f i e r sf o rn o 蚰s 缸ew i d e l yu s e d ,f e wq u 强t i f i e r s f o rv e r b sa r ei ne v i d e n c e t h ec h i n e s ea n d 吲i s hc o n s t 兀l c t i o n s0 fn 啪e r a i sa n d q u a t i f i e r s a r e q u i t e d i f e r e n t g e n e r a l l ys p c a k i n 舀t h e c h i n e s ec o n s t m c t i o ni s “n 哪+ q + n o r “n + n u m + q ”,w h i l et h ee n 百i s hc o n s t n l c o n s 盯c “n u m + n ”柚d “n u m + q + o “n ”t h e ya r es i m i l a rt oe a c ho t h c ri l lv a g :i i e n c s s 粕dr h e t o r i cf u n 曲o n s t h e v a g i l e n e s so fn 哪e r a l sa n dq u 柚t i f j e r se x i s t sb o t hi ne 蝉i s ha n di n ( m i n e s e t h eu s e o f 叫m e r a l sa n dq u a n t m e 墙m a yc r e a t et l i ee 骶do fh y p e f b o l e ,m e t a p h o r 趾de u p h e m i s m b u t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腧r e n c ci nl a l l g i l a g ca n dc u l t u f e ,e g l i s hp e o p l ea n dc h i n e s ep e o p l eh a v e m t l ei nc o m m o ni nt l l e i rl i f es t y l ea n dt h e i rw a yo ft h i l i l 【i i ig h e n c em ec u l t l l r ci l i l p l i c a t i o n s o fn u m e m i sa f ea l s od i f f e r e n t s e v e r a l t y p i c a ln u m b e 培h a v eb e c n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a n a l ) r z e d i i lt h ep a p e lt 1 i e ya r et h f c ea n dl l i n e ,s i xa j l ds e v 锄,f o u r 锄dt h i n e e n ,f i v ea i l df r j d a y o d d a 1 1 de v e nn u m b e r s f i v ep o s s i b l er e 鹤o n sr c s u l t i n gi nt h ed i 缸r e n c e sh a v ea l s ob c e np o i n t e d o u t :1 ) d i f f e r e n tp h o e t i ca n ds c m 锄t i cs y s t e m ;2 ) d i f 诧r e n tr c i i g i o 璐;3 ) d i e c r e n tm y t l i o l o g y ; 4 ) d i 虢r e n ts o c i a lc u s t o m s ;5 ) d i 疵r c n t h i s t o r i c a la l l u s i o n s k e yw o r d s :n u m e r a l s q u a l l t i 廿e r s c 1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v a g l l e n e s sc 0 n s t m c t i o n c l i n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如纶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械姗于纂击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聿匆知 日期:勿够年,月多日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纯钎扒 日期:扣嘛月3 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文化与语言是相依相存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 面,古文字学家认为,“数字是原始初文的组成部分。”因此,数字往往带有非常鲜明 的民族文化色彩,数字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研究带数字的词语的重要性。 世界上各种语言在词类分类平面上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特殊性。现代英语被认可 的词类有1 0 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 感叹词。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 1 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即可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 有的量词。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没有量词的划分。 q u i r k 等人在g m m 珊甜d ,c 拥f b 唧d r 口,) 西嚷鼬中把d o z e n 、h 衄d r e d 、m i l l i o n 、b i i l i o n 等词称作量名词词类( q u a i i t i t a t i v en o u n s ) ,而汉语则把“打、百、千、万、亿“列为数 词词类。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和量的概念以及数量概念的表现上存在差异。 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数量概念的表达问题并不简单,数词和量词还有很多问题 值得深入研究。比如:汉语数词和形容词、代词还有些界限不清,“许多”、“多少”、“若 干”等应怎样区别它们的词性? 英汉语数词的虚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些虚义是 怎么形成的? 量词是适应表达精确的需要而产生起来的,而现在又产生了简化趋向, 这两个发展方向是什么关系? 各有什么规律? 因为有了太多的疑问,于是开始动笔写 下对数量词的归纳与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英汉语量词的分类差异 汉语中,量词和其他词一样,是一类独立的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名量词( 表 示人或事物的单位) 和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英语中,没有专门出现在数 词后面,表示具体数量的量词。但在数词与名词之间,我们往往可以找到一类特殊的 词,它起着量词的作用,但并未形成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一样的独立词类, 它仍从属于名词,是名词的一部分。1 9 7 2 年r q u i r k 就将此类词命名为p a n i t i v e s ( 量 词) ,归为名词类谈论。章振邦1 9 8 3 年把表示量概念的词归纳为“u i l i t n o l l i i ”( 单位名 词) 。h b p a l m e r 在1 9 9 5 年提出了“q u 砌“a :t i v ed e t e 珊i i l a t i v e s ”( 量词限定词) 。如果 说把英语中能够用来表示“量”这一概念的名词称作量词的话,它与汉语的量词又有什 么样的差异呢? 英语中可作量词使用的名词有三类;计量名词( m e a s u r en o u ) 、类名词( s p e c i e s n o u ) 、单位名词( 明j tn o 瑚) 。 1 1 计量名词当量词 计量名词是英语中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可以和可数名词及不可数名词连用, 常构成“数词( 或不定冠词) 十计量名词+ 0 f 结构。如: a y a r do f d o m 一码布( 表长度) t l l r e et o n so fc o a l 三吨煤( 表重量) 御og a l l o n so f o i l 两加仑汽油( 表容量) 1 2 类名词当量词 类名词可用来表示类别、种类,常构成“数词( 或不定冠词) 十类名词+ o f ,的结构。 常见的类名词有k i n d 、t y p e :s o n 、s p c c i e s 、c l a s s 、v 捌e t ”f o 皿等,如 t h r e ek i n d so f 帅e w r i t e r s 三种打字机 t w dn e w t y p e so fa e r o p l a n e s 两种新型飞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s o n o f a w e 一种恐惧 v a r c o u sc l a s s e so fr c a d e r s 各种读者 a f 0 姗o f e l l e r g y 一种能源 1 3 单位名词作量词 单位名词既可使不可数名词个体化,又可使集体事物计量化,常构成“数词( 或 不定冠词) + 单位名词+ o f 的结构。 a n i t 锄o f 嘶m e 一桩罪( 表个数) a s t i c k o f c e l e r v 一根芹菜( 表形状) as d o o n f l lo f t e a 一勺茶叶( 表容积) af l a s ho fh o p c 一线希望( 表行为状态)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英语中的量词皆为修饰事物名词的,即属于汉语量词分类 中的物量词。而汉语量词的分类则要复杂得多。 量词类别汉语英语 个体个,位,张,块,件,条单位名词 物 集体副,双,组,群单位名词,类名词 量 词 度量里,丈,斤,米,吨计量名词 临时一身汗,一地水,一屋子人 常用 趟,遍,番,次等 o i i c e1 c en m e ( s ) 动 量 ( 瞧一) 眼,( 切一) 刀, h a v e t a l 【ea 1 0 0 k 词 临时h a v eac u t ( 推一) 掌,( 吃一) 口 g i v ea p u s h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中有物量词与动量词之分,而英语中几乎只有物量词,而 且缺少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表达方式;英语中的唯一可以用作动量词的只有一个t i m e s 。 再看汉语临时动量词与其英译对比,很容易发现两者的语法结构与功能是完全不一样 的。在汉语中“瞧了某人一眼“,一眼为补语,而英语中t o o ka1 0 0 ka ts b c 呻的al o o k 为t o o k 的宾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虽然英汉量词在分类上有如此大的差异,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二者也是有某些共同 的语义特征,即两种语言均可使用指容器、物体形状或集体单位的名词作量词。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英汉语中与数量词有关的旬式差异 框架理论( f r a m et l l e o r y ) 将结构称为句式( c o n s t m c t i o n ) 。句式是语法中一种自 足的存在形式。通过语料分析,我们把汉语事物数量的基本句式概括为“n u m + q + n ” 或“n + n u m + q ( n 啪= 加m e m l ,代表数词;q = q u a n t i 矗e r ,代表量词,n = n o u n 代表名词) 。 如:三张桌子,桌子三张,一杯茶,茶一杯。 英语数量句式同样可概括为两类,第一类为“n u m + n ,第二类为“n u m + q + o f + n ”。 当数词是0 n e 时,常用其弱化式“a ,表式。第一类,数词直接与可数名词结合,表示可 数名词的数量,如:a c h a i r 、t h r e e b o o k s 、柳o h a n d s 。在这里,英语中的可数名词c h a i r 、 b o o k 、h a i i d 直接受到数词的修饰,从而在量上受到限定,所以在其表层结构中没有了 量的语符标志,但在深层意义上却有量的语义。第二类,数词、量词和介词o f 定型 组合成数量语块与名词结合,表示名词的数量。这类句式主要用于表示计量、类别及 不可数事物名词的分割,使不可数名词个体化、集体事物计量化。如:t l l r e et o n so f c o a l , a p i e c eo fp a p e r ad o z e no fe g 笋a 由于汉语在名词表达上没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一般要表现名词数量时,得用量 词修饰名词。因而汉语数量词组的结构般遵循“数词+ 量词”的原则,而且数量词组 与名词存在两种旬式关系,即一杯酒,酒一杯。英语数量词中却无此结构。 汉英数量句式结构虽相去甚远,但也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数量词块总是依序作 为一整体修饰名词。 如:汉:五把椅子( 数+ 量一名) 椅子五把( 名一数+ 量) 英:t h r e e b 0 0 k s ( 数_ 名) a c i i po f c o 彘e ( 数+ 量+ o f o 名) 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一 3 英汉事物数量句式的隐现 旬式和词形在多方面相似,如同一个词根可以通过派生构词的方法构成多种形式 的词一样,基本句式也可以引申和扩展为多样的表达形式。多样的表达形式也与多种 的构词形式一样,往往是从基本的旬式引申而来,即使偏离原句式很远,也还能寻觅 到它对原句式的继承关系。 3 1 数词的隐现 在基本的事物数量句式中,汉语数词是显性的,但当数词是一”时,可以隐去, 引申为隐性的,例如,“给我箱苹果”一“给我一箱苹果”。有时单音量词还可以重叠, 表示一种隐性的数量关系。如门门功课1 0 0 分( 每一门功课) 。数词作为本体,在句 中隐去不出现,而“数”的意义由量词体现出来,这种隐现就是对事物数量旬式的继承。 在事物数量旬式中,英语数词隐性的表示很少出现,但我们也能找到它与汉语类 似的情况,如:p a r t ( a p a r t ) o f t l l e b o o k s h a v e a r r i v c d ,为什么p a n 作为量词,其前 有时可用a ,有时又隐去了昵? 这就是当数词是“一”时,偶尔可以隐去的一种表达方 式。 3 2 量词的隐现 在基本的事物数量句式中,汉语的量词是显性的,但量词有时可引申为隐性。如, “来了三人”一“来了三个人”。我们说数与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数必有量,有量 必有数,数可隐含在量之中,量也可隐含在数之中。这是由事物数量句式的语义决定 的。 汉语数词直接同名词结合不能随意使用,如,我们不能把“给他一把刀”说成“给他 一刀”。数词直接同名词结合常限制在成语和习惯用语中,如:“三言两语”,“七手八 脚”,“九牛二虎”,“四季”等都已约定俗成。 英语的第1 类事物数量句式已发展成量词隐性的基本句式。数词可能直接同可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物名词结合,这就是限制,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以在不可数 名词前直接跟数词。然而,英语名词是否可数,是由名词语法特征决定的,不是按“实 际事物,划分的。如,f u r i l i t i l r c c h o c o l a t e ,b r e a d ,s o 印等,在英语里都是不可数名词,因 此不能说:a 如r i l i t u i e ;协ob 嘣l d s ;t l l r e es o a p s 。 3 3 数词和量词的隐现 在事物数量旬式中,汉语数词和量词都是显性的,但当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数量时, 两者都可引申为隐性,如“许多书”。“许多”原为限定词,用来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数量, 从而引申为数词和量词间的模糊词,即数量词。它既可表示数,又可表示量,只是这 种数量是不确定的。这种作为本体的数词和量词都隐去而不出现,只能作为本体的限 定词出现的引申机制中,在修辞学上叫借喻。类似这样的词有:“许多”、“大量”、“好 些”、“多数”、“一些”、“一点”、“少数”、“大部分”等等。这些词可以直接同名诃结合, 表示事物名词不确定的数量,如:“少数人”、“大部分书”等。这些词仍具有限定词的 某些特性,如其后可以加进“的”。如我们可以把“少数人”说成“少数的人”。 英语和汉语在表示事物不确定数量方面有很多相似,如:m a i l yb 0 0 k s 。在此例中, m a i l y 原是限定词,这里引申为数词和量词的模糊词,q u i r k 等人也趋向于称其为数量 词( n u m e r a l c l a s s m e rc o m p o u n d ) 。在英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类词有:m 柚y ,m u c h , ( a ) l i m e ,( a ) f 却,它们都表示不定的数量。类似的例词还有:s o m e ,m o s t ,a l l ,m 锄ya , 柚y e a c h ,e v e r y ,b o m ,c i t h e r ,n c i t h e r ,a n y ,n o 等等。 英语在表示事物不确定数量时,数词和量词还可引申为名词。以p l e n t y 为例:( 1 ) 1 h e r ci sp l e n t yo ft i m e ( 2 ) t h a tw i l l 舀v ey o up l e n t yt od 0 ( 3 y n l e r ca f e 窖db o o k si np l e n t y p l e n t y 原为名词,其自身已含有数量意义,我们可以用其定义为是按第2 类基本句式 引申和扩展的。 p 1 e n t yo f 为数量语块,由左向右映射,是典型的第2 类旬式。例( 2 ) 可还原为:t h a tw j l l 百v ey o up l e n t yo f l h i n g st od o 也就是说,p l c n t y 后隐去了名词, 数量语块中的o f 也随之隐去。例( 3 ) 中表达形式的引申离第2 类基本句式较远,甚 至数量语块的映射方向已经改变,这说明p l e n l y 仍具有名词的特性:但我们仍然可以 找到它对第2 类基本句式的引申,可以将例( 3 ) 说成:n e r e a r e p l e n t y o f g o o d b 0 0 k s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语例( 3 ) 这种数量词和名词的分离、改变数量语块映射方向的现象,在汉语中也 有类似,如:“书今天才来了二十本”、“好书今年出版了很多”等,也是对基本句式的 引申,可以还原成“今天才来了二十本书”、“今年出版了很多好书”等。基本句式的引 申和扩展反映了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英汉数量词的语法及修辞特点 4 1 数词的修辞特点 数词具有比喻、夸张、委婉、古蓄等修辞特点,在赋诗作文时,如能匠心独运 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生辉添色,从而收到明显的修辞效果。 4 1 1 比喻 数词主要用作暗喻。许多数词本身所代表的数字意味,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 体的含义,引申演变为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征的含义。例如: ( 1 ) n 州k sf o u r h u n d 工c dc 柚g e n c f a l l y b ec o u m e do n f d r 9 0 0 dc o p y 纽约的上 流人士通常被指望是好的新闻材料。 ( 2 ) 1 r h em n u 0 ns u p p o nt h c i fa c 【i o n 广大人民支持他们的行动。 例( 1 ) 中( 1 h e ) f 0 l i rh u n d r e d 始自1 8 9 2 年,当时纽约名流w i m ma 5 n o f 夫人决 定把参加她私人舞会的客人人数减少至四百人,以后人们便把( t l l e ) f 0 u rh u d r e d 比喻 为“上流人士”。知其源流,便知此词语的比喻更是形象入微。例( 2 ) 中的i i l i l l i o n 本 是“百万”的意思。把t l l e m j l l j 比喻为“广大民众”不正是形象入理、筒洁明了吗? 4 1 2 夸张 用数词进行夸张,能使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唐朝诗人李白隐居 庐山时写过一首风景诗望庐山瀑布。诗中展后两句是这样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的“飞流”写水势之急“直下”写山势之陡,配以“三千尺”的夸张 描写,写出了瀑布直落高空,势不可挡之状。接着诗人浮想联翩,翻新出奇,由惊叹 而怀疑,把眼前的奇景进一步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落九天”从另一个角度突出 了瀑布之高之长,瀑布的形象更加鲜明瑰丽雄奇。在此,诗人用“三千尺”和“落九天” 的渲染和夸张把攥布奇景描绘得壮丽无比,使人如入仙境一般。 英语中,借助数词增强文字表现力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在狄更斯的6 把甜 脚硎幻n s 中有这样一段情节:p i p 因在教堂墓地遇到那个逃犯而耽搁了许久,姐姐 脚删切n s 中有这样一段情节;p i p 因在教堂墓地遇到那个逃犯而耽搁了许久,姐姐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知出了什么事,在家里等得十分着急,因而很生气。p i p 回家后,好心的姐夫g a 唱e r y 知道事情不妙,怕p i p 挨揍,千方百计护着他。下面是p i p 姐姐冲着躲在角落里的p i p 和护着p i p 的g a 增e 1 7 说的话:w h e r c h a v ey o ub e e n ,y o uy o u n gm o n k e y ? t c nm ed i r e c i l y w h a ty o u v eb e i n gd o i n gt ow e a fm ea w a y 谢t h 矾g h t 柚dw o 哪o ri d h a v ey o u o u to f t h a t c o m e ri fy o uw e r cf i f c yp i p s ,姐dh ew 弱晰eh u n d r c dg a f g e r y s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小 猴子,直截了当说吧,你做什么去了,叫我担惊受怕,折磨我,你要是不说,今天就 是五十个p i p ,五百个g a r g e r y , 我也能把你从那个角落里揪出来。) 寥寥数笔,p i p 姐姐盛怒之状,跃然纸上。 数词的修辞特点并非仅限于此,用在委婉中也有很多,而且常常是几项修辞手段 综合使用。 4 2 量词修辞特点 汉语中量词的功能主要有三:第一,表示事物的特征;如:一条鱼,一匹马,一 座楼;第二,作数词与名词之间的桥梁;如:五张纸说成五纸就不行:第三,修辞 功能;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同量词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量 词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形象,如:写得一手好字,讲一口纯正的美语。 英语中量词的功能与汉语量词的功能基本一致,只是在第二项功能上要显得弱一些, 因为英语中存在大量可数名词的结构。 英汉量词在语法上差别很大。由于英语量词归属名词词类,因此英语量词有单复 数形式的变化:如:p i e c 卜_ p i e c e s 而汉语量词没有数的区别,只是修饰名词。英语 量词往往要和冠词a ,a i i 或数词连用,单用时意义可能发生变化。如:w c h a v eh e a p s o f b o o k s ”“h e a p ”原意为“堆”,而在此表“许多”之意。在汉语中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 重叠后表示“每”的意思。如:张张笑脸、条条大路等等。这种叠词的使用既有节奏感 又能加强表达效果,也很讲究押韵。又如:“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层层 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几个叠词的使用把漳河一带的诱人景物勾画了出来。 恰当地运用叠词形式,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强音乐美。 然而,英语量词却没有叠词形式。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英汉数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数词,单从数的意义上来讲属于汉英两种语言中极少数完全对等的词之一,例如 “十八,就是“e i g l l t e e n ,二者所指的客观数目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 的差异,造成英汉两族人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这样,同一数 字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内涵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一样a ? 因而这些数词在运用中往往带有各自的文化意义,也就带来了数词文化内涵意义 上的差别。汉语中“八”与“发”谐音,于是数字“八饿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吉利数。但“八” 在英语中都无此一说。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有不少妙用,由此构成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习语,这 些数字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 征。人类思维观念的不同,对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也不同,下面就几组有代表性的数 字进行对比分析。 5 1 “三”与“九” 5 1 1 “三” “三”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在 早期基督教义以及现代西方人的眼中,“t h r c e ”含义丰富。它被看成“完美的数字”、“造 物者的象征”。毕达哥拉斯( p y t l i a g o r 弱) 认为它是上帝( d e i t y ) 的象征。因为上帝是 三位一体( t h r c ci no n e ,t r i l l i t y 即圣父,圣子,圣灵) 。毕达哥拉斯还认为“三”是完美 又和谐的数,也是统一和差异的结合体,它体现了事物发展“起始,成长和终结”三个 阶段的哲理,因此具有神性。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 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因此西方人 偏爱“三”,把“三”看作完美的数字。所以西方人常说n et h i r dt i m e st h ec h 啪( 第三 次准灵。) n u m b e rt h r c ei sa l w a y sf o r t u n a t e ( 第三号一定运气好。) 莎士比亚戏剧里也 说,脚lg o o dl h i n g sg ob yt h r c e s ( 好事成双)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b 口玉清、太清、上清。其实在中国古代与“三”有联系的 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天、地、人为三才或三灵;日、月、星为三元或三光; 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 等等。可见汉语中“三”也是很吉祥的数字。有人称数字“三”是尊贵而成功的数。 汉语中,一至十的数字里,九是最大的阳数,又因为九是龙行的图腾化文字,天 有九层,九重天是天的最高处,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享有独特的尊贵位置。由此可 见,汉语中与“九”有关的习语多并非偶然,如:九天揽月、九霄云外、九牛因毛、九 流宾客、一言九鼎、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当人们表达极高之意时,便说“九 霄云外”;表达宽广之意时,便说“九洲方圆”;表达极冷之意时,便说“数九寒天”。在 汉语里,“九”与“久”同音,因而“九”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来象征 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故宫内三大殿的高度都是九尺九,颐和园内的排云殿也是九尺九。故宫内宫殿和大小 城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竖九排,共计九九八十一个。故宫内宫殿的台阶都 是九级或九的倍数。 英语的”n i n e ”没有神圣、尊贵的涵义,但同样也可表示“多”、深”。如,an i n ed a v s , w o n d e r ( 轰动一时,过后即忘的事情) 、a s t i t c hi nt i m es a v e s i n e ( 及时医治一针省九 针;及时处理事半功倍。) 、b ed r e s s e du pt ot l l en i l l e s ( 特殊场合穿着;打扮得很华丽; 穿着讲究) 、c r a c k u p ( n a t t e 跏o n o u r p r a i s e ) t o t h e l l i n c ( 十全十美) 、o n d o u d l l i n c s e v e n ( 得意洋洋,高兴万分,心情非常舒畅) 、a c a th a sn i n cl i v e s ( 猫有九条命。) 等等。 5 2 “六”与“七” “六”在中国人看来是个最吉祥不过的数字。俗语“六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在 1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用电话号或汽车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 6 ”、“6 6 6 ”、“6 6 6 6 ”这几组数字, 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英语中c c s j 】【,却不是那么受欢迎的数字,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如,a ts i ) 【e s 粗d s e v e s ( 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 、硫s b f o rs i x 亦作k n o c ks b s i x ( 给敌人,某人 以毁灭性打击) 、s i xt oo n e ( 六对一;相差悬殊) 、s i xo ft l l eb e s t ( 以藤鞭击六下 学校的一种惩罚手段) 、s i x p c 蚰y ( 不值钱) 、s i xo f o n e 姐d h a l f a d o z e no f t h e o t h e r ( 半 斤八两,差不多) 等。 5 2 2 “七” “七”是一个最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 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有“七日来复”、“正月初七为人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 说。不过,“七”在汉语中却是被人们常常忌讳的数字。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饭 桌上的菜决不能是七盘。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其原因之一 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在我国某些地区, 农历的七月七日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因此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之说。这 种习俗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织女为天帝的孙女,偷偷地下凡到人间,与牛郎婚配, 后被迫离开人间,一年之中,牛郎与织女只能在七月七日相逢一次。在有些地区描绘 得更神,若七月七日下雨,那雨就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年相逢一次,这比两地分居 更加痛苦。所以,总七月七日婚嫁,自是情理之中。所以汉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 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扭八歪等。 “s c v e n ”在西方文化中却是个十分神圣的数字。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 问,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七种天罪。这是因为它与神圣有关。例如,上帝用 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耶稣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七乘七十次之多;圣母 玛利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七件悲哀的事;主祷文共有七部分;圣灵有七件礼物。因而, 英语民族的美德、善事、罪恶都要凑足“七”件。如:s e v e n v i n i l e s ( 七大美德) 、s c v c n d e a d l ys i n s ( 七宗罪) 、t h es e v c n 百f t s o f t h es p i r i t s ( 七大精神财富) 、t h es c v c n c o f p o r a l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 o r k so f m c r c v ( 七大肉体善事) 、t h es e v e ns p i n u a l r k so f m e r c y ( 七大精神善事) 、 t l i es e v c ns a c m m e n t s ( 七大圣礼) 。此外,人们也视“七为吉数,在生活中有“l u c k ys e v e n ” 的说法,即“幸运之七”。英语带有“s e v e n ”的习语很多,如:k e e pa t h i g s c v c ny c a 玛a n d v o uw i nf i n dau s ef o ri t ( 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甩场。) 、s c v e nh o u r s s l e 印w i l l m a k ead o w n 缸g e th i sd e s i 印( 睡七小时的觉,小丑把花样都忘掉。) 、a m 趾m a yl o s e m o f e i n a h o u f t h a n h e 啪g e t i ns c v ( 得之艰难失之易。) 、t o b e i i l t h es e v 锄t l i h e a v ( 极其快乐,极乐世界) 等。 5 3 “四”与“十三”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禁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常常偏爱某些 数字或日期,认为它们会为自己带来幸运。对某些数字或日期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 民族共有的现象。 5 3 1 “四” 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是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由于这个禁忌习俗,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十 四”( 谐音“要死”) “五十四”( 谐音“我要死”) 、四十四、四百四十四、四千四百四十 四等数目字。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的忌讳。不过有一些小的例外,在选 择结婚日子时人们般都避开周四,因为他们认为“星期四,运气衰”。在几个习惯表 达中,含有贬义。如:汉语的“四只眼”与英语“f o e y e s ”在形式,内容上均相等,两 者都指戴眼镜者,而且都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表达法。“t i l ef o u n h ”是“厕所”的委婉 表达法;f o u 卜l e t t e rw o r d s 指“庸俗下流的词语”,f o n y f o u r 是“妓女”的别称等。 5 3 2 “+ 三”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里,“十三”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 英语中人们把“m i n e c n ”看成是头号大忌。长期以来,英美民间流行着一句俗语: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 i r t e e ni s 趾u n l u c k vn u m b e l 人们对数字十三的忌讳甚至达到了恐惧和非理性的程 度。此种禁忌从英语习语中也不难看出,如:t h i r t e e n a t t a b l e ( 十三个进餐者) ,十三 为不吉祥之数,人们认为十三个当中第一个从餐桌边走开的必将死去。这一习语源于 “最后的晚餐”:耶稣和十二门徒就餐时,第十三门徒犹大出卖耶稣之后便外出自缢身 亡。又如:a b a l 【e r sd o z e n 亦作ad e v i l sd o z c n ,ap r i m c r sd o z e n 或ag r e a td o z 皿意为“十 但”。“a b a k e r s d o z e n ”源于1 5 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对各种面包的重量作了规定, 为了避免因缺斤少两而受罚,面包店便在规定的打十二个面包上再免费多加一个, 丽英国人不喜欢十三,因此,人们常用ab a k e r sd o z e n 来代替十三。 当西方人千方百记避开十三,以免触犯大忌时,中国的老百姓却对十三情有独钟。 北方的戏曲和曲艺的押韵都定为“十三辙”:儒家的经典有十三经;明朝皇帝的陵 墓有十三座,统称“十三陵”;北京同仁堂药店有十三种最有名的中成药,号称“十三太 保”。 5 4 t 五”与“星期五”的禁忌 在中国人心目中,“五”是和谐、优美的特征,特别受人喜爱。数字“五”的应用极 多,并常常与其他数字一起使用,如三五成群、五湖四海、三皇五帝、五花八门等。 关于数字“五”的禁忌不多。古人认为五月不吉利,谚日“善正月,恶五月”,有关 风俗多为驱邪避毒( 避蛇、蜈蚣、蝎子、壁虎、癞蛤蟆五毒) 。不过,自周代以来, 中国民间就流传着“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说法。人们迷信这一天生下来的子女是“不肖 不孝”的,甚至“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五月五日之所以成了禁忌日期是因为 中国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之中的恶日”,主凶。旧时民俗认为,出生年月日若出现 两个数字5 则不吉,若有3 个数字5 则可化解。不过,到了现代,相信这一点的人已 经越来越少了。 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星期五是个不吉祥的日子,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一种说法是, 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还有人认为,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 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也是星期五这一天。含有“f r i d a ,的习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b l a c k f r i d a y ( 耶稣受难同,发生灾难时间的星期五) ,因司祭牧师穿着黑色祭服,故名。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5 单双数之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踢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在这种文化观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因此, 双数在汉语中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 望双喜临门,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以及作为文学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 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情有独钟。汉语习语中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 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极 有把握为“十拿九稳。由此可见人们对双数的崇拜。 英语国家的人们则往往视单数( 数字1 3 除外) 为吉利,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 整百整千的偶数后面加尾数“一”。如,o n eh u n d r e da n d et h a i l k s ( 十分感谢,万分 感激,千恩万谢) 、h a v eo 雎m o u s 姐d 强d o n c t l l i l l g s t od o ( 日理万机) 、a t h o u s a l l da i l d o n e w a yt 0h e l p 。又如汉语数词成语“百里挑一”表示某人或某物很特别,出众。同样,英 语数词成语曲ej nal h o u s 柚d 也有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采购合同签订关键注意事项
- 2025年短视频带货合作协议(佣金模式)
- 2025关于完善劳动合同的卓越协议书
- 2025年企业租赁居间合同范本
- 矿山买卖协议书
- 帮人担责协议书
- 测绘战略协议书
- 奖金附加协议书
- 2025简易店面租赁合同样本
- 产品垄断专卖协议书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脉石英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建筑师资格考试《建筑装饰设计》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试题库(+答案)
- 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2025
- 简单版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5篇
- 《JavaScript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PPT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论文》
- JJG 1029-2007涡街流量计
- 兰州大学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