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doc_第1页
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doc_第2页
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doc_第3页
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doc_第4页
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谈古诗词鉴赏课的体验性教学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校徐广益 【摘要】文章在阐述体验性阅读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教学为例,从初步感受,提出疑惑;以情入境,以读启思;紧扣意象,体会情感;知人论诗,知时论诗;发挥想象,感受意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古诗词鉴赏课体验性教学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课;体验性阅读教学 :G633.3:A:1671-0568(xx)21-010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阅读明确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博大他们的情怀,收益匪浅。苏教版语文初二上册教材第二、四单元分别选入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和望岳两首诗。杜甫是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大诗人,所以笔者把这两首古诗组合在一起来探索古诗鉴赏课体验性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主体学习和发展为前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情境创设和引导策略,使学生建构语文知识,提高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获得创造性体悟,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语文教学模式。体验式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自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成功欲望。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该具有情境性、参与性、发展性、创新性的特征。 二、春望望岳两首古诗的体验性教学过程 1.初步感受,提出疑惑。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古诗鉴赏课绝不能上成诗句的翻译课,据此,笔者布置学生在预习中利用书下的注释来思考理解和初步感受诗句,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上讨论时提出,由师生共同来解惑。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问题意识的养成,还能给课堂互动增加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2.以情入境,以读启思。情境性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我很喜欢学者于丹对古诗理解的一段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时候,我们谁没有读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亮。长大一些开始学习工作,每当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诗意温暖了匆匆的岁月。其实,我们在初一就读到了古诗。古诗让我们静听古院钟磬之声,感受岳阳楼畔乾坤朗朗之气,体会游子的思乡之切,感悟月亮阴晴圆缺对人生的启示。原来,诗歌就是通过对自然情境寄予的无限深情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博大我们的情怀。那么有没有一种古诗,它蕴含的情境虽然早已远去,但是作家用热泪涤荡过的江山永在,它激发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和望岳就是这样的两首古诗。 通过这段导语的缓缓叙述,学生的心渐渐沉静下来,联系旧知,明确学习的新知,营造古诗教学情境。接着是初步朗读。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春望就是在春天里望到的景象,继而就是反复诵读。期间可突出关键诗句,如第二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第四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在教师的范读下多读几遍,以初步体会到杜甫的爱国情怀。 3.紧扣意象,体会情感。接下来以问题为引导:“阅读书下的注释,感受诗歌的大意。思考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并写下来。” 该环节体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参与性特征。学生热烈地质疑、讨论,教师就较普遍的问题,如“深”“溅”“浑”等字的意思,做面上的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内容,谈谈诗中蕴含的情感,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解读出这种情感是从哪些诗句里体会到的。学生慢慢领悟到破碎的山河、幽深繁芜的草木、花鸟、白头等景物都寄托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出“意象”的概念。有的学生读出了杜甫的忧国之情;有的读出了杜甫的悲哀,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移情于物,都表达了作者感叹伤心的感情;更有一些体验细腻的学生读出了杜甫对战争的厌恶、对在战乱中离散家人的思念,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当然,也有学生谈到最后一联中杜甫的忧虑,联系前文读出杜甫为国家命运担忧、为家人的安危担忧的情感。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初一学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背诵其后两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说明作者的感情是一脉相通的。 最后教师再次强调:古诗鉴赏一定要抓住诗中的山河、草木、花鸟、白头等景物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这些寄托了诗人情感的想象就叫做意象,从而使“意象”这一难懂概念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有效建构。可见,紧扣意象、体会感情是古诗鉴赏的有效方法。 4.知人论诗,知时论诗。至此,教师才告知学生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原来,756年6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攻下了唐朝都城,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俘虏带回长安,春望就写于第二年的3月。这样结合写作背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就是“知时论诗”“知人论诗”。这样做可防止学生先入为主,带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去解读诗歌。联想到中考的诗歌鉴赏题也不会给出过多的背景资料,因为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而是一种牵绊和束缚。 体验性阅读的发展性特征体现在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古诗鉴赏方法迁移到解读望岳中来。对于首联,学生不难读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景象有一种浑然之感,举目四望,南方的鲁地和北方的齐地尽收眼底,绵延无尽,这样的开篇非常大气,能看出诗人的心胸开阔,充满自信。而对于颔联,也能说出其内涵是大自然聚集了最神奇秀丽的景象!同一个时刻,山南的青翠是明亮的,山北的青翠是沉郁的,那是什么原因呢?试想,这山得有多么遮天蔽日、高峻绵长啊!这神奇秀丽、高峻的泰山形象寄托了杜甫那凌云的壮志,远大的抱负!此时教师再补充:诗人写此诗时才23岁,正值意气奋发,全诗气象豁然开朗。 5.发挥想象,感受意境。针对颈联书下注释很少,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状况,笔者要求大家尽情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写杜甫当时的心境,这是体验性阅读创新性特征的运用。学生的想象是绚烂的,呈现的成果是丰富的。这时教师可点拨一二,登山在古诗中,大多不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当杜甫与云朵、飞鸟、山峦都能融为一体时,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兴万丈。联系杜甫当时才23岁,那个充满朝气、期待攀登绝顶的杜甫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这样在体验性阅读中又引领学生学会了“发挥想象、感受意境”的学习方法。 杜甫在23岁时写了望岳,在45岁时写了春望,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诗的风格也迥异。相信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古诗鉴赏的一般方法,而且体验到发挥想象、感受意境之重要。课的最后,笔者留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用今天所学的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解读杜甫的另外几首代表作登高蜀相登岳阳楼等,还推荐了两本通俗易懂古诗鉴赏书籍,尤其是于丹的最美古诗词。以此打开学生课外阅读这扇广阔的大门,让他们真切体验古诗词之美。 总之,古诗鉴赏课“有规律可循”,体验性阅读教学“有方法可依”。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伴随学生终身学习的资本,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莫大的促进。笔者相信,师生在古诗词的体验性教学探索中定能共同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杨迪) 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获教育部认可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安排,xx年7月5日至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率检查组,对湖北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颁布实施5年来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7月6日,检查组分两组实地检查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黄冈市团风县两地,召开市县教育、发改、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座谈会,了解重大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实地考察了部分幼儿园、中小学,听取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7日,检查组在武汉分别召开部分高校和省直部门座谈会,听取下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意见建议。 王立英代表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