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梅花落》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梅花落》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梅花落》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梅花落》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梅花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花落研究 摘要 梅花落是汉横吹曲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中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几代 一直流传的曲调之一,是和折杨柳一起的笛曲代表。唐代时更是出现了“落梅、芳树, 共体千篇”的盛况。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 于梅花落的研究始终显得薄弱。虽也有一些研究成果,然未见系统详细的从乐府学角 度进行的整体地研究与关照。 本文主要从音乐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梅花落,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曲名辨析。 本章共有三节,依次对“梅花落”之“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四个别名 的由来,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第二章为曲调来源。本章分为三小节。第 一节探索梅花落曲调的来源;第二节辨析梅花落的乐种;第三节论述桓伊与梅 花落的关系。第三章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梅花落乐、辞与歌。本章分为三节, 是全文的核心重点。第四章为金元明清时期梅花落曲、辞的流传,本章按时间顺序分 为四小节进行梳理。 关键词:梅花落摩诃兜勒横吹羌笛横吹笛曲角曲 梅花落研究 a bs t r a c t ”p l u mb l o s s o mf a l l s ”c r o s s - b l o w ns o n g ”m a h a d u r ”i n2 8o ft h e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ma n d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t ot h et a n ga n ds o n gy u a n ,m i n ga n dq i n gg e n e r a t i o n so fo r i g i nh a sb e e n o n eo ft h ep o p u l a rt u n e s ,a n dt h e p a c kw i l l o w ,”a n d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t h e2 0 0 7s o n g t a n g d y n a s t y ,i sa ”l a m e i ,s h u f a n g ,at o t a lo f1 , 0 0 0 ”r e f u s e st oi t ss p r e a dn o to n l yt om u s i c ,b u t l i t e r a t u r eh a sa l s oh a dag r e a ti m p a c t b u tf o rt h e ”p l u mb l o s s o mc h a r g e d ”s t u d yh a sb e c o m e w e a k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a r es o m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b u tn od e t a i l e ds y s t e m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y u e f uo ft h eo v e r a l lr e s e a r c ha n dc a r e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m u s i c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os t u d yt h e 。p l u mb l o s s o m c h a r g e d ,”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f o r t h es o n gt i t l ea n a l y s i s ,at o t a lo ft h r e e o ft h i sc h a p t e r ,f o l l o w e db yt h e ”p l u mb l o s s o mc h a r g e d ”a n d ”l am e i ”,”c h a r g e dp l u mb l o s s o m ”, ”f l o w e r ”,”s m a l lp l u mb l o s s o m ”t h eo r i 西no ff o u ra l i a s e s ,a sw e l la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 d o i n g a 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 c h a p t e ri if o rt h et u n e ss o u r c e s ,t h i sc h a p t e r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e x p l o r e ”w i t ht h ep l u mb l o s s o m ,”t h es o u r c et u n e s ,s e c ta n a l y s i so ft h e ”p l u m b l o s s o m ”l es p e c i e s ;t h i r d h w a nd i s c u s s e di r a qa n dt h e ”p l u mb l o s s o md o w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h a p t e ri i io ft h et w os u i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h a n w e i j i ns o n g ”w i t ht h ep l u m b l o s s o m ,”m u s i c ,s p e e c ha n ds o n g ,t h i sc h a p t e r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i st h ef u l lt e x to ft h ek e y p o i n t so f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o fm o n e y d u r i n g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p l u m b l o s s o mw i t h t h e ”s o n gb yt h es p r e a do f t h i sc h a p t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o r d e ra c c o r d i n gt o s u b s e c t i o ns h o u l db es t r a i g h t e n e do u t k e y w o r d s :p l u mb l o s s o mf a l l s ,m a h a d u r ,q i a n g d i ,t r a n s v e r s ef l u t ep l a y e r , b l o w i n g h o r i z o n t a l , a n g l e q u i i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立蔓) 忍 日期:碜年铜阳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鲅凰 日期:穆年细2 曰 梅仡落研究 绪论 梅花落,汉横吹曲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之一。自南北朝流行以来,历唐迄清数 代而生生不息。其对唐及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年代久远,梅花落唐宋旧谱今已不传。很多人以为琴曲梅花三弄即为笛 曲梅花落的改编与移植,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关于琴曲梅花三弄和笛曲梅花落到底是何关系,程杰在其( 梅花三弄) 起 源考一文中已有所阐述与论证。由于其重点是在探索琴曲梅花三弄的起源,所以对 笛曲梅花落虽有所涉及,但有关梅花落的很多问题并没有论述到。 任半塘先生在其唐声诗一书中就曲调梅花落撰文,主要从“歌、辞、乐”三 方面进行了考察,使我们对梅花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任先生的考察较为简单,主要 是材料的搜集与归类。而对一些主要的问题,如梅花落、落梅、落梅花与大小梅 花诸调间的关系等却未曾深入分析。而且,盖因其主要是以唐代的梅花落为研究对 象,所以唐以前以及唐以后宋元明清的情况都较少或者根本没有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很大的缺憾。 此外,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翰宁在其毕业论文横吹曲辞研究梅花落考中对梅 花落的一些问题也有所论述。她认为笛曲梅花落与角曲梅花是两个不同的曲子, 唐代时笛曲梅花落就已很少见了。而且,笛曲梅花落与角曲梅花都被保存在 了琴曲当中。 笔者就梅花落曲在唐时的流传情况以及保存情况与韩宁的观点有些许不同,具体 论述见论文,兹不赘述。 本文欲就从任先生所研究的歌、辞、乐三个角度对梅花落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此外,按照吴相洲师提出的乐府学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论述。本文还将就梅花落自 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直至清代的流传与传播情况作一个简单梳理。 本文主要从音乐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梅花落,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曲名辨析。本章共有三节,依次对“梅花落 之“落梅”、“落梅花”、“大梅 花、“小梅花 四个别名的由来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第二章为曲调来源。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探索梅花落曲调的来源;第二节辨 析梅花落的乐种;第三节论述桓伊与梅花落的关系。 第三章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梅花落乐、辞与歌。本章分为三节,是全文的 核心部分。本部分按照任先生的研究方法从歌、辞、乐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节为乐。本小节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横吹 辨。第一小部分主要阐述“横吹 的含义。“横吹 除指乐器名 梅化落研究 外,还指一种音乐形式。而且最初的时候所谓的“横吹曲辞”中“横吹”的含义应为后者。 第- - d , 部分为“羌笛横吹”辨。在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羌笛横吹”的记载,其实这是 一个误解。羌笛与横笛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前者是竖吹,后者是横吹。 第二部分为演奏乐器的变化。盖梅花落传入中原时主要以胡笳演奏,张骞将之传 入中原之后也曾以胡笳演奏过一段时间。后来,李延年将之进行了改编,演奏的主要乐器 也由胡笳变成了胡角。大概于魏晋时吹入笛中,并以笛曲的形式在江南地区开始广泛流行。 唐代时演奏乐器日益丰富,除笛、笳、角外,还有管与琴。但是两者都没有形成独立 的传承系统,只是简单的乐器翻奏。在宋代,除唐时所用乐器外又加上了琵琶和笙。 第三部分为传播及流传情况。两汉时期主要是在宫廷演奏,直至东汉( 公元2 5 2 2 0 ) 时期,皇帝才以一种奖赏的方式,把横吹乐队赐给边将。这就是说,张骞通西域传 入的横吹,几经变革,直到东汉时期才迂回辗转地传到边塞地区。 魏晋时期,二十八解多已散佚,世所用者唯剩十曲。至迟到南朝时梅花落已经作 为笛曲广泛流行。 梅花落不但在民间流行,于宫廷声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唐代以来,梅花落 更是如烈火喷油,盛行一时。唐代梅花落曲不仅以笛曲的方式广泛流行,而且以笳、 角演奏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唐诗中就有大量描写笳、角演奏梅花落的记载。而且在 此基础上出现了角曲梅花。到了宋代,梅花落主要是仍以笛和角演奏。但角曲梅 花的流行趋势渐渐胜过了笛曲梅花落。 第二节为辞。本小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梅花落歌词的来源。梅花落始即有辞,“始辞咏调名本意”。 然憾古辞已亡佚,所述为何,难以确知。但与其一起流行的折杨柳“其曲有兵革苦辛 之辞”。料其主题应与折杨柳相近,为边塞征戍之曲。属于征人睹物感春思归的歌调, 主要通过梅花凋落的描写抒发军士久戍怀归的情感。 现存最早的梅花落歌辞是南朝鲍照所作。然而鲍照诗“虽佳,无涉于军乐 。郭 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曲调下收集自刘宋迄唐以来歌辞共十三篇。本 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乐府诗集所收录者。 第二部分主要从内容与形式上分析梅花落歌词。乐府诗集所收这十三首歌辞 中,鲍照“中庭多杂树 首,“无涉于军乐。鲍照所作歌辞已经远离梅花落作为“武 乐”的特征,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有零落不偶之悲”。余者十二首除江总“腊月正 月早惊春 首写都市风情外,皆表现一种怨愁离绪。或为征夫,或为思妇,且结构上多前 半部分紧扣诗题,先写梅,后半部分抒情。 就形式上而言,十三首歌辞在体式上或五七杂言,或五言八句,或七言歌行,其中五 言八句居多。从押韵角度上说,皆押平声韵。此盖与梅花落曲平缓悠扬的旋律有关。 歌词之格调与乐曲之调需相和谐。梅花落歌辞应为写辞配乐,而非选辞入乐。从语言 风格上说,十三首歌辞均为文人拟作。词彩较为华美,诗风清丽。 2 梅花落研究 第三节为歌。梅花落除用笛、角、笳等羌乐器演奏外,还早有歌唱。 从演唱者的身份而论,我们发现有文人,还有伶人,包括歌童、歌妓。梅花落的 演唱者就性别而言有男有女。另外,至迟从唐代开始,梅花落被用于节日里歌唱,包 括除夕、元宵。宋代时依然保持着元夕唱落梅的传统。 观之唐宋诸诗,儿涉及梅花落曲者,常见“行歌”二字。南朝沈约于宋书乐 志提到“歌行 一词,后来“歌行”还发展成了一种诗体形式。但“歌”与“行”是两 种诗歌样式,例如白居易有长恨歌、琵琶行。至于两者有何区别,到目前为止学术 界还未有明确的解释。笔者推测“歌 与“行 起初时可能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后来 才演变成诗歌体式。上面所引诗中提到的“行歌”与“歌行”有无关系,由于学识有限, 笔者还未能详解。按照二诗上下文看,“行歌”与“歌行 似乎又无关系。从刘希夷春 f 1 行歌来看,“行歌 应为一种演唱方式,犹如踏歌之类。但具体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 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记载,笔者还未能确解。 第四章是金元明清时期梅花落曲、辞的流传。梅花落曲( 包括角曲梅花) 在唐宋以后的几代都有所流传,而且仍是被文人雅士们偏爱的曲子。 金代关于梅花落的记载较少。在f 史以及院本、诸宫调中皆不见其踪影,唯于李 俊民诗中有所涉及。金代仍旧沿袭着唐宋以来元夜唱落梅的传统。可推知梅花落 在金代的流传应该是比较广泛的,只是见诸记载者不多。 元代梅花落仍被广泛的歌唱及演奏,从诗赋中即可见一斑。而且元代有梅花落 歌辞及落梅诗传世。就诗赋而言,涉及梅花落曲调的比比皆是。但元代流行的笛 曲梅花落已尽为新声,而非前朝古曲了。元代时梅花落唱腔南北有所不同。 明代梅花落仍被传唱和演奏。但正史中无记载,而多见于诗文。明代元夕夜庆祝 娱乐之时仍歌唱梅花落。明代落梅曲亦有新变。 清代梅花落亦有流传。与金元明三朝相同的是其不见诸正史,而常见于诗中。清 代亦继承了元夕唱落梅的传统。在清代,落梅依然不断的被改动。清人继承了前 朝旧曲,又在此基础上加入时代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具有自己时代特色,更加符合自己娱 乐需求的新曲。 自金元明清以来,梅花落不仅保持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而且也一直在新变。其流 传的广度和唐宋时期相比虽有下降,但仍旧还有自己的市场。然而不可否认的,梅花落 自唐宋之后,虽历代仍有流传,但相对而言已开始走下坡路。近现代以来则更是近于失传, 只在四川羌族聚居地还偶尔被演奏。而且,当地居民所演奏地梅花落已尽非古曲了。 3 梅花落研究 第一章曲名辨析帚一早叫_ = 白秽羊忻 梅花落,梅花凋零之意,是一个极易感伤消极的意象。“梅花一落,春色已及,春 光将逝 ,伤春之象。清代朱乾在乐府正义中云:“梅花落,春和之候,军士感物怀 归,故以为歌。” 梅花落除本名外还有多个别名。任半塘先生在其梅花落一文中的“别名”下 列举了“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此外,梅花落又常被称为“三弄” 或“梅花三弄 。 因为长期以来梅花落以笛曲闻名,所以一提起梅花落,人们多会认为即笛曲 梅花落。如果将大梅花、小梅花简单的列为梅花落的别名而不加以区别, 那么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梅花落、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是简单的等 同关系,只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事实上,笛曲梅花落与落梅、落梅花是一 个传承系统,而大梅花小梅花则属于另外一个以乐器角为载体的独立的传承体系。 本部分欲就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四者的历史及彼此间的关系作 一个初步的论述。 第一节梅花落、落梅与落梅花 以“落梅”指称梅花落,最早见于南朝陈代江总的梅花落曲辞:“胡地少春来, 三年惊落梅。”至于“落梅 一名是否就是源于此诗,由于缺乏资料记载无从详考。但南 朝时已经出现这种别称,初唐己广泛运用则是毋庸置疑的。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就曾在 其乐府杂诗序中日:“落梅、芳树,共体千篇。”在文学作品中以“落梅”指称 梅花落曲的更是常见。如: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江南早是多风雨,莫向花前唱落梅。 歌童知我怜芳意,不向尊前唱落梅。回 国网络文学悟梅。 。转引自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第2 4 6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 南朝陈) 江总梅花落,乐府诗集,第2 4 卷,第3 5 1 页,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 固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第6 卷,第3 4 2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 李白襄l ;兀歌,全唐诗,第2 9 卷,第4 2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 ( 宋) 韩维明叔昆仲特惠梅花聊赋小诗三篇为谢,南阳集,第1 3 卷,第5 6 1 页, 四库全书集部在别集类 1 0 8 6 册。 4 : f 壬花落 i f 究 坐窗客有吟飞絮,对酒人应唱( ( 落梅。o 以致渐渐形成了一类以落梅为题名的,专写梅花、笛的落梅诗。如宋代冯时行的落 梅: 不禁清瘦怯风霜,远信先凭驿使将楼上笛声吹旧曲,鉴中人面学新妆。飘零院宇仍多思, 点缀帘栊亦自香。留与春风共流转,凭谁试与祝东皇。”。 又金代李俊民有落梅七言绝句: 每到花时把酒杯,暮天何处笛声哀。纵然一夜风吹去,不恨凋零却恨开。 皆涉及笛声或梅花。这可以说是一种在梅花落曲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殊文学现象。反过 来,从中我们亦可对梅花落曲在历代的流行盛况窥见一斑。 落梅花一名在众多文献资料中均用来指称梅花落。两者二而一,一而二的关 系显而易见。宋代程大昌演繁露“笛曲梅花”条下载: 吴兢( ( 乐府要解:“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有双横吹,即胡乐也。”兢所列 古横吹曲,有名( ( 梅花落者。又许云封说笛,亦有落梅、折柳二曲,今其辞亡,不可 考矣。然词人赋梅用笛事率起此。 程大昌在“笛曲梅花”下将梅花落、落梅放于一处,并且自文意亦可知梅花落 实即落梅也。又李白有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宋代杨齐贤注日:“梅花落,笛中曲也。 此处以梅花落称诗中之落梅花,自是 将二者视为异名同曲。此外,唐代骆宾王五言排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中有诗 句日: o ( 宋) 陈造立春前一夕雪二首,江湖长翁集,第1 2 卷,第1 5 2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1 6 6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回( 宋) 冯时行缙云文集,第3 卷,第8 6 0 8 6 l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1 3 8 册,上海,j :海古 籍:l l 版社,2 0 0 3 。 o ( 金) 李俊民,庄靖集,第6 卷,第6 1 7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1 9 0 册,上海,上海古籍f f 版社,2 0 0 3 。 程火昌演繁露,第1 2 卷,第1 7 0 页,四库伞书子部杂家类,第8 5 2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回演繁露,第1 2 卷,第1 7 0 页,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i l i 版社,2 0 0 3 。 四李太白全集,第1 0 7 6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梅仡落研究 香轮宝鸡兢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 明代颜文在注中云:“落梅,古乐府曲。其词云: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实。 众所周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实 是鲍照梅花落曲辞中的诗句。那么 注中所言落梅当指梅花落无疑。 落梅花与梅花落虽指同一笛曲,然而曲名含义侧重点已经有所不同。从语言 学角度看,“梅花落”为主谓结构,意为梅花凋落;“落梅花”则为动宾结构,意为使梅花 凋落。从文学艺术角度看,“梅花落”主要是一种是落花伤逝;“落梅花 则有“吹笛则梅 花落”的含义。其侧重点在笛曲梅花落的艺术感染力,无情之花亦因清哀之乐声而凋 落。 那为何会出现“落梅花 之名呢? 此盖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落梅花 之名概是 笛曲梅花落流行之后,“诗人想象其声可以感物,遂认为笛怨梅惊,而使之落。 吲因 此又将梅花落称为落梅花。如戎昱闻笛诗云:“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崔橹梅诗:“初丌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第二种,可能是为了作诗押韵。梅 花落在流行之后,文人墨客们纷纷欲将之写入诗中,借以传情达意。如上引李白、骆宾 王二诗既是。然诗,特别是唐代的近体诗要求押平声韵。“梅花落 的“落”字是仄声, 这对于作诗来说是极为不便的。而“花”字是平声。于是文人士大夫们在将梅花落写 入诗中时便将之倒说成为“落梅花”。这种为了押韵而将顺序颠倒的例子在唐诗的创作中 是非常常见的。久而久之,“落梅花”便成了梅花落曲的别名。4 关于“落梅花 一名的含义在宋代时曾引起过一场争辩。 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辩误“落梅花、折杨柳 一条下记载: 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曲有落梅花、( ( 折杨柳”,非谓吹之则梅落耳。故陈 贺彻长笛诗云:“柳折城边树,梅舒岭外林。”张正见( ( 柳诗亦云:“不分梅花落,还同横 笛吹。”李峤笛诗:“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意谓笛有梅、柳二曲也。 然后世皆以吹笛则梅花落,如戎昱闻笛诗云:“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崔橹梅诗: “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青琐集诗:“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看”,皆 不悟其失耳。惟杜子美、王之涣、李太白不然杜云:“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王 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亦谓笛 有二曲也。哪 吴曾认为落梅花只是一个曲名,指代一首曲子,并没有“吹笛则梅花落”的含义。而 。骆丞集,第2 卷,第4 4 4 4 4 5 页, 阴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0 6 5 册,上海,上海出版社,2 0 0 3 。 。任半塘唐声诗,第2 0 2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 回韦毂编才调集,第8 卷,第5 1 7 页, 盯库全书集部总集类第1 3 3 2 册,上海,上海古籍i i 版社,2 0 0 3 。 御选唐诗,第2 3 卷,第7 3 8 页,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第1 4 4 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第3 卷,第6 6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 6 梅花落研究 宋代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则这样说道: 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落梅花、折杨柳”,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 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 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 言折柳曲也。 复斋漫录云“古曲有落梅花,非谓吹笛则落梅,诗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 盖诗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则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未为失。且如角声有大、小 梅花曲,初不言落,诗人尚犹如此用之,故秦太虚和黄法曹梅花云“月落参横画角哀,暗香 消尽令人老”者是也。古今诗词用吹笛则梅落者甚众,若以为失则( 落梅花之曲何为笛中独有 之,决不虚设也。故李谪仙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又观胡人吹笛 云:“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戎昱( 闻笛云:“平明独惆怅,飞 尽一庭梅。”崔橹梅诗云:“初开巳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黄鲁直从王都尉觅千叶梅 诗云:“梅花已落尽,戏作嘲吹笛。”侍儿云:“若为可耐昭华得,脱帽看发已微霜。催尽落梅 春巳牛,更吹三弄乞风光。”张子野词云:“云轻柳弱,内家髻子新梳掠,天香真色人难学。横管 孤吹月,淡天垂幕,朱唇浅破桃花尊,倚楼人在栏干角,夜寒指冷罗衣薄,声入霜林,簌簌惊梅 落。( ( 摭遗载( ( 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 栏看。”晁次膺填入水龙吟词云:“最是关情处,高楼上、一声羌管仗何人说与,争如留取“ 倚栏看。”孙济落梅词云:“一声羌管吹云笛,玉溪半夜梅翻雪。”泛观古今诗词用事一律可见, 复斋妄辫也。 胡仔在文中批评吴曾是在“妄辩”圆,认为“吹笛则梅花落”“其理甚通”。两人之所以会 有两种相左的观点,是因为吴曾过于求实,忽略了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赋予它的一些含 义。也就是曲名中所包含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而胡仔虽然认同了“吹笛则梅落”,肯定了 梅花落曲的艺术感染力,但其认为“吹笛则梅花落”是实有其事,这就不免有唯心之 失。不管梅花落具有怎样的感染力,无情之物终归是无情之物,岂会因乐声而有情? 只不过是多情之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物皆着我之颜色 罢了。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第4 卷,第4 0 4 叫0 5 页,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1 4 8 0 册,北京, 中华书局,1 9 8 5 。 圆能改斋漫录和复斋漫录是否是同一书,目前还有争议,尚未有定论。但不管两者足否是一书,两书作者对于 “落梅花”是指梅花落曲,而非渭“吹笛则落梅”的观点是一致的。笔者采取传统的观点,将二者视为异名同书, 出资吴曾之手。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5 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2 。 7 梅佗落研究 第二节大梅花与小梅花 大梅花、小梅花同属于角曲梅花。其与笛曲梅花落虽有很深的渊源关 系,但两者分属于两个独立的传承系统。至于笛曲梅花落与角曲梅花到底有何关 系,因为缺乏文献记载,目前难以说清。 笔者以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在魏晋时期有一组以梅花为主题的乐曲,它分别以笛、笳、角等羌乐演奏。 到了南朝时,笛曲梅花落的流行势头远远盖过了以角、笳等其他羌乐演奏的梅花主题 的曲子。以至于后世之人以为角、笳等演奏的梅花主题的曲子就是笛曲梅花落的简单 翻版。而实际上角曲梅花与笛曲梅花落是同源关系。两者来自予同一组以梅花为 主题的乐曲,但不是简单的乐器翻奏。 第二种,魏晋南朝时笛曲梅花落广泛流行,同时也以角、笳等羌乐演奏。随着以 乐器角演奏的逐渐频繁,演奏经验的日益丰富,演奏者或音乐家们对梅花落曲调按照 乐器角的音乐特征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乐谱进行了改动,使之更加适合于角的演奏。也即角 曲梅花最初是笛曲梅花落的简单翻奏,但后来慢慢独立出来。到了唐代,更是出 现了角曲大梅花、小梅花。 第三节梅花三弄 “梅花落”,又常被称为“三弄 或“梅花三弄”。如马庄父玉楼春: 南枝又觉芳心动,愁我相思情味重。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似梦。谁家横笛成三弄, 吹倒幽香和梦送觉来知不是梅花,落寞岁寒谁与共 元代谢宗可撰咏物诗鹤骨笛: 满窍芝香透骨浓,谁将仙蜿截星筒。从教庭下梅花落,似怨山中蕙帐空,三弄瑶林惊晓露 一声华表泣秋风,绝胜瘗作江边土,好奏南飞步月宫。o 明代秦王朱诚泳撰夜坐闻笛: 回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汪灏等编,第2 4 卷,第7 0 7 页,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第8 4 5 册,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 0 0 3 。 圆【元) 谢宗可,咏物诗,第6 2 3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2 1 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8 ,7 梅仡落研究 谁人吹笛倚楼东,静夜闻来迥不同。嘹亮数声云散后,凄清三弄月明中梅花落尽江城雪, 杨柳凋残野渡风。生久不知黄鹤隔,参差树影上帘栊。”。 而现在的“三弄 一般是指存世的琴曲梅花三弄。琴曲“三弄之所以称为“三 弄”,是因其以同样的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明代伯牙心法中云:“三弄之意, 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盖梅花落曲亦可分为三段,加上同是梅花主题,是以被误以为与琴曲梅花三弄 为移植与改编的关系。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推测。因为唐宋旧谱已经失传,所以无从 考证。另一点要说明的是,梅花落之所以有“三弄”之名,还与东晋桓伊故事有关, 笔者将于曲调来源部分详细论述。 。( 明j 秦王朱诚泳,小鸣稿,第5 卷,第2 6 2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2 6 0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3 。 9 梅化落 i j 究 第二章曲调来源 梅花落流传了近千百年,也被世人喜爱了千百年。但是,它的来源,它是纯胡乐 还是夹杂了中原因素的一首杂乐,它是否真为桓伊所创这些重要问题却一直以来未曾被人 们包括学者们所注意。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有感于此,笔者虽学识有限,但也欲于本章 就梅花落的来源、乐种及其与桓伊的关系做一个探讨,唯求抛砖引玉。 第一节来源 梅花落,其在现存文献记载中被归入摩诃兜勒曲。但是,自魏晋以来流行的 笛曲梅花落是否就是李延年最初所编之旧谱则未能确证。 笔者以为概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魏晋南朝时期流行的笛曲梅花落即为原李延年所编的摩诃兜勒二十 八解之一,是传世旧谱。盖东汉皇帝将“横吹”乐队赏赐给边将以后,摩诃兜勒二十 八解亦随之传入边塞地区。久而久之,军队驻扎处的周边少数民族也学会了演奏摩诃兜 勒二十八解。并且将之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就有梅花落。而中原地区,由 于自东汉末期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等原因,摩诃兜勒二十八解已经散佚大半,唯 剩十曲。其中没有梅花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开始大融合,与西域的联 系与交往日益频繁。西北各民族的各种文化包括音乐等传入中原,并随之传入江南地区。 梅花落在这股大潮中也以笛曲单曲的形式传入南方并迅速的流行起来。 第二种,所流传下来的梅花落曲也是李延年改编的旧曲旧谱。盖魏晋以来,梅 花落虽然在宫廷中已经不传,但是在中原民间还是有被吹奏和演唱的,并在南北朝时期 传入了江南地区。这儿有一个问题是摩诃兜勒二十八解自被李延年改编以来,直到东 汉,一直是在宫廷中被演奏的。那么它怎么可能会在民间有所流传呢? 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摩诃兜勒在东汉和帝以给边将后,边将将之带回了边塞军营。渐渐的, 其开始在守边将士中被传唱与演奏。之后,一部分会演奏并歌唱梅花落曲的将士退役 回乡,或者于回乡探亲之际,将之又带入了北方中原地区。并因梅花落曲旋律优美等 原因,被人们所喜爱,自此传唱开来。这样,梅花落曲得以保存。第二种,两汉时, 。古今注音乐第三:“横吹,胡乐也。博颦侯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廷年因胡曲 更进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军。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见古今注第1 4 页,北京,商务 印书馆,1 9 5 6 。 l o 梅仡落研究 普通百姓虽然没有权利与资格将摩诃兜勒二十八解用于平时的消遣与娱乐,但是帝王 贵族们在朝会、道路上吹奏时,百姓还是有机会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排除一些民间的懂 音乐的人将曲谱暗记于心,并将之用于演奏并配词歌唱的可能。 第三种,梅花落是摩诃兜勒中旧曲名,但是旧谱已经失传无考。魏晋时期的 音乐家们或者是懂音乐之人,按照传世十曲的音乐特征而孳生出了梅花落等所谓的后 世所加的八曲。如王运熙先生在其乐府诗述论一书中梁鼓角横吹曲杂谈一文说道: “李延年根据西域乐曲制造新声二十八解,魏晋时代仅传黄鹄十曲,又衍生了关山 月八曲。 笔者以为梅花落是旧曲旧谱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记载中后世所加者有八曲,孳 生一曲尚有可能,但八曲则盖未足信。而且,抱着尊古信古的态度,笔者在本文中将以梅 花落为李延年旧曲旧谱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与论述。 第二节乐种 梅花落是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之一,所以若要追溯梅花落的曲调来源,就 不得不涉及到摩诃兜勒。 古今注音乐第三上载:“横吹,胡乐也。博望侯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 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进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从这段记载 中可知摩诃兜勒本为西域胡曲,汉武帝时方传入中原地区。而且最初只在“西京 也 即现在陕西西安一带流传。在其传入之后,李延年对其进行了改造,并将其分成了二十八 解。 众所周知,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长于音乐创作,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 超,而且思维活跃,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且其又善于将旧曲翻新,“每 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他自己也被封做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李延年在改造的摩诃兜勒二十八解的过程中加入了中原的音乐元素,摩 诃兜勒中的诸曲已非尽为胡声了。也即梅花落是杂合了胡乐与中原音乐元素的一首 曲子。 。王运熙乐府诗论述,第4 6 9 页,上海,上海古籍 f ;版社,1 9 9 6 。 圆崔豹古今注,第1 4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5 6 。 梅花落研究 第三节桓伊与梅花落 梅花落后来被改编移植到琴曲中,成为流传至今的著名琴曲梅花三弄,这是 公认的,可以说是一个常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琴曲梅花三弄与梅花落并非同 一曲子。 其说之出处,就先存资料而言最早可追究至唐代。唐人颜师古所作江梅引忆红梅 中有“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唐代已经有用琴演奏的情况,且“三弄” 的说法也已经出现。但是,此是否即说明梅花落已经被改编成琴曲梅花三弄了呢? 笔者以为有待商榷( 关于此点可参看程杰先生的梅花三弄起源考一文) 。 除颜师古外,于诗中提到以琴演奏梅花落的还有骆宾王代女道士灵妃赠道士李 荣:“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但除此之外,并不见以琴演奏梅花落的 记载。所以,最可能的是梅花落被偶然用琴翻奏,而并非就是朱权所载之琴曲梅花 三弄。 人们多认为桓伊演奏创作了笛曲梅花三弄。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载说: “桓伊下马踞胡床,取笛三弄”。苏东坡在其词昭君怨中也提到了此点:“谁做桓伊 三弄,惊破绿窗幽梦。”不管是颜师古还是苏东坡,都是在诗词中提到桓伊与“三弄”的, 这是不能等同于历史文献的记载的。而且两词中也都并未说此“三弄 就是“梅花三弄”。 关于明确的文献记载说桓伊作梅花三弄的是北宋中后期无名氏所撰的琴传: 是曲( 梅花三弄曲) 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 猷曰:闻君善于笛? 桓伊出笛为梅花三秀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这种说法被明代朱权所继承。其于神奇密谱梅花三弄曲谱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 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后又有伯牙心法,其书中亦云: “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入于琴。从此两条记载中,我们可知人们多 认为桓伊曾作笛曲梅花三弄。但是我们考察和桓伊有关的各种记载,并未发现有这一 乐曲的正式著录。 桓伊作笛曲梅花三弄一说源于桓伊故事。晋书桓伊传: (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 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徼之便令人谓 国骆丞集,第4 4 4 _ 4 4 5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0 6 5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口演繁露,第1 4 卷,第1 8 9 页,p q 库伞书予部杂家类,第8 5 2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苏轼全集,第5 7 3 页,上海,上海古籍;| l 版社,2 0 0 0 。 1 2 。 梅仡落研究 伊日: “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异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在传中并未写明桓伊所吹笛曲是以梅花为题材,只言“作三调弄毕”。是以,桓伊做笛曲 梅花三弄盖唯一传说耳,难以信从。 关于桓伊创作笛曲梅花三弄的说法,唐宋诸文献中均未见明确记载。但文学作品 中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从而不难发现,这一说法的出现主要得力于文学作品的想象与 发挥。如唐代张祜伊山诗:“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明代王恭夏夜闻 笛: 谁截湘南管,晴楼午夜吹。数声孤月下,独客断肠时。零落梅花片,萧条杨柳枝。天明汉 江上,何处觅桓伊。 倪谦沧浪弄笛图:“纷纷乱落梅花多,安得桓伊王岸上。”又清代叶方蔼邀笛步: 落梅折柳调,纷披独客中。宵听客自悲,欲相尘中还物色,不知若个是桓伊。 汪藻满庭芳:“生生誓,桓伊笛里,惊断落梅魂。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象和发挥,原因之一是梅花落作曲者的空白。盖因自南朝隋唐 以来,梅花落作为笛曲盛行一时,是笛曲的代表。笛与梅花落几乎可以互为代名 词。提到笛,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梅花落;说起梅花落,人们也立刻会想到声音清 脆嘹亮的笛。笛与梅花落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情结。而就是这么 一首至迟自南朝以来就备受钟爱的名曲,其作者却茫昧无考。 虽然现在普遍认为梅花落为汉横吹曲,属于李延年所改造之摩诃兜勒曲,但 是,毕竟在魏晋时期,摩诃兜勒曲二十八解世所传用的十曲中并没有梅花落,它 乃“后世所加”。这就相当于在作者一块上有了一处留白,给了文人们一个想象与发挥的 机会。 记载说梅花落为后世所加,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梅花落是怎样开始流 行起来的,到底是谁所加,也许当时的人们都未必清楚,更无论后世的人了。也j 下因为这 些记载的缺乏与不明,更加激发了人们猜测与想象的热情。唐以来的文人们,就在做着这 样一种揣测,或者他们根本就认为梅花落是桓伊所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何在这么多历史人物罩面,偏偏桓伊与梅花落有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 。晋书,第3 3 l 3 3 2 页,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上海,上海古籍 l ;版社,2 0 0 3 。 国胡广通志,第l l 卷,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册,一l :海,t :海古籍j j 版社,2 0 0 3 。 草泽狂歌,第2 3 6 页,网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2 3 1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 3 。 。倪文僖集,第4 卷,第2 6 6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2 4 5 册,上海,上海古籍 i j 版社,2 0 0 3 。 。读书斋偶存稿,第2 卷,第7 8 5 页,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 3 1 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 1 3 概仡落f i j l = 究 系呢? 这也就是笔者所要说的原因之二,也即有关桓伊的三点: 首先,桓伊擅于弄笛,而梅花落亦是以笛曲的单曲形式流行;其次,桓伊为东晋 时入,和梅花落重新流行并见于文献记载的时间非常接近;第三,桓伊本人为东晋时 的风流名士,其与王子猷陌路相逢,吹笛相交,不发一言的故事自来就是人们特别是文人 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基于这三点,笛曲梅花落的创作权便被附会到了桓伊身上。 梅花落研究 第三章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梅花落 的乐、辞与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是梅花落曲出现、流行以致盛行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漫 长的时间罩,梅花落的乐、辞与歌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一、“横吹 辨 第一节乐 ( 一) “横吹”含义 梅花落,“本汉横吹曲”。提及“横吹”,一般的,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横笛。进 而误以为其所以归入“横吹曲辞”是因为主要以横笛演奏之故,觉得既然属“横吹曲辞 , 那么演奏的乐器一定是横吹的。乐器是笛的话,那毋庸置疑的当然是横笛。其实这是一个 误解。 郭茂倩乐府诗集分类中的“横吹曲辞”是指“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是 以可知横吹是一种音乐形式,主要是以鼓角演奏。而鼓角并不是横吹的乐器,那么当然的 属于横吹曲之一的梅花落不可能是因为主要以横笛演奏才被归入“横吹曲辞”的。 关于“横吹”,历代文献中多以为其是一种笛类乐器。乐书卷一百三十载:“大 横吹、小横吹,并以竹为之,笛之类也。 “横吹,出自北国。梁栋吹曲日:下马吹 横笛是也。”固任半塘先生也认为:“横吹,乐器名,略与笛同。”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关于“横吹”的含义并没有过专门的详细解释。所我们只能从上 下文中来推测,这就大大增加了文献误读的可能性。 其实,“横吹 除指一种乐器外,还指一种音乐形式。而且,最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