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是关于理查德施特劳斯( r i c h a r ds t r a u s s ,1 8 6 4 1 9 4 9 ) 最后四 首歌曲和声技法的研究,以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研 究了这部作品的各种和声技法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属于2 0 世纪音乐创作范畴,而2 0 世纪音乐 创作又存着不确定性,皆因作曲家个人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创作理念的不同而 不同。本人正是通过对他这部作品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理查德施特劳斯是 如何继承和发展浪漫乐派的和声语言,并形成他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引文主要说明选题的意义和目的。正文分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作曲家理 查德施特劳斯的简介以及作品最后四首歌曲概述;第二章:最后四首歌 曲歌词的简要分析;第三章:作品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技法的具体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四首歌曲和声手法的独到之处,对世界艺术歌曲的发展 的贡献及对我国作曲家进行歌曲创作的启发。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和声技法;地位影响 a b s t r a c t r i km e s i si sa b o u tm c h 莉s 仃跚j s s s ( 1 8 6 4 1 9 4 9 ) n yt e 涮q l l e so f “l a s t f o ws o n g s ms t a n d so u tt h ec 优i i t 妇a t i o ni ns u c c e s s i o 璐龇l di n n o v a :t i o 鹏锄dg o e s d e 印i n :t 0v a 挑蛔o n yt c 蛳q 啦ss h o wi nt h i s 础 r n 圮w o r k so f 砒c h 莉s t r j a :嘴sb e l o n gt 0m 哪i c a lc :0 m p o s i t i o no f2 0 恤 c 锄t u 、) l ,! h i l et h a ti sn o tu 1 1 a 撇i ti sc h 雒t e 】r i z e db y s t h e 旺cm g t s ,i n d i _ v i d l l a l c b a m c t l e f ,c r e a t i n gi d e 蹈o fi i i 伍跚锄唧o s e r s 硼1 et h e s i si n :t e l l d st 0f - m do l i t ,b y 、r i i t u eo ff o c 吣i i l g0 nt h i sw o r k h o wh eh 此r i t sa n dd e 旧1 0 p sr o 删c 妇o i l i c l 锄【g 啪喀e ,舢y 内咖面培h i so w n 删c a l 卿e r h ej n 饥) d l l c j n g p a ne x p l 幽啮t h es i 嘶丘c a 皿c ea n d 位p u r p o s 90 fc :h o o s i n gm i s s 喇e c t - 1 1 呛m a i np a r ti s 唧o s c do ff o l l r 曲嘲m 嬲:c h a p t 盱o c o m 脚卫圆t l l eb r i e f i n :h o d l l 幽o no f 鼬c h a r ds t r a :吣s sa n dh i s 】l a s tf o l l rs 0 n g s ”;a l a p t 钟7 r w oc o n c e n 塔 廿硷m e f 锄a l y s i so f 廿1 eb 耐co f l a s tf 伽rs 彻g s ;c h a p t e r7 1 1 1 r e et i e l l s 廿1 eh a 瞰1 0 n y 枷q so f l a s tf o l | rs o n g s i nj d e t a j u l ,a l c o n c e r 】陷t 1 1 e ,b r i e f 砷工叩埘o ft h e d 强l 矗犯t e 璐o fh i sn l o i l e sa n dt 伽ai i t i e sa n ds oo n 1 kc o n c h 塔i o n :1 1 1 圮s p i a lp a r to fl l a 加1 0 n yt e c h n i q si n 日舱砒c h a r d s 仃a 吣s s l 嬲tf o u rs o n g s 2 1 kc 0 船蜥0 no fm el hc _ h 砌s 仃娜s s l a s tf 0 u r s 馨协也ed e v e l 0 p m e n to f 仕岭a r ts o n g si nt h ew o r i d 一3 1 ke l i c 胁i o no ft 1 1 e 砒c h 越s 仃a l l s s s “l a s tf o u rs o n g s t o 仕屺c o m 】p o s e r si no u rc o u 勺可c r e a tm eg r e a ta r t s o n g s 脚w o r d s : a r ts o n g ;卿l eo f c r e 撕;删l l y s i so f 也eh a | m o n y ;h a 啪n ys k i l l 锄d 面e t h o d ;p o s i t i _ o na n di n n 眦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 = 堑望肆一日期:硒耸骂一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亟龆 日 期:2 堑生叶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趔鱼 日期:趟:垒! 宰 电话: 邮编: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理查德施特劳斯( r i c h a r ds t r a u s s ,1 8 6 4 _ 1 9 4 9 ) 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和指挥家,是在浪漫派作曲大师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结束后登上音乐历史舞台 的。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包括五部交响曲、七部交响诗、十余部歌剧、以及二百 余首艺术歌曲。他的艺术歌曲是德国新乐派中最适宜演唱的。但是我国音乐界对 他的声乐作品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他伟大的不朽之作一一声乐交响套曲最后四 首歌曲。 从国内外的声乐发展形式来看,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已不限于舒伯特、舒 曼等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多地了解理查德施特劳 斯、胡戈沃尔夫等晚期浪漫乐派等作曲家的作品,有助于我们的音乐事业尽快 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近年来,不少国际声乐比赛都把理查德施特劳斯的 音乐作品作为规定曲目。 深入研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个挑战,尤其对于非 欧洲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这其中有文化、区域、语言等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 也有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创作风格的构成因素,以及他追求个性化的创作理念 等,这都给研究工作增加了难度。 作为硕士论文,我选择理查德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理查德施特劳斯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超过二百余首,其中不乏上乘之 作。他的和声精妙,配器奇美,曲调甜蜜,能将晚期浪漫主义所宣扬的主观情绪 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最后四首歌曲不仅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从尘 世中得到解脱、净化,具有高度哲理性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与以往 的德国艺术歌曲不同,作曲家将人声器乐化,因此在演唱上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 3 2 0 世纪的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和声语言的巨变。这期间,越来越 多的作曲家纷纷试图突破传统的功能和声,去探索新的和声语言,采用非常灵活 的和弦连接,甚至打破调式调性的概念,从而形成全新的音乐体系。 4 理查德施特劳斯作为晚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在音乐创作上 以古典传统的继承为基石并全面继承了古典浪漫和声的功能、线条、调式、色彩 四大要素。 5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曲的和声技法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显示了作曲家在晚期浪漫乐派时期向2 0 世纪现代音乐过渡时期的重要地位及高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超的创作水平。 对于这四首歌曲的和声分析,将会有助于我们对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 作增进理解,同时也会有助于我们对晚期浪漫乐派,以及对过渡时期的和声技法 演变的过程增加认识。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作曲家简介及作品最后四首歌曲 第一节作曲家简介 1 、作曲家生平简介 理查德施特劳斯于1 8 6 4 年6 月1 1 日出生于德国的慕尼黑,他在幼年时期 便显露出卓越的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开始学习作曲。他的父亲 弗朗茨施特劳斯是当时德国慕尼黑宫廷歌剧院的首席圆号演奏员,在他父亲的 启发与教育培养下,少年时代的他便经常公开演出,并正式出版了诸多的音乐作 品,如:管弦乐曲节日进行曲、小夜曲等。1 8 7 5 年,他师从慕尼黑宫廷 乐长学习作曲理论;1 8 8 6 年,担任宫廷乐队的指挥。他于1 8 8 8 年创作完成使其 成名的交响诗唐璜。从1 9 1 9 年至1 9 2 4 年理查德施特劳斯一直在维也纳 歌剧院担任指挥;1 9 4 8 年,又受柏林皇家歌剧院邀请担任指挥。 理查德施特劳斯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1 9 3 3 年纳粹上台后, 当时的纳粹政府实行笼络艺术家和文人的政策,这使晚年的理查德施特劳斯在 政治信仰上与艺术创作上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他笃信艺术至上,不愿为纳粹政府 服务,但又因年事已高,离不开德国,更因不愿意看到德国发展了几百年的音乐 艺术传承的中断,于是极不情愿地牺牲了信仰,担任纳粹帝国的音乐局局长,并 为此不得安宁。但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人生哲学睿智、明理,他坚持创作, 在创作理念上与纳粹政府保持距离。二战结束后,他于1 9 4 8 年垂暮的时候完成 了作为人生绝笔的“天鹅之歌”最后四首歌曲。 他的一生富于戏剧性,因而他的音乐也充满了戏剧性,最后四首歌曲正 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对其人生起落,坎坷经历的回顾与再现,表现了作曲家面对 人生最后时刻来临的坦然心境。一生以音乐为伴的理查德施特劳斯在作品中发 出心灵的感叹,如声乐部分所演唱“莫非这就是死亡”。 1 9 4 9 年9 月8 日,他离开了人世。 2 、创作风格及主要作品 从1 9 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音乐形成两大分支:晚期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这个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 g u s t a vm a t h l e r ,1 8 6 0 1 9 1 1 ) 、 安东布鲁克纳( a n t o nb r u k n e r ,1 8 2 4 1 9 4 9 ) 、理查德施特劳斯( r s t r a u s s ) 以及俄国作曲家谢尔盖瓦利耶维奇拉赫马尼诺夫( s e r g e yv a s s i l i e v i c h r a k h m a n i n o v ,1 8 7 3 一1 9 4 3 ) 等为代表,形成了晚期浪漫乐派,他们的交响音乐结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庞大,管弦乐队写作新颖、复杂而且富于变化。和声色彩、技法则很大程度上 突破了前辈们的传统的进行方式,有的作品音乐极度不协和,风格介于2 0 世纪 表现主义与1 9 世纪古典主义之间。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在晚期浪漫乐 派代表作曲家当中是独树一帜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响曲降e 大调小夜曲( 1 8 8 2 年) 、降b 大调 组曲( 1 8 8 4 年) 、麦克白斯( 1 8 8 8 年) 、家庭交响曲( 1 9 0 3 年) 、阿尔卑 斯山交响曲( 1 9 1 5 年) ;七部交响诗唐璜( 1 8 8 8 年) 、死与净化( 1 8 8 9 年) 、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 1 8 9 5 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 8 9 6 年) 、堂吉柯德( 1 8 9 7 年) 、英雄的生涯等、莎乐美( 1 9 0 5 年) ,还包 括厄勒克特拉( 1 9 0 8 年) 、玫瑰骑士( 1 9 l o 年) 、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 1 9 1 2 年) 、没有影子的女人( 1 9 1 7 年) 、间奏曲( 1 9 2 3 年) 、埃及的海伦 ( 1 9 2 7 年) 、阿拉贝拉( 1 9 3 2 年) 、沉默的女人( 1 9 3 4 年) 、和平纪念日 ( 1 9 3 6 年) 、达芙妮( 1 9 3 7 年) 、达尼埃的爱情( 1 9 4 0 年) 等十余部歌剧;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协奏曲与舞台作品。 他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艺术歌曲,于1 9 4 8 年创作完成了最后四首歌 曲。 第二节关于最后四首歌曲 出生于1 8 6 4 年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一直生活到1 9 4 9 年,是 浪漫主义乐派最后一位多姿多彩的旋律大师、配器大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几乎摧毁了他一心投入的歌剧事业,由于他曾经担任过德国纳粹政府的文化局局 长,内心十分愧疚。二战结束后,他看破了世事的功名利禄,于是远离尘世,离 群独居,与他的结发妻子过着清静的日子。在这段悠闲的岁月里,他看到了著名 作家艾森朵夫( e i c h e n d o r f f ) 薄暮时分的诗句中,“两只云雀久经患难而后 翱翔天际”的句子后,深深地感到自己和相爱的妻子的处境与之相似,一时乐思 泉涌,泻之不绝,写下了其人生绝笔最后四首歌曲。 这四首歌曲完成的顺序先后为薄暮时分( i ma b e n t r o t ) 、春天 ( f r u h l i n g ) 、入睡之时( b e i ms c h l a f e n g e h e n ) 及九月( s p t e m b e r ) ,然 而1 9 5 0 年5 月2 2 日,这部作品在伦敦首演时,歌唱家基尔斯滕弗拉格斯塔 ( k i r s t e nf 1 a g s t a d ) 则是以理查德施特劳斯属意的逻辑顺序:春天、九 月、入睡之时、薄暮时分而演唱的。由于作者对整部作品的主题是在同一 时间之内构患完成的,因此这种排列也是合理的,尽管这个顺序与作者完成的时 间不尽相同。本文作者在分析的顺序上是按照后面的排列进行分析研究的。 除了薄暮时分是根据艾森朵夫的诗歌而作外,其余三首是根据黑塞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h e s s e ) 的诗歌完成的。 以我国已故的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许勇三教授的观点来 看“从宏观角度来观察,我们把全部作品看成是一部宏伟的四个乐章的声 乐交响套曲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把春天当作全部作品的序奏,九月、 入睡之时看成是两个高度抒情的乐章,薄暮时分则作为全部乐曲的终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曲在曲式结构与和声手法上与以往众 多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及他本人从前的作品的创作风格有诸多不同之处,并有 了新的发展;而且他的和声与调性的安排与四首诗的诗意内涵十分吻合;四首歌 曲中所采用的总的创作手法是一致的,又是各有分别的,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 地研究。 从这四首歌曲当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心境,由浮华炫 丽转变为平静淡雅,这不仅仅是他的最后四首艺术歌曲,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艺 术歌曲的完美杰作。早在2 5 岁时,他就创作了交响诗死亡与净化,这便暗示 着其以“死亡 为主题的心境。而这部交响诗以“死亡 为心境的主题则与其最 后四首歌曲的主题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最后四首歌曲更是将死亡的来临, 生命的即将结束,灵魂的升华,精神的超脱,人生的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作品最后四首歌曲的歌词简析 最后四首歌曲的歌词是来源于两位浪漫时期后期的抒情诗作家的诗 作。前三首的作者是荣获过诺贝尔奖的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赛( h e 瑚a n n h e s s e 1 8 7 7 1 9 6 2 ) ,最后一首是德国著名诗人约瑟夫冯艾森朵夫( j o s e p hv o n e i c h e n d e r f f ,1 7 8 8 _ 1 8 5 7 ) 的诗j 这四首诗让人感到悲凉和阴暗,充分表现了 一种将生命意义淡化的感觉。 第一首诗歌春天 在那阴暗低洼的地方, 我久久的梦想着: 你的那些丛林与晴空的微风, 你的那些花朵的馨香与雀鸟的歌声。 在灿烂的盛装中, 你彰显了自己。 在明亮的光辉的沐浴下, 你奇迹般地出现在我面前。 你已再度认出了我, 并温柔地向我招手。 在你到来的幸福时刻, 我的四肢不免激动地颤抖。 这首诗歌描绘的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所看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的景 象,回忆到过去,有些感伤,有些怀念,同样也有些憧憬,但依然是对快乐的日 子充满着向往和期望。 第二首诗歌 :九月 花园在悲伤, 雨水冰冷地滴落在花朵上 夏日的时光在颤栗, 安静地走到了它的终结。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叠在一起的金黄的叶子低垂着, 从高大的洋槐树上落下。 夏日带着惊奇的微笑, 在那破灭了的梦幻中耗尽自己。 它仍逗留在玫瑰花丛中, 渴望着安息。 慢慢地把自己已困乏的双眼, 闭上了 这首诗歌描绘的是:在夏天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雨水落在树林里敲打出属 于它自己的音乐,而树林里已经开始有了秋色,树叶枯黄、果实累累。由此感想 到往日的欢乐和喜悦,但是,就像秋天要代替夏天一样,我们的感官要老化,我 们要休憩了一给人的感觉是特别的安静、平和。 与第一首诗歌相比较,第二首诗歌最后几句回忆的诗句更加表现了一切将要 过去,一切都要成为回忆的优伤,而且明显少了一种紧凑感,第一首诗歌春天 情绪是生机勃勃的,对过去的日子腼怀但,同时也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的。 第二首诗歌却是完全不同的,它在春天之后,明显没有提及充满着生机和生 命力的夏天。而落叶和熟果都给人带来一种夏天即将离去的微弱的迹象。在诗作 里可以把它看成是生命逐渐消失的一种象征。 第三首诗歌 :入睡之时 一日下来已使我感到疲惫, 我的心灵渴望那, 温柔而载满了星斗的夜晚, 愿它能像接待一个疲劳的孩子般来拥抱我。 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 忘却头脑中的一切思潮吧, 我所拥有的一切感官, 都期待着投入睡眠。 让那不受任何约束的灵魂, 在自由的空中飞翔, 在那深邃梦幻般的黑夜里, 将千年万年,永不磨灭地生存,生存到永远。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首诗歌在一开始就写到了共同经历过的欢乐和忧愁已经是过去的回忆,而 现在要到达的是即将要入睡的“宁静的地方”。终于是不再流浪,开始安睡了。 后面用一种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种种坎坷之后渴望能卸掉所有的包袱和重担 去寻找安息的景象来描绘将要安睡的心态。最后的一部分的“厌倦了流浪”写出 了对过往生活的厌倦和告别过去的向往,用“宁静的安息”和“厌倦流浪”同时 描写黄昏的深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凄苦和孤独。这样灵魂的升华,使得作品达到 了一个高潮。 最后一首诗歌 薄暮时分 在这里我们经历了一生中的苦难及幸福, 携手在此流浪者。 在这片安静的土地上, 让我们做片刻的停留吧! 倾斜的山谷环绕着我们, 气氛变得更为暗淡。 两只百灵鸟却依旧, 向睡意渐浓的天上飞翔。 让它们尽情的唱吧、飞吧, 睡眠的时候即将到来了, 在这孤独的路途中, 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 啊! 前面更有充满宁静的平安, 在那夕阳渐沉的红光中。 我们漫游后的心是何等疲惫, 难道这就是死亡吗? ! 这首诗歌是唯一一首跟前三首诗歌的作者不同,由艾森朵夫写作的。这首诗 歌描绘的是一对垂暮的恋人的经历,他们经历了幸福和苦难,有过漂泊,最终来 到乡间来到了他们所喜爱的休憩之地享受着平静,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忘我的感 觉,两个恋人在黄昏时刻如同两只依恋的云雀一样翱翔在自己向往的宁静的生活 中,不让自己在天色渐暗的黄昏中迷失彼此;而在最后的深沉的薄暮时分中舒发 自己对人生厌倦的表达,顺应出对死亡的安静的心态。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四首诗歌从头至尾蕴含着一种从生机勃勃的向往走向安静宁和的死亡的 深意,虽然出自于不同的两位诗作者,但是却搭配得相得益彰,从春天的向 往和期待,到九月沉思,再到入睡之时安静,最后到薄暮时分的感 叹。四首歌表达了对人生疲惫的感叹,死亡来临的平静和安宁。 这四首诗歌虽然作者不同,但是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两位作者都是浪 漫时期后期的抒情诗作家。而它把抒情的风格和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 致,用短小精练、优美典雅的抒情诗描写春夏秋冬,暗喻人生走过的旅程和对人 生的疲惫,把情融入其中,让人回味无穷。 而这四首诗歌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结合到了一起就充满了浪漫情调和 诗情画意,就像是会说话的图画一样。理查德施特劳斯将人声与乐队,诗歌与 音乐,都结合得十分完美,可谓后浪漫乐派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最佳证言。 本文作者在这里只是对这几首诗的诗词大意做一下简要解释,而在后来的分 析研究当中,则很少涉猎,因为诗歌与伴奏的结合,不是本篇论文所分析、研究 的重占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兰章最后四首歌曲和声手法的具体研究 分析构想: ( 1 ) 目的: 本章内容试图通过对每一部作品的和声功能加以细致标记,然后深入研究对 每部作品的和声技法进行概括。由繁至简总结作曲家对不同诗歌所采用的不同编 配方法,从而了解理查德施特劳斯作为晚期浪漫乐派的创作特征,并启发国人 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为我国当代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提供借鉴。 ( 2 ) 内容: 一般包括和弦分析( 传统和弦的运用、变和弦、交替调式和弦、和弦外音等) 织体的运用、节奏特点、调式转换、调性布局的分析等方面。 ( 3 ) 程序: 先对这部声乐套曲的总体和声特点加以概述,然后按照本人所掌握的乐谱 材料的顺续逐一分析、归纳、总结。 ( 4 ) 方法: 由于理查德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个性鲜明,和声语 言丰富,音响色彩既朴实无华绚烂多姿,极富表现力;所以本文试图用新的思路、 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声乐套曲的四首歌曲进行分析。 综述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曲创作于1 9 4 6 1 9 4 8 年,即其临终前一 年完成的。然而早在二十世纪初,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贝尔格等现代乐派大 师已创作出一批无调性音乐。而理查德施特劳斯却固守传统,依然运用以三度 叠置为基础的和弦结构,综合运用交替调式,并在调式调性上做文章,力求突破。 其表现在四首歌中有以下几点: 一、以tsd ( tsd ) 功能进行为主的简单和声手法。 二、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的广泛运用。 三、交替大小调、交替小大调和弦的广泛运用。 四、属功能组与下属功能组变和弦的广泛运用。 五、频繁的转调中孕育的复杂的富有逻辑安排的调性关系。 六、大量和弦外音的运用。 七、与人声融为一体的器乐伴奏、结构织体的个性化处理等。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对春天( f r 咖证曲的和声研究 一、春天的旋律是动荡不安的,其人声演唱自由纵情,甚至可以说毫 无顾忌。因而,作曲家处理这首歌曲的伴奏主要以三和弦的十六分音符分解结构 琶音上行为基础,并贯穿全曲。( 见谱例1 ) 谱例1 丫 g e s a n g p i a n 0 以本文作者之见,这种十六分音符分解结构琶音上行的伴奏织体音型则能使 原本平静的乐曲具有不断地向前推动、伸展、迈进的动力。 二、作品开篇的和声结构便是一个调式交替的典型。( 见谱例2 ) 谱例2 岛:亡 c :f 亡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奴:t t 分析如下:第一小节是c 小调主和弦,第二小节是降a 小调主和弦,然后 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直至第九小节前两拍。至于这两个调性的两个主和弦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 、单纯的小大调和弦交替关系:c 小调的关 系大调是降e 大调,而降e 大调的和声四级则是降a 小调的主和弦。所以这七小 节可以被看作为p 小调与降e 大调和声四级的交替进行。2 、单从调式方面讲, 这几小节可被简单地看作c 小调与降a 小调两个主和弦的对置著交替进行。 三、这首作品的和弦应用广泛,包括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变和弦、交替 大小调和弦等。 四、最能突出本曲特点的在于乐曲的频繁转调。全曲共7 2 小节,其转调频 繁数量不下十几处。这在以往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里是少见的。经过深入研究 发现,这部作品的转调片段大多是由属功能组的和弦( 包括属七、导七) 、重属 和弦、副属和弦以及用他们的变和弦、甚至是边和弦的副属和弦作为中介和弦来 完成转调的。( 见谱例3 、谱例4 、谱例5 、谱例6 ) 谱例3 | | | | | | | | = ,。 一 7 一, 替、 u b 五u ” m e n u n db l a u e nl u f 一 声) i 。一 褂,7 + 二lr 厂卜1 7 一- 碡 l。目ji li 、 弓倒 什 d _ f 严匕,l | :盛剖 i 广。厂 芦矽 滟 一置#t * # f # 一1 竹y l 叠! 色皇= 昌rl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4 c :- r| p 队t 既居1 i e :p 1 【 l i j 1 3 p v i l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5 纛j i j霉暑9 e i e l 叶i i _ - u k 品n s t 二 矗l c h w i e 一 d e r , 晕;。j i 。刚虽:一尸酲 绁。一卜k 乞k - 一- f 一! k 一 t j # 穆i r f f i f - ;l 吲 ; i 。叫”l 一 r 山 鬲蠢彭0 _ 一如一;耋 卉稍cl ,o c o 咖) 锺:- 、k * r -,- 一_ t 0 = t l _ l 一一 斗l - t 1 严iei _ i 一- l l ? 一墨6 二蔓:。塑 1l 二芦高裔; # 耋。j 硅j 1 j 、 、 高;l5 一一苎il 主j # j u 1i 一吾割。兰爿b 圳 l 蛩3 弘b 矗撇 n : 1 j 全。j 1 j 、j j 、 k i 一 ,l 曩暑-j o 茸 l - 一 一 一一-j_- 一 pf l 。 l 二r 由此可见理查德施特劳斯作为晚期浪漫乐派大师,其对于传统和弦运用 的把握可谓登峰造极! 五、作品中也有模进的片段,但并不多见。( 见谱例7 ) 谱例7 靶:七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作品的结束并没有遵循以往古典、早期浪漫派的调性回归原则,结束于“ c 小调或降a 小调,而是结束于与二者关系较远的a 大调上。这也是理查德施 特劳斯作为晚期浪漫乐派,在音乐发展方面的突破之一。 七、至于这首歌曲的调式布局安排,本文作者归纳如下: 1 、( 1 7 小节)c 小调与降a 小调的交替进行 2 、( 8 q 小节)乐曲稳定于降a 小调的主和弦上 3 、( 卜1 9 小节)作品调式发展如下: b _ a 一旷f 一降e其调式主音以大二度关系向下发展进行。 4 、( 2 0 、2 l 一3 9 小节) 作品调式发展如下: 降e _ 吒e 升c 一升d 其调式主音以三度关系( 大、小三度) 进行 发展。 5 、( 4 卜结尾) 作品调式发展如下: a 十降卜a 第二节对九月( s e p t e m b e r ) 的和声研究 九月是在春天之后的第二首歌曲,而两者之间,并没有充满勃勃生 机的“夏天 的内容的提及。其与春天的明显区别之一便是总体的调性趋于 相对稳定。同时,人声的旋律性相对加强。 一、乐曲的开篇前一节的前两拍便呈示了全曲的伴奏的织体类型。 ( 见谱例8 ) 1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8 一考三一一2 _ 。厶f 1 乞:、 j i 一_ - - 1 ii_ 每f 号弓b ,i 扫 ! :r - e 各一甭再徐1 掣:磊l _ 一i1 。老1j b j jj2 ji 巨一i 。一老- 。j 扫目j ! ; 这种织体由两个因素构成:l 、上方声部是四六和弦密集排列的旋律化进行, 下方声部由十六分音符的上行分解和弦加上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组成。这种音 型织体及其演化形式构成全曲的主要框架。在乐曲的第四小节开始出现了富于歌 唱性的旋律片段,作为另种伴奏因素,在乐曲中间歇出现。 二、在前8 小节的伴奏织体是比较稳定的,统一于d 大调。作曲家的细致 之处在于:上方声部,时值为十六分音符演奏的四六和弦,每次都是以不同的功 能形式出现的。( 见谱例9 ) 谱例9 1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一一t e nt a 口 e r t , j :三i :一+ 。、t i 厂一i一一 井。* 一e 1 苎, 。一 一 寻! ,一 u l - 。一 _ + 甭乐毳磊乒鬟,辱甬- 淞= f 筝乏i一i t 目一j j j l ,一i 王 掌l 一i 牟一 对此,可有两种理解:1 、单纯的外音和弦;2 、独立的和弦。本文作者更 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原因有二:( 1 ) 在低音声部,与上方十六分音符四六和弦相 对应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上方声部的和弦也同样具 有独立意义:( 2 ) 这些时值很短的和弦,如前所述,每次出现时均有不同,( 抛 弃低音声部的和弦外音) 标记如下: ( 1 、2 小节) 卜降十降m i i i _ t 这类音乐片段在歌曲后面多次出现。 三、在以后的音乐发展中,九月在和弦的运用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较多地使用下属功能的和弦、交替大小调和弦、变和弦,这里不做细致分析。 四、运用下属功能和弦、进行转调在乐曲中也俯拾皆是。( 见谱例1 0 ) 谱例1 0 ,】 ,一 u s n l8 e i n e me n 一占ee n t n 一c illj i 1 l i 一j 。r l_ t j _ i i i i _ 。 一 伽 。l 丁 r - 嚆i 厂芹罚i ,jh 厂满。 叠,一日。i : r 七1 一 尸 r f = :,i 且 侈v ij薛 d ,r 两”_ 牟 仁 u ;e g e n 且l 一篇= 穹= ;嗣 i 一 一r i1l 1 l ,- 艮 f 删b djh j 一一 u f , 。 愀r 歹。r - 辜1 1 1lj 一 j 一jb 划一j 噬l 吧“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运用属功能组、重属功能组和弦进行转调在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见谱 例1 1 :1 2 ) 谱例1 1 u i 苴 c 五c i tp r s t - a u n tu n d孟a t t i n d e n 4一j,一 暑 产暑_, ,。 乏。i 暑一圈li ”芒 s 一 一。j 汛3 、 u 二_ 一 广了蟊釜萎b 兰、 j 矿 ,一 j 、 l 皇同釜苎q 墨皇b j 一一f q : 形i li l p 簪f :吕:f 5 u s t e r 7。 o k n 一面n “ 一j _ j 一k 蛭毒b 暑# 一 、一r _ i l 公曼一羔兰l # 耋;hj i j :厂幻兰 # f e :1 1 j磷 六、同主音大小调关系,完成调式的转换在作品中也时有一二。( 见谱 例112交接处) 七、下属功能组变和弦如:降二级,进行转调的片段,也经常出现。( 见 谱例) 作者不一一例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1 3 八、关于这首歌曲的调式、调性布局方面,本文作者在细致研究后发现:音 乐的转调片段中,临近的两个调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同主音大小调关系。作者归 纳如下: 1 、( 1 8d 、节) d 大调 2 、( 卜1 3 小节前两拍)d 小调 j 3 、( 1 3 小节后两拍一1 5 小节) 飞大调 4 、( 1 6 _ 1 9 小节前两拍)l g 小调( 降b 大调) 5 、( 1 9 小节后两拍_ 2 2 小节 6 、( 2 3 小节_ 3 3 小节) 先后 7 、( 3 4 小节_ 4 6 小节) 先后 8 、( 4 7 小节川5 小节) 稳定 第三节对入睡之时( b ei ms c h ia f e n g e h n ) 的和声研究 入睡之时是一首安祥的作品,作为四乐章艺术歌曲的第三乐章,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地位不可忽视。这首作品区别于前两首的主要特点并不在于其和 声如何出新出奇;因为,前两首作品已经将和弦的运用、调性的安排等发挥得淋 漓尽致;更何况,如果再在和声上下工夫,那么第四首歌曲薄暮时分又将如 何处置? ( 尽管薄暮时分是作者先于入睡之时完成的。) 因此,作曲家 在这首歌曲里运用了大量的复调技术。 一、歌曲的前四小节是以主导动机在不同声部依次模仿上行的复调形式开始 的,这个主导动机及其演化形式贯穿全曲。( 见谱例1 4 ) 1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我国已故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许勇三先生在天津音乐学报乐府新声 中发表过关于这部声乐套曲赏析之类的文章,其中对主导动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 分析、研究,本文作者在此不做重复性论述。 二、作曲家在这里也大篇幅地运用了伸展于广阔音域的分解和弦,并将分解 和弦对位化、旋律化处理,甚至将其作为把歌曲推向高潮的重要手段。( 见谱例 1 5 ) 谱例1 5 三、多声部复调与分解和弦的结合则使得音乐富于向前迈进的动力。( 见谱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1 6 ) 谱例1 6 。, 一、一 蠡譬3 是车二i口;异辱牟 u 一 一 j eu n b e :霄a c h t , 垂;:斤斋。丙皇e 萄垂; 皇f j 是- 一= i - 一一暑e j u 划、1 拶 唠u 掀圈崩 口口赢 j 一,一一 r 一一 f f 一f 臣i f i 一 谱例中,人声声部与伴奏织体中的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构成对 位化进行的分解和弦旋律化进行,而且统一于降d 大调的主和弦;低音声部为由 低向高的音阶式进行。 四、有些独立的和声片段,作曲家往往将其作为转调的中介。( 见谱例1 7 、 谱例1 8 ) 谱例1 7 乜“:鞠卜一娘:5j忑 2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18 啊早。一j 。一一z 譬i f 。一。盏* 一1 1-一 _ n a c m 霄i ee l n 翻越- 血:矗 k l n d 绷叩触g e n 。!塑且了 : 。- 凶;蠢潍。 二暑一 。罩- :_ 章i 一且i 。辟k - ;、 翻巴譬匀暑ij - - el9 。嚣_ -dijl - w 蜃e; - i i tq :巴寅譬乏覃 t j一- ”。 v 一咿一咿。 l - 一l _ 一 k 。二= 一 、 “一1 晡p 、 。l ,士 1嘎 rf 臣 一- 固i j 一llf 。b k 卜:_ j 。 和咖赫 e : 5 j t - k q v 垮7 。”v 7 7 : u 丑盖n j ei 酗8 t - : 而na i - i e mt u n , 。_ 、k。,一 一j * j 。t 嗣 ij 东f ;# ,馨j 一。i f h t 主一。一。未童一 一 u ;一意宁一 二1 蔷,一 = z 垒。 寓胃缸帝二, 誓1 ,k 曾。玉一墨叠尸 - - f 。尸 1 - 一h d 秘一f h 一i l 、( 1 4 小节) 调性模糊,表现在:第一小节始于降d 大调的主音上,结 束与属音上;其后的模仿声部似乎在f 小调上进行。而乐曲的结尾却明确结束于 降d 大调。 2 、( 5 2 3 小节) 先后经过了降e 小调、降a 大调、e 大调、升c 小调、a 大调、d 大调,稳定于d 大调。 3 、( 2 4 7 0 小节) 在这个长达4 6 小节的音乐里,作曲家再也未作任何调性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变换,出人意料! 此外,从2 4 到3 7 小节,作曲家写了大篇幅的叙事性的、极 富诗意的问奏:其华彩程度,堪称绝妙! ( 见谱例1 9 ) 谱例1 9 而后来的人声的进入正是基于此处的美妙旋律而进行发展的。 第四节对薄暮时分( i f i ia b e n d r o t ) 的和声研究 薄暮时分作为这部四乐章声乐套曲的末尾乐章,在其和声的运用上也是对 整部作品的总结。不难发现,薄暮时分的前奏( 人声进入前) 有2 1 小节,其 尾奏( 人声结束后) 也长达2 1 小节,且起始调性与终止调性均为降e 大调。这 种前奏与尾奏各为2 l 小节的安排,也许是巧合,但本文作者更倾向于认为是作 曲家刻意的布置。 一、长达2 l 小节的前奏,其调性并未作任何转换一作曲家在这里再一次回 归传统。其和声进行依然以tsd 的功能和声进行为主,富于变化之处在于以下 两个方面: 1 、在卜- s _ d 功能进行的框架内引用富于色彩性强烈的副三和弦、副七和 弦、交替大小调和弦等。( 见谱例2 0 ) 谱例2 0 bv i l 3 例i 5 i | 1 弋 2 、在旋律中加入大量的和弦外音,并随旋律的发展逐步引入对位声部,作 为副旋律。( 见谱例2 0 第8 小节处) 二、在作品2 1 小节处引入乐曲的基本伴奏结构,即以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为 基础,无论在色彩还是在力度上都较为平静。( 见谱例2 1 ) 谱例2 1 ,1)i、-, ,i)一ij(i、,ij(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种八分音符的分解结构,在后面的发展中不拘二格,处理得极为自由。 三、关于和弦的运用,作曲家一如既往,对于传统和声中所涵盖的和弦,顺 手捻来,极为丰富。如谱例2 2 中出现了长达三小节交替大小调和弦,这使得原 本平静舒缓的音乐富于强烈的色彩性变化。 谱例2 2 四、这首艺术歌曲在3 1 小节处开始在调性上作文章。其中,六和弦、降六 和弦在本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首歌曲的转调往往是 通过采用原调或新调的六级或降六级作为中介和弦来完成的。( 见谱例2 3 、2 4 、 2 5 ) 谱例2 3 眶:t 例if ) 丁l l l 5 2 5 tp t 懈1 i ,眵:下纠i 车j 乡1 1 7 一一 一东j 匕师苑蔷镐嘲砖目笋位诡刁 一 谱例2 4 t j s t i l 。i b 矗l a n d r i n 9 8 j b i c h d i o 中 j + : ,一i 、0 ,立三暑- # 鼻# _ i 工二二心 。j 。 & pb 辩o 1b 一 - ,- - d” p irr i l r 4 觚 1 , ,。、 。,l rj 。嗣。三骶柑+ 。网l 。 盏蔓l ,一b 士一d 一。 _ 一 pi ,b lq l f l 。毡;dil ll j 。i一# fi iz u l u f 妒 z w e i l :r :h e nn u rn 。c h8 t e i 未矗- n a c o 。 、。瓣旃罐;套耋# 善 # 嗲高& 萋善 , l 晤j 趟”性h 胡ip 严1l i u 再”眵南 , , 秤 f r t 。刮嚣娃帑帘 者# 矬_ 。i 封爿、j 彗j 吲弘璺 七 a :v l p t i l i t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2 5 在本文作者看来大量地运用原调六级、降六级作为中介和弦是这首艺术歌曲 区别于前三首歌曲在转调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 五、乐曲在8 9 - - 9 7 小节的高音区出现了由两支长笛吹奏的双三度颤音 作为新的因素,而中声部以平缓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 见谱例2 5 ) 我们可以毫 无疑问地指出:双三度颤音是象征着“天空中飞翔的百灵鸟”的。这种双三度的 颤音与分解和弦的结合在后面的发展至结尾又有多次出现。( 见谱例2 6 、2 7 、2 8 ) 谱例2 6 谱例2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2 8 六、尾奏的2 l 小节,不单是薄暮时分的尾奏,更可以理解为整部交响 套曲的完美总结。就和声而言,它的变化区别于前奏;如前分析,前奏2 l 小节 在调性上没作任何变化,而尾奏的短短片段,却做了若干次转调。( 见谱例2 9 ) 谱例2 9 ,1 -,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